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

“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左傳·宣公十四年】

在這亂世之中,想要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回軍權,談何容易?蓋順等人在來時,就已設想過此行必然兇險萬分,怎料見到徐榮如此恭順聽命,這讓蓋順等人大舒了一口氣的同時,愈發佩服起皇帝識人斷事之明來。

其實皇帝之所以這麼篤定,並不是因爲了解徐榮有多深刻,而是在他後世的記憶中,王允誅殺董卓之後京兆附近並沒有什麼劇烈的動盪,由此逐一排除推斷,才得出這麼個結果。

沒想到卻讓蓋順等人折服,這倒是意外之喜。

見徐榮如此識趣,蓋順投桃報李,立即將皇帝的封賞也拿了出來,除了拜徐榮爲羽林中郎將,還賜封都亭侯,讓徐榮大感欣慰。有了徐榮的全力配合,全軍三千兵馬按皇帝的意思重新分配了部署,全軍編入羽林,徐榮仍擔負統率之責,蓋順則爲羽林監,充做副手,統領騎兵。

徐榮心知自己雖爲中郎將,但真正主事的還是蓋順,所以樣樣都由蓋順做主,加上這三千人大部分都是蓋順父親蓋勳的老部下,上下配合,很快就整編完畢。集合校場,在聽聞董卓伏法,餘等不深究的制詔後,衆將官士卒更是盡皆高呼萬歲,聲震雲霄。

徐榮與蓋順站於臺上,知道這呼聲代表着軍心的變動,從今往後,皇帝將重新掌握一支忠心勇武的軍隊。

蓋順站在臺上,年輕的臉上浮現驕傲激動的神情,仇人當權,他本應碌碌一生,沒料到皇帝還記得他先父對大漢朝廷的忠誠,讓他擔當重任,短短數日又讓他做了六百石的羽林監,手握精兵。

這是前所未有的寵遇,皇帝立志要中興漢室,混一寰宇,自己在其手下必能光耀敦煌蓋氏門楣,就像雲臺二十八功臣一樣!

想到此處,他深覺責任重大,待山呼結束,便迫不及待的點起剛收服的兵馬,往城北開去。

哪怕他明知呂布此時在城北收攬胡軫等部,哪怕皇帝與王斌曾暗示過不用去城北,但蓋順到底是年輕,沒有經歷過困難的挫折、領教過上位者的心機,只覺得徐榮面對聖旨都如此乾脆的交出兵權,那胡軫即便手握六千兵馬,面對聖旨還不納頭便拜?

至於呂布他即便手上也有制詔,但深究起來,誰的制詔更爲正統,還不是一目瞭然?

王斌沒料到蓋順在收編徐榮部三千人後有些飄飄然,竟然打起了胡軫等人的主意,礙於楊衆與楊儒二人在場,他不好明說,只是不斷強調軍心才安定不久,不宜調動。

怎奈蓋順主意已定,再加上一旁奉詔監關中諸軍的謁者僕射楊衆與得封虎賁中郎將的楊儒見蓋順已經名實兩得,自己只是空有一個名頭,不禁眼紅的催促蓋順快快點兵。

三人一個想超額完成任務,爲皇帝多盡一把力,另兩人只盯着那看似唾手可得的六千兵權,竟是一概無視了王斌國舅的身份,一意孤行的領兵趕赴城北。

王斌又是不安又是期待的跟着隊伍前去,他本想着呂布再是如傳聞中的輕狡,也不至於公然反抗皇帝制詔。可在見到呂布聽聞蓋順宣詔後露出的驚怒與不屑的神色後,他就知道,事情壞了。

尚書檯。

蔡邕身爲左中郎將,執掌宮中左署郎衛,在羣臣朝賀這樣的日子裡,自然是一大早就入宮佈置了。可今天不知爲何,一向看不慣他的王允突然傳他到尚書檯去,兩人在休息用的廂房相對而坐,剛開始還說了些不鹹不淡的話,到後來王允索性閉口不言,像是在等待什麼一樣。

他忍不住開口問道:“王公!這朝賀即將開始,我肩負宮禁之責,本不該延誤至此,若是王公有何要事,倒不如說來。”

“要事?”王允擡眼看向蔡邕,冷笑道:“你馬上就知道了。”

蔡邕眉梢一抖,突然有了些不好的預感。

很快,太師府長史劉艾急匆匆的趕來,傳告了一個令人驚駭的消息,太師董卓篡逆不法,已被中郎將呂布奉詔誅殺於北掖門!

初聽到這個消息,本跪坐於榻的蔡邕登時挺直了身子,一臉不可置信的看着王允,見王允神色玩味,蔡邕何嘗不明白這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政變?

他沒想到素來恩遇自己的董卓驟然被殺,更沒想到與自己有私怨的王允將獨攬大權,自己在朝堂好不容易借董卓安定下來,今後又要興起波折了麼?

蔡邕心念急轉,既是感懷董卓,又是爲自己今後的前途擔憂,一時情動,不由感慨出聲。

王允正等着蔡邕犯錯,他語氣不善,道:“蔡中郎得知董賊死訊,未有欣喜則罷,又何故喟嘆?”

未等蔡邕解釋,王允又冷哼一聲:“董卓乃國之大賊,殺主殘臣,天地所不祐,神人所同嫉。你身爲漢臣,世受漢恩,國家危難之時不加報效倒罷了,董賊授首,竟還要爲他嗟嘆?我看你是食慣了董賊之祿,心裡竟連一點忠君的念頭都沒有了。你這等人,實在是枉稱大儒,我若不把你治罪,又將至國法於何處!”

“來人!”王允知道蔡邕辯才了得,自己敵他不過,在扣下數道罪名後,竟是不給蔡邕任何開口辯解的機會,傳喚道:“把他送交廷尉獄,嚴審治罪!”

尚書檯內端坐的尚書、尚書郎們面面相覷,他們好不容易纔消化掉董卓身死的消息,還沒來及雀躍,就看見蔡邕被人拖了出去,一時間都不清楚王允和蔡邕在房間裡發生什麼事了:“王子師!你要藉機懲治我,又何必多作饒舌!因言降罪,你所爲與董卓又有何區別?”

王允緊隨着走到門口,當着中臺諸尚書的面罵道:“解下他的印綬冠帶,此等不忠不義之徒,還敢妄議朝廷大臣!”

這時司徒長史、同郡族人王宏急匆匆的走進尚書檯,他面色焦急,似乎帶了不好的消息。王允眉頭一皺,轉身進入內室,王宏也跟着走進,並掩上門,草草行了一禮,便道:“王公,事有變矣!”

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
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