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

“具裝明晚野,大旆卷朝暾。”————————【送杜密學赴幷州】

孟達將雙腿牢牢夾住馬腹,身體伏在馬背上,隨着坐騎奔跑的動作上下起伏。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直視着前方,身邊一員騎士逐漸落後,耳邊只聽見呼呼的風聲。

在這個時候,孟達嘗試着雙腳發力,踩在馬鞍下面各自懸掛着的鐵質馬鐙上。他的身子緩緩在馬背上立起,孟達頓時察覺到自己已經不需要靠雙腿加緊馬腹才能維持平衡了,他連忙右手執弓,左手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箭,奮力拉開,對準前方孤零零生長着的一棵樹射去。

這支箭順風而行,又急又快,‘噔’的一聲,箭頭便沒入樹身裡去了。

孟達穩穩地坐在馬上,像是一座紋絲不動的巨巖,拉着繮繩將馬的步子拖緩了下來,在場衆人紛紛向其喝彩,爲他剛纔的表現感到讚賞。

他從馬背上翻身下來,右手牽着繮繩,左手擦完額頭冒出的汗水,長長的吁了口氣。

一羣人猶如衆星捧月,簇擁着皇帝來到孟達跟前,皇帝笑道:“看不出你騎術還很了得。”

“陛下謬讚。”孟達拱手道:“臣騎術魯鈍,剛纔全賴馬鐙之功。”

正式的馬鐙始於南北朝時期,在此之前多是有單邊馬鐙、或是在鞍旁系上皮繩圈。至於真正的戰鬥時,全靠騎士用雙腿夾住馬身保持平衡,一手控繮,一手舞刀劈殺,根本無法隨心所欲的使用刀劍劈砍。

而且很容易在長時間行軍中造成疲憊,在雙方兵刃的交擊中摔下馬來。以至於騎兵的訓練難度極大,很少能在短時間內練出一支堪用的騎兵隊伍。

皇帝前世也曾與一干狐朋狗友在木蘭圍場騎過馬,這一世雖然年紀小了些,但騎馬的技藝還是沒忘。儘管一開始由於沒有雙邊馬鐙的協助,在馬背上很不適應,但他對此發覺到了戰機,很快便讓人開始研製馬鐙,連帶着根據前世的印象對馬鞍進行了些微調整,甚至還命人開始研究如何將馬蹄鐵釘在馬掌上。

馬鐙能讓騎兵更好的人馬合一,放開手去打仗而不用擔心失去平衡,這會使騎兵的訓練難度大幅降低。而馬蹄鐵則會防止馬蹄因地面堅硬而磨損馬蹄,也能讓馬在溼軟的地面奔跑時更好的抓地。

有了這兩樣東西,皇帝很快就能組織起一批機動性強、衝擊力大的騎兵部隊。

“陛下巧思,此法若傳於北軍諸騎營、羽林騎之中,必大有所爲。”羽林中郎將徐榮拱手讚道。

皇帝得意的笑了下,他知道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只見一隊甲騎具裝的騎兵邁着沉重的步伐,向皇帝這邊緩緩前進。這支騎兵人馬皆披重甲,身上穿着鋥亮的明光鎧,手提着長長的馬槊。馬的胸口、頸部、身體、臀部無不披着護甲,襯裡墊上細絹。

就連人的面部和馬的面部都有一層鐵製的護面,這支騎兵無不身材偉岸,由遠處看去,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似得,散發着森然的冷意。

皇帝微微頷首,騎都尉徐晃見狀,立即將手中的小旗高高揚起,用力舞動了幾下。

像是受到命令,那支慢悠悠像是在散步似得鐵騎突然將手中持着的馬槊平舉,像是一排竹竿突然被同時砍倒,所有人的槊尖都朝着前面。他們發出沖天的吼聲,突然向着皇帝策騎衝來,馬蹄翻飛,如同山崩地裂一般,讓腳下這片大地不住地顫動。

塵土、雜草在鐵蹄的踐踏之下四處翻飛,很快一層黃色的塵霧就從地上升起來了,在鐵騎身後形成一道黯淡的幕布。

這個時候,衝鋒的騎兵漸漸地向着中間領頭的一人聚攏,形成了一個前窄後寬的錐形。

戰騎跑來,塵土飛揚,人呼馬嘶,聲威震天。

雖然只有十數騎,但卻給人帶來了千軍萬馬的心理衝擊。

衆人無不震撼,甚至有人忍不住繃緊了肌肉,準備隨時拉開皇帝,跑到前面去試圖阻攔這股鋼鐵洪流。

這時徐晃上前一步,將手中的小旗往右一揮。

那股洪流在離皇帝還有百步之遙的時候,頓時停滯了步伐,短暫的混亂之後,在爲首一人的帶領下順利的轉向,拐到右邊去了。

皇帝悄悄舒了口氣,轉身對早已呆滯的衆人說道:“十人之勢即可如此,若有千人、萬人,又當是何等威風。”

“朝廷若有此等強兵,實乃社稷之幸。”率先反應過來的楊琦說道:“只是此等強兵,無論是糧草、還是鎧甲具裝,無不耗費甚巨。就連能擔負重裝的騎士與戰馬恐怕都得從南北軍中挑選,勤加練習不可。朝廷如今國用不足,練得多了,恐怕會造成負擔;練得少了,又不堪足使。”

荀攸接着說道:“此等強兵,與北軍屯騎相若。”

皇帝先是一愣,頓了頓,突然笑道:“一語中的,屯騎營本就是人馬披甲,不過多是皮甲等物,沒有馬鐙,很難真正達到效用。我正有意將兩千五百屯騎換裝換馬,若有身體不能負擔的,則調往他處。”

這等若是要小規模的改革屯騎營了,要知道這種重裝騎兵除了騎士以外,還要附帶幾匹揹負甲冑的駑馬、以及負責將全副武裝的騎士扶到馬上的輔兵。零零總總算起來,除了要應付換裝的開支,還要多上一大筆額外的支出。

古代的騎兵就相當於現代的坦克,都是威懾力極強、保養成本極高的作戰部隊,哪怕耗費再多,皇帝也要打造出一支這樣的重騎。

在皇帝心中,對今後北軍的編制應該是這樣的:屯騎營是重裝騎兵,越騎營是輕裝騎兵,而長水營則主要是由胡人組成、擅長騎射的異族騎兵,三者在戰場上相互合作,配合無間。

此外還有專司弓弩射擊的射聲營,以及輕步兵爲主的步兵營、重步兵爲主的中壘營。

這就是皇帝對於北軍在戰場上實行多兵種聯合作戰的預想,雖然每營除去輔兵,都只有兩千五百人,但兵貴在精不在多,皇帝相信有這支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在手,再加上步騎協同的羽林、虎賁。

放眼整個天下,都將會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的雄軍。

眼下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究竟需要多少前期投入,皇帝對一旁的尚方令史恃和考工令王稠說道:“兩千五百副甲騎具裝,還有全軍騎兵的馬鐙、馬蹄鐵,以及步卒的鎧甲兵器、弓弩箭矢等物件,需要打造多久?”

尚方、考工都是負責刀劍等兵器或是漆器等御用器物的官職,此時史恃與王稠互看一眼,面露爲難之色。

魯國人、尚方令史恃揚聲說道:“起先朝廷開設屯田,許多屯戶需要由官府提供農具,少府一時採辦不及,陛下故而詔使我等代爲鑄造。如今鐵器皆已鍛造農具,供給地方屯田之用,倉促之間,恐怕很難遂意。”

皇帝擺擺手,不以爲然的說:“那是以前,如今各地有了鐵官,可以讓鐵官自行鍛造,你們不用越俎代庖了。”

“臣謹諾。”

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
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