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南北

將聖旨捧在手裡,孫承宗的身子顫抖的很厲害,他深切的明白這份聖旨代表着什麼。天啓皇帝不但照準了那份奏書,同時還表達自己對孫承宗的支持和信任。

想到天啓皇帝那年輕的臉龐,孫承宗的心裡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面前是怎麼樣一條道路。

屋子裡面的人都在看着孫承宗,顯然他不說話沒有會說什麼。熊廷弼和賀世賢的臉上滿是喜悅,一邊的陳洪卻是面無表情,誰也不知道這位大太監在想什麼。

見孫承宗要說什麼,陳洪輕輕的搖了搖頭,回頭看了一眼身邊年輕的太監,語氣十分嚴厲的道:“如果有人問起你到遼東做什麼?你怎麼說?”

“回老祖宗話,奴婢就說皇上派奴婢來個老祖宗交代些事情!”年輕的太監獻媚的笑了笑,聲音異常恭敬的說道。

深深的看了一眼年輕的太監,陳洪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沉着臉道:“現在大雪連天的,回去的路也不好走,你就呆在遼東吧!先跟在咱家的身邊,等到明年春天雪化了在回去。咱家會交代陳林的,回去之後虧待不了你。不過你要是到外面亂嚼舌頭,到時候就不要怪咱家了!”

年輕太監的身子猛地一顫,臉上露出了幾分畏懼的神色,期期艾艾的道:“祖宗放心,借奴婢兩個膽子奴婢也不敢啊!”

擺了擺手,陳洪面無表情的道:“知道就好,你下去吧!”

“奴婢告退!”年輕太監恭敬的施了一禮,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年輕的太監離開,陳洪走到了一張椅子前坐下,臉上頓時佈滿了笑意,道:“諸位大人,現在有什麼話儘管說吧!不在乎咱家在這裡聽一聽吧!”

“陳公公玩笑了,有陳公公在這裡,事情肯定會更順利的!”熊廷弼笑着看着陳洪。語氣溫和的道。

幾個人都坐了下來,孫承宗已經恢復了以往的淡然,只是臉上依然帶着幾分憂慮,道:“諸位,皇上的聖旨已經到了,這是皇上對我們的信任。遼東的改制關乎着朝廷,我們萬萬不能懈怠。”說到這裡。孫承宗的臉上變得異常的嚴肅,一副決然的道:“如果遼東的改制不成,我們恐怕都要回家去種田了,我們有負聖恩。如果成了,那就是千秋萬代的功績,我們全都會名留青史。”

幾個人的神色全都嚴肅了起來。賀世賢的身子都有些顫抖,倒是一邊的陳洪依舊是面無表情。

“陳公公,三寶太監可以說是最有名的太監了,如果這件事情做成了,老夫相信陳公公的名字也會被記在史冊上。說不定能與三寶太監其名,所以老夫希望公公多費些心思!”將目光落在陳洪的身上,孫承宗一臉真誠的說道。

聽了孫承宗的話。陳洪頓時有些動容,不過很快便恢復了正常。他看了一眼幾個人,沉聲道:“孫大人說的事情咱家不敢想,說到底咱家就是陛下的奴婢。陛下讓咱家做的事情,咱家肯定不會有二話。孫大人儘管放心,咱家一定會盡心盡力!”

“雖然我們封鎖了消息,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我們肯定要想些辦法。京城那裡也有些有心的人。恐怕到時候會藉機生事,如果遼東這裡出現了什麼情況,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熊廷弼一臉的憂色,這麼多年他被朝廷那些大員整得很慘,直到現在還是心有餘悸。

贊同的點了點頭,孫承宗也知道這件事情的阻力有多大,面對的是遼東的這些將領。改衛所製爲募兵制。直接面對的就是這些將軍們,斷了他們的財路,這些人肯定是要找麻煩的。如果再有京城的人推波助瀾,事情肯定會變得非常的棘手。

“京城那邊諸位大人不用擔心。皇上在今年準備了京察,那些人沒有功夫管遼東的事情。他們現在應該已經焦頭爛額了,孫大人不必考慮他們,只要想想怎麼面對遼東的事情就好了!”一邊的陳洪淡淡的說道,臉上掛着一絲笑容。

愣愣的看着陳洪,孫承宗詫異的說道:“陳公公,邸報上雖然提到了京察的事情,可是並沒有說的太詳細。公公有什麼消息不妨說來聽聽,或許會對事情有所幫助。”

緩緩的點了點頭,陳洪面色嚴肅的說道:“京城裡面已經傳開了,所有的官員都在忙碌着這件事情。宮裡面傳出的消息更多一些,皇上這次嚴查的不光是京城的官員,六部更是重中之重,沒有人會把心思放在我們這邊。”

孫承宗深深的鬆了一口氣,他心裡也明白,這恐怕是天啓皇帝有意爲之。一來是可以查一查朝廷中的官員,二來也是能爲自己這邊減少一點麻煩。

“既然如此那事情就好辦多了,不過這件事情是要等到開春辦還是現在就做?”詢問的看着孫承宗,熊廷弼頗爲遲疑的問道。

嚴肅的點了點頭,孫承宗沉吟了半晌,輕輕的搖了搖頭,沉聲道:“事情宜早不宜遲,趁着冬天沒有韃子搗亂,我們才能放手去做。因爲季節的原因,我們做起事情來也會少很多的阻力。”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大帥說的做,下面我們就開始商討具體怎麼做!”熊廷弼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語氣決然的說道。

天啓元年的冬天,遼東展開了一場大明朝見過百年的改革,將衛所制改爲募兵制。後世的歷史中,將這次改制視爲天啓大革新的開端。

遼東這邊準備改制的時候,雲南的平叛也在進行着,與剛剛來到雲南的時候不同,此時的孫傳庭心情非常的糟糕。

看着面前的地圖,孫傳庭回頭看了一眼雲南布政使朱燮元,聲音低沉的說道:“朱大人,請你將事情的原委在說一遍!”

面容嚴肅的點了點頭,朱燮元臉上閃過意思擔憂,沉聲說道:“水西宣撫使安氏反叛了,現任的水西宣撫使名叫安位,是萬曆四十三年繼位的。繼位的時候年僅八歲,他的母親奢社輝代管水洗事物,不過實際上的權力卻掌握在安位的叔叔安邦彥的手裡。另外水西宣撫使安位的母親奢社輝乃是這次叛亂的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的妹妹,所以本官擔心他們會相互勾結,如果是那樣事情就會變得非常棘手。”

“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他們要是相互勾結,那爲何不相約一起反叛?這就說明他們之間也不和,存在着分歧和利益上的紛爭。如果有一天他們相互勾結,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被我們逼得沒有辦法了!”一邊的袁可立一臉的雲淡風輕,淡然的笑了笑,輕聲的說道。

贊同的點了點頭,孫傳庭也是這麼想的,將目光再一次看向朱燮元,孫傳庭接着道:“根據大人剛剛所說話,這次叛亂是由安邦彥主導的。那麼現在他們打到哪裡了?事情是不是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安邦彥是十一月出開始的叛亂,四十八支苗民紛紛附和,在叛亂當天,安邦彥就攻陷了畢節。然後分兵攻陷了安順,洪邊土司宋萬化也跟隨響應,同時攻陷了龍裡。現在安邦彥帶着十餘萬大軍圍困貴陽,情況十分的危急啊!”朱燮元展開一幅地圖,將地圖掛起來之後,面容嚴肅的道。

大帳裡的人全都陰沉着臉,所有人都知道貴陽不能丟,如果貴陽丟了,貴州也就完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孫傳庭語氣遲疑的說道:“朱大人,貴陽能不能堅守一個月?等到我們將永寧這裡的叛亂剿滅之後,在揮軍救援貴陽?”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燮元的身上,如果像孫傳庭說的,事情就簡單了。

朱燮元低着頭沉思了,貴陽的事情應該由貴州省管轄,大明朝兩京十三省都是分制的。自己身爲四川布政使,實在是干涉不到貴州去。不過眼看着貴州的叛軍做大,朱燮元的心裡也是非常的不安。

半晌,朱燮元緩緩的搖了搖頭,語氣低沉的說道:“孫大人,貴陽和成都不一樣,雖然都只有三千軍卒,可是成都可以堅守半年,貴陽卻不行。”

爲什麼不行,朱燮元沒有說,可是大家心裡都有數。成都有蜀王,糧草全都由蜀供應,不要說是半年了,三年五載也未必會出問題。貴陽城卻沒有這麼多糧草,如果被圍困一個月,城裡恐怕就要吃草根啃樹皮了。

一拳砸在桌子上,孫傳庭深深的嘆了口氣,他現在心裡憋悶的很。堂堂大明朝,被這些邊塞土司逼迫到如此境地,實在是讓人不能釋懷。

似乎看出了孫傳庭的心思,一邊的袁可立笑了笑,沉聲說道:“孫大人不必如此,如果事情好辦,你我爲何到這裡來?皇上那麼器重你,你要體諒皇上的苦心。”

聽袁可立的話,孫傳庭微微一愣,不過馬上就反映了過來,天啓皇帝派自己來,恐怕就是爲了平定西南邊陲。這麼一想,孫傳庭頓時豁然開朗。(未完待續。。。)

第60章 改弦更張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391章 渡赤水第67章 孫承宗第43章 吏部第459章 轉變第235章 徐家集第16章 兩個女人第75章 朝議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184章 王承恩第530章 佈置第233章 談生意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614章 開考第633章 溫馨第41章 參選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30章 憤怒第369章 氣勢如虹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71章 燧發槍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453章 火炮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40章 憤怒第113章 出發第601章 海匪第532章 武研院第458章 甘薯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81章 出發第561章 回合第370章 一路凱歌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53章 改制第46章 木盒第426章 交易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56章 新的一年第70章 火器廠第588章 朕來了第595章 進皇宮第7章 君前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41章 拔刺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80章 審問第212章 人選第400章 關係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98章 暗樁第68章 覲見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139章 大婚一第526章 爭奪第609章 開臺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453章 火炮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194章 密摺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73章 將軍第348章 援軍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0章 做媒第412章 擬旨第444章 抄家第69章 京營第257章 戚家軍第57章 開始了第537章 老狐狸第76章 罷官第206章 早朝詩第380章 武狀元第121章 笑四笑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235章 徐家集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144章 皇后第558章 進城第121章 笑四笑第165章 幕後第628章 談判三第117章 抉擇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80章 早朝奏對
第60章 改弦更張第180章 朝堂下的陰謀第391章 渡赤水第67章 孫承宗第43章 吏部第459章 轉變第235章 徐家集第16章 兩個女人第75章 朝議第569章 雨夜殺機第259章 大明朝的利益第184章 王承恩第530章 佈置第233章 談生意第162章 血戰瀋陽城第614章 開考第633章 溫馨第41章 參選第110章 大朝會五第30章 憤怒第369章 氣勢如虹第584章 不對等的戰鬥第71章 燧發槍第27章 現實很骨感第453章 火炮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244章 遼東的反映第540章 憤怒第113章 出發第601章 海匪第532章 武研院第458章 甘薯第285章 三封奏摺第81章 出發第561章 回合第370章 一路凱歌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353章 改制第46章 木盒第426章 交易第520章 孫承宗回京第56章 新的一年第70章 火器廠第588章 朕來了第595章 進皇宮第7章 君前第268章 火焚廣寧城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264章 聖旨來了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641章 拔刺第433章 欽差到南京第514章 兵發鐵嶺第80章 審問第212章 人選第400章 關係第265章 喜峰口守將第98章 暗樁第68章 覲見第331章 堅船利炮第398章 這就是兩百萬兩?第107章 大朝會一第139章 大婚一第526章 爭奪第609章 開臺第254章 援軍來了第453章 火炮第297章 兵圍張家口第194章 密摺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574章 朕要去南京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513章 詭異的毒藥第73章 將軍第348章 援軍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0章 做媒第412章 擬旨第444章 抄家第69章 京營第257章 戚家軍第57章 開始了第537章 老狐狸第76章 罷官第206章 早朝詩第380章 武狀元第121章 笑四笑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235章 徐家集第319章 不一樣的十五第144章 皇后第558章 進城第121章 笑四笑第165章 幕後第628章 談判三第117章 抉擇第571章 出大事了第598章 魏國公的覺悟第545章 憤怒的官應震第480章 早朝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