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進京

見老僕人將東西交到了徐光啓的手上,周正龍的心頓時回到了肚子裡,便開口道:“徐老先生,這樣吧!在下還是到外面候着吧!有什麼事情您叫我。”對於這次的事情,周正龍知道嚴重程度,駱大人親自交辦的還一再叮囑自己保密,顯然是極度機密的事情,自己可不想一回到京城就被滅門。

“周千戶還是留下吧!君子無不可對人言,老夫光明磊落,沒有什麼見不的人的。”徐光啓宦海沉浮一輩子,對周正龍的心思自然能看的出來,可是他絕對不會讓這個人躲出去,有的時候擁有共同秘密的人才可靠。

看到徐光啓的笑容,周正龍知道自己走不了了。雖然這位徐老先生說的這麼光明磊落,可是做起事來可是滴水不露,絕對的老謀深算,不是,是老奸巨猾。

輕輕的將將木盒子打開,露出了裡面的東西,看到這三件東西之後三個人都愣住了。那是一個黃色的卷軸,金黃色的絲綢在陽光下很是刺眼。可是更刺眼的卻是卷軸上的那兩個字,聖旨。

看到這件東西之後,徐光啓的身體猛地顫抖了起來,趕忙跪在地上,大聲道:“臣徐光啓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過了許久,他才緩緩的站了起來。當然還有跪在他身後的周正龍,此時周正龍的心終於放下了,那可是聖旨啊!這次回去那就是大功一件,沒準還能再進一步成爲錦衣衛的堂上官呢!

顫抖着雙手將聖旨拿了出來,緩緩的打開,徐光啓卻將目光投向了站在身後的周正龍。嚴肅的道:“周千戶,這聖旨是你帶來的,況且你身爲天子親軍由你來宣讀合情合理。”

聽了徐光啓的胡,周應龍頓時將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微微沉吟了一下道:“徐老先生玩笑,陛下既然如此保密,可見聖旨中內容不能外傳。還是老先生自己看吧!想來陛下也是這個意思。”

略微沉吟了一下,徐光啓也想通了這個關節,緩緩的點了點頭,面容嚴肅的打開了卷軸,低頭看了起來。

讓徐光啓失望的是這道聖旨上什麼都沒說,只說讓自己接到聖旨之後跟隨來人馬上進京。

明史,天啓本紀。

泰昌元年,三月。(1620年10月)天啓皇帝秘密宣召徐光啓進京,此事極爲機密,少有人知。徐光啓進京之後,便下落不明。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那邊的徐光啓準備進京的同時,天啓皇帝卻在發愁。在天啓皇帝離開吏部衙門的第二天,果然就收到了吏部尚書李汝華的辭呈,沒有過多的猶豫,天啓皇帝便允許了。接下來就是任命新的吏部尚書,只是此時天啓皇帝的心裡還沒有合適的人選,這一天的早朝天啓皇帝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大臣們。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隨着陳洪熟悉的喊聲,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吏部尚書李汝華昨日給朕遞了辭呈,朕心中雖然不捨,可又憐惜他年老體衰只能準了。可是吏部不能沒有主事之人,不知道衆位愛卿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剛一上朝,天啓皇帝就將這個問題拋了出來,想看看我的這些大臣們會有什麼樣的說辭。這也算是天啓皇帝的一次試探,看看這些文臣之間的鬥爭到底是怎麼樣的。

聽了天啓皇帝的話下面陷入了短暫的安靜,很多大臣頓時意識到了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很多人已經得到了風聲,天啓皇帝兩天前去了吏部,這纔過去兩天吏部尚書就致仕了。很多人都意識到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可是對這些人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接任。

各個黨派的大員們都將目光投向了各自的領袖,齊浙楚黨此時自然是首輔大臣方從哲。李汝華本就是出楚黨的人,如果這次不能讓楚黨的人繼任,那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損失。

相對於齊浙楚黨心中的忐忑,東林黨的人則是暗暗興奮,如果能拿下這次的吏部尚書,那麼東林黨能做的事情就多了。單單是能夠更加方便的安排東林黨的官員,就讓這些大員們興奮不已。他們此時的目光都落在了兵科都給事中楊漣的身上,自從上一次的事情之後,楊漣就隱隱的成了朝堂上東陵黨的領袖。

看着下面的大臣互相交換眼色,天啓皇帝的心裡就是一陣哀嘆,這些人第一件事想到的不是舉賢,而是爲自己的黨派爭得最大的利益。這樣的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可以說是大明朝的悲哀,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是華夏民族的悲哀,是整個歷史的悲哀。

“臣有本奏。”就在天啓皇帝胡思亂想的時候,一個人忽然站了出來,看了一眼發現並不熟悉,看來不是什麼身居要位的人。明朝黨爭開始的時候上場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人,來試探一下皇帝的反映,如果皇帝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映,那麼就是大舉壓上的時候。

回頭看了一眼陳洪,陳洪自然明白天啓皇帝的意思,在天啓皇帝的耳邊小聲的道:“這位是戶課給事中陳琦,是東林黨的人。”關於各黨派官員的資料室雖然還在建設,卻也有了初步的成績,掌管這些資料的就是跟在天啓皇帝身邊的陳洪,這位新進得寵的大太監。

天啓皇帝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淡淡的開口道:“既然陳愛卿有話說,那就說吧!大明並沒有阻塞言路的事情。”

“臣保舉南京戶部尚書周嘉謨,爲吏部尚書。”陳琦見天啓皇帝讓自己說話,不由大聲的道。

周嘉謨乃是十三位顧命大臣之一,雖然掛着南京戶部尚書的職銜此時卻身在京城,當然也在大殿之上。對於這個周嘉謨歷史上還是有着很積極的評價的,當時大明朝的黨爭非常嚴重,官員的升遷吏部不能做主。直到這位周大人當上了吏部尚書,選賢任能,可是終究因爲力量太過渺小,沒能成事。後來被魏忠賢給趕走了,最後還被魏忠賢害死了。

第三章來了求推薦求收藏求求求求

第175章 許顯純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401章 登岸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183章 風雲動第22章 主角第628章 談判三第46章 木盒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42章 杭州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246章 派兵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21章 范文程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62章 早朝之上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21章 笑四笑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160章 人手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473章 小鎮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66章 送行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79章 不忍心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176章 戚家刀第375章 考狀元第68章 覲見第69章 京營第33章 幕後第258章 回京城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265章 南北第554章 密謀第572章 監視第70章 火器廠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29章 城門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80章 武狀元第115章 下雪了第94章 隆中對六第117章 抉擇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628章 談判三第61章 謀劃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195章 時機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155章 交戰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542章 杭州第633章 溫馨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72章 拼了第437章 百草園第482章 殺機第217章 夜襲第54章 家宴第586章 急躁第346章 改軍制第1章 第一件事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251章 廣寧第66章 送行第502章 血戰第82章 信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556章 君前第626章 談判第28章 奏摺第176章 歡喜禪第169章 高宏第83章 來龍去脈
第175章 許顯純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401章 登岸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183章 風雲動第22章 主角第628章 談判三第46章 木盒第386章 吳三桂考狀元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42章 杭州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246章 派兵第267章 戚金的決定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221章 范文程第384章 初見成效第62章 早朝之上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74章 最根本的問題第121章 笑四笑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160章 人手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484章 原來如此第414章 皇上上公堂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473章 小鎮第631章 乘風破浪第66章 送行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71章 攻敵所必救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79章 不忍心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176章 戚家刀第375章 考狀元第68章 覲見第69章 京營第33章 幕後第258章 回京城第261章 兵進遵化第265章 南北第554章 密謀第572章 監視第70章 火器廠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29章 城門第402章 這麼多人第380章 武狀元第115章 下雪了第94章 隆中對六第117章 抉擇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628章 談判三第61章 謀劃第583章 一箭三雕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06章 意外之喜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195章 時機第278章 我們跑吧第155章 交戰第6章 沒人能夠阻擋第542章 杭州第633章 溫馨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417章 攔路喊冤第172章 拼了第437章 百草園第482章 殺機第217章 夜襲第54章 家宴第586章 急躁第346章 改軍制第1章 第一件事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09章 各自的盤算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251章 廣寧第66章 送行第502章 血戰第82章 信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508章 尷尬境地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468章 龍昌票號第295章 明火執杖第556章 君前第626章 談判第28章 奏摺第176章 歡喜禪第169章 高宏第83章 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