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

“夫人心叵測,險於山川,機阱萬端,由斯隱伏。”————————【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此句話與其說是評價,倒不如說是一個提醒,讓司馬懿、裴潛二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法正,諸葛亮心裡一緊,隱隱察覺到了什麼。法正猶豫了下,像是思慮了一番,開口對皇帝說道:“臣以爲,可兩方並舉,先大造聲勢,言說朝廷將遣兵入子午谷,實則遣一路數千精兵走駱谷奪興勢、另一路數萬人走陳倉。若是陳倉之兵先至,則可謂駱谷分擔賊兵,反之亦然,定教張魯首尾難顧。”

說完,法正便一臉認真嚴肅的看着皇帝,像是等待對方的反應。皇帝同樣深深的看了法正幾眼,忽然一邊搖頭一邊‘哈哈’笑了幾聲,拊掌說道:“善哉斯言!荀君、”他對荀攸示意道:“你來點評幾句?”

荀攸低垂着目光掃視了桌案上的地圖,他的眼神流轉,從一條條山川穀道上掠過,像是預見到一支支精兵如川流從山道中行過。只聽他淡淡說道:“中興以來,朝廷常用的僅有褒斜、陳倉、子午等三條入蜀山道。根據諜傳,斜谷的棧道已爲張魯焚燬斷絕,道路不通;而子午谷的出口又有黃金戍等壁壘,易守難攻。”

他簡單說了幾句後,開始進入正題:“當此之時,朝廷其實也無其他的選擇,唯有陳倉道合適行軍,至於陽平關等處險隘難越,想入蜀處處皆險,豈有一覽無餘的?而駱谷倒也不失爲一道奇兵之策,不妨用之。”

趙溫也自覺要補充什麼,他根據自己在益州生活、遊歷的見聞說道:“張魯易攻,我出川時曾過陽平,其城下南北山相隔甚遠,猝然之間,絕不可守。”

隨後荀攸就剛纔司馬懿等人所說的一一指點了幾句,儘管這些人在以後無不是名重天下的謀臣賢士,此時在成熟而富有經驗的荀攸面前,也不過是十來歲的少年,其中最年長的法正也才十七歲。雖然在各方面都很有天賦、甚至比其他同齡人還要優秀,但還是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荀攸對他們的指導實屬難得,一個個很是認真的聽着。

待議論完了之後,皇帝輕笑一聲,說道:“今日的事,不用我說,爾等也當心中警醒。此事關乎社稷,切不可外傳隻言片語。”

“臣等謹諾。”法正等人肅容說道。

皇帝依舊是眯着眼睛笑着,只是笑容在旁人看來有些形式化,直到讓這四人依次退下去後,方纔喟然嘆道:“彼等年紀輕輕,卻大有不凡之處啊。”

荀攸低垂着眼,目光深邃,也不知在思索些什麼,順口說道:“裴文行雖然舉止不羈,但遇大事則穩重實在;而司馬仲達卻不然,他心中的思慮太多……”

“是兒最難測也,不得姑妄言之。”皇帝忽然沒頭沒尾的打斷道,轉而問道:“那諸葛亮呢?”

荀攸一愣,一絲靈光在腦中一閃而過,卻未曾捉住。但皇帝這個問句的意思他倒明白,於是也不想其他,既由衷、又配合的說道:“陛下適才不是當着臣等的面試過了麼?亦爲可造之材,今後可與秘書監衆人一較長短。”

“這是自然,若非如此,我又豈會詔其入秘書監?”皇帝滿意的笑了,將背往後一靠,手上不知從何處摸來了一隻晶瑩剔透的白玉如意。他拿着如意的末端,用如意的前段似若無意的撓着左手掌心:“自打諸葛亮入秘書監以來,朝中遂有人以爲秘書監是誰都能進的,真是笑話,我親政以來,看人看事,從未有失。這回,可是他們要鬧笑話了。”

王斌與朱皓只當皇帝是在玩笑,趙溫與荀攸卻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步出石渠閣之後,司馬懿等人邁着步子打算穿過車道,走到石渠閣對面的天祿閣與在哪裡讀書的其餘秘書郎們匯合。在路上,司馬懿湊近法正,預先恭賀道:“國家對孝直尤爲信重,這次出兵漢中,以孝直之才,或能隨軍立功,建一番功業回來。”

“仲達。”法正故意與司馬懿多走了幾步,說道:“此事尚未有定論,還是少說爲妙,免得最後出了笑話。”

司馬懿‘哈哈’一笑,用極親近的語氣對法正說道:“你適才畫策的時候可沒有這般謹慎,如今傅彥材都已派去做了沮縣長,彼可是我等秘書監衆人第一個外派出去的,楊德祖據說也有這個動向。孝直你年歲夠,才華學識又剛在趙公等人面前一展詳盡,也是時候了。”

法正聞言,擡起胳膊拍了拍司馬懿的背,這動作看似熟絡,其實在不動聲色之間藉機拉開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早在前年皇帝第一次閱兵的時候,就有曾暗示過有朝一日要讓法正外出親眼見識軍陣,今日這一次問計就是一個將要任用法正的預兆,司馬懿是明白人,既不想那麼早引人注目,更不想就此搶了法正的風頭,便樂得隨口說說,甘當綠葉,反正以後的機會多得是,沒必要急這一時。

至於諸葛亮,由於剛來不久,還不知道其中的門道,這會子明白過來了,心中倒不覺如何懊悔,只是由此想到更深的一層,皇帝當着衆臣的面試探法正的謀略,哪裡需要他們幾個來陪襯?若說是想借機觀察他們四個人的言行舉止,倒還更說得過去。

其實這個也不難想,諸葛亮也不相信司馬懿與法正只看到表面的那一層,尤其是法正,他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看上去是爭執不下、差點情緒用事,其實是要藉着爭論引出裴潛的底子,對其看好的人施手擡舉罷了。可見此人雖然氣量不大,但對於自己看順眼的人還是頗講義氣。

正這麼揣摩思索着法正、裴潛等人的脾性品格,諸葛亮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司馬懿,這個人給他的感覺從一開始就有些深不可測,精明、狡猾,看似和誰都能打成一片,卻有時又顯得那麼的孤立傲岸。他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和直覺,司馬懿絕非今天表現的那樣簡單。

裴潛不知怎麼落在了後頭,與優哉遊哉的走着的諸葛亮並肩而行,他極沒風度的咧嘴一笑:“司馬懿待人溫善,屢有良行,在秘書監的風評很好,就連心氣高的楊修都說他無論是氣度還是言行,皆有‘士人之風範’。”

沒等諸葛亮點頭,裴潛卻突然搶着說道:“但我看得出來,孔明你不喜歡他,而他也不喜歡你。”

諸葛亮的身子陡然僵硬了一瞬,他直視着前方,司馬懿就不知怎麼側過頭來,與他尚未收回的目光交匯在了一起,意味深長。

“那你呢?”諸葛亮移開目光,看着裴潛那幅嬉笑的臉,認真的說道:“你喜歡士人之風範麼?”

裴潛沒有諸葛亮那麼多顧忌,很無所謂的聳了聳肩。

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
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