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山雨欲來

幽深的宮殿,跳躍的燭火,這裡是停放泰昌皇帝陵寢的崇德殿。黑色的夜晚,讓這座宮殿少了幾分莊重,多了幾分猙獰,就像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張開的巨口一樣。

隨着踏踏的腳步聲,一個人影緩步的走到了大殿裡,來到了大殿的正中央。

擺放在這裡的是一個巨大的棺木,棺木的前面是一個巨大的火盆,一個少年坐在火盆的邊上,將手中的紙錢一張一張的放到火盆裡。隨着紙錢的放入,火盆中的火焰不斷的跳動,映照在少年那面無表情的臉上。

“殿下,奏摺白天已經送到了那邊。”來人對着年輕人施了一禮,恭着身子小聲的道。對於面前的年輕人,王安曾經以爲自己很瞭解,可是此時他卻不敢這麼說了,這位的心思實在不是自己能猜的到的。

將手中的最後一張紙錢放進了火盆中,少年緩緩的站了起來,卻沒有接王安的話,而是吩咐道:“掌燈。”

等到大殿裡的燈火再一次被點燃,整個大殿頓時燈火通明,這座大殿彷彿從陰世回到了陽間,讓站在這裡的太監和宮女都送給了一口氣。

緩步的來到書桌的後面,皇太子朱由校輕輕的坐了下來,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了一份奏摺。這是左光斗奏摺的拓本,對着王安點了點頭,便將奏摺遞給了他。

“念。”在他接過奏摺的時候,太子輕聲的道。

對於文言文,皇太子朱由校還是能看得懂的,可是這種繁體字的文言文,就不是很明白了。這段時間朱由校已經習慣了讓人念奏摺,王安也沒有覺得奇怪,接過奏摺便讀了起來。

隨着王安的聲音,朱由校逐漸陷入了沉思,這份奏摺寫的可真是流氓,這位東林黨的第一悍將可真不是蓋得。這實力,這文筆,這說辭,當真是一絕啊!

這份奏摺些的很直白,可以說沒有絲毫的避諱,從第一句話開始,就是暗布玄機,步步爲營。

這本奏摺的第一句,先是說了內廷的乾清宮就像外庭的皇極殿一樣,這句話看似沒什麼,其實卻爲第二句話埋下了伏筆。這裡左光斗要說明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乾清宮的地位和朝廷議事的皇極殿是一樣的,那是國家處理政務的地方。

有了這樣一個開頭,那麼接下來就來了,第二句便是:“惟天子御天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其他妃嬪以次進御,不得恆居,非但避嫌,亦以別尊卑也。”

這裡左光斗就想說,既然乾清宮的地位這麼重要,那麼誰能居住的?第一個自然是天子皇帝,皇帝掌握天下,自然可以居住在乾清宮。那麼還有誰可以居住呢?第二個人就是皇后,因爲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是老婆,所以有資格居住在這裡。接下來這句纔是左光斗最重要的一句鋪墊,也是他想要表明的意思,那就是其他的嬪妃是沒有資格居住的,不僅僅是爲了避嫌,更是因爲尊卑有別。

有了前面的這些鋪墊,那麼後面的話終於要進入正題了,因爲左光斗這樣的寫道:“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然尊居正宮,而殿下乃退處慈慶,不得守几筵,行大禮,名分謂何?選侍事先皇無脫簪戒旦之德,於殿下無拊摩養育之恩,此其人,豈可以託聖躬者?”

這段話,左光斗說的絲毫不客氣,他直接的質問李選侍,你既不是太子的親生母親又不是皇后,那麼你有什麼資格住在乾清宮?你住在這裡名不順,言不正,卻還死賴在這裡不走,那麼你這種不懂尊卑的女人,怎麼可以將太子將給你撫養?這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打臉了,很是不客氣。

明朝的文官些奏摺,很多時候都不會顧及太多,就算是寫給皇帝的奏摺,通常也是十分的不客氣。很多人都是通過大罵皇帝出名的,什麼昏君、無能,這樣的詞彙是經常出現在奏摺之中的。這樣的一段話是不可能刺激到李選侍的,這個經歷過無數風雨的女人,是不可能這麼容易就被打倒的,真正要命的是奏摺的最後一段話。

奏摺中的最後一段是這樣的寫的:“且殿下春秋十六齡矣,內輔以忠直老成,外輔以公孤卿貳,何慮乏人,尚須乳哺而襁負之哉?況睿哲初開,正宜不見可欲,何必託於婦人。女子之手?及今不早斷決,將借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武氏之禍再見於今,將來有不忍言者。”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大概就是說:“太子已經十六歲了,已經是個大人了,外面有公正嚴明的大臣,裡面有安安穩穩的太監。”說的這裡就不得不插一句了,在大明朝文官是單獨一個體系的,他們瞧不起武將,更加的看不起錦衣衛和東廠。因爲皇帝對武將的限制,這些武官早就已經不是文臣的對手了,而明成祖又爲文官樹立了新的對手,那就是東廠錦衣衛,這或許就是另一種方式的制衡。在這裡左光斗爲什麼要這麼說呢?這或許就是聯合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暫時的聯合一下,弄倒李選侍再說其他的。

“那麼既然太子已經十六歲了,又有這麼多賢能的人輔佐,那麼還要你做什麼?難道太子還需要像小孩一樣,需要你在一邊哄着嗎?”其實這些都是開胃的小菜,真正的重頭戲其實是最後的一句話。

在這裡左光斗要說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太子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了,這個時候怎麼能託給女人撫養呢?看書面的意思,左光斗是怕李選侍做武則天專權,其實這裡面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既然說道太子已經情竇初開了,那麼總會有喜歡的女人,你在這裡做什麼?難道要做武則天?衆所周知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妃子,而李治是李世民的兒子,武則天先嫁給了李世民,又嫁給了李治。在這裡左光斗是說,你想住在這裡,難道是爲了勾引太子?勾引這麼名義上的兒子?

要知道,明朝的時候可不比漢唐,漢唐的風氣還是很開放的,寡婦再嫁也不是沒有。公主通姦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可是在明朝,你就等着被浸豬籠吧!

終於恢復正常了,好了,希望大家多多的支持,投票推薦!

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401章 登岸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48章 周嘉謨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554章 密謀第218章 衝進去第125章 命案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66章 送行第76章 罷官第573章 立太子第194章 密摺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89章 日出第79章 夜晚第302章 文震孟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82章 鄭一官第90章 隆中對二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524章 見面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96章 師徒第238章 造反了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66章 崔福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113章 出發第98章 暗樁第78章 博弈第69章 京營第134章 局勢一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27章 選定第528章 逝去第422章 抉擇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1章 駕崩第641章 拔刺第459章 轉變第165章 幕後第123章 到了第511章 拜師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40章 做媒第235章 徐家集第321章 抓人第199章 內鬼最可怕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115章 下雪了第50章 互相試探第39章 聞風而動第528章 逝去第346章 改軍制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87章 準備第102章 拜訪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46章 準備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221章 范文程第86章 策論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445章 食鹽第126章 籌備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4章 家宴第85章 熊廷弼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71章 午門獻俘第158章 暮色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453章 火炮第636章 開戰第641章 拔刺
第252章 人的野心第401章 登岸第341章 孫承宗赴遼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469章 天啓皇帝的笑容第399章 人命官司第48章 周嘉謨第310章 天啓皇帝的希望第186章 抄家抓人第432章 許顯純到了第554章 密謀第218章 衝進去第125章 命案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377章 四人傳奇第66章 送行第76章 罷官第573章 立太子第194章 密摺第284章 皇太極跑哪裡去了第589章 日出第79章 夜晚第302章 文震孟第392章 血戰赤水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82章 鄭一官第90章 隆中對二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524章 見面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290章 各自謀劃第451章 駱思恭站起來第96章 師徒第238章 造反了第472章 終於到了第489章 八百里加急第566章 崔福第431章 御製大誥第113章 出發第98章 暗樁第78章 博弈第69章 京營第134章 局勢一第492章 兵發遵化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27章 選定第528章 逝去第422章 抉擇第562章 駱思恭的佈置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603章 遼東的形勢第21章 駕崩第641章 拔刺第459章 轉變第165章 幕後第123章 到了第511章 拜師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40章 做媒第235章 徐家集第321章 抓人第199章 內鬼最可怕第39章 聞風而動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115章 下雪了第50章 互相試探第39章 聞風而動第528章 逝去第346章 改軍制第358章 援軍來了第487章 準備第102章 拜訪第299章 鬥心鬥智第630章 塵埃落定第366章 事不宜遲第600章 方從哲之死第245章 勤王救駕第124章 工部尚書第146章 準備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221章 范文程第86章 策論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445章 食鹽第126章 籌備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26章 理想很豐滿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4章 家宴第85章 熊廷弼第428章 東廠的刀第171章 午門獻俘第158章 暮色第578章 魏國公的牢騷第453章 火炮第636章 開戰第641章 拔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