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士非禮不動,不爲貧而易操,不爲賤而改行。”————————【列女傳·楚接輿妻】
信義算什麼東西?人生在世,熙熙攘攘,誰不是以利爲先?有些人最多隻是吃相好些,打着義的幌子,其實幹的還不是逐利的事。
呂布心裡不屑,他出身邊鄙之郡,看慣了異族的狡詐與強者爲尊,從來沒把信義兩個字當回事。正欲再勸,可一看到太史慈堅毅、沉着的眼神,他卻不由得住口了。
或許,這世上還真有人篤信敦義。
又或許,自己不該打攪別人做夢。
“也罷。”呂布嘆了口氣,手往後一招,只見魏續驅馬上前,手裡拿着一個小布包。
呂布拿着那隻布包,在手上掂了掂,復又遞給太史慈:“這裡是二十金,子義帶在身上,以備不時。”
太史慈下意識的就要拒絕,卻被呂布牢牢的抓住手臂,他掙脫不開手臂上的那股大力,只好任憑布包硬生生的塞到手中。
“拿着!”呂布語氣堅定,不容拒絕的說道:“算我呂奉先交你一個朋友!”
太史慈這才半是無奈半是感慨的收下了布包,鄭重其事的對呂布抱拳行禮,然後調轉馬頭,帶着等候已久的隊伍沿着殘破的道路、往西邊迤邐而去。
隊伍已經逐漸遠去,呂布仍舊騎着馬,在濰河邊上注目凝神的翹首望着,那神態分明像是在等候什麼人。他心裡隱隱有些期待,期待太史慈能回心轉意,掉頭來與他在齊魯大地上並肩作戰;可同時他又有些期待太史慈別回來,甚至希望太史慈能一直秉持着他恪守的信義,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畢竟那是太史慈能做到,而呂布卻永遠也做不到的事情。
西邊是連綿起伏的丘陵羣山,在山前那一條蜿蜒的道路上行走着一批將要看不見的隊伍,模糊的人羣中,呂布卻一眼能看到那人高馬大的身軀,呂布忽然覺得,他這一去就是永別了。
“府君,他們走遠了。”董昭驅馬過來,在呂布身後低聲說道。
呂布久視不語,直到片刻之後,方纔開口說道:“公仁,你知道我爲何要留太史子義?”
董昭長着一副馬臉,整體的相貌不算是有多出衆,但那雙眼睛黝黑髮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子精明。他聽完呂布的問話後,不假思索的說道:“此人乃義士,無論是武略、膽識、還是智謀都樣樣不凡。若是能收入府君麾下,可爲我軍一大助力,掃平青州也愈加輕易。”
跟着呂布轉戰千里的姻親魏續此時也插話道:“太史慈一身膽略,不能爲君侯所用,實在是可惜了。”
“是啊,太可惜了。”呂布回頭看去,眼神意味不明的盯着董昭:“公仁也覺得很可惜麼?爲我而可惜?”
“自然是爲府君而感到可惜了。”董昭坦坦蕩蕩的與呂布對視,眼睛裡是一片赤誠:“袁紹與張邈情誼斷絕,我又因舍弟在張邈手下任職而飽受猜忌,若不是有府君一路庇護,我恐怕早已被袁紹治罪了。”
“我本還以爲袁氏兄弟何等英才,臨了也不過如此。”呂布聽了,不由哂笑道:“你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董昭是袁紹手下參軍、鉅鹿太守,可謂是親信腹心,僅僅是因爲袁紹聽信讒言、爲人構陷就跑到呂布這裡來,而且離開袁紹的藉口還是幫助呂布安定北海。
這讓呂布怎麼放心他?
如今呂布看似虎踞北海,其實手下的兵大都是袁紹給的,很難保證對他的忠誠。何況袁紹又是上趕着送兵送糧,請他去青州赴任,這裡面的用意誰都看得出來。
可呂布不接受也沒辦法,若是不接受,他就只能屈居人下,難有出頭之日;還不如暫且忍耐下,等到了青州,擁有獨立的事權,再慢慢排擠掉身邊袁紹的勢力。
這就是呂布爲什麼要留太史慈的原因之一,敬佩對方的信義武略是一方面,想借青州本地將士平衡袁紹安插在他身邊的勢力則是另一方面。等他有了足夠的實力,大可將袁紹派來的兵將一腳踢開,再也不用受人指使。
呂布那句‘因禍得福’讓董昭聽着有些刺耳,他將姿態放得很低,訕訕的說道:“袁紹外寬內忌,不能容人,今幸賴府君庇護,昭自當供牛馬奔走。”
“君以忠事我,我自當以誠待君。”呂布朗聲笑道,說着便撥馬往回走去,衆人緊緊隨着呂布信馬由繮的在河邊漫步。他一邊打量着兩岸青翠的景色,一邊問道:“公仁既爲主簿,自當助我治理郡國,不知現今北海情勢如何?”
董昭微微一笑,道:“我曾與孔公聊過,北海國底下有十餘縣,本有十五萬八千餘戶,計八十五萬三千餘口。可數十年來災旱頻繁,百姓饑荒,流散四野;江湖之人結爲盜賊,劫掠郡縣。路上隨處可見飢者成羣裸行,以草木爲食……”
“青州六郡,光是北海國就有八十多萬人?”呂布彷彿沒有聽見董昭後面的話,因爲他被這個人口數字所震驚住了,要知道他的故鄉五原郡在全盛時也不過才兩萬多人:“那整個青州豈不至少有三百萬人?”
董昭側着頭看向呂布,見對方表情中的驚喜雀躍,忍不住挑了下眉:“青州全盛之時的確有三百多萬人,不過這麼些年頻發旱災、饑荒,黃巾蛾賊更是聚衆造反。前年北上冀州、以及去年西進兗州的黃巾蛾賊無不是裹挾數十萬人爲賊作亂。如今青州尚存的黎庶,除開逃離山野、或淪落爲賊的,也不知還有沒有百萬。府君手下僅有的東安平、都昌、平壽、劇縣等邑,尚不及北海國的一半,治下不過數萬人,其餘縣邑,或是由當地豪族自立自保,或是爲盜賊殄滅。”
呂布聽了,立即面露憂色,他本來還想在此地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沒想到北海竟然殘破到這個地步。
他沉聲說道:“我前次已擊退管亥,挫其銳氣,如今我既爲北海相,各地諸縣自當遣使歸服。只是待我弭平境內寇賊之後,接下來又該如何?”
董昭點點頭,繼續說道:“北海郡唯有張饒、管亥等蛾賊寇亂,看似勢大兵衆,其實早已衰弱不堪。府君大可憑恃武勇,先敗其軍,然後遣客說之,可勸其來降。再從其部衆抽選精銳爲兵,餘者可就地編戶屯田。”
“誰可爲我說之?”呂布問道。
“北海徐幹,爲人頗有才幹、善屬文,可堪此任。”董昭想也不想就說道。
呂布聽罷,爲難的說道:“此任確有聲名,我也派人徵辟過他,但他總是稱疾不就,我也奈何不得。”
拉攏本地名士,以獲得豪強支持,這是董昭一開始就向呂布提出的策略,呂布也深以爲然。剛來北海他便四處遣人徵辟,只是效果不一,有的看重呂布有平定禍亂的勇武,欣然接納;有的反感呂布的粗鄙,閉門不受。
“此人坐作聲價,不過是擺架子而已。”魏續似乎爲呂布感到不快,在一邊說道:“何不將他綁來瞧瞧,看他究竟有沒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