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目光看向一邊的徐光啓,天氣皇帝笑着說道:“徐愛情,火器廠和務研院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事情?”
“回皇上,武研院和火器廠一切都沒有問題,新的子彈廠已經再建造了。完成的部分已經能夠開始造子彈了,碎髮槍的製造也形成了生產線。火器廠生產的第一批火龍出水已經交付給海軍一部分了,另外一部分則是交給了京城的三大營!”徐光啓臉上帶着笑容,恭敬的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徐光啓辦事天啓皇帝自然是放心的,最後天啓皇帝將目光落到了定國公的身上,面容嚴肅的道:“定國公,北六省的軍制改革朕一直是交給你負責的,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回皇上,北六省的軍制改革可以說完成了大半,也可以說剛剛開始。”定國公的面色很是從容,恭敬的道。
“愛卿此話合意?儘管直言!”天啓皇帝知道定國公爲人古板,倒也沒有在意,而是接着問道。
沉吟了片刻,定國公纔開口道:“皇上,北六省除了九邊之外,軍制改革已經完成了!”
定國公這麼一說,無論是天啓皇帝還是在場的諸位大臣,心裡全都明白了。北六省之餘九邊,從底盤上來講,確實是完成了大半。可是單論兵力,那就是剛剛開始。要知道九邊乃是西北軍事重鎮,大明半數的軍隊都集中在那裡。
原本邊軍屯墾制度的崩壞,邊境已經到了戰力十分低下的地步。不過張居正改革時,大力整頓西北邊事,掉戚繼光北上,一時間九邊情況纔有所改變。嘉靖年間京師屢屢被襲擾的狀況得到了改善。西北邊也是勝站連連。
可是天啓皇帝的心裡十分的清楚,這不過是一時的改善罷了,並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山西農民起義,開始不過是因爲流寇所引起的。當時流寇的隊伍裡就有很多逃逸的邊軍,甚至是直接投降的邊軍。
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這九個大明邊境的軍事重鎮。已經到了必須要整治的時候了。天啓皇帝早就有這個覺悟,現在自然也不會有絲毫的遲疑,對定國公道:“九邊的改革具體怎麼進行,你們想好了嗎?軍機處可以摺子?”
“皇上,九邊的改制早就北六省的改制時便已經想好了,那時臣便已經在摺子裡詳述過了!”定國公說話是一點都不客氣,臉上也沒有一點尷尬的神色。
倒是天啓皇帝的臉上閃過一抹尷尬的神色,不過天啓皇帝也不是當初那個菜鳥了,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朕的確是看到了,不過諸位愛卿心中恐怕不甚明瞭,愛卿還是說說吧!”
“皇上,臣和軍機處諸位大人商議過,既然是軍制改革,那麼首先要確定的就是軍隊的數量。九邊重鎮,現在吃空餉的情況很嚴重。很多地方士卒十不足五,十有七八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不但每年大多數錢糧被中飽私囊。最嚴重的是致使邊軍戰力低下,邊防鬆懈。”
這一點天啓皇帝想過。不過這個駐軍的數量怎麼定,天啓皇帝可是一點普沒有。自己對打仗可是一竅不通,點了點頭,道:“那軍機處怎麼計劃的?可拿出一個合理的計劃來!”
“回皇上,軍機處經過商議,西北邊已經韃子已經不成氣候。遼東建奴也不過是刀俎之肉。九邊置兵百萬,便以足夠。更具作戰區域的不同,軍隊數量可有適當增減,總數維持在百萬即可。不過這樣一來,朝廷錢糧一時恐怕難以爲繼啊!”定國公很是淡然的說道。絲毫不顧及一邊大臣臉上的豬肝色。
百萬大軍,按道理說是不多,分到九邊,每一處顯得就更少了。可是太祖時期,大明全國不過一百八十萬的軍隊,成祖時期雖然超過兩百萬,可那是全國啊!在成祖之後,在籍的軍戶人數雖然三四百萬,可是大家新林都清楚,在籍和世界上是兩回事。
萬曆時張居正曾經統計過,大明實際上的軍力不過一百二十萬而已!其中還有很多是空餉和缺額,嘉靖年間最是不堪,南方倭寇之患,北方俺達。現在光在九邊就要置兵百萬,而且不是屯兵,全都是募兵和營兵,這個數字已經把很多人都下傻了!
天啓皇帝倒是贊同的點了點頭,對於百萬大軍天啓皇帝是沒有什麼概念,不過北方有多大他知道。九鎮分駐,每鎮不過十萬人而已,其中還有各個小城,細分下去也沒有多少。當然這不過是守邊部隊,真要對外擴張,對韃子用兵,那是要靠三大營的。
土木堡一戰,三大營精銳盡失,不過天啓皇帝相信,三大營很快就能恢復。九鎮百萬兵,防守已經沒有問題,甚至出戰問題也不大。
“皇上,臣有本奏!”天啓皇帝剛要點頭,戶部侍郎陳燁便站了出來,雖然額頭上都是汗水,心裡也在打鼓,可是還是站了出來。
“原來是陳愛卿,愛卿有什麼話儘管講!”對於這種能辦實事的官員,哪怕有些毛病,天啓皇帝也能適當的包容。反而是鄒誠那樣的,天啓皇帝容忍度很低。
陳燁其實心裡也在叫苦,不過官應震不再京城,這個頭還是得自己出。給天啓皇帝行了一禮,陳燁沉聲道:“皇上,九邊置軍百萬,不但能夠保證韃子不敢犯邊,恐怕還能逐漸向北蠶食韃子的地盤。時機成熟時還可組織兵力北征韃子,已覆成祖的容光。”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啓皇帝心裡自然也有這個念想,當然不會傻到百萬大軍北征韃子。除了隋煬帝,哪個傻蛋會這麼做,倒是號稱百萬的一大堆。精銳二十萬,已經是最大限度了,或者十五萬正合適。
“皇上,凡是需量力而行,現如今朝廷入不敷出,國庫空虛。皇上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國庫雖然沒有存銀,卻也能做到收支平衡。臣草草的計算了一下,如果在九邊置軍百萬,每年光糧草餉銀便需兩千萬兩之巨。這還不算軍士的鎧甲、兵器,火器建城的開銷更不用說。皇上,國庫吃不消啊!”說道最後,陳燁已經跪在地地上,臉上帶着幾分愧疚的神色。
前面描繪的那麼美好,說道後來沒錢,陳燁這個戶部侍郎都覺得臉上發燙。大明朝這麼大,國庫怎麼就沒錢?當初太祖剛剛登基,國家百廢待興,也能養得起兩百萬軍隊。到現在兩百多年了,國庫居然區區兩千萬兩都拿不出來!
看着痛苦流涕的陳燁,天啓皇帝心裡也不是滋味,陳燁的哭聲十分的低沉,可以看的出完全發自內心的。想想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天啓皇帝也很是感慨,一個這麼有骨氣的國家,最後落到那一個下場。
慢慢的走下龍書案,天啓皇帝將陳燁攙扶了起來,笑着說道:“愛卿爲國之心,朕以知之,愛卿乃國之棟樑!”說着將頭轉向一邊的王成恩,吩咐道:“朕記得前幾天上貢來一塊上好的玉如意,去拿出來上次給陳愛卿!”
“皇上,臣無功受祿,愧不敢當!”陳燁連忙開口道,這玉如意賞賜意義可是大於本身啊!
“好了,愛卿不必過於擔心,朝廷很快就會有錢的。國庫現在沒有銀子,沒關係,很快就有了。九邊的邊餉,朕和愛卿一起想辦法,總能有的。再說朕的內庫裡還有銀子,暫時還夠用!”將王承恩拿過的玉如意送給陳燁,天啓皇帝也慢慢的轉身回到了龍椅上。
安撫完了陳燁,天啓皇帝再一次把目光看向了定國公,沉聲道:“愛卿,你認爲九邊改制應該做怎麼做?”
“回皇上,遼東已經改制完成,可以將其餘九鎮,全部按遼東處置。由距離遼東最近的宣府開始,依次向西!”這件事情定國公早就胸有成竹,自然順暢的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定國公的主意確實不錯,天啓皇帝便笑着道:“那愛卿以爲這件事情,交給何人辦理最合適?”
“啓奏皇上,軍機處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在軍中素有威望,可擔此衆人。臣自請前往大同,一東一西,兩面同時開始,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軍制改革!”定國公臉上神情異常的嚴肅,甚至還帶着幾分激動。
“好,這件事情按照愛卿所奏,兩面同時動手!這次又要讓孫愛卿去邊關,朕實在是於心不忍!”天啓皇帝看着孫承宗,臉上閃過一抹不捨的神情,這位老大人年紀實在是不小了。
孫承宗連忙走了出來,恭敬的道:“臣榮幸之至!”
“好,兩位愛卿,這次九邊改制,重點在於用人!朕給兩位愛卿四品以下文官和三品一下武將的處置權。整編軍隊,選拔將領,覈查官吏,從上到下,讓九邊換一個模樣!”天啓皇帝臉上帶着意氣風發的神色,道。、
“皇上放心!”定國公和孫承宗連忙躬身施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