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天啓大案

回到後宮之後,天啓皇帝疲累的躺在椅子上,對着不遠處的陳洪招招手,天啓皇帝聲音低沉的道:“把皇后找來!”

時間不長,張皇后便端着餐盤走了進來,看到天啓皇帝躺在椅子上,張皇后心疼的嘆了口氣。緩步走到天啓皇帝的身邊,將餐盤放下,輕輕的爲天啓皇帝捏起了肩膀。

“寶珠,你端來的是什麼?朕現在什麼也不想吃,心裡有火啊!”輕輕的眯着眼睛,將張皇后的手抓在手裡,天啓皇帝苦笑着說道。

將一邊的瓷碗拿過來,張皇后輕聲笑着道:“陛下,妾身也不說這是什麼,陛下先吃一口,要是陛下不喜歡,那妾身就吃了怎麼樣?”

“寶珠都這麼說了,朕還能說什麼呢?來吧!”天啓皇帝欣慰的笑了笑,然後把自己的嘴緩緩的張開。

把瓷碗端起來,崴了一小勺,張皇后慢慢的將勺子放到了天啓皇帝的嘴裡。

勺子進嘴,天啓皇帝就覺得一陣冰涼,接着便是一陣清香,然後就又是一陣清涼。將東西嚥下之後,天啓皇帝就覺得整個身子都清涼暢快了很多啊!

一下子睜開眼睛,天啓皇帝有些沉聲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是冰鎮的蓮子羹,妾身知道這幾天陛下心情煩悶,便去詢問了太醫,太醫說吃點清涼瀉火的東西最好。雖然現在的天氣還有些兩,可是吃點這個對陛下的身子有好處,只是不能多吃。”張皇后笑語嫣然的看着天啓皇帝,再一次崴起一小勺放到了天啓皇帝的嘴裡。

輕輕的拉住張皇后的手,天啓皇帝淡然的笑了笑,頗爲感動的道:“寶珠,還是你對朕好,不知道是不是祖宗保佑,朕有你這樣一位皇后。”

“陛下,千萬不要這麼說,妾身是皇上的皇后,對陛下好是理所當然的。況且陛下如此寵愛妾身,妾身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張皇后被啓皇帝拉着手,只好把把瓷碗放下,將頭靠在天啓皇帝的肩膀上,柔聲的說道。

WWW● тTkan● C ○

許久,張皇后嬌聲的道:“陛下,妾身不該過問朝政,可是妾身有些擔心,朝廷裡的事情陛下想要怎麼辦呢?”

沉吟了一下,天啓皇帝才慢慢的道:“這次的事情應該能完成朝堂上的清洗,東林黨那些人都能清理出去。外面掃掉了薊遼總督,朝堂內部在把兩位尚書和趙南星弄走,東林黨在朝堂上的勢力就被清除的差不多。至於地方上的官吏,不用朕去操心,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換了,下面自然也好就換了。只是以後朕要在吏治上下功夫,實行春秋二察,澄清吏治。”

“妾身雖然聽不太明白,可是妾身知道,陛下是英明的皇帝!”張皇后雙手環着天啓皇帝的脖子,貼着天啓皇帝的臉頰,驕傲的說道。

輕輕的捏了捏張皇后的小鼻子,天啓皇帝笑着道:“你啊!朕知道你的心思,朕這幾天要想想遼東的事情了,清掃的事情就交給楊鶴他們幾個吧!現在遼東的局勢剛好實行朕的想法。”

“無論陛下想要做什麼,妾身相信一定能夠做到,妾身相信陛下一定能夠超過漢武帝!”張皇后笑顏如花的看着天啓皇帝嬌笑着說道。

天啓皇帝散朝之後便回到了皇宮裡,朝堂上的大臣們則是一個唉聲嘆氣的,有的則是腳步飛快的向外走,形色匆匆。

來到楊鶴的身邊,魏朝笑着道:“楊大人,這案子楊大人是主審,咱家想問問,楊大人是不是先到東廠去,先把那邊的案子解救了?”

“魏公公,這審案子講的可不是先來後到,而是案子的輕重緩急。錦衣衛這邊的案子可是非常的重大,非常的緊急,怎麼也應該先審理錦衣衛的案子,楊大人你說是不是?”駱思恭緩步的走了過來,對着魏朝笑了笑,語氣揶揄的說道。

“不過是抓了一個遼東督師,不知道猖狂的什麼,我們查到了薊遼總督,到現在也沒有說什麼!人啊!就不知道謙虛兩個字怎麼寫,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不會做人了!”皮笑肉不笑的看着駱思恭,魏朝的語氣中則滿是嘲諷。

見到二人如此,楊鶴的眉頭已經皺了起來,看樣子這次這個主審可不好做。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楊鶴沉聲道:“兩位大人,楊某雖然沒和二位打過交道,可是也明白二位都是爲陛下辦事。楊某這次身爲主審,兩位應該不希望楊某到皇上那裡說點什麼吧?”

互相看了一眼,兩個人都是一聲冷哼,他們心裡明白,天啓皇帝雖然信任自己兩個人,可是這楊鶴楊大人也是深的帝寵。在這朝廷裡,如果說誰是天啓皇帝最信任,最仰仗的臣子,那肯定是孫承宗。如果是錦衣衛和東廠,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可是魏朝和駱思恭也明白,他們和楊鶴屬於一個級別的。相比於孫承宗,那肯定是差很多,可是如果和其他人相比,那可是差很多的。當然這裡面還有包括一個人,那就是天啓皇帝的大內總管陳洪。

“既然兩位大人都覺得楊某說的有道理,那麼現在就說一說,你們的案子都有什麼着急的?”看着兩個人,楊鶴頗爲嚴肅的問道。

“大人,錦衣衛這邊在楊淵的府邸裡面抄出一本賬本,這是他走私建奴的賬本。上面列舉了六家商號,全部都是在京城的。這幾家商號和朝廷的官員都有牽扯,所以需要大人下令,將這些商人抄家。通過這些商人,應該能夠找到幕後的官員!”駱思恭對着楊鶴一抱拳,輕聲的說道。

狠狠的瞪了一眼駱思恭,魏朝頗爲不滿的說道:“咱家這裡也有一本賬本,上面記載的都是朝中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兵部的,也有吏部的,還有戶部和工部的。最大的是尚書,還有侍郎、員外郎,這些人都參與了剋扣軍餉的案子,咱家也需要大人下命令抓人啊!”

苦笑着搖了搖頭,楊鶴心中不禁有些埋怨天啓皇帝,自己現在清流之中的威望已經很高了。這次如果在查一次這樣的案子,相信肯定是威望一時無兩,看來天啓皇帝是非要要自己捧上啊!

沉吟了半晌,楊鶴有些遲疑的道:“兩位大人,這件事情是不是應該謹慎一些,我們還是請示一下皇上,畢竟這樣動作有些大了!”

“楊大人,你似乎忘記了皇上在早朝上說的話了,無論牽扯到誰,全部抓起來。這個時候拿這種事情去請示皇上,似乎有些不妥吧!”看着楊鶴,駱思恭沉着臉說道。在他的心裡其實有些不滿意,這次的案子都是東廠和錦衣衛的功勞,這個時候讓楊鶴攪進來,似乎有搶功的嫌疑。

許久,楊鶴點了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那事不宜遲,就按兩位大人說的。按照賬冊上的名字,抓人抄家,不過兩位大人,這賬冊是否真實?”

“楊大人,這個您儘管放心,賬冊我們都已經交給皇上看過了,人證物證都有。”魏朝看着楊鶴,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頗爲玩味的說道。

再一次苦笑着搖了搖頭,楊鶴此時明白了,這一切天啓皇帝已經安排好了,自己只是需要適當的時候表現一下就可以了。作爲一個棋子,楊鶴有做一顆好棋子的覺悟。對着兩個人一抱拳,楊鶴笑着道:“那就辛苦二位大人了!”

天啓元年,三月十九,這一天整個京城爲止震盪,這一天錦衣衛和東廠傾巢而出。商號被封,人被抓,整個北京城一時間風聲鶴唳。

相對於這些商人,朝堂上的大臣被抓的人,讓所有人的下巴掉了一地。

這一天被抓的官員包括兵部尚書姚宗文、兵部侍郎王三才、禮部尚書孫如遊、禮部侍郎錢謙益、吏部侍郎趙南星、戶部侍郎常林。這些是大員,包括給事中、員外郎、六部以及內閣的署官,被抓起來的官員總共有七十二人。在這面,最大的一個就是內閣大學士顧慥,這個誰也沒有想到的人物。

整個北京城陷入了恐慌中,官場上的官員也是人人自危,可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這一天過去之後,事情彷彿就結束了,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都不在街上巡邏。好多天也沒有在發生抄家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北京城又出了一件新鮮事。

天啓皇帝放皇榜了,而且一放就是兩道,這第一道是安民榜。在皇榜上,說明了抄家抓人的事情,這些人都是官商勾結,私通建奴的人。還有就是貪污糧餉的貪官污吏,天啓皇帝發現了這些人的陰謀,將其一網打盡。希望城裡的百姓不要恐慌,人已經抓完了,等待他們得是法律的嚴懲。另外也告誡當官和經商的,好自爲之。

雖然看了第一道皇榜,百姓們的心安定了不少,可是看到了第二道皇榜,整個京城的沸騰了。

天啓皇帝設立登聞鼓,凡是無處申冤的百姓,想要告官的百姓,都可以敲擊登聞鼓。不用害怕官官相護,不用害怕皇親國戚,一切都由皇上爲你做主。

這個消息迅速的傳遍了整個北京城,午門前迅速的聚集了無數的人,所有人都想來看一看登聞鼓的樣子。當看到屋門左右兩側那個一丈高的登聞鼓,所有的震驚到了。

一個農民模樣的人,拉着一個老者,客氣的問道:“老丈,小人不識字,能不能給小人說一說,這麼大一個鼓是做什麼的?”

“這個大鼓是皇上放在這裡的,皇上聖明啊!皇上說了,以後如果有當官的欺負我們,就可以來敲這個鼓,皇上就會親自來審案。這個就是皇上給了我們老百姓一個告御狀的機會,無論是多大的官,哪怕是皇親國戚,只要他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皇上就會收拾他!”指着面前的大鼓,老者頗爲感慨的說道:“皇上聖明啊!我們的好日子就快來了!”

一時間,整個京師氣氛再一次爲之一變,雖然案子還沒有審理,可是京城的官風卻是爲之一變。官員勤於政務,帶人不在像原來那麼傲慢無理,就連收稅的城門官對人都客氣了許多。平日裡的一些常例,現在也不收了,看着那兩面巨大的登聞鼓,百姓心裡彷彿一瞬間就有了底。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有地方告狀了,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欺負自己,有官府給自己做主。就算官府不給自己做主,皇上也會給自己做主。

輕輕的將手裡的茶碗放下,看了一眼身邊的陳洪,天啓皇帝沉聲問道:“外面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不穩定的因素?”

“回陛下,外面現在都在頌揚陛下的英明神武,剛剛登基就獲得了遼東大捷,現在有懲治貪官污吏,設立登聞鼓,陛下這樣的作爲可是非明君聖主不可爲啊!這幾天稱讚陛下的摺子就沒斷過,無門外面每天都有磕頭的百姓。”陳洪高興的笑着,一臉興奮的說道。

淡然的笑了笑,天啓皇帝沉聲道:“這登聞鼓輕易是不會響的,雖然話是那麼說,沒有被逼到絕路上,沒有百姓願意告御狀。登聞鼓就是告訴百姓,朕會爲他們做主,也是爲了告訴那些官員,不要太過爲所欲爲。”

“陛下英明!”對着天啓皇帝施了一禮,陳洪恭敬的說道。

“楊鶴那裡的案子審的怎麼樣了?朝堂上的官員有什麼反映?”天啓皇帝淡然的笑了笑,沉聲問道。

“回陛下,楊大人那裡一切順利,相信很快就會結果的。只有朝堂上,沒有什麼意動,畢竟陛下剪除的都是東林黨,現在朝堂上可沒有人會爲他們求情,落井下石的倒是大有人在!”頗爲感慨的談了口氣,陳洪也有些無奈的說道。

笑着看着陳洪,天啓皇帝玩味的道:“看來你也感觸頗深啊!朕問你,這派過去的那兩個人怎麼樣?”

“回陛下,錢龍錫到了禮部,李標去了兵部,這兩個人都很有才能。剛去的時候還有一些忙亂,現在好很多了,大部分的事情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了!”陳洪頗爲敬佩的看着天啓皇帝,恭敬的說道。

第558章 進城第98章 暗樁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360章 二人擡第388章 四強第589章 日出第74章 體檢第479章 不忍心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554章 密謀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539章 難民第23章 鬥法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368章 心思第19章 紅丸第388章 四強第424章 去南京第610章 招生第29章 山雨欲來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437章 百草園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528章 逝去第482章 殺機第641章 拔刺第243章 改變第55章 無憂無慮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123章 到了第24章 序幕第616章 鄭芝龍第529章 軍機處第378章 入貴州第423章 賬冊第348章 援軍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183章 風雲動第332章 選將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550章 算計第526章 爭奪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40章 做媒第487章 準備第289章 都到了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184章 王承恩第231章 動作第5章 前進的步伐第126章 夜宴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98章 暗樁第155章 交戰第127章 選定第378章 入貴州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353章 改制第231章 動作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28章 善後第582章 鄭一官第175章 許顯純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485章 沒死透第459章 轉變第230章 聯姻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595章 進皇宮第238章 造反了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376章 大喜第482章 殺機第626章 談判第566章 崔福第324章 天亮了第34章 登基第7章 君前第91章 隆中對三第85章 熊廷弼第65章 請辭第558章 進城第482章 殺機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7章 抵京
第558章 進城第98章 暗樁第225章 不靠譜的記憶第478章 謠言四起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360章 二人擡第388章 四強第589章 日出第74章 體檢第479章 不忍心第622章 奇襲漢城第554章 密謀第509章 宋應升的懷疑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539章 難民第23章 鬥法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408章 給陳芳芳贖身第596章 駱思恭的奏對第185章 聖心難測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368章 心思第19章 紅丸第388章 四強第424章 去南京第610章 招生第29章 山雨欲來第340章 孫傳庭和袁可立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437章 百草園第576章 南京南京第339章 救災和平叛第528章 逝去第482章 殺機第641章 拔刺第243章 改變第55章 無憂無慮第499章 意義深遠的勝利第123章 到了第24章 序幕第616章 鄭芝龍第529章 軍機處第378章 入貴州第423章 賬冊第348章 援軍第320章 一樣的夜晚第183章 風雲動第332章 選將第262章 嚇破膽了第550章 算計第526章 爭奪第618章 還有客人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40章 做媒第487章 準備第289章 都到了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184章 王承恩第231章 動作第5章 前進的步伐第126章 夜宴第152章 文武失和第98章 暗樁第155章 交戰第127章 選定第378章 入貴州第533章 火龍出水第108章 大朝會二第353章 改制第231章 動作第635章 天降大霧第328章 善後第582章 鄭一官第175章 許顯純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89章 無奈的抉擇第485章 沒死透第459章 轉變第230章 聯姻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595章 進皇宮第238章 造反了第249章 一起死吧第376章 大喜第482章 殺機第626章 談判第566章 崔福第324章 天亮了第34章 登基第7章 君前第91章 隆中對三第85章 熊廷弼第65章 請辭第558章 進城第482章 殺機第62章 早朝之上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164章 遼東大捷第97章 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