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勞動節,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放假。
港島灣仔蘭杜街2號,麗都戲院門口,大幅的海報掛起,內容是邵氏兄弟最新上映的電影《北地胭脂》。
今天是大恆科技的街機在香江公開上市的日子,代理商是和宏圖旗下的宏圖公司,首次放置場所是邵氏父子旗下的麗都戲院。
戲院對面是片小花園,此時圍着一堆人,留出觀察戲院的通道,裡面是一張小方桌,桌上放滿了各種飲品和茶點,桌邊坐着老中青少四個男人。
老者正向其他三人抱拳道謝:“多謝三位老闆親臨爲我們宏圖公司助威!”
中年人微笑搖頭:“不用客氣,說實話,街機我不是很懂,我其實是來看看李翰祥這部電影的觀衆情況的,聽說票房很猛。”
“鄒先生放心,再猛也猛不過你們那條過江龍。”青年笑道,然後對老者說,“孟老闆,等今天情況出來,如果不錯的話,我會把院線下面其他戲院老闆介紹給你。”
“那就多謝瑋瑛了。”老者點頭笑道,轉頭對出神看着戲院的少年人說,“張董,想什麼呢,是擔心你們的街機不火嗎?”
“娃娃機不是已經證明了嘛,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張恆微笑搖頭,“難道孟老先生家裡那臺沒人玩?”
街機不火,不存在的!
在生產出第一批樣品後,大恆公司內部放了十臺給所有員工試玩,結果休息時間十臺街機前擠滿了人,下了班還留在公司不走,工人們沒有回家不挨老婆罵的。
何潔最近也一直抱怨,這階段老有員工週日都跑來廠裡,美其名曰爲廠裡做保潔和保安服務,她去逮過好幾次,發現甚至還有拖家帶口來玩街機的。
和宏圖同樣拿了幾臺去,據小花哥說,現在總堂裡最熱鬧的不是香堂,而是新開設的遊戲室。
很多平時不喜歡跑來陰森總堂的紅棍揸數,現在隔三差五跑來總堂,用幾分鐘彙報完工作,然後就撲進遊戲室一整天。
要不是刑堂長老也總是佔着一臺街機不放,爲了搶奪一臺街機,這幫人能抄傢伙打起來。
想着自家每天晚飯後,祖孫三代一起搶奪的場景,孟大海呵呵笑了幾聲,盯着張恆問道:“不過你們這街機也太貴了些啊,就不能再便宜些了?”
“我也想賣便宜些啊,這樣還能多賣幾臺,可誰讓這是高科技產品呢,我們每臺生產成本就是5000港幣,賣你8000貴嗎?”張恆苦笑道,“我們準備賣給歐美日本的價格可是2000美金啊。”
“孟老先生,如果你們宏圖公司不願意代理,我們邵氏父子,還有鄒先生的一大幫朋友,可都很樂意接手啊,今天張董也正好在,不如放孟老先生離開,我們接着談?”青年插話道。
他當然也是說說而已,如果不是和宏圖的面子,哪怕張恆託鄒文懷來說情,他也不會隨便答應放街機進入戲院大廳。
“瑋瑛啊,你老爸可是我老朋友,你可不能這麼搶老頭子的養老飯碗。”孟大海打着哈哈,把話題轉到街機接下來要放置的戲院上去。
張恆微笑着看了眼青年,不由得想起邵氏的漫長曆史。
這青年叫邵瑋瑛,邵氏六兄弟之二邵邨人的大兒子,邵氏父子公司現任總裁。
58年,邵氏分家,老三邵枚仁和老六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專心從事製片行業,而老二邵邨人同兩位弟弟觀念不合,就獨自掌管原先的邵氏父子公司,專心經營院線。
三年前邵老二退休,把公司交給了大兒子管理,接班的邵瑋瑛經營水平尚可,邵氏院線也不完全由邵氏兄弟影片獨佔,鄒文懷的嘉禾同樣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
當然,到了70年代末,隨着香江製片公司的日漸強勢,邵氏院線最後還是迴歸了家族,被邵氏兄弟公司全部吃下,從此幾乎成了邵氏自己電影獨佔的地盤,然後到80年代末期又轉賣給賣名錶起家的潘迪生。
而眼前這座麗都戲院原名中華戲院,48年被邵氏父子公司收購,改名麗都戲院,十年前重新翻修成三層建築,成爲邵氏院線的重要成員,90年代電影業走向衰敗後,原地重建了33層的麗都大廈。
潘迪生可謂投資達人,電影上大賺一票,地產上更是收穫驚人。
此時香江中環已是高樓林立,但是其他地方,如北角,灣仔等地,誰又能想到將來也會如此?
張恆已經動了投資院線的心思,不僅是爲了賺電影的錢,更是爲了未來的地塊儲備。
“老大,潮州佬過來了!”一個小弟擠過來驚慌失措道。
“慌什麼慌,沒看見總堂有人在嗎?”灣仔地區的和宏圖老大罵道,轉身詢問地看着孟大海,孟大海微微一笑:“沒事,放他進來。”
一個彪悍的中年男子穿過兩排和宏圖小弟組成的通道,走近小桌,目光掃視桌邊四人,在張恆身上停了下,然後就與孟大海對上了。
“孟揸數,聽說你們今天新生意開張,我特地來道謝。”
“好說,好說,還不給貴客搬椅子。”孟大海呵呵笑道,做派完全就像一個純粹的生意人般。
潮州幫的本地坐館坐下了,很快本地的數字幫坐館也來了,孟大海同樣笑呵呵招呼人家坐下,心裡不禁有些緊張。
他倒不是擔心對方過來搗亂,麗都戲院本來就是和宏圖罩着的,宏圖擺放街機天經地義,只要麗都老闆邵瑋瑛答應即可,完全和對方無關。
他是擔心今天街機出師不利,讓明顯抱着此種心理的對方看了笑話,所以聊天時不禁一直用餘光觀望對面戲院。
鄒文懷和邵瑋瑛和這兩人顯然都很熟悉,打過招呼,還不時摻和進去聊幾句。
張恆卻沒有興趣認識這種社團大佬,認識一個孟大海就足夠了,他一個人喝着咖啡,眯着眼看着馬路對面的戲院。
“張董?”一個年輕人從出租車上下來,很快看到了這堆人,微微愣了下,神情複雜地走過來。
“廖記者,你好,來坐,喝杯奶茶。”張恆笑着招呼道。
這是《工商日報》記者廖樹寧,採訪過他好幾次,可謂老朋友了。
廖樹寧飛快地瞥了眼桌邊幾位,隱晦地示意張恆走近他,這才小聲問道:“您說的新聞,不是指這裡吧?”
“你想哪裡去了!”張恆笑着指着對面戲院大門,“那裡面放了四臺大恆科技最新推出的街機,今天開張,我覺得很有新聞價值,你可以過去看看。”
街機?
這是什麼東西?
會有新聞價值?
值得我這個社會欄目的王牌記者專門跑來這一趟?
廖樹寧心中有些鬱悶,勉強笑着同張恆揮揮手,穿過馬路進了戲院。
PS:感謝好友【廖樹寧】100打賞,你這名字不錯,作重要龍套了,感謝好友【流光換廝守3】600打賞,感謝好友【一葉知秋】100打賞!感激涕零,無以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