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主角

看到孫如油詢問的目光,二人都微微沉思了一下,對視了一眼,最後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微微的點了點頭。

楊漣見三人無視自己,心裡卻沒有什麼不舒服,畢竟自己的地位擺在這裡,不但官位不高而且很年輕,資歷尚淺。可是三人的議論卻讓楊漣很不滿意,這是什麼說法,將太子交給李選侍撫養。這些人還真是尸位素餐,不堪重用,他們的眼睛都是瞎的嗎?

“三位大人是這麼想的?”楊漣知道自己必須開口了,不然這件事情就會被這麼定下來了,此時這個屋子裡已經陸陸續續的進來了一些大臣,有幾個人聽了孫如油的話,都在暗暗的點頭,這讓楊漣意識到自己必須開口了。

“衆位大人,秦皇一統,僅歷二世而亡,漢朝建立。大漢之強盛相信諸位大人都知道,可是強如大漢,卻又呂后專權,如果是不是後來漢朝有幾位明君,恐怕大漢也就一世而亡了。曾經的大唐是多麼強大,卻也有武則天專權,竊取帝位,衆位大人身受君恩,身穿紫袍,惶惶然的立於士大夫之列。可是此時卻說出了這樣的話,大明乃是朱家的天下,如果出了呂后武媚,諸位大人可對得起先帝?可對得起太祖爺?諸位大人還有什麼臉面惶惶然列於士大夫之列?憑什麼身穿紫袍?下官自知官職低微,人微言輕,可是卻也知道忠君愛國,此時下官願仗義死節,哪怕身死也要輔助太子登基。難道諸位大人都忘了那日大殿之上的事情了嗎?諸位大人真的想遺臭萬年,罔顧君恩?”此時的楊漣真是出離憤怒了,也過顧不得許多,將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

看到楊漣怒目圓睜的模樣,大殿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安靜,有疑惑,或詫異,更多的卻是對楊漣的怒目而視。

大明朝是一個論資排輩的地方,無論是官場還是士林,楊漣不過是一個戶科給事中,而且在士林之中聲望不顯。就是這樣一個人,對着十二位顧命大臣一頓臭罵,雖然沒帶一個髒字,可是在場的每個人全都老臉通紅。

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內閣首輔方從哲當先走了出來,他知道這個時候自己應該站出來了。如果真的像楊漣等人說的出了呂雉武媚,他們這些人一定會遺臭萬年,也會被士林所不齒,最後恐怕也會被反攻倒算,抄家滅門。

“衆位,你們難道都忘了那日大殿之上,太子殿下說的話了嗎?我等深受君恩了,自古文死諫,武死戰,乃是爲臣的本分。此等社稷傾覆之際,老夫歲年過古稀,卻也甘願爲陛下守節,爲大明守節。”方從哲這番話可謂擲地有聲,似乎是情緒過於激動,說話的嘴脣都在不住顫抖。

看着方從哲和楊漣,此時在場的大臣都想起了當日的大殿之上的那一幕,那個囂張跋扈的女人,這樣大家的心裡慢慢的下定了決心。

“我們乃是大明的臣子,無論到了什麼時候,我們忠於的只有大明的君王。我們要做就是要見到太子,只有見到太子我們才能輔佐太子登位。”看着周圍這些還在沉吟的大臣,楊漣的心裡很是焦急,同時也很是憤恨,這些尸位素餐的老傢伙,簡直就是誤事誤國。

此時楊漣的心中暗暗下着決心,一旦自己得到陛下信重,一定會澄清吏治,將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全都趕出朝堂,一展胸中的抱負。

楊漣的話音剛落,就有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被韓曠拉住的內閣大學時劉一璟,只見他回頭對韓曠大聲道:“你放開老夫。”此時的劉一璟二目圓睜,雙眼血紅,用力的甩着韓曠拉着自己的手。

看到老友的模樣,韓曠苦笑着放開了手,劉一璟也站到了楊漣的身邊,對着剩餘的大臣道:“衆位,我今日準備一死了。”說完將自己的帽子摘了下來,放在了韓曠的手裡,大聲的道:“老友,我的妻小就交給你了,如果這次老夫回不來,那麼就請你代爲照看。”

等到韓曠點頭,劉一璟才轉過身,對着這些大臣道:“衆位大人,讀聖賢書,所謂何事?從龍之功,就在今朝了,我們走。”說完當先向宮裡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內閣首輔方從哲,緊接着就是內閣大學士劉一璟,第三位的卻是楊漣。

看着當先離去的三人,所有人的臉上都是陰晴不定,最後,韓曠的猛地一跺腳,將官帽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大聲道:“老友,等等我,我來了,你的家小我不能幫你照顧了。”說完向前走去。

隨着一人帶頭,這些大臣就是將官帽一扔,同時大聲道:“匡扶社稷,護佑君王就今朝了,衆位,我們走吧!”

所有的大臣都沒有想到,他們來到宮門前已經有一個人先到了,這個人就是英國公張維賢,他的祖先就是當年跟隨朱元璋起兵的張玉。在大明朝有一羣地位十分特殊的人,他們的地位在這個時代的最高的,就算是魏忠賢最有權勢的時候也不敢招惹他們,他們就是大明朝的勳貴。這些人都是當年有輔政朱元璋從龍之功的人,又或者是跟隨朱棣靖難的功臣,這些人是大明朝對能惹事的一羣人,也是大明朝最忠心的一羣人。

無論他們惹了什麼樣的事情,除非是造反,否則都不會有人追究,因爲冊封他們的聖旨上都有一句話,那就是與國同戚。

在大明朝,文臣對於這些勳貴雖然心中看不起,採取的也是敬而遠之的態度,可是此時並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內閣大學士方從哲來到了張維賢的身邊,大聲的問道:“國公爺,你可見到太子了?”

雖然對方沒有施禮,可是現在明顯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英國公張維賢狠狠的一跺腳,大聲的道:“看見沒有,這羣閹貨在這裡攔着本公,不要說太子子,皇帝我還沒見到呢!;

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72章 試炮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100章 葉志高第34章 登基第89章 隆中對一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03章 南京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448章 同行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61章 中計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9章 紅丸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488章 突入第79章 夜晚第504章 希望第173章 定計第407章 逛妓院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627章 談判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7章 準備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70章 火器廠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63章 莫須有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07章 登聞鼓第206章 早朝詩第586章 急躁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14章 吳三桂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537章 老狐狸第15章 呂后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486章 安心第247章 兵情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613章 攤牌第591章 聚將鼓第258章 回京城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380章 武狀元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527章 計劃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387章 武舉殿試第47章 進京第21章 駕崩第78章 博弈第511章 拜師第531章 步伐第313章 桃花運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238章 造反了第7章 君前第76章 罷官第336章 心第560章 張大可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48章 同行第160章 人手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260章 將在外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9章 仙藥第411章 任長樂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9章 山雨欲來第106章 私心
第637章 誘敵出來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72章 試炮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100章 葉志高第34章 登基第89章 隆中對一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03章 南京第362章 勢如破竹第448章 同行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61章 中計了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19章 紅丸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60章 改弦更張第475章 三方人馬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488章 突入第79章 夜晚第504章 希望第173章 定計第407章 逛妓院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627章 談判二第109章 大朝會三第37章 準備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70章 火器廠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63章 莫須有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327章 活捉皇太極第496章 兩軍對壘第207章 登聞鼓第206章 早朝詩第586章 急躁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14章 吳三桂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269章 努爾哈赤的野心第466章 雷停雨歇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537章 老狐狸第15章 呂后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486章 安心第247章 兵情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390章 四川的局勢第456 曹文詔vs趙率教第613章 攤牌第591章 聚將鼓第258章 回京城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436章 駱思恭的準備第380章 武狀元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15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55章 出乎預料的戰鬥力第52章 預料之外的人第527章 計劃第510章 駱思恭和魏朝第387章 武舉殿試第47章 進京第21章 駕崩第78章 博弈第511章 拜師第531章 步伐第313章 桃花運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238章 造反了第7章 君前第76章 罷官第336章 心第560章 張大可第372章 今年的最後一天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48章 同行第160章 人手第275章 老兵不死第308章 不一樣的心思第260章 將在外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413章 有人要抓皇上第9章 仙藥第411章 任長樂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9章 山雨欲來第106章 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