第十五章 天降

月黑風高,漫天陰雲。王虔裕笑了,今晚老天爺也來助戰啊!

太陽剛下山那會,山間還亮堂堂的,說霞光萬道也不爲過。可這才天黑多久,陡然間起了一陣風,烏雲密佈,眼看着就要下起雨來。

山間的天氣,就是這樣多變。

王虔裕現在是豐安軍遊奕使。

擅長騎戰的他,一來就被授予重任,調到遊奕使暫缺的豐安軍補了實缺。對此,他是很感激大帥的,同時也憋着一口氣,想要做出點功績,讓同儕們都看一看,他並不是靠走了誰的後門上位。

午夜時分,將士們都已經休息了好一會。王虔裕看看時間差不多了,立刻下令分批發動進攻。

打法還是老一套。第一波次的精兵悄悄摸進去,襲殺吐蕃人的夜間守衛,製造混亂。第二波次則在各個方位擊鼓、點火,大聲喊殺。第三波次由王虔裕親領,作爲一錘定音的主力,徹底殺散吐蕃人有組織的抵抗。

戰鬥很快打響。

由於精兵已經北調,莊浪谷部的後方十分空虛。第一波次上百精兵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直接殺到了最大的一處帳前。

帳內衝出了十餘吐蕃軍士,他們看到從天而降的唐軍士卒也十分吃驚。

“放箭!”帶頭的隊正一箭射出,同袍們也紛紛抽出騎弓,一時間箭矢橫飛,十餘人幾乎全躺在了地上。

可惜沒有弩,不然殺起人來更有效率!

隊正當先衝入帳內,避開了迎面刺來的一矛,直接一刀砍下,慘叫聲響起。

都是殺人殺得麻木的老手了,進帳前就有了各種心理準備和應對之策,對迎面而來的襲擊從容應對,甚至還反殺了對方,這就是老兵的經驗。

外間已經燃起了大火,帳內被映照地分毫畢現。

隊正一腳踢開躺在他腳下的半大小子的屍體。這人遍身綾羅,應是吐蕃貴人子弟,可惜默默無聞地死在了這麼一個夜晚。

如果歷史能有改變的話,或許這個少年還有機會成長,帶領六穀吐蕃崛起,吞併嗢末,控制涼州,得到中原朝廷的冊封,威風八面。

只可惜沒有如果。

雨點開始落下,殺戮繼續進行。

到處是從帳篷內衝出的衣衫不整的吐蕃人,有的甚至連武器都沒有,跌跌撞撞地走在草地上。

偶有幾個抱團靠在一起的,手持器械,精神緊張。但凡有人靠近,立刻就把兵刃招呼過去,不管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但在這麼個混亂的夜晚,唐軍都在有組織地殺人,跑到他們面前的多半是慌不擇路的吐蕃人。如此憋屈地死在自己人刀下,不知道是什麼感想。

更多的唐軍士兵衝了進來。

四周的山樑上響起了密集的鼓聲,喊殺聲震天,時不時還有冷箭射來,吐蕃人更加慌張。

戰陣之上,將軍們爲什麼喜歡夜襲?

原因就在於此了。黑燈瞎火,驟然遭襲,精神緊張,不辯敵我,根本不知道來了多少敵軍。能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秩序且擊退敵軍的,那都是有嚴格軍法約束的強軍。

朔方軍就有一套章程。誰負責防守,誰負責支援,都有規定。亂跑亂走亂喊的,直接用箭射殺。所以當初宥州拓跋氏夜襲大營時,很多軍士已經驚醒,但有嚴酷的軍令壓着,根本不敢喧譁,強逼着自己躺在被袋裡,繼續睡覺,除非有軍官來給他們下令。

吐蕃人連寨牆都沒有,主力又不在,遇到突襲,就是一個死字。

黑夜中到處是重重黑影,驚散而去。

幾個被逼急了的吐蕃人直接跳進了河裡,岸上飛來一蓬箭雨,人在水中浮沉了一會便消失不見了。

還有人躲進了帳篷內,結果被潑上油之後直接引燃。大雨澆不滅身上的烈火,人形火團慘叫着在地上翻滾。

更有被馬蹄無情踐踏的吐蕃少年,躺在地上痛苦地呼吸着。折斷的肋骨刺破了肺,每一口呼吸都帶着血沫。他的眼神漸漸渙散,戰馬從旁邊馳過,馬蹄濺起的泥水潑了他滿頭滿臉。

朝陽升起之後,王虔裕牽着戰馬來到了這個營地。

屍體尚未清理,營地一片狼藉,到處是混合了鮮血與泥漿的水塘。

王虔裕渾若無覺,踩過一截斷臂,踢開一具怒目圓睜的屍體,看着被聚攏在營地中間瑟瑟發抖的俘虜。

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小孩。

遊牧部落,理論上六十以下的成年男丁都要出戰,都是戰力。宰相、都督們要打仗,而且前方戰事非常緊急,自然一再抽丁,把大部分成年男人都抽走了。

留下的婦孺和牛羊,此刻都成了戰利品。

“通知後方步卒,加快速度前來接收。”王虔裕下令道。

他覺得,西北馬匹這麼多,是不是可以挑選一些不適合做戰馬的普通騎乘用馬,配備給一部分步卒,讓他們能夠跟上騎卒的行軍速度?

就是不知道會增加多少錢糧消耗,大帥願不願意了。

休息完畢的騎卒派了部分人手留下看管俘虜,王虔裕帶着三百餘騎繼續趕路。

一路上他們走得很分散,四處襲殺遇到的任何一個吐蕃人,確保莊浪谷部遭襲的消息儘可能晚地傳播開去。

下一個目標,是位於昌鬆縣境附近的洪源谷部。不過可能需要等待經略軍的騎卒一起行動,三百騎,還是有點少了。

******

涼州城外的戰鬥陡然激烈了起來,烏姆主不得不把更多的回鶻騎兵派了出去。

不是中計被激怒了,他還不至於那麼淺薄。

事實上是他失去了耐心。通過最近這段時日不間斷的戰鬥,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唐軍的意圖,似乎在有意拖住他們,然後施展什麼陰謀。

他第一時間想到了歸義軍和肅州龍家,並且猛然驚醒。

他準備跑了,硬拼不是回鶻人的風格。

但事到臨頭,終究還是有些猶豫。這一趟,確實賺到了一些,主要是搶掠的涼州各部的丁口和牛羊,可以極大充實甘州的實力。但吃不到最肥的一塊肉,終究有些不美。

烏姆主把目光投向了曾經的盟友六穀吐蕃。

六穀部,本有一萬多兵,在浩門谷一帶與新泉軍對峙,時不時發生中小規模的戰鬥,消耗了一些。

北上進逼涼州,被唐軍騎兵痛打了幾次,又損失了不少。

如今士氣低落,實力最強大的陽妃谷部又因爲老窩被端,實力大不如前,其餘諸部隱隱有反對他們的苗頭,內部凝聚力也出現了問題。

烏姆主左思右想,覺得若不能打下涼州,那麼幹脆劫掠一把盟友,然後撤回甘州去算了。

搶盟友嘛,回鶻人的老傳統了。

但想是一回事,實際操作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他們往南收縮一點,嗅覺靈敏的唐軍立刻就擴大活動範圍,並且不斷遣中小規模的騎兵前出,與他們部署在外圍的騎兵纏鬥。

嗢末人似乎也受到了鼓舞,更被唐人整治得服服帖帖的,不斷派出騎兵南下,戰意高昂,讓烏姆主不得不派出大隊騎卒,再將他們趕回去。

但這樣一來,撤退似乎更無從談起了。他們搶掠得來的丁口、財貨、牛羊還屯放在南邊的西大河谷、東大河谷一帶,這些戰利品的運輸速度是很慢的,與來去如風的回鶻騎兵完全不好比。

四月初三,猶豫不決的烏姆主終於下定了撤退的決心。

他越來越擔心歸義軍和龍家進攻甘州。

雖然刪丹與甘州城附近還留有不少人馬,種地的漢人、吐蕃人、羌人也可以臨時武裝起來,但終究不太穩妥。

歸義軍與龍家,發起狠來,可以出動兩三萬人馬,威脅是相當大的。既然已經撈到了好處,此番出兵也不算勞而無功,那麼分批撤退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至於撤退後六穀吐蕃怎麼辦,那當然是“說服”他們一起走了。

沒了驍勇善戰的回鶻騎兵的庇護,六穀吐蕃是必然要敗亡的,成爲唐軍的戰功。與其那樣,還不如帶着財貨和牛羊,先到甘州避難,等到唐人大軍撤走後,再殺回來就是了。

唐人的節度使,難不成一直把大軍屯駐在涼州?烏姆主不信。

就像是甘州面臨着龍家和歸義軍的威脅一樣,靈武郡王邵樹德肯定也面臨着中原其他勢力的威脅,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涼州,定然要走的,這就是機會。

“摩尼法師,現在撤退是不是太早了?”感受着涼州四月的晚風,心情煩悶的烏姆主問道。

“可汗,貧道想問一句,這場戰爭爲何進行得如此艱難?”摩尼反問道。

“唐人派了大軍。”烏姆主說道。

“真的派了很多人嗎?有我們多嗎?”

“稍多一些吧。”

“誠如可汗所言,唐人派來的軍隊也只比我們稍多一些,而且步卒居多,那麼爲何能把可汗逼退?”

“他們有涼州城可以依託,招撫嗢末部族,穩紮穩打。城內亦有存糧,可以堅持很久,急切間打不下來。”

“可汗已經洞悉了本質,貧道也沒什麼好補充的了。”摩尼說道:“此戰其實已經大有斬獲,可汗憂心歸義軍與龍家,那麼不妨退走。帶着六穀吐蕃一起走,先回去解決龍家及歸義軍,沒有後顧之憂後,再兵發涼州,將其奪佔。沒了涼州城,唐人很難在這一片站住腳。”

“若唐軍追來甘州呢?”

“可先遣使修好,暫表臣服。唐人好面子,只需表面臣服,其兵定然退走。”摩尼說道:“此番虜獲如此之多的丁口和牛羊,又有六穀蕃部退往甘州,可汗只需將其收服,甘州之戶口立破二十萬,可徵兵五萬。如此休養生息數年,待財貨錢糧充足之後,集兵攻打肅州,掃平龍家部落,再攻滅歸義軍,實力便可大漲。有此實力,再轉攻涼州,不難矣。”

沒有人是傻子。

如果是小說或影視劇,此時多半已經在渲染回鶻人多麼蔑視唐軍,戰場上又是多麼囂張,而唐軍如何忍辱負重,情緒壓抑,等待爆發反轉那一刻的痛快。

但現實中,回鶻人不會這麼做!他們不會失了智,他們有自己的戰爭哲學,有自己的作戰風格。其實,正如摩尼和尚所說,烏姆主所選的是一條比較穩妥的策略。

歷史上甘州回鶻也是先解決西面的麻煩,掃除後顧之憂後,實力大漲,進而與西夏爭奪涼州——1008-1009年,西夏五次進攻甘州,全敗。第六次時,甚至因爲天象不利,李德明直接召回了軍隊,可見信心已嚴重不足,不得不與回鶻停戰十多年。

先易後難的道理,中原人懂,草原人亦懂。

在沒有辦法輕易擊敗唐人,奪取涼州城的情況下,摩尼和尚建議見好就收,先把已經到手的財貨、牛羊、丁口帶回去,慢慢消化,提升實力。

就戰略層面而言,沒有任何問題,也符合草原人搶一把就走,絕不逗留的稟性。

“那就照法師所言,遣使與唐人修好停戰。”烏姆主說道:“先探探他們的口風也好。”

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1180章 走也!第1287章 後宮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二章 破襲第十九章 河內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二章 生民第1296章 默契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八章 上下第五章 州情(二)第1046章 計劃第1272章 歸心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四章 根基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1243章 北口第二章 昆明池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943章 不死心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三十章 歸屬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十九章 西行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1304章 臘日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948章 壓力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八章 聚散第二章 生民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十三章 回信第六章 辦法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110章 逃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五十章 交易第1034章 纏鬥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五十章 大計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十章 威權
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四十五章 規劃與破局第二十六章 不動如山第六十二章 探探口風第1180章 走也!第1287章 後宮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六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二章 破襲第十九章 河內第十二章 縱貫南北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二章 生民第1296章 默契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二十五章 殺敵(爲盟主老李加更)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八十二章 執念第八章 上下第五章 州情(二)第1046章 計劃第1272章 歸心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三十九章 分紅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二十章 同州(給盟友布布久久爹加更第二章)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四章 根基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1243章 北口第二章 昆明池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五十章 外重內輕第943章 不死心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三十章 歸屬第三十八章 教導第十九章 西行第十七章 破騎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1304章 臘日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三十七章 風向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十三章 我來了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948章 壓力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二章 我的條件第十七章 戰宥州(一)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260章 這是爲你好第七章 士兵王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八章 聚散第二章 生民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十三章 回信第六章 辦法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110章 逃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三十五章 鐵騎軍第五十章 交易第1034章 纏鬥第四十九章 北線第五十章 大計第三十三章 動盪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四十九章 餘波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十章 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