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國語·越語上】

公孫瓚親自帶着萬餘步騎往麴義中軍衝來,他手下盡是燕地良馬,轉瞬間趕至,此時麴義的中軍也紛紛從盾牆的後面冒出頭,焦觸帶着親兵站在最前排指揮部衆,他們手裡提着明晃晃的長槍或是斫刀,身上的札甲整齊精良。

麴義說的沒錯,公孫瓚正是在等待麴義分兵的這個時機,很快兩軍就不過一箭開外了,對面騎士在馬上的叫嘯聲幾乎都清晰可聞。焦觸緊緊凝視着公孫瓚的鐵騎,恍然間聽到麴義在身後開懷大笑:“公孫瓚,你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光靠騎兵就能縱橫天下了麼!”

猛然,一聲尖利的哨聲響徹中軍,前排上千名步兵立時後退,這千餘名步卒幾乎在一瞬間驟然丟下刀劍,不知從何時拿出了藏好的強弓硬弩,也不待人下令,立即排成陣勢向聚攏成陣的騎兵猛烈的射出密集箭雨。

箭雨落入敵軍之中,雖說不時有大批人從馬上射翻下去,但那也只是浪濤裡一朵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整支騎兵卻依然有條不紊的向前衝鋒。麴義放眼一看,很快就發現了端倪,原來公孫瓚帶着作爲前鋒的千餘騎人皆身着甲冑,手上持着小盾,雖然在馬上的行動有些遲緩,但卻很好的攔下了先頭的一批箭雨。

“想拿來撞我的陣?”麴義忍不住回頭看向城頭上的那杆‘袁’字大纛,僵硬的笑了笑。

這是公孫瓚在接手劉虞留下的幽州府庫後,從中挑選出的千餘堅甲,雖然一時未能訓練成軍,但足以靠着他們當做移動的盾牌,只要衝開了麴義的陣型,展開貼身近戰,後續的身着輕甲的步騎自然不會怕對方平射的弩箭。

爲了一雪前恥,公孫瓚想了很多法子來剋制麴義,誘使麴義分兵,露出空虛的中軍,又使前鋒穿上箭矢難以穿透的甲冑當做盾牆。當然這並不是他的全力一擊,他還留了一支精兵在營中,隨時防備袁紹可能會從城中出來突襲。

公孫瓚腰懸箭囊,身背長弓,手中拿着長長的馬槊,呼喊說:“殺!”

麴義這時也命人揮起了另一面旗幟,他手下的士兵一個個同時豎起了長槍,像是平地上突然生長出一片茂密的森林,鋒利的槍頭從盾牌的上頭露出,幸而公孫瓚手下的騎兵都被事先蒙上了眼,不然這一下就得在馬羣中引發混亂。當初麴義打敗公孫瓚的時候就是這樣,突然出現的弓弩與精兵將他引以爲傲的精兵嚇得驚慌失措,但現在過去這麼久,公孫瓚已經不會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了。

比之公孫瓚手下狂喊狂叫的軍隊,麴義帶的軍隊卻顯得沉穩淡然許多了,他們一個個冷漠的像是不知道恐懼和戰慄,有的手中抓着槍桿,有的拿肩頂着盾牆,有的則是在不斷的發射箭矢。

在這樣狂熱緊張的氣氛中,麴義輕鬆自如,就像是回到了多年前與羌胡在涼州西平郡廝殺的時候,在公孫瓚等人衝至盾牆的時候,他站在臺上,忽然想起了在幷州一戰成名的中壘營,還有那名不經傳的高順。

也不知何時才能遇上啊。

就在此時,公孫瓚的步騎精兵與麴義的槍矛叢林在一片驚天動地的喊殺之中猛地撞擊在了一起。猶如巨浪拍擊礁石,洶涌澎湃,幾乎沒有任何的停頓或者遲滯。這是精兵與精兵之間的對抗,身後的步兵紛紛涌上前去,後頭的輕騎也有些躍過盾牆槍林,可剛一落地就接踵而至的士兵亂刀砍死。

無數人瘋狂的吶喊着、怒視着、有的手持長槍、有着緊握刀劍,就在他們撞在一起的瞬間,原本鼎沸嘈雜的人聲很快便小了下去,刀劍相撞的聲音、劍刃刺入人體的聲音紛紛擾擾。

兩方人正面廝殺、糾纏到一起後,兩軍接觸的陣線還算齊整,並沒有很快扭曲或是混合糅雜,沿着這個陣線從左到右,馬上的騎士拿着馬槊在往下戳擊、捅殺着,底下的士兵死死咬着牙,口角流血,雙腳斜踏着地面,肩膀仍頂着已經受力向後傾斜的盾牆。刀劍互相對擊、槍桿碰撞的聲音鬧哄哄的響作一團,所有人都機械的做這同一個動作,像是波浪持續不停的沖刷着岸礁。

公孫瓚穿着厚甲,拿着馬槊在人羣中左右狂刺,他藉着衆力壓垮了一段盾牆,帶着人順利衝進了陣中。胸口遭受重擊仍披甲上陣的文則緊隨左右,他的一雙眼睛緊緊盯着戰場四周,希望能找到那個將他頂飛的崔鉅業。

在公孫瓚的指揮下,大批部衆緊跟着衝了進來,用刀劍在身邊不住的揮砍,力圖打開一個豁口。麴義招手指揮令旗,立時便有數百人撲了過去,對着公孫瓚等人攢集鋒刃,槍槊亂捅。

公孫瓚從來就不是個合格的主公,他更像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他手下軍隊的每一場勝利幾乎都是他親手打下來的。正如這次突擊麴義的大營,儘管麴義狡猾,未有如他所料分兵援助左右翼,但他依然憑藉着前鋒的堅甲撞開了大營。他知道自己在吸收劉虞的家底之後,靠着自己練兵的手段打造出來的新勁旅,不可能打不破麴義。

只是讓公孫瓚感到疑惑的是,爲什麼戰爭進行到現在,廣宗城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在戰爭膠着的時候,城裡的軍隊不該趁機出來突襲公孫瓚的側翼麼?

他擡頭仰看着廣宗城上的那杆大纛,誰都知道那杆大纛在冀州軍中的位置,它往往代表着袁紹親臨軍中。公孫瓚也正是據此判斷袁紹的主力就在廣宗城,可此時的那杆大纛之下除了部分守城士兵之外,卻沒有袁紹的身影,就連其他將領的身影也沒看見。

一絲不安逐漸籠罩在公孫瓚的心頭……

他身前的敵軍突然像海浪一般朝旁邊分開,露出站在高臺之上的麴義,麴義身材沒有公孫瓚生的雄壯高大,但他從容的儀態讓公孫瓚莫名的心慌。

袁紹手下有六萬多兵馬,除去鎮守各方的部隊以外,能隨時調動的也不過三四萬多人,可如今在廣宗城下就只有麴義的萬餘人馬,剩下的人又去哪裡了?

“麴義!”公孫瓚按下心頭的不安,沉聲問道:“袁本初呢!他爲何不出來!”

“公孫瓚,你勇則勇矣,奈何愚也!”麴義極爲狷狂的哈哈笑道:“事到如今,你還沒想明白麼!”

公孫瓚臉色煞白,怔忡了半刻,方纔猛然醒悟。

袁紹根本沒想着在廣宗城下與他決戰,麴義只是打着袁紹的幌子,故意在這裡拖延時間,而袁紹則肯定是帶着他手中的主力北上突襲幽州去了。公孫瓚自從兼併劉虞的數萬部隊以後,經過一年的整編,耗費幽州全州之力,打造出了一支六萬人的步騎。這次他爲了應付青州、冀州等地的戰事,抽調了幽州近四萬的部隊,剩下的都是些防守烏桓的留守軍隊。

如果袁紹趁虛而入,公孫瓚在幽州的基業就可徹底完了。這個時候公孫瓚只能儘快回援,若是繼續打下去,且不說他要花費多大代價才能吃下麴義的軍隊,就說是城堅池深的鄴城也不是他就能輕易拿下的。

“這豈能由着你?”麴義見公孫瓚沒有選擇撤退反倒是繼續向他衝殺過來,面色一沉,心裡明白了對方這是要以進爲退,於是冷聲道:“放箭!”

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
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