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有些無奈的徐光啓,天啓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略微沉吟了一下,道:徐愛卿,在遼東半島的金州和山東半島的登州,在建兩座造船廠。朕准許愛卿在朝廷各地抽調人手,一定要儘快將這兩地的造船廠建起來。至於怎麼做,造什麼樣的戰船,愛卿自己把握。
出乎天啓皇帝的預料,徐光啓的臉上兵爲露出開心的模樣,反而皺着眉頭道:皇上,臣覺得是不是在考慮考慮?
微微一愣,天啓皇帝沒想到徐光啓會這麼說,不過天啓皇帝也知道,徐光啓一定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便開口道:愛卿有什麼難處儘管說,朕不會讓愛卿爲難。
徐光啓輕輕的嘆了口氣,沉聲說道:皇上,無論是建造戰船還是建造火器,全都花費頗多。現在國庫剛剛有些起色,臣覺得是不是等兩年在建造?
雖然徐光啓的話說的很是委婉,可是天啓皇帝卻明白了徐光啓的意令。
沐天波給天啓皇帝行禮之後,大步的向外走去,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
時間轉眼間到了七月,夏日的炎炎的京城,樹葉都被曬的捲了起來。皇宮大內到時涼爽很多,天啓皇帝坐在龍書案後面翻動着手裡的奏摺。
皇上,這是冰過的寒瓜,現在吃剛剛好!王承恩端過一個瓷盆,裡面放着很多的冰塊,正中間卻是一個不小的西瓜。
放下手中的奏摺,天啓皇帝輕輕的嘆了口氣。笑着道:讓人切了吧!現在天氣熱,你讓人給後宮的娘娘們送一些去。不要落下了。
皇上放心,奴卑已經派人去了,想來娘娘們已經吃上了!王承恩恭敬對着天啓皇帝笑了笑,一邊讓一邊的小太監去切西瓜。
皇上,魏國公和定國公求見!陳林快步的走了進來,恭敬的對天啓皇帝的行禮,道。
天啓皇帝微微一愣,接着臉上便露出了喜色。笑着道:讓兩位愛卿進來吧!四個月過去了,想必兩位愛卿已經有些結果,朕可是一直在等着啊!
是,皇上,奴卑這就去將兩位國公爺帶進來!陳林自然不敢怠慢,外面等着的可不是別人,那是大明朝的兩位國公爺啊!
功夫不大。魏國公和定國公便在陳林的帶領下走了進來,兩個人誰也沒有下跪,行禮道:參見皇上!
擺了擺手,天啓皇帝笑着說道:這麼熱的天,兩位愛卿依然不辭勞苦,朕心甚慰。又很是疼惜。兩位愛卿要保重身體啊!
多謝皇上關心,天氣雖熱,我們的心更熱。這乃是事關國脈的大事,臣等自然不敢稍待。說話的是定國公,一臉的嚴肅。
魏國公和定國公可以說是兩個人類型的人。定國公爲人刻板,一絲不苟。十分的嚴肅。魏國公則是大大咧咧,什麼時候都滿不在乎。這兩個人在一起可以說十分的讓人無奈,不過他們同出一脈,同氣連枝,自然也不會有什麼不能調和的爭執。
天啓皇帝笑着看着王承恩,吩咐道:到涼亭裡去吧!讓人把寒瓜也送過去,朕要和兩位愛卿聊一聊!
是,皇上,奴卑這就去準備!王承恩自然不敢怠慢轉身帶着人下去安排了。
天啓皇帝帶着魏國公和定國公來到宮裡面的一座涼亭,這是天啓皇帝最喜歡避暑的地方。無論天氣怎麼炎熱,這裡都會有涼風吹來,讓人很是舒服。
伸手指了指亭子中的石墩,天啓皇帝笑着說道:兩位愛卿,坐下說吧!今日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正好陪兩位愛卿好好的聊聊。
謝皇上!兩個人也不矯情,來到石墩邊便坐了下來。他們都是國公,也是皇親,真要論起來都是天啓皇帝的長輩,自然不會像一般臣子那樣。
拿起一塊寒瓜,天啓皇帝笑着說:兩位愛卿嚐嚐,這寒瓜可是朕的最愛,用冰涼一下,當真是消暑佳品。
兩個人也不客氣,伸手拿過一塊西瓜便開始吃,顯然是習慣了這樣的待遇。
天啓皇帝三個人誰也不說話,直到將第二塊西瓜吃完,天啓皇帝才笑着說道:雖然朕希望兩位愛卿到宮裡面多坐坐,不過想來兩位愛卿也是有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朕希望的事情啊!
皇上,已經四個月了,雖然皇上沒有催促過,可是我們心裡也着急。雖然魏國公平日裡亂來慣了,可是國家大事上還是不敢有絲毫懈怠的!這是我們整理出來的,大明朝南七北六十三省的軍隊情況。軍機處已經商討過了,軍制改革需要注意什麼,這裡面也都全都寫了註釋。定國公將一份厚厚的紙張拿出來,面容嚴肅,一絲不苟的道。
天啓皇帝頓時有些好笑,難得定國公打趣魏國公,更難得是還弄出一副十分嚴肅的樣子。
一邊的魏國公做在那裡傻笑,定國公是他的叔叔,他是不敢頂嘴的。心裡雖然不平,可是對這個古板的叔叔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傻笑恐怕是最好的辦法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看着定國公,嚴肅的道:這份東西給孫先生看過了嗎?他有沒有說什麼?
定國公心裡一動,看來自己沒想錯,天啓皇帝對孫承宗很是看重,這軍機處就是要以孫承宗爲首。不過對於孫承宗,定國公的心裡沒有絲毫的輕視,不光是因爲天啓皇帝的原因,更是因爲定國公對孫承宗十分的敬重。
肯定的點了點頭,定國公嚴肅的道:回皇上,這些不但孫大人看過,軍機處其餘的幾位大臣也都看過了。上面的每一條都逐條的討論過,能夠達成一致的全都寫在了上面。沒能達成一致的,也都寫在了上面,後面都有署名。至於最後的注意,恐怕還是要皇上來拿!
伸手撫摸着那厚厚的一摞紙,天啓皇帝知道這就是自己以後做事情的依據,想了想,擡起頭對定國公道:兩位愛卿,這次朕將錦衣衛調給了你們,不知道有沒有出什麼紕漏?如果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兩位愛卿可以說來聽聽,在朕這裡不用避諱什麼。
對於錦衣衛,兩位國公的感情很複雜,原本也是軍方的一員,而且還是親軍十二衛。只是現在錦衣衛的地位早就超越了其他的親軍了,想了想,定國公道:皇上將錦衣衛調過來,實在是英明十分的決定。錦衣衛的駱思恭和東廠的魏朝都很賣力,能力也不錯,事情都辦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