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孫策流亡
面對蘇曜咄咄逼人的壓力,袁紹低頭了。
就在行刑日的次日,袁紹便帶着逢紀陳琳親自上門,向蘇曜交出虎符和官印,表達了願意入朝爲官的態度。
對於他的決定,逢紀陳琳雖然感到可惜,但不得不說,心中還是長出了口氣。
事到如今,確實他們也再也拿不出一個可以抗衡蘇曜的對策。
太強了,這個大將軍實在是太強了。
你說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也就罷了,但每次攻城破陣都堪稱神速,動輒一日破城,讓人沒有任何反應時間就實在是沒有天理了。
當他們還在爲一塊王霸之基拼死掙扎的時候,蘇曜已經如暴風般席捲天下,精華富裕之地幾乎盡入其手。
彷彿在這大將軍面前,任何堅城鐵壁如紙糊一般脆弱,在這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縱使袁紹再野心勃勃,他也不敢拿身家性命玩火。
既然大將軍這次給他開了個還算不錯的條件,那便從了吧。
畢竟,作爲從蘇曜征討匈奴時便一起行動的“老朋友”,袁紹很清楚,蘇曜開的條件,向來是第一次就是最好的,越是抵抗掙扎,能得到的就越少.
“哈哈,袁公深明大義,我心甚慰!”
蘇曜大笑起身,親自攙扶袁紹入座:
“有袁公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袁紹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大將軍謬讚了。紹才疏學淺,恐難當大任”
“誒,袁公過謙了。”
蘇曜拍了拍袁紹肩膀:
“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有袁公坐鎮朝堂,必能使新政推行事半功倍。”
說着,他轉向身旁侍從:“傳令下去,即刻上表朝廷,爲袁公加平章政事,位同三公,另賜洛陽府邸一座,黃金千兩,綢緞百匹。”
袁紹聞言,心中五味雜陳。這些賞賜看似豐厚,實則都是要他離開根基之地的糖衣炮彈。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俯首謝恩:“臣,謝大將軍厚愛。”
“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氣。”
蘇曜意味深長地看了眼袁紹:
“對了,筱語在洛陽很是想念父母。我已命人備好車馬,袁公不妨先派人先將夫人和公子送去,一家團聚。”
袁紹心頭一顫,這是要拿他妻女爲人質啊!但面上卻不得不裝出感激之色:“大將軍體恤,紹感激不盡。”
就在這看似和諧的氛圍中,淮南的政局悄然改變。
隨着袁紹的歸順,那些還在觀望的地方豪強紛紛低頭,加快了配合新政的步伐,度田、釋奴、繳械三事進展神速。
他們主動將隱匿的田畝如實上報,遣散了大批奴婢,並在官府的見證下重新簽訂僱傭契約,並將私藏的兵器甲冑也乖乖上交。
一時間,壽春城內外,處處可見奴婢們重獲自由後欣喜若狂的身影,也能看到世家豪強們垂頭喪氣地清點着財產的背影。
於是乎,短短半月間,淮南各地上報的戶籍人口竟暴增三成有餘,新墾田地更是不計其數。
就當蘇曜在淮南大搞新政,一切順利的時候,在江東的孫策卻已在不知不覺間深陷險境。
他萬沒想到,自己翹首以盼,等來的船隊並不是預定中的援助,而是一隊逮捕捉拿他的精兵!
“好像不對勁,我觀這船隻吃水頗淺,不似之前滿載貨物的樣子。”
說話的人竟然並非周瑜,而是他身邊一小兒孫權。
這也沒辦法,孫策這次逃亡,雖然想拉上好友周瑜一起,但周家在舒縣有家有業,且官府明文追捕孫策這個術賊餘黨。 以如今形勢的發展,雖然周瑜有心幫扶舊友,但卻實在無法拋下家族,只能含淚目送孫策離去。
因此,此時陪伴在十六歲的孫策身邊的,只有自己年幼的弟弟。
比歷史上提前數年流亡,最大的問題還是他沒有父親舊部的支持。
故而,此時的孫策還不敢想什麼宏圖霸業,只求能在衆人幫助下落腳江東,積攢些可靠的班底,然後託庇在丹陽太守治下。
如今的丹陽太守,乃是袁術的舊部,雖然在袁術滅亡後,他第一時間上表蘇曜,與袁術劃清界限,表達了歸順之意。
但是,對於孫策的投奔,他不但予以默許,甚至還派了一支數十人的護衛,一路保護。
這一切自然是孫策有能,小小年紀便展露了才華,得到了袁術麾下諸多文武的欣賞,這位丹陽太守便想借孫策之手發展自己的勢力,用其討伐周邊盜匪與不服他統治的前太守舊部。
如果一切順利孫策想來還是會嶄露頭角,在此地拳打腳踢,建功立業。
但顯然,正如之前所說,既然孫策不服自己,蘇曜自也不打算再給他們什麼發育的機會,直接按圖索驥,將計就計,派太史慈帶了隊精兵,乘坐陳家商船前來拿人。
蘇曜自然知道,在歷史上,太史慈也曾經追捕孫策,與其在零陵郡的神亭嶺大戰百多回合,不分勝負,最終讓孫策逃走。
但是,那時太史慈身邊不過一曲阿小將,而孫策身邊卻有十二將保護,兩人還能大戰百多回合。
這一次,蘇曜給太史慈直接派了三百精兵,抓捕一個連靠譜部將都沒有,只有些家僕隨從的孫策,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啊?孫策又跑了??”蘇曜詫異。
太史慈跪下請罪:“末將無能,請大將軍治罪!”
“這是怎麼回事?你給我細細道來,難道那孫策真有那麼厲害?”
太史慈咬牙:“孫策小兒也許有些本事,但若無他人阻撓,某必不會有辱使命!”
“有人阻擾?”蘇曜微微眯起眼睛。
“沒錯大將軍。”
太史慈不甘心的擡頭說:
“當日我率三百精兵乘船靠近約定碼頭,本以爲能將孫策等人一舉拿下。誰知那小子卻頗爲機警,不知怎地察覺了異樣。就在我軍準備登岸時,孫策那廝竟用早已備好快馬,往丹陽山林方向逃竄。”
“只是如此也就罷了,我等既爲追捕,自然也運了幾十匹戰馬用以追擊。”
“可是誰知我們追了沒多久,便遭遇一夥不明身份的蒙面人阻攔。”
“這些人武藝倒不是很強,但他們顯然有備而來,猝然出手,還以強弓勁弩伏擊,一輪箭雨我們便折了十幾個兄弟。”
“不過,”太史慈話鋒一轉,繼續說,“即便如此,我軍也奮力拼殺,衝破了他們的阻攔。只是那孫策騎馬狂奔,熟悉山林地形,帶着衆人鑽進了茂密的樹林。我軍在林中搜尋了整整兩日,卻連他們的影子都沒再見到。”
郭嘉皺眉問:“可看清那些人的旗號或特徵?莫非是丹陽太守暗中派人相助?”
太史慈搖頭道:“那些人皆蒙着面,身上未現任何標識。但末將猜測,此事定與丹陽太守脫不了干係。若非他提前通風報信,孫策怎會如此警覺?又怎會恰好有人在半路接應?”
太史慈咬牙切齒:“只恨我們當時急着追擊,沒有拿下這夥賊人,缺乏證據指控,後來那丹陽太守對我們的盤查也是百般推諉,陽奉陰違,給不出任何線索。”
“無奈之下,末將只好回返覆命,還請大將軍責罰!”太史慈叩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