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天命

第1088章 天命

天祐二年三月十九日,又是一次文武百官皆參的常朝。

朝會散罷之後,諸位宰相回到政事堂。

“參州今歲已播黑麥二千九百餘頃,皆風寒乾旱之地。”裴樞拿起一份奏疏,讚歎道。

老實說,現在諸位宰相們非常開心。

以前是閒的蛋疼,都沒什麼政務需要管理,終日勾心鬥角,還活在中官們的陰影之下。現在麼,手頭的活一下子多起來了,夏王治下諸州縣的政務陸陸續續轉移過來。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管理原朔方、宣武、河中、河西、隴右、河陽、天平、泰寧、淄青、感化、陳許等許多藩鎮的民政事務了。

累是累了點,但心裡舒爽啊。無事可做的日子,真的不想再過了。

但這一切都有個前提,得在太傅的指引下。

“聽聞黑麥是從西域弄來的。正旦大朝會,參州禮朝使蔣玄暉便進獻了黑麥。從今歲起,參州貢物定爲野馬胯革、駝毛褐布、黑麥。”裴贄說道。

“其實,黑麥並不好吃。”蕭蘧笑了笑,道:“沒有筋道,色澤發黑,可做不成湯餅。”

“貧瘠乾旱的冷地方,能種糧食不錯了。”宋樂這個老實人評價道:“張全義是有才幹的。”

得,被宰相看重,張全義這是要升官的節奏。

“參州那個地方,過往可沒多少人種糧食。而今多稼如雲,已稱大稔。張全義合該當父母官,不該去做武夫。”陳誠笑道:“不過,張全義卻把功勞全讓給了太傅,這人,哈哈。”

若再早個十來年,陳誠怕不是要揶揄張全義幾句。他的“貢獻”,又豈止爲官?

全義妻儲氏,在太傅後宅之內極其受寵,乾寧三年(896)九月誕下一女,乾寧五年(898)正月又生一女,乾寧六年(899)正月,生下太傅第九子行本。去年臘月,誕下第十一子知古。

六年之內,生下四個兒女,追上了王妃——乾寧六年(899)五月,折氏誕下一子,取名知遠,至此已育有三子一女。

“太傅之功,北越陰山,南逾瘴海,東至碣石,西暨流沙。便如張全義所言,若無太傅力推,參州也不會種植黑麥。我等雖爲唐臣,但爲天下蒼生計……”蕭蘧突然說道:“宜勸唐皇遜位,太傅進位。”

宋樂聽了沉默不語。他是邵樹德心腹,百分百同意他開國稱制,但大家生在唐朝,做過唐朝官吏,有些事情,麪皮上終究抹不開,所以他不想挑頭,沒必要去追逐所謂的勸進之功。

“數載之間,兩見彗星,是土德將終,金行兆應也。”裴樞嘆道。

其實彗星這事,確實在民間多有議論。至於有沒有人在其間推波助瀾,那就見仁見智了。反正聖人對此如臨大敵,將其稱爲“妖星”,禁止談論。

但這種稀奇事,你怎麼可能堵得住?吃瓜羣衆議論紛紛。歷史上到唐哀帝期間還要再見一次“妖星”。

十年之內,彗星三見,金德勢必要取代土德,這是很多人的認知。

你可以說他們愚昧,說他們無知,但這些人的地位往往還不低,不是世家大族,就是官員將帥。若在太平盛世,可能還會往別的地方猜,可如今這情況,絕大多數人已經往大唐滅亡這事上思考了。

也就是說,對於改朝換代,已經沒太多人反對了。彗星的出現早早開始了一波輿論造勢,改變了部分人的思想。

“我等也是爲天下蒼生請命。”裴贄說道:“盧相,禪讓冊文可已完成?”

“方纔聽諸位所言,或還可以潤色刪改一下,今日可完此稿。”同平章事、秘書監盧嗣業說道。

以秘書監的身份出任宰相,這是絕無僅有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傅塞進政事堂的人,代表的是太傅的意志。

盧嗣業知道自己資歷、履歷都有些問題,因此在政事堂內謹小慎微,做好太傅交辦的事情即可,並不與人相爭,一如他在邵樹德身邊當了二十年秘書那樣勤懇低調。

禪讓典禮冊文是他主筆,然後呈遞給聖人過目。其實也不一定需要,傳國玉璽被皇后帶走了,全程甚至可以繞開聖人。事實達成之後,聖人還怎麼反對?

況且他也未必有那個膽子。跟在太傅身邊東征西討二十年,盧嗣業深知帝王的偉力在於“集衆”,而不是真的能“一劍曾當百萬師”。

當軍隊支持你的時候,伱已經達到了偉力的門檻。

當軍隊、官員支持你的時候,那就已經遊刃有餘。

當軍隊、官員、百姓全都支持你的時候,這偉力已經無人可擋,真的可以摧破“百萬師”。

彗星數見,金行兆應,甚至就連上天都給出了明示。

******

又是一日的朝會。

事情不多,正當準備散朝之時,兵部侍郎王溥突然站了出來,道:“臣有事奏。”

“王卿奏來。”皇后儘量平靜地說道。

今日朝會時間不長,但她還是有些累。

寬大華麗的禮衣之下,皇后修長白嫩的雙腿緊緊夾着,不敢鬆開分毫。毫無疑問,保持這個姿勢是很耗費體力的。

“臣觀上古之書,以堯舜爲始者,蓋以禪讓之典,垂於無窮。故封泰山,禪樑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則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獨有……”王溥不緊不慢地說道。

皇后瞪了他一眼,然後又用目光搜尋邵樹德,見他沒有來,心中更氣。

“自懿皇之後,嬖倖亂朝,禍起有階,政漸無象。天綱幅裂,海水橫流,四紀於茲,羣生無庇。”說到這裡,王溥搖頭嘆息,眼中有悲慟之色。

皇后耐心聽着。

羣臣以目示意,大概知道王溥要說什麼了。他們中有的人不想反對,有的人不敢反對,皆靜靜聽着。

“惟夏王明聖在躬,體於上哲。奮揚神武,戡定區夏,大功二十,光著冊書。北越陰山,南逾瘴海,東至碣石,西暨流沙,懷生之倫,罔不悅附。”王溥繼續說道:“況數載之間,彗星兩見,布新除舊,厥有明徵。今則上察天文,下觀人願,是土德終極之際,乃金行兆應之辰。”

這意思已經很明瞭了。上天給出了提示,羣臣百姓之願也在夏王身上,這不禪位都不好收場了。

果然,王溥最後說道:“臣請聖人敬遜於位,由夏王繼之。”

“皇后,臣亦請夏王進位爲帝。天之歷數,不可違逆。”王溥話音方落,新任兵部尚書杜讓能出列附議。

“諸位師長?”皇后把目光投向宰相們。

“聖人龍體抱恙,已不可理政。江山宜歸於有德之人。”宰相們還沒發話,太師封彥卿先起身,說道。

“臣附議。”中書侍郎陳誠緊接着起身,說道。

“臣附議。”中書侍郎宋樂亦起身。

“臣等附議。”蕭蘧、趙光逢、盧嗣業及一衆官員,紛紛附和。

“我國家化隋爲唐,二百餘年矣。至先帝之時,關畿不守,宗廟乏饗。天子播遷,中外震驚。”皇后嘆了一口氣,道:“江山實應歸有德之人。樹德提戈奮勇,運策摧兇,彎弓百戰於陣前,奪槊橫飛於馬上,終成逐雀之功,顯就回鑾之計。匡輔王室,休庇生靈,獻可替否,救災恤患。這一樁樁功勞,實已爲天下人所望。卿等可速速遣使持節,至夏王府上,賁皇帝寶綬,勸其進位爲帝,以肅膺天命。”

“臣遵旨。”百官齊齊應道。

******

邵樹德正在府上接見山南西道的人。

“若不是看在先司徒的份上,今日我見都不會見你們一面。”邵樹德安坐於中堂之內,怒氣滿溢。

諸葛仲方之子諸葛昶一臉慚愧,道:“伯父教訓得是。家父思起天下已是久罹兵革,亟待休養生息,甚爲慚愧。又思起家祖臨終遺言,以兄事伯父,不覺潸然淚下。”

邵樹德臉色稍霽,也想起了當年見諸葛爽最後一面的情形,嘆了口氣,道:“不成器的玩意。汝父若能堅據興元,阻我大軍,我還能高看他一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以高官厚祿,甚至結爲姻好。如今麼,能給個新朝末爵不錯了。”

諸葛昶暗暗鬆了一口氣。

興元兵連吃兩場敗仗,損失了五六千人。圍城之際,兩次趁夜出戰,也大敗而回,幾次折騰下來,損失已近萬。如今卻是想打也打不下去了,不降更待何時?

其實興元兵本不至於如此不濟事的。奈何夏軍副帥高仁厚用兵老辣,無隙可鑽,主帥邵承節也是個愣頭青,屢屢策馬馳於陣前,鼓舞士氣,故夏軍勇不可當,山南西道一敗再敗,終至不可收拾。

現在好了,被人團團圍困。諸州援軍也衝不破封鎖,反倒損兵折將。事已至此,沒什麼好說的了,不如趁着對南邊的集、壁、巴等州還有點掌控力,獻土歸降,換取一家富貴。至於那些鐵了心要抵抗的軍將,就送他們入土好了,開戰之前信誓旦旦,打起來後卻一敗塗地,事情都壞在他們身上。

“下去吧。”邵樹德說道:“朝廷明日就會發下《許諸葛仲方自新詔》。你和天使一起回南鄭,將情形具說給仲方。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勿謂言之不預也。”

“謝伯父寬宥。”諸葛昶感激地說道。

他離去之時,宰相陳誠、蕭蘧二人也已攜冊文登門。

第1280章 感悟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1164章 說客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166章 落幕第三十二章 船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1204章 選擇第七章 不得歇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十一章 聯絡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十六章 合圍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1005章 合作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一章 機會第十五章 消費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114章 屠夫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九章 表演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948章 壓力第一章 機會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034章 纏鬥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1251章 柳城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十六章 風聲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三十章 西行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一章 基本盤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章 閒聊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三章 調查(三)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1341章 死穴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七章 處置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1052章 邯鄲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
第1280章 感悟關內、河東之間渡口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1164章 說客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1166章 落幕第三十二章 船忙,第二更估計晚上,順手發個單章。第1204章 選擇第七章 不得歇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十一章 聯絡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第十六章 合圍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1005章 合作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第十三章 大喪師徒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1253章 蜀中與營州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一章 機會第十五章 消費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114章 屠夫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章 紅利之三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九章 表演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948章 壓力第一章 機會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三十五章 準備與拉攏第1034章 纏鬥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七十五章 去吧!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1251章 柳城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十六章 風聲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六十一章 部署第三十章 西行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一章 基本盤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三十八章 戰略欺騙第1216章 撫寧第三十章 閒聊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二章 夏州(一)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三章 調查(三)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1079章 循序漸進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二十二章 苦盡甘來第1341章 死穴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七章 處置第978章 督戰官第二十三章 衝突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1052章 邯鄲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五十二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