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兩袁換家,江東猛虎逞兇(合章5K4)

數日後,伊闕關。

“什麼?烏程侯佔了南陽?!”

袁譚與逢紀等人面面相覷。

在座的所有人都沒想到,那個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竟然如此大膽,而且背後似乎還有袁術的影子。

“你說這是後將軍的意思,你可能確定?”逢紀急忙問斥候。

斥候連忙點頭:

“小的可以確定,那文書上確實有後將軍的大印,而且孫堅麾下的將士也親口承認,是奉了後將軍之命行事。”

逢紀聞言,眉頭緊鎖,與袁譚對視一眼,兩人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憂慮。

尤其是袁譚,他現在心中那個悔啊。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在袁紹和蘇曜西征走後,留在洛陽與各位諸侯寒暄了兩天,自己的叔叔竟然就在背後給他下陰招,黑了自家的領地。

他們雖然知道,袁術與袁紹之間近來的關係絕不算融洽,但是,袁術現在這般行爲,已經不是簡單的扯扯後腿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反目啊!

當即,袁譚等人便緊急磋商對策,一邊快報袁紹和蘇曜的西征軍,一邊又給袁術去信質問他爲何要如此行事,以期待事情能夠和平解決。

信中,袁譚言辭懇切,禮儀周全,既表達了對袁術擅取南陽的不滿,又多加解釋,給其臺階,望其認清事情原委,一切都是誤會一場,希望這個叔叔能夠顧全大局,避免家族內部的紛爭。

然而,袁術收到信後卻是哈哈一笑:

“豎子也配對我說教?”

袁術不屑地將信扔在一旁,臉上滿是不屑與輕蔑。

坦率說,誤會確實有。

由於信息傳遞的緣故,袁術給孫堅下令奪取的南陽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蘇曜把南陽送給了袁紹。

一直到前兩日,孫堅把南陽關防移交給他時,袁術才從南陽郡吏那裡知道了原委。

那南陽郡民羣情激奮,一致要求袁術嚴懲孫堅。

當時袁術確實是有些意外,但是,他也沒當回事。

一筆寫不出兩個袁字嘛。

他袁公路乃是袁家嫡子,正統繼承人,南陽城由他來管,自然比讓他庶子袁紹來治理要好的多。

況且

“袁本初軟弱無能,只知依附蘇曜,根本不配代表我袁家事業。”

當即,袁術便讓主簿閻象提筆回信。

信中,袁術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蘇曜盧植乃是與董卓一樣的亂臣賊子。

此二人在洛陽城發下的命令,乃是標準的亂命,如他袁公路這般忠誠良將自然不會認可。

這南陽乃天下要地,他取南陽乃是爲了社稷安危與袁家的未來着想,就是袁本初親自來他也不會相讓的。

不過嘛,他身爲袁家家長,侄兒相求他自也不會過於爲難。

南陽城(宛城)雖然不會給他們,但是隻要袁譚願意老實交出兵馬來,袁術也樂的當個好叔叔,讓他們去武當駐兵安家。

“這,這武當又是哪裡?”

袁譚看着回信兩眼發直,問逢紀。

那邊逢紀則直翻白眼,說道:

“南陽武當縣,取武當山以爲縣名,治延岑城,與漢中接壤。”

“漢,漢中?!”

“那不是南陽最西頭了嗎?!”

袁譚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至極。

聽到逢紀的話後他就想起來了。

這個武當縣在前漢時候連個靠譜的縣城都沒有,如今這個縣治延岑城,還是那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時候,南陽郡的一個割據反賊頭頭延岑所築,故而此城名延岑。

這傢伙,說他是南陽郡西大門都算是勉強的,雖然是與漢中郡接壤沒錯,但那裡地處偏遠,道路難行,人口稀少,資源匱乏。

日後劉備入蜀寧可選擇逆流長江而上也不走這條通漢中的陸路,就可見一斑。

與繁華富庶的宛城郡治相比,武當縣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袁譚怎麼也沒想到,袁術竟然會如此厚顏無恥,把南陽郡最貧瘠的地方劃給他,還美其名曰是爲了袁家的未來着想。

“袁公路!他真是欺人太甚!”

袁譚怒不可遏,將手中的信件狠狠地摔在地上,咬牙切齒,周圍衆人也紛紛是臉色岔憤。

然而,氣歸氣,現實已經發生,他們必須想出解決辦法。

袁譚一通發泄後,見衆人漸漸沉默,拱手問逢紀:

“逢先生,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逢紀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袁術既然已經決定與我們爲敵,那麼南陽郡便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盟友,而是我們的敵人,袁公領南陽太守,理當克敵平亂,收復南陽。”

“但南陽郡富庶繁華,城高牆固,袁術雖是豎子無謀之輩,但他卻有那爪牙孫堅以爲助力,以我軍眼下這萬餘人馬想要強行攻打,恐怕會損失慘重,而且也未必能夠成功。”

“故而,咱們與其在這裡與袁術硬碰硬,不如先退一步,保存實力,再圖後計。”

袁譚聞言,眉頭緊鎖,他顯然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南陽郡。

“退?我們能退到哪裡?”

“難道我們就這麼算了?南陽郡可是父親拼命打下的基業,還未拿到手裡,我怎能輕易拱手讓人?”

“等到父親西征歸來,我又有何面目向他交代?”

袁譚滿臉的不甘,逢紀見了則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袁公子莫急,我並非說我們要放棄南陽郡,而是說現在不宜硬攻。”

當即,逢紀便提出了退兵和留下兩個選擇:

“退兵的話我們可以先撤回河北,重新整頓兵馬,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捲土重來。”

“這是過去袁公定下的老路。”

“不但冀州牧韓馥是袁家門生,其麾下還有周邊諸侯也多是袁家門生故吏。”

“在那裡公子可重新創業,況且咱們一旦離開,蘇曜就將直面袁術的威脅,這正可讓我們從中利用,尋找機會。”

袁譚沉默片刻,理智告訴他這樣的選擇有道理。

但是,擅自改變袁紹既定的安排,袁譚沒有那個膽子。

況且,現在他們也沒有如渤海太守般名正言順的理由過去河北。

那樣寄人籬下的日子,袁譚可不敢保證當地那些官員世家會像對袁紹般對待他。

在那種境遇下重新創業,袁譚實在沒有信心。

“那如果我們不退兵,又該如何?”

“不退兵的話,我們還有一個選擇”

逢紀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大手一指袁術之前的駐地:

“魯陽!咱們可趁機奪取這裡。”

“魯陽?”

袁譚聞言一愣,不解地問道:

“魯陽不過是南陽郡下轄的一個小縣,即便奪取,又有何意義?”

逢紀搖頭笑道:

“公子有所不知,魯陽雖小,但其地理位置卻極爲重要。”

“魯陽地處南陽郡東北部,西靠洛陽,北臨潁川,南接汝南,乃是連接中原與南陽的咽喉要道。”

“我們能奪取魯陽,便可控制這條交通要道,進可攻,退可守。”

“若說回河北乃是暫避鋒芒,退守一方,那奪佔魯陽則是銳意進取,紮根中原。”

“袁公路之前便是屯兵魯陽,然後謀取南陽的。”

“現今他靠孫堅奪了南陽,移師郡治,魯陽必然空虛。”

“我等可以趁機借兵蘇曜,襲擊魯陽。”

“只要拿下這裡,我們便可以取代袁術,影響中原,拉攏世家和汝南袁家的力量。”

“如此,未來不管是向中原發展,還是恢復南陽控制,我們都能佔據主動的位置。”

“這,先生此計甚妙啊。”

袁譚眼前一亮:

“但是,借兵蘇曜?這能行嗎?”

逢紀哈哈一笑:“他怕不是求之不得。”

求之不得,沒錯。

他早就暗中授意了駐紮在伊闕關的典韋和在洛陽的盧公等人密切注意南陽情況,並且在必要時候可以幫助袁紹,使戰火不至燒到洛陽境內。

老實說,典韋一開始根本沒搞明白,不知蘇曜何出此言。

袁紹怎麼會無法立足南陽?

難道那南陽太守有二心?

這根本不可能啊,除了那個已經被打的一路西竄的董卓,天下間哪裡還有人敢跟冠軍侯和袁紹兩人作對的,嫌自己命太長嗎?

於是乎,典韋之前對這個命令是將信將疑,反正先點頭應了,實際上根本沒放心上。

反倒是把袁譚的這夥人盯得甚緊,生怕他們暴起發難,效仿蘇曜奪佔伊闕關。

結果,當他聽到南陽驚變的消息後,那是差點驚掉了下巴,對蘇曜的叮囑當即是大爲感嘆。

媽耶,這還真有這麼不開眼的???

怎麼地,莫不是覺得冠軍侯回不來了不成?

這下典韋不敢耽擱,就在袁譚和袁術通過書信打筆仗的時候,他就連忙將南陽的情況上報給洛陽的盧植和荀彧,同時自己也率領一部分兵力,做好了隨時支援的準備。

盧植和荀彧收到消息後,自然也是震驚不已。

他們沒想到袁術竟然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背叛袁紹,擅自奪取南陽。

“先帝北巡我就知這袁公路膽大包天。”

盧植拍案怒道:

“但沒想到此人竟利令智昏若斯,他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會徹底激怒君侯和袁本初嗎?”

荀彧也是大皺其眉:

“袁術此人一向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恐怕是覺得自己佔據了南陽,就有了與蘇曜和袁紹抗衡的資本。”

“那他真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盧植冷哼一聲,當即請來關羽,商談應對措施。

他們決定首先加強洛陽與四周關隘的防禦,並調集糧草和軍械,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對於蘇曜提出的禦敵於外的戰略,衆人也是大爲贊同,着手實施。

當即,關羽便領洛陽部分兵馬移師伊闕,同時解放典韋,讓他隨時做好支援準備。

於是乎,當袁譚那邊最後的和平交涉破滅,轉而尋求武力支持的時候,典韋立刻領洛陽兩千人馬出發支援,與此同時的自然還有洛陽供應的糧草。

袁譚等人當即是大喜過望,沒想到這麼快就得到支援,對於蘇曜提前的安排甚爲感激。

“冠軍侯高義,袁某銘記於心!”

袁譚激動地說道,眼中閃爍着感激的光芒。

“是啊,冠軍侯真是深謀遠慮,我等能得他相助,實乃幸事。”逢紀也點頭附和道。

衆人紛紛表示贊同,對蘇曜的智謀和慷慨解囊感到由衷的敬佩。

沒錯,這真是意外之喜。

兩千人馬確實不多,但是他們很清楚,這對於守兵緊張的洛陽來說,也算是傾囊相助了,更別提還有猛將典韋了。

有了洛陽的支援,袁譚等人是士氣大振。

典韋與他們互相客套幾句後,大軍便即刻行動,直撲魯陽。

而一切也如逢紀所料,非常順利。

不過,這一切倒不是他神機妙算,而是孫堅所做實在太絕了。

在當今時代,大漢歷來有郡民視府君如君上的傳統。

此時雖天下漸亂,但南陽乃帝國核心領土,這裡人們的思想仍未改變。

張諮新官上任不久,並無過錯,且爲人友善,卻被孫堅無恥設計殺戮,實在是主辱臣死,整個南陽郡民都是恨其入骨。

當時南陽郡民不知孫堅有主,只能屈辱忍耐,如今得知孫堅將南陽獻於袁術,當即是羣情激奮,要求驅逐孫堅。

那袁術雖入主宛城,但是面對當地從百姓到世家的口誅筆伐與種種壓力,也就順驢下坡,大手一揮,自行給孫堅封了箇中郎將然後讓他移師北上。

而要調走孫堅,宛城作爲袁術新的老家,局勢不穩自然需要更多兵馬,他便先發魯陽的募兵過來進行換防。

也就正是這麼一個換防的當口,魯陽兵馬已去,而孫堅所部又未來的這麼一個時機.

袁譚領逢紀文丑等人和典韋的大軍便正好殺到了魯陽。

魯陽城下,袁譚的大軍如黑雲壓境,迅速包圍了這座小城。

城頭上的守軍望着城外那黑壓壓的敵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絕望。

他們本以爲孫堅將軍很快就會回來,卻沒想到敵軍來得如此之快。

“怎麼辦?中郎將還沒過來,我們該怎麼辦?”一名守軍驚慌失措地問道。

旁邊的將領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慌,我們先堅守城門,等待孫將軍的援軍。”

然而,袁譚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等待的時間。

他見魯陽城防空虛,便下令立即準備攻城。

面對這樣的小縣城,不需要準備太厲害的攻城器械,他們只花了幾天時間,打造了簡易的雲梯和數臺撞車便發動了攻城。

魯陽小城,又沒有大將坐鎮,面對這番強攻自然是難以抵禦,分分鐘就如那風中殘燭一般。

在戰鬥中,典韋和文丑二人是奮勇爭先,競相登城,大殺特殺,勢不可擋。

在兩位猛將的帶領下,袁譚的大軍士氣如虹,他們紛紛跟隨兩位將領的腳步,向城牆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守軍們雖然拼死抵抗,但在袁譚大軍的猛攻下,還是在那一日之間便被攻克。

看着城頭升起的袁字大旗,袁譚是豪情萬丈。

雖然過程略有曲折,但他還是爲乃父和衆位追隨者奪取了一個立身之基。

有了魯陽,不管是當地的稅賦,還是以魯陽爲中心,輻射中原和河北,他們都再也不用寄人籬下了。

當即,袁譚便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感謝典韋等人的幫助。

可是,他卻沒想到,自己的雄圖大業剛剛開始,卻又橫生波瀾。

就在慶功宴上,斥候急報,在魯陽境內發現孫堅斥候。

那個兇名顯赫的孫文臺,竟然這麼快就來找場子了。

本來已喝的暈乎乎,頗有些忘乎所以的袁譚當即酒醒了一般,連忙發問道:

“孫文臺來勢洶洶,不懷好意。”

“而我軍剛拿下魯陽,城防未修,恐難抵惡戰,各位可有良策退敵乎?”

文丑聞言,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赤着臉大喝:

“公子莫憂,末將願領兵出擊,與那孫堅一決高下!”

今日大戰,文丑大展身手,激勵衆人全軍所見,他自己在這番大勝下也是信心十足。

袁譚顯然被他的激情感染,當即同意讓文丑領兵出戰,阻擊孫堅。

不過,考慮兩軍人數差距過大,逢紀依然勸文丑小心行事,先前鋒接觸,謹慎行事,以防不測,一切以給魯陽整修城防爭取時間爲主。

“孫文臺被譽爲江東猛虎,久經沙場,百戰百勝,文校尉切不可輕敵。”逢紀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文丑聞言,雖嘴上好好好的應承,但實際上卻頗爲不以爲然。

這逢先生顯然是喝多了,哪裡有那麼多百戰百勝的大將?

那冠軍侯勇冠三軍強也就算了,這孫文臺也配說百戰百勝?

那廝除了打打黃巾亂匪有點功勞外,對上正經的漢家同僚,哪次不是下絆子耍陰招?

依文丑看,他不過就是一個順勢而生的投機取巧之輩,他定要讓那鼠輩在戰場上現出原形。

當即,文丑便匆匆而走,回到軍中,一日醒酒休整後,第二天便點兵出城,帶着三千人就去魯陽南邊找孫堅尋戰

然後,不出意外的文丑就被打的是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講道理,已經第二天了,酒醒後的文丑也沒太輕敵。

他根本沒想到,本以爲只是場先鋒遭遇戰,大家先試試各自成色,誰料這第一場戰鬥中那孫文臺便是身先士卒的狂攻其軍陣。

文丑初時不備,只以爲是普通兵馬,等察覺來將兇狠,前去支援時,局勢已難以挽回。

孫堅不但自己當先鋒,黃蓋程普等人也是被他全軍壓上。

誰要打什麼先鋒戰啊?孫堅打的每一戰都是抱着決戰的覺悟。

這下子,文丑哪裡遭得住,最後僥倖逃脫還是多虧逢紀擔心他出事,請典韋出城接應。

不然,這一遭文丑就要折在那孫堅手上了。

但是這一敗,也算是把魯陽城外的控制拱手讓人,孫堅接下來很輕易的就完成了圍城,把那小小的魯陽圍了個水泄不通,竟然是一副打算徹底殲滅的架勢。

“江東猛虎竟勇猛若斯。”

袁譚咬牙切齒,跺腳恨聲道:

“現在咱們該怎麼辦?”

“難道就沒有人能夠治他了嗎?!”

——“哈秋!”

豔陽下,騎在馬上的蘇曜一臉詫異的摸了摸鼻尖:

“嗯?這是有人想我了?”

第140章 在此終結第640章 袁紹變臉,洛陽事終(5K6)第711章 雄關鐵壁震顫第1074章 久別重逢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931章 益州亂第970章 結緣的回報第209章 幷州和平!第224章 獻俘第344章 嘆亂世,世家並起(4K2)第316章 盧奴城外,賊兵爭相獻降第314章 後方震驚,蘇曜速推無懼兵糧寸斷(第978章 大反派周瑜第157章 獎勵第133章 失守第715章 大獲全勝,鐵騎滾滾而來第810章 雁門難克,馬騰聞風而走第357章 典韋雙戟斬賊將,蘇曜神勇破烏桓第539章 天賜良機,李肅遊說呂布第954章 衆叛親離,末日將至(合章)第184章 無路可逃第763章 大婚改元第282章 神醫妙手救皇帝,羣臣洶涌參君侯(第3章 一箭退呂布第763章 大婚改元第1046章 無雙,幹就完了(4K5)第685章 女學奠基,冠軍侯敢爲天下先第1040章 神獸的蹤影第70章 升官第894章 霹靂火船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45章 解壓第357章 典韋雙戟斬賊將,蘇曜神勇破烏桓第861章 權力的誘惑第152章 匈奴廢物?大漢天兵!(加更)第376章 烏桓賊慌不擇路,蘇君侯橫刀立馬第947章 揮師西征,涼州動亂(合章)第291章 蘇曜連戰,烏桓勇士一家整整齊齊第798章 統計司掛牌,都察院上馬,寒門世家爭破頭皮(合5K8)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292章 BOSS出擊,平原城下巔峰對決將起第182章 力劈華山第47章 大獲全勝第869章 機會第904章 衆叛親離第268章 大將軍冥苦思良策,袁公路獻計送美第647章 終成空一場?第258章 一馬平川賊兵來,君臣齊心禦敵寇(第230章 皇帝要歸鄉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603章 賊軍,聞風而潰第401章 呂布求戰心切,賊兵氣焰囂張第340章 結伴同行,千年古城顯衰榮第526章 蘇盧聚首謀大計,李儒層層設防線第51章 擴軍第719章 王子師妙計離間第224章 獻俘第1021章 漢安聯手?第1024章 大典開始,蘇曜終至(4K5)第734章 董卓處決李儒戰死,呂布拜將蘇曜東歸(合章5K3)第199章 從洛陽到黑山第87章 一步到位第169章 商路第1047章 送貨上門第9章 弓來第1007章 收降破敵,摧枯拉朽(5K)第851章 大勢已去,識時務者爲俊傑(合章)第308章 蘇君侯北伐當先鋒,王國相身陷河間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272章 皇帝下線,蘇何路線起爭議第724章 長安血流成河,董卓火燒皇宮第660章 猛虎斷爪,韓當殞命第42章 忠誠第970章 結緣的回報第1025章 佛都化地獄第912章 借刀殺人第911章 孫策流亡第802章 安邑城萬民歡慶,大將軍推限武令第872章 皇子第1014章 反客爲主第798章 統計司掛牌,都察院上馬,寒門世家爭破頭皮(合5K8)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746章 堪破玄機,蘇曜再尋賢人第369章 烏桓賊奇兵突襲,趙子龍步步爲營第1052章 殘暴與軟弱第693章 小爺憑本事賺錢第276章 何進插手,強軍之路再起風雲波瀾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754章 諸將士雞犬升天第581章 載歌載舞,蘇曜渡河第43章 不講武德第996章 疏勒王的盛情第869章 機會第57章 文化差異第182章 力劈華山第379章 爭先祈降,賊衆四分五裂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751章 備大典,蘇曜改制新軍第701章 高瞻遠矚,經驗豐富
第140章 在此終結第640章 袁紹變臉,洛陽事終(5K6)第711章 雄關鐵壁震顫第1074章 久別重逢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931章 益州亂第970章 結緣的回報第209章 幷州和平!第224章 獻俘第344章 嘆亂世,世家並起(4K2)第316章 盧奴城外,賊兵爭相獻降第314章 後方震驚,蘇曜速推無懼兵糧寸斷(第978章 大反派周瑜第157章 獎勵第133章 失守第715章 大獲全勝,鐵騎滾滾而來第810章 雁門難克,馬騰聞風而走第357章 典韋雙戟斬賊將,蘇曜神勇破烏桓第539章 天賜良機,李肅遊說呂布第954章 衆叛親離,末日將至(合章)第184章 無路可逃第763章 大婚改元第282章 神醫妙手救皇帝,羣臣洶涌參君侯(第3章 一箭退呂布第763章 大婚改元第1046章 無雙,幹就完了(4K5)第685章 女學奠基,冠軍侯敢爲天下先第1040章 神獸的蹤影第70章 升官第894章 霹靂火船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45章 解壓第357章 典韋雙戟斬賊將,蘇曜神勇破烏桓第861章 權力的誘惑第152章 匈奴廢物?大漢天兵!(加更)第376章 烏桓賊慌不擇路,蘇君侯橫刀立馬第947章 揮師西征,涼州動亂(合章)第291章 蘇曜連戰,烏桓勇士一家整整齊齊第798章 統計司掛牌,都察院上馬,寒門世家爭破頭皮(合5K8)第426章 陰雲初現第292章 BOSS出擊,平原城下巔峰對決將起第182章 力劈華山第47章 大獲全勝第869章 機會第904章 衆叛親離第268章 大將軍冥苦思良策,袁公路獻計送美第647章 終成空一場?第258章 一馬平川賊兵來,君臣齊心禦敵寇(第230章 皇帝要歸鄉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603章 賊軍,聞風而潰第401章 呂布求戰心切,賊兵氣焰囂張第340章 結伴同行,千年古城顯衰榮第526章 蘇盧聚首謀大計,李儒層層設防線第51章 擴軍第719章 王子師妙計離間第224章 獻俘第1021章 漢安聯手?第1024章 大典開始,蘇曜終至(4K5)第734章 董卓處決李儒戰死,呂布拜將蘇曜東歸(合章5K3)第199章 從洛陽到黑山第87章 一步到位第169章 商路第1047章 送貨上門第9章 弓來第1007章 收降破敵,摧枯拉朽(5K)第851章 大勢已去,識時務者爲俊傑(合章)第308章 蘇君侯北伐當先鋒,王國相身陷河間第567章 華雄終授首,蘇曜強迫症第272章 皇帝下線,蘇何路線起爭議第724章 長安血流成河,董卓火燒皇宮第660章 猛虎斷爪,韓當殞命第42章 忠誠第970章 結緣的回報第1025章 佛都化地獄第912章 借刀殺人第911章 孫策流亡第802章 安邑城萬民歡慶,大將軍推限武令第872章 皇子第1014章 反客爲主第798章 統計司掛牌,都察院上馬,寒門世家爭破頭皮(合5K8)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746章 堪破玄機,蘇曜再尋賢人第369章 烏桓賊奇兵突襲,趙子龍步步爲營第1052章 殘暴與軟弱第693章 小爺憑本事賺錢第276章 何進插手,強軍之路再起風雲波瀾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754章 諸將士雞犬升天第581章 載歌載舞,蘇曜渡河第43章 不講武德第996章 疏勒王的盛情第869章 機會第57章 文化差異第182章 力劈華山第379章 爭先祈降,賊衆四分五裂第553章 生死之間大恐怖第751章 備大典,蘇曜改制新軍第701章 高瞻遠矚,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