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月

朔風吹過,高聳的雲杉抖落了身上的積雪。

一隻雪豹稍稍停留,目光越過怪石松柏,靜靜地凝視着山下的人間。

靠**原的溪谷間,風攪動着雲霧,穿着皮裘的年輕牧人將牲畜聚集在一起。

溪谷兩側的山壁保護了它們,令它們免受嚴寒之苦。

牛羊咀嚼着乾枯的牧草,偶爾低頭喝水。

堅冰已經開裂,積雪慢慢融化,水滴從峭壁上落下,發出悅耳的輕響。

谷中的帳篷內,蒼老的牧人坐在火堆前,正在向孫輩講述那些快要消散在寒風中的往事。

“拓跋家出了很多英雄,爲大唐天子征戰,將吐蕃人殺得血流成河……”老人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故事也講得顛三倒四,但孫輩們還是很愛聽。

“後來,拓跋家用光了運氣,再也沒了英雄。但他們還有美麗善良的公主,新兀卒迎娶了公主。他定下規矩,不許褻瀆神靈,不許拿鄰人的牛羊,他上山與勇士們同吃同睡,告訴他們,想要過上好日子,就跟他走……”

簾布被掀開,寒風猛地灌了進來。

“牧草只夠一個月了。”年輕牧人慾言又止,最後還是說道。

老人的雙眼看着帳篷外灰色的山谷,久久無言。

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谷中才會長出肥嫩的牧草。屆時纔可把牛羊趕到草場上,讓它們盡情地吃喝,盡情享受繁衍的歡愉。

“谷中已經走了十幾家人了。”年輕牧人繼續說道:“到平地上種豆麥,一年可以收不少。大宛苜蓿每年可以收三回,冬天還能栽點蕪菁,牧草不夠的時候可以救急。”

老人繼續沉默。

習慣了一輩子的生活,如何能輕易做出改變?

但年輕一輩的牧人,已經越來越習慣下山,半耕半牧,不但可以養更多的牲畜,還能收很多麥子。奶牛產下的奶,殺羊得到的肉和皮子,就近賣給軍士眷屬,他們花錢大手大腳。

換來的錢,可以加固屋舍,可以添置傢什,可以給孫兒們買新衣,太多好處了……

“你要下山就下山吧。”老人嘆了口氣。

他慢悠悠地起身,走出帳篷,看着漫山遍野的林木。

大樹一直在山谷裡生長着,它的根鬚深深探入被牲畜糞便滋養的泥土。

老人從小就生長在山谷之中,已經見了數十次花開花落,就如同這些沉默寡言的松柏一般。

年紀大了,就終老在山谷裡吧。死後將靈魂獻給彌藥王,軀體獻給大地,讓這裡的花草林木可以更加繁茂。

孫輩們也出了帳篷,他們圍在年輕牧人身旁,嘰嘰喳喳地問山下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不遠處的牛圈旁,婦人正在擠牛奶。她含笑看着兒女們,偶爾轉頭看向山外的平原。

那裡人聲鼎沸,人潮如涌。他們嚮往世俗的繁華,而不是幽寂的仙境。

大勢如此,浩浩蕩蕩,無人可阻。

山下的靈州中潬城(即原靈州老城)外,春社節的狂歡剛剛過去。

張三挑着個籮筐,路過某個村子。

地上坑坑窪窪,還結了不少冰,張三一路走得甚是辛苦。

許是累了,他將膽子放在一處籬笆牆外,歇下來喘口氣。

“張三郎你這賈豎又是要去哪?”籬笆內一農人正在鍘草,突然問道。

“大帥又募了不少党項兵,需要璞頭若干。某家中恰好做了一些,人家要了,這便挑過去。還有家中釀的葡萄美酒,一併賣了。”張三笑道:“可不許喊我賈豎。”

“你家都不種地了,不叫賈豎做甚?那便喊你工伎。”農人直起身,捶了捶腰,舒服地嘆了口氣。

張三笑着搖了搖頭。

他家當然是有地的,不過都租給遷來的党項人了。

“現在做璞頭、鞋襪、被袋真的是好買賣。”農人出了籬笆,看着西邊白雪皚皚的山峰,道:“昔年幾年都不捨得置辦新衣,破了補,補了破。去歲賣了一頭牛,一口氣置辦了兩身衣裳。”

“牛價跌得厲害吧?”張三打開牛皮水囊,喝了口水,問道。

“沒有跌,還是二千八百餘錢。”農人道:“不過早晚要跌的。”

這事,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三圃制推行這麼些年,牛還沒到大量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不過牛價長期下跌是必然之事。

“跌就跌吧。大帥又不問你家牛課稅,只從糧豆裡頭徵。牛不行了,就養馬吧,馬還在漲價。”張三說道。

兩人所在的這個村子,離中潬城已經很近了。

最近幾年,不知道咋回事,商徒、巧兒、功人、舟子、泊主、畦丁、花師、老圃、屠人、庖人、舞郎、百戲之類的人經常可以看到,而且日子過得好像都還可以。

可在十年前,是真的稀罕,一般人哪能經常遇到?

只能說,不種地也能活下去的人變多了。

“年年打仗,死了那麼多馬,可不得漲價麼。”農人笑道。

他倆談話,句句離不開錢,恨不得家裡的一根蔥、一塊姜都要給標上價。

這是正常的。

靠近城市的近郊農村,往往是最先進入農業商品化的地區,而這也是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過度的必由之路。

中古時代,人類最美好的創意大概就是交換了。沒有交換,就沒有商業,沒有商業,就催生不了社會形態的變革與進步。

而商業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貨幣,這是一切的核心。

不知道什麼原因,民間的銅錢,現在稍稍多了一些了。各色銅器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讓人眼花繚亂。若不是大帥不喜佛事,官府嚴加督查,估計廟裡的佛像也會多起來。

但不管怎樣,這對農人來說是好事。

一斗米,能換更多的銅錢回來,雖說其他物事也在慢慢漲價,但總體還是有賺頭。

而且不光農人,城裡人的興致也高了。茶人、鹽商、書儈、酒戶、店叟、餅師等等,每天賺到的銅錢越來越多,坊市裡保兒、市牙的人數直接翻了一番。

好像什麼都在漲!工錢漲、糧價漲、菜價漲、餅價漲、布價漲……

這世道,已經變得大夥不太認識了。或許要走出幾十裡地,到滿是牧場、農田的鄉間,才能見到以往熟悉的一切。

種田收益的提高,吸引了很多放牧的党項人定居下來。

人都是趨利避害,嚮往美好生活的。有的牧人或許難以轉變過來,還想堅守傳統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人被利益吸引,拋棄了過往的生活,開始半牧半耕。

官府趁機將其編戶,充實州縣丁口。部落緩緩消亡,村莊慢慢增加。

還有一些部落貴人子弟入縣學讀書。

教諭們口綻蓮花,說什麼劉崇望祖上是匈奴人,當了翰林學士;元稹祖上是鮮卑人,當過宰相;王鎔祖上是回鶻人,當了節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平亂戰功第一,比郭子儀還高,當了郡王,等等不一而足。

一番話說得入學少年們熱血沸騰,認認真真讀書,打算好好考學。

而等他們這一代人成爲中堅後,靈州党項,或許也將成爲歷史。

屠刀是達不成這種效果的,相反只會招致越來越多的暴力反抗。

但經濟指揮棒和社會階層的躍遷通道,卻可以潤物細無聲地達成這一切,而且更加牢固。不會某一天出個李元昊、張元昊什麼的,直接和大家說,以前漢人欺負我們,現在大夥都剪了頭髮,反他孃的!

但現在:老子自願的,關你屁事!

李元昊們再沒了生存土壤……

張三休息夠了,挑着籮筐起行,往中潬城而去。

農人從田裡挑了一些個大的蕪菁,也一起挑着往城裡趕去。

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1144章 蓋牟第一章 機會之地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五十章 夾擊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972章 深入第977章 追襲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十九章 碰撞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六章 兄弟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十五章 議論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985章 桑乾鎮第十六章 風聲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十三章 回信第1021章 牢籠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六章 辦法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十九章 西行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四章 掙扎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章 邙山第三十章 真理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家人第四十二章 階段性成果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一章 紅利第十四章 轉移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1261章 詰問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三十章 閒聊第二章 調查(二)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1003章 國祚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952章 離去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六章 三鬥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
第1205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二章 部署調整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1144章 蓋牟第一章 機會之地堵路上了,釣魚中。第五十章 夾擊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972章 深入第977章 追襲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十九章 碰撞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六章 兄弟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八章 繁瑣的整編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十五章 議論第八十六章 所謂賭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985章 桑乾鎮第十六章 風聲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十三章 回信第1021章 牢籠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六章 辦法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四十四章 京東第十九章 西行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四章 掙扎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二十二章 處境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章 邙山第三十章 真理第七章 收拾整頓(三)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家人第四十二章 階段性成果第七章 出征前的日子(一)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一章 紅利第十四章 轉移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1261章 詰問第四十八章 報冤將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三十章 閒聊第二章 調查(二)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六十二章 以爲成例第五十四章 坐寇第1003章 國祚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952章 離去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六章 三鬥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