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計劃

臘月二十九,距離大年三十不過一天了,整個京城都瀰漫着喜悅的氣氛。天空中偶爾會有雪花飄落,隨着北風不斷的飄搖,雖然大街上很冷,可是行人還是很多。

紫禁城到處都是忙碌的宮女和太監,皇宮裡的年自然要隆重一些,雖然天啓皇帝下旨縮減了很多,可是也不能太寒酸。整個皇宮全都不知佈置的更加富麗堂皇,充滿了貴氣。

“看着點,怎麼回事你們?都看什麼呢?那個柱子在好好的擦一擦。”王承恩站在臺階上,看着以爲總管太監不斷的招呼,眉頭微蹙着。

看了一眼身邊的一個小太監,王承恩臉色微沉道:“去把劉濟給咱家叫過來。”

小太監恭敬的答了一聲,不敢有絲毫的耽擱,快步的向那個說話的管事跑了過去。拉住那個管事,低低的和他說了幾句,便示意他朝王承恩這邊看了一眼。

“王公公,您老什麼時候來的?有什麼事情吩咐一聲,小的過去啊!”劉濟帶着獻媚的笑容,恭敬的給王承恩行李,一點都不敢馬虎。

緩緩的點了點頭,王承恩看了一眼周圍幹活的人,沉聲說道:“劉濟,你也是這宮裡的老人了,宮裡面的規矩你不懂嗎?在這裡大呼小叫的,打擾了皇上休息,你擔待的起嗎?”

王承恩的話語很輕,聲音也不是很大,不過聽在劉濟的耳朵裡彷彿晴天霹靂。連忙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道:“王公公,小的知錯了,公公恕罪!”

擺了擺手裡的浮沉,王承恩皺着眉頭道:“起來吧!哭哭啼啼的像什麼樣子,大過年的給誰看啊!好好的做事,不要得意忘形!”

“是,公公,小的知道了!”劉濟連忙從地上爬起來。點頭如搗蒜。

沒有在理會劉濟,王承恩轉身向天啓皇帝的暖閣走了過去,這對他說不過是一件小事,平日裡他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奴卑參見皇后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距離暖閣不遠,王承恩便看到了走過來的天啓皇帝,連忙跪倒在地。語氣恭敬的行禮。

對着王承恩點了點頭,張皇后笑着看着王承恩,道:“王公公,下次就不用行這麼大禮了,都不是外人。”

王承恩頓時心理一喜,不過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露。只是恭敬的道:“奴卑謝皇后娘娘!”

見王承恩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張皇后也沒有在說什麼,而是將目光轉向了一邊的暖閣,有些擔心的道:“皇上還在處理國事嗎?明天就要過年了,也不知道歇一歇。”

“回娘娘,內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孫大人在暖閣裡,皇上和孫大人在談論國事。奴卑也不敢打擾。皇上讓所有伺候的人全都出來了,想必是和孫大人在商議什麼大事情。”王承恩躬着身子,臉上的表情有些嚴肅,他很明顯的感覺到天啓皇帝在這個時候將孫承宗召進宮,事情肯定是不尋常。

緩緩的點了點頭,張皇后的臉色也嚴肅了起來,對於孫承宗大明朝沒有人敢小視。現在皇上只有自己這個一個兒子,孫承宗又是天啓皇帝的老師。還是皇上冊封的太子太師,重要性不言而喻。

靜靜的看了暖閣一會兒,張皇后的心思不斷的翻轉,最後慢慢的恢復了平靜,對着一邊的王承恩道:“本宮先走了,公公告訴皇上本宮來過了!”

“娘娘放心,奴卑明白!”王承恩連忙應下。臉上沒有絲毫的變化,似乎並沒有看到張皇后變幻的臉色。

“公公辦事本宮自然放心,一切就拜託公公了,本宮就先回去了!”張皇后笑着點了點頭。轉身向後坤寧宮走了過去。

等到張皇后走後,王承恩的目光看向了暖閣的大門,雖然他很好奇天啓皇帝和孫承宗在說什麼,可是王承恩也知道,有些事不是他能知道的。

此時天啓皇帝和孫承宗相顧無言,孫承宗的手上拿着一份奏摺,神情在不斷的變幻。良久輕輕的嘆了口氣,神情複雜的道:“皇上,臣覺得這件事情這樣了結也是最好的結果了,人都老了,還是回家吧!”

笑着看着孫承宗,天啓皇帝有些玩味的道:“朕早就想到先生會這樣說,這份奏摺等到過完十五吧!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朕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皇上寬宏大量,不過臣有一件事情沒想明白,韓礦乃是內閣大學士,怎麼會和建奴的奸細有勾結?那個寧完我居然以門客的身份在韓礦的府上,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隱情啊?”孫承宗眉頭微皺,輕輕的捋着自己的鬍子,有些遲疑的說道。

天啓皇帝的面容也嚴肅了起來,沉吟了半晌道:“先生你也知道,遼東的貪腐案牽扯了那麼多人,可是朕心裡清楚,並沒有將所有人全都揪出來。朕不是不敢,實在是不能。當時朕剛剛登基,根基未穩,能做到那種程度,已經是出格了。”

看着漸漸成熟的天啓皇帝,孫承宗的臉上滿是欣慰,這個年少的天子已經開始像聖明天子蛻變了。輕輕的舒了口氣,孫承宗語氣輕快的說道:“是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這樣的結局自然是震動最小。有了這樣的結局,原因是什麼,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將手裡的奏摺放下,孫承宗臉上的神色極爲複雜,當初自己在前線和建奴拼殺,韓礦這些人在後面給自己拆臺。於公於私,孫承宗都不會高興。

不過現在韓礦已經上了請辭的摺子,天啓皇帝還將這份摺子交給自己決斷,顯然是給足了自己面子。孫承宗自然明白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怎樣做纔是最有利的,選擇自然不會讓天啓皇帝失望。

點了點頭,天啓皇帝目光看像暖閣的大門,彷彿穿透了大門,看向了遠方,道:“世界上不是什麼事情都要清楚的,有些時候糊塗一些沒什麼不好。”

“皇上聖明!”孫承宗臉上很是嚴肅,看着天啓皇帝的眼中滿是欣慰。天啓皇帝做事越來越老辣,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孫承宗提着的心終於鬆了口氣。

收回飄渺的目光,天啓皇帝臉上又嚴肅了起來,目光中閃動着掌控的光芒,道:“明年朕會準了韓礦的奏摺,至於那些同黨。朕也要好好的查一查了!”

孫承宗自然明白天啓皇帝查一查的意思,不過他卻沒有說什麼。兩年過去了,天啓皇帝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自然要着手徹底的掌控朝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本就是官場的規矩,沒有什麼好說的。

似乎這件事情告一段落了。天啓皇帝從一邊拿起一本小冊子,遞給了孫承宗,道:“先生看看吧,這是朕想了好久的東西。”

見天啓皇帝神情如此嚴肅,孫承宗自然明白輕重,用力的點了點頭,伸手接過了小冊子。慢慢的翻動了起來。

小冊子並不厚,裝訂的也很粗糙,翻開一頁,裡面的字也不是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天啓皇帝的字。過當看到開篇的一句話,孫承宗還是覺得被深深的震撼了,因爲上面寫着:官紳一體納稅,均田攤丁入畝。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個字。可是孫承宗卻覺得重如千斤,怎麼也不能翻動。目光盯着這十二個字,孫承宗的臉都在不斷的抽動,身子都有些輕微的顫抖。

不知道過了過久,孫承宗慢慢的擡起頭,看着天啓皇帝,滿臉驚疑的道:“皇上。這!”

“朕研究過張居正改革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條鞭法和考成法,朕覺得那個考成法很好,便沒有再寫什麼。不過朕對一條鞭法有着很多的想法。這就是朕的一些想法,先生給看看吧!”天啓皇帝面容很是嚴肅,臉上的帶着不容置疑。

心神一陣恍惚,不過孫承宗很快便清醒過來了,看到天啓皇帝的神色,孫承宗知道這是天啓皇帝已經想好的了。自己要做的不是怎麼阻止這件事情,而是怎麼幫天啓皇帝把這件事情變得更好。

輕輕的舒了一口氣,孫承宗慢慢的將小冊子翻開了,仔細的看了起來。臉上不斷的閃動着異樣的神色,目光不斷的轉變,時而皺眉頭,時而低頭沉思。

小冊子上的內容不多,概括起來就是兩點,其一便是官紳一體納稅,另外一點便是均田攤丁入畝,正是天啓皇帝在最前面寫到兩點。

這裡面官紳一體納稅很好理解,直接取締了最重要一條祖制,那就是士紳官員和王公貴族不用納稅的特例。光是這一項,便足以撼動天下了。這是在和大明朝的統治階級硬撼,天啓皇帝在裡面寫了實行的必要性,以及怎麼實行,寫的很是詳細。

看完第一項之後,孫承宗緩緩的擡起頭,目光炯炯的看着天啓皇帝,臉上帶着幾分激動,道:“皇上,這件事情難度頗大,是不是在考慮一下?”

孫承宗的心理也有擔憂,如果天啓皇帝的信心不堅定,只是一時這麼想,那麼這件事情不做也罷。縱觀歷史上的改革,失敗的原因很多,可是主要的是統治者在最後反悔了。如果天啓皇帝的決心不夠,改革的事情不提也罷。

目光緊緊的盯着孫承宗,天啓皇帝以前所未有的嚴肅深情,聲音堅定不移的道:“朕心已定,雖千萬人吾往矣,哪怕是要派兵平叛,哪怕是被人逼着退位,朕也絕不退縮。”

猛地站起身子,孫承宗撩起衣服跪倒在地,顫抖聲音說道:“皇上聖明,臣願爲陛下先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啓皇帝走過去將孫承宗攙扶了起來,笑着說道:“愛卿這樣的大臣多了,自然是朕的福分,那時有什麼不能去的。”

雖然這麼說,可是天啓皇帝知道,只要自己還需要依靠這個階層統治,那麼自己這個改革必然會失敗,這是被歷史充分證明過的。哪怕自己改革成功了,恐怕自己死後也會被人改回來,這一點是絕對不能要的。想要將改革徹底的推下去,除非是造反建立新的國家,當然天啓皇帝不可能這麼做,那麼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改變自己的統治根基。

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大明朝的官紳已經是大明統治的基石了。想要挖開這些人,那就等於在自掘墳墓。這一點要不得,不過打破舊有的,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沉吟了半晌,天啓皇帝纔將腦海中的想法甩掉,自己的這個龐大的計劃如果要實施,恐怕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將目光看向孫承宗。見他有在看自己的小冊子,天啓皇帝笑着在一邊靜靜地等待。

關於第二條均田攤丁入畝,孫承宗的臉上越看越高興,從新測量天下的田地。以村鎮爲單位,將這個村鎮的所有天地平均的分給每個百姓,嚴禁土地買賣和兼併。然後按照土地進行納稅。取消人頭稅和其他的徭役。

這樣做百姓除了土地的賦稅,其他的賦稅便不用再交了,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百姓的負擔。這個看似非常好的政策,可是孫承宗知道這個實行起來,或許比第一條更難。不過只有第一條成功的實行了,第二條纔有了推行的條件。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投獻之風是非常嚴重的。那些享受着不納稅政策的人,百姓非常願意將自己的土地投獻到他們的家裡。畢竟不需要繳納朝廷的賦稅,每年只需要給投獻的人一些租子,相比之下百姓獲得利潤更多了。

在小冊子的最後面,天啓皇帝寫了開徵商稅的問題,成立一個專管天下商人的衙門。只有在衙門裡面備案的商號才能經商,並且每筆交易都需要交稅,

慢慢的合上手中的小冊子。孫承宗能夠體會天啓皇帝的良苦用心,也能想象如果成功了,大明朝必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不知道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可是孫承宗十分的清楚,大明朝會前所謂的強盛,超越歷朝歷代的強盛。

“皇上,不知道皇上的改革要什麼時候開始?”孫承宗有些擔心的看着天啓皇帝。這樣的改革觸動太大了,孫承宗的心裡也沒有底。

“先生,這東西只是讓先生看一看,暫時還是不會用的。從明年開始。朕就要爲改革作準備,朕準備花費三年或者五年的時間來打基礎,只要時機成熟,朕既然會掀起這兩項改革。”天啓皇帝面容異常的嚴肅,臉上帶着躍躍欲試,不過眼中卻帶着剋制。

深深的鬆了一口氣,如果天啓皇帝明年就要這樣改革,孫承宗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剛剛獲得穩定,恐怕也會在瞬間被打破。天啓皇帝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孫承宗的臉上滿是欣慰。

“先生有什麼話想說嗎?但講無妨!”見孫承宗盯着自己看,天啓皇帝有些莫名其妙,便開口問道。

緩緩地搖了搖頭,孫承宗的眼中帶着敬佩,沉聲說道:“皇上沉穩了,做事有自己的想法,老臣欣慰。大明中興有望,臣感慨良多啊!上天將皇上賜給大明,是大明之福,萬民之福!”

拍馬屁的話聽得多了,天啓皇帝早就習以爲常,可是不同身份的人拍馬屁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孫承宗這樣說,天啓皇帝就覺得很舒服,絲毫不覺的厭惡。不過天啓皇帝還是擺了擺手,道:“先生過譽了,朕還年輕,還需要先生輔佐啊!”

“老臣只是實話實說,皇上畢竟成爲一代聖主,老臣堅信不疑!”孫承宗依舊搖了搖頭,臉上沒有絲毫的改變。

擺了擺手,天啓皇帝笑着看着孫承宗,道:“先生,這樣的話就不要說,朕還有一件事情想要問先生!”

“皇上賜教,臣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孫承宗連忙躬身施禮,沉聲說道。

點了點頭,天啓皇帝臉上閃過一抹難明的表情,想了想才緩緩地道:“先生,關於太子的事情,朕不知道如何決斷啊!請先生教我!”

沒想到天啓皇帝說的是這件事情,孫承宗的心頓時提了起來,自古以來奪嫡都是慘烈無比。不過天啓皇帝現在只有一個兒子,並且年紀也不大,這件事情還真不好辦。不過孫承宗也知道已經有人像天啓皇帝上書了,希望天啓皇帝早定國本。

低着頭想了想,孫承宗面容嚴肅的道:“國本乃是國之大事,不可不慎。自古以來,太子無非是立長立賢,再也沒有別的辦法。皇長子乃是嫡長子,名義上名正言順,至於爲人現在也看不出來。不過老臣覺得這件事情到不是很急,皇上現在春秋鼎盛,倒是沒有必要太過急躁。”

看着諱莫如深的孫承宗,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這幾日無論是宮裡還是朝堂上,似乎都在關注着這件事情。天啓皇帝現在也是沒理出個頭緒,畢竟現在皇子太小,自己也還沒到二十歲,立太子總覺得怪怪的。(未完待續。。。)

第257章 戚家軍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79章 佈置密探第516章 行動吧第160章 人手第172章 拼了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385章 御前第332章 選將第549章 牽連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3章 登基大典第194章 密摺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219章 佔領第525章 路第582章 鄭一官第221章 范文程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54章 家宴第491章 圍城第281章 投降吧第342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593章 去皇宮第86章 策論第220章 涌動第539章 難民第458章 甘薯第230章 聯姻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479章 不忍心第71章 燧發槍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315章 盧象升第223章 準備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71章 廷議第257章 戚家軍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84章 熊府第61章 謀劃第538章 揍他第532章 武研院第357章 等待第120章 探子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582章 鄭一官第47章 進京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51章 密談第82章 信第161章 中計了第153章 陣前對罵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23章 銀子第158章 暮色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8章 進城第458章 甘薯第604章 定論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642章 咆哮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300章 望江樓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6章 兩個女人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588章 朕來了第549章 牽連第169章 高宏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8章 父子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188章 審問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7章 兵情第537章 老狐狸第592章 抓人第9章 仙藥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448章 同行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33章 幕後第218章 衝進去第401章 登岸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150章 準備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
第257章 戚家軍第441章 全體總動員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79章 佈置密探第516章 行動吧第160章 人手第172章 拼了第404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第385章 御前第332章 選將第549章 牽連第457章 居然能吃第350章 一份奏摺第3章 登基大典第194章 密摺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219章 佔領第525章 路第582章 鄭一官第221章 范文程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54章 家宴第491章 圍城第281章 投降吧第342章 袁應泰到靈璧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593章 去皇宮第86章 策論第220章 涌動第539章 難民第458章 甘薯第230章 聯姻第455章 太康伯府第607章 調整佈局第479章 不忍心第71章 燧發槍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315章 盧象升第223章 準備第345章 四萬匹軍馬第371章 廷議第257章 戚家軍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84章 熊府第61章 謀劃第538章 揍他第532章 武研院第357章 等待第120章 探子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582章 鄭一官第47章 進京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187章 賀世賢的懷疑第51章 密談第82章 信第161章 中計了第153章 陣前對罵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523章 銀子第158章 暮色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58章 進城第458章 甘薯第604章 定論第329章 天啓皇帝的師弟第642章 咆哮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611章 計劃和謀劃第490章 出兵禦敵第300章 望江樓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6章 兩個女人第307章 真在這裡第588章 朕來了第549章 牽連第169章 高宏第88章 君王不早朝第8章 父子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188章 審問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247章 兵情第537章 老狐狸第592章 抓人第9章 仙藥第563章 準備動手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448章 同行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415章 打草驚蛇第33章 幕後第218章 衝進去第401章 登岸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150章 準備第497章 騎兵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