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

“故夫寬柔敦厚者,大雅之風也;慷慨勁正者,小雅之文也。”————————【御試製策】

皇帝重視文教,有意統一、糅合古今經學,甚至是想創造新的一個理論出來,這雖是件好事,但皇帝從中流露出來的雄心與壯志讓伏完委實感到不小的壓力。

帶着一肚子的想法,伏完一回到家,尚未休息多久,兒子伏德便從後室走了過來:“國家難得詔阿翁入一次宮,竟這個時候纔回來,可曾肚餓?兒子這就去喚人準備吃食。”

“不用,陛下在宮中與我等賜了膳食。”伏完擺了擺手,指着下首的席位說道:“你坐下,陪我說說話。”

“謹諾。”

伏完看着兒子,十九歲,正是不上不下的年紀,既進不了秘書監、也進不了太學。至於舉孝廉入仕,伏完也覺得不該那麼早步入仕途,故而終日只讓他閉門讀書。只可惜書沒讀出什麼樣,人卻越讀越老實,老實的有些憨傻。

他坐下後第一句話便是:“阿翁入宮可見到小妹了麼?”

“她如今身爲貴人,我豈能想見就見?”伏完瞟了伏德一眼,不悅的說道:“你真不知規矩。”

“陛下未免也太不近人情,阿翁你到底是陛下的丈人,難得入宮,怎麼也得讓父女相見纔是啊。”伏德不滿地說道。

伏完皺着眉頭,語氣有些不耐:“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宮禁之時,外臣不得宿內。你是要陛下破例麼?”話音剛落,伏完便忍不住說教道:“你凡事得多想想,不要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哪裡不好,便怪罪到整個人身上,絲毫不考慮周全,也不想想爲什麼。”

“唯、唯。”伏德訕訕的低下頭,老老實實的應了下來,也不知道聽進去了沒有。

“誒——”伏完從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身上完全看不到伏氏的未來,他不免有些憂愁的嘆了口氣:“你總是這樣渾渾噩噩,還整天盼望着出仕爲官,教我如何放得了心?”

伏德好歹也算是皇帝的大舅哥,跟王氏兄弟比起來雖然疏遠了些,但也算是一門親。如今眼見與皇帝同輩的那些外戚當中,王氏兄弟已經開始掌握權勢了,而他卻一事無成,伏德一向自詡才高,遇到現實,難免讓他有些怨懟。

“孩兒倒不這麼想。”伏德自信的說着,神色閃過一次不屑:“阿翁你看王輔,經書沒見他精通多少,身爲皇戚,卻終日與那些匠人混在一起,行跡不端,爲士人所不齒。這樣的一個人,還不是因爲他是陛下的表兄,如今已是秘書郎。孩兒雖然資質魯鈍,但若是出仕了,未必比他差。”

聯繫起王輔放浪不羈的行跡,伏完一時竟不知如何反駁,忽然有種依伏德的性格,若是循規蹈矩的做個官,沒準會比王輔走的更穩的感覺——不對,他爲什麼好的不比,要跟壞的比?

“你這是什麼話?”伏完立即反應過來,說道:“王輔不過是個飛鷹走狗、辱沒士風的紈絝子弟,還拿他作比,你怎麼不說王端?”

伏德居然還認真想了下王端平日裡的行跡和作風,發現對方無論是人品還是性格、學識都沒什麼可指摘的地方,只好蠻不情願的說道:“此人離羣索居,交遊沒我廣泛。”

“……”伏完深吸了一口氣,正欲說些什麼,只見伏德搶白道:“阿翁此番入宮,是爲何事?”

雖然不太看好這個平庸的兒子,但伏完依然願意向他適當的討論些政事,以望能熟悉些官場之事,不至於那麼老實:“是爲了太學那場論戰,你把我家的《尚書》、《公羊》等書都一起翻檢出來,我等今夜考究典章,儘快寫一份文章出來。”

“意思是阿翁要與鄭公他們一辯高低了?這可是揚名一時的好機會啊。”伏德也算是明白事理,激動的說道。

“若是辦好了,何止是揚名一時啊……”伏完喃喃說道。

忽聽得與所在庭院只有一牆之隔的巷道上,不知怎麼突然變得車馬轔轔、人語鼎沸,夾雜着奴僕吆喝搬東西的聲音。

伏完心裡奇怪,旋即站起,走到廊下側耳傾聽,疑惑道:“我記得隔壁住着宋大夫,他不是嫌戚里鄙陋殘破,舉家搬往北闕甲第了麼?”

“正要說與阿翁。”伏德也跟着站了起來,立在伏完身後:“孩兒派了家僕去打聽,聽說是宋家人不是不住,而是要等人將其修葺完善,這會子修繕妥當,自然就搬回來了。”

“是不是還說戚里清閒,宋大夫很早就想回來住了?”伏完目光幽幽的看着隔壁燈火通明,嘴上掛着一抹笑意。

“啊,正是這麼說的。”伏德有些不明其意。

“戚里雖然殘破,但我家與他家的宅邸都是靈臺令派人選址,少府出都內錢修繕,雖然算不上華貴,但也不是不能住。即便要再加修繕,這一年來就算宮室都修好了,他還不想着回來,不就是要跑到北闕甲第親近馬氏那一幫人麼?”伏完說着便轉過身走了回去,嘴裡自言自語似得唸叨着:“如今趕着回來,想來是有了什麼打算。”

“阿翁,什麼打算?”伏德跟上去好奇的問道。

伏完腳步一頓,回頭盯了伏德一回,突然笑了:“你想知道?”

“唯,孩兒想不明白,還望阿翁相告。”伏德用希冀的目光看着父親。

“那你現在過去敲門,當面問問就知道了。”說完,伏完便斂了笑,轉身便走了。

“啊?哦。”伏德愣在原地,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身子不由得朝隔壁的方向轉了半分,有些猶豫。

伏完這時已在案上鋪好紙筆,儼然是準備寫份長篇大論,看到伏德的樣子,不由得罵道:“庸兒,你還真想過去敲門?還不過來給我搬書!”

父子倆正準備挑燈夜戰,而在伏家隔壁,剛搬回來的扶風平陵人、前常山太守、現中散大夫宋泓,卻是在大發怨氣。

“伏完都被陛下欽點了過幾天的太學會議?”

“喏。”侍中馬宇特意趕過來就是爲了告知宋泓這件事,馬氏與宋氏同出扶風,在很早以前兩家人就走到了一起,如今馬日磾想保證權位,宋泓想有所作爲,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是緊密。

宋泓想起女兒宋都在宮中受到的恩寵,又想起自己不過是個中散大夫,甚至還比不上光祿大夫伏完,心裡極不平衡:“陛下待我,未免太過不公了。”

“此乃怨望,宋公可不能亂說。”馬宇眯着一雙小眼睛往四處看了看,復又說道:“論恩寵,整個未央宮就連皇后也不及宋貴人,伏貴人更是不足以言。宋公家望再興,可計日而待。”

“馬侍中就不要再與我玩笑了。”一說起這個,宋泓就有些惆悵,當初議論立後時,宮裡就只有宋、伏兩位貴人。以那時皇帝與馬日磾等一干關西士人的聯盟關係,宋貴人爲後幾乎是可想而知的,可隨着後來與王允的博弈、以及涼州將校的歸降,從半道殺出的董皇后立時打破了宋泓的幻想。

不僅讓宋氏失去了一個後位,更是讓宋泓與伏完這兩個外戚被董承壓得死死的,手上沒有半分權勢。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機會,可皇帝卻看重伏完!

當着馬宇的面,宋泓轉動着念頭,故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恨我家所學不爲帝喜,陛下好像更愛古文,不然此番論辯,陛下當站在我們這一邊。”

“既然是論辯,那就要說個是非,陛下自不該有所偏頗,不然豈不是失望於天下?”馬宇聽出了對方的小心思,主動提出了主意:“太學光有伏完那批精研古文的大儒,今文卻唯有鄭公一人,爲表公正,今文至少也得舉薦幾個大儒對陣纔是。”

“侍中的意思是?”

“馬公剛回中臺,一時不好多言。宋公若是有意,不妨自行向陛下陳情上疏,馬公會從旁轉圜一二。”

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
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