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

“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後漢書·儒林傳】

“此言大善。”皇帝贊同道,復又看向一旁的荀攸、賈詡等人:“諸君以爲如何?”

賈詡最是熟知關中各豪強高門的情況,雖然依然沒能將探子徹底打入內部,但對於各豪強名下田產、奴僕、甚至是家財幾何都大致摸了個清楚。即便豪強會有所隱瞞,但也不妨礙賈詡對他們的調查,此時他聞言答道:“聽聞關中藏書之家甚繁,若是陛下有詔,求遺書於天下,想必也不是難事。”

荀攸看了賈詡一眼,補充說道:“藏書皆傳家之本,朝廷若是驟然蒐集,猶如奪人之財。不如詔使各家暫且獻上,由將作監抄錄刊印之後,再如數發還。如此既不損其利,又能得其書。”

皇帝也明白,若是沒有威逼利誘,這些豪強未必會如實如數的獻上藏書。爲了避免因搜書而引起士族不快,他還是決意採取相對溫和的做法:“合該如此,自從朱皓將秘府藏書的書目上呈以來,我一是不滿於區區四萬餘卷的藏書、二是不滿於卷帙浩繁、良莠不齊。所以一直想蒐集天下藏書,與現存秘府藏書一同遴選其中經典,編錄成一部大書。也算是繼承先賢絕學,爲後世子孫留下文治基業。”

他轉而看向早已期待不已的崔烈,說道:“崔公經術精深,人也幹練。此次獻書有功,這搜書編訂的事就交由崔公來做,即日起,崔公轉任侍中、領光祿大夫,總校五經,一如劉中壘故事。”

飽覽天下圖書、著書立說,哪個士人不想如此?崔烈眼中熠然閃光,問道:“敢問陛下,書集既成,可有名稱?”

“就叫《皇覽》。”皇帝說道:“此書一旦編成,便定爲我、乃至今後皇子必學之書,傳之於世。”

這等若是將其拔高到皇室家學的地步了,若是自家所撰之書能爲之看中,編入《皇覽》,就猶如對作者本人才學的一種肯定與褒獎。崔烈可以想見,在未來一定會有無數飽學之士渴望將自家學說選入《皇覽》,並以此爲榮。而對於《皇覽》的主要編訂者崔烈,這等若是一個交好天下士人,並且適當夾帶、成就自家學名的好機會。

不等崔烈謝恩感激,皇帝便對荀攸說道:“荀君回去後,便以此擬詔,下發中臺施行。至於京兆尹的位置——”

皇帝沒有想以往那樣,爲了培養、鍛鍊王凌而有意拖延京兆尹的任命、或是選派崔烈這樣不更俗務的上官任其施爲。反倒是前腳剛提拔崔烈,後腳便決定了繼任人選:“上林苑令胡邈辦事勤懇,練達事體,即擢爲京兆尹。”

崔烈有些驚訝皇帝的任命,他不禁側目看向站在末尾處的長安令王凌,只見對方面色蒼白,神色很不對勁。

胡邈不僅是太尉董承的親信,更是一個極會來事、找事的人,荀攸想起當初皇帝在郊外視察屯田,身爲上林苑令的胡邈爲博眼球,不惜當着勸農令第五巡的面搶答。雖然他最後還是由於沒有答到點上而被皇帝責備,但他那善於鑽營取巧的性子卻給荀攸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若是胡邈接任京兆尹,且不說其背後的太尉董承對王凌身後的司空黃琬的仇怨,就說是胡邈本人,也絕不會讓王凌如崔烈在任時一樣,坐視他當着長安令的官,幹着京兆尹的活。

王凌今後的權力勢必會縮水,名望不斷上升的勢頭恐怕也會被胡邈壓制下去。

皇帝這麼安排,似乎與他平日裡對王凌刻意栽培的態度不符……到底是什麼促成了皇帝對王凌態度的轉變?是王凌哪裡做得不對、抑或是要敲山震虎,對付其背後的黃琬?

崔烈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只在一邊暗中慶幸自己得以逃脫接下來的一灘渾水,全然沒有發覺荀攸與賈詡在聽聞任命後雲淡風輕的神色,好像是早已預知此事了一樣。

“彥雲。”皇帝說道。

王凌身子一抖,下意識的回道:“臣在。”

“將作監打造的曲轅犁等新式農具,你在京畿推行得如何?”皇帝神色自若的回頭看着王凌。

王凌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自陛下在籍田時親試農具,使臣民皆知曲轅犁益農之妙處,遠勝時下長直轅犁。臣下得將作監分發農具,便立時于軍、民屯田處推行。屯戶一經試用,便無不心悅接納,如今不僅是屯田,便是百姓家裡,也想赴鐵官處購買曲轅犁等農具。”

皇帝聽完,忽然指着坡底下一夥趕牛耕地的農夫說道:“那爲何這些人都還是用的長直轅犁?”

王凌定睛一看,發現確實如此,有些尷尬的解釋道:“眼下春耕,黎庶之家多無餘財,而且黎庶最是惜物,長直轅犁雖然不如曲轅犁好用,但也不是不能繼續用以耕作。黎庶總有些不樂意多花閒錢去另外購置,是故曲轅犁在軍屯與民屯推廣順暢,在民間卻鮮有人購置。”

原來他剛纔所說的‘百姓’指的是那些豪強,想必這些豪強買了幾副曲轅犁之後便能照原樣複製出來,這樣豈不是有些違背了皇帝的初衷?他最初可是打算用曲轅犁提高民間的生產力、尤其是黎庶的經濟實力,卻沒想到眼下黎庶還沒獲得實惠,反倒是這些豪強先拿去壯大自身了。

皇帝的臉色有些陰沉,當即說道:“曲轅犁等新農具有益萬民生計,務必要推行下去,黎庶縱然無錢購得,難道身爲本地長官,就不該想些辦法麼?”

王凌心中本就忐忑不安,此時聽見皇帝語氣不悅,立即跪伏說道:“唯、唯!臣下失職,事後必然將曲轅犁推行各戶,以益墾殖,還望陛下恕罪!”

“我也不是讓你強買強賣。”皇帝嘆了口氣,低頭看向王凌,擺手道:“起來吧,國以民爲本,民以農爲先,你身負牧民之責,要時刻將農事放在心上。自即日起,黎庶只需將家中原有的長直轅犁擡至鐵官,便可以其換得曲轅犁。若是家中貧苦,沒有長直轅犁的,便允准賒欠,來年以租稅抵還。”

“臣謹諾。”王凌隨即站起身,低頭應下。

皇帝看看王凌,又看看崔烈,似乎有話要說。崔烈會意,立時躬身後退,坡頂只餘下皇帝、荀攸、賈詡與王凌四人。

шшш ☢ttκǎ n ☢C 〇

晴空之下,皇帝昂然坐於馬背之上,俯視着王凌,面無表情的說道:“你叔父最近可有家書投來?”

對不起讓各位久等了!我發誓我這兩天一定要存稿!!!!!

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
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