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

“然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穡之艱難。”————————【九州春秋】

說話的正是袁譚新徵闢的治中從事,北海人王脩,爲人忠貞賢能,在鄉里素有德望。

袁譚下意識的剛要同意,一旁就有人提出了反對的聲音,定睛看去,原來是素日與王脩交惡的別駕劉獻:“此等小事,何勞袁公決斷?若是事事都要請示袁公,就算是袁公也會對大公子心生不悅。”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袁譚,自己被派遣到青州來本就是爲了歷練,如果事事都需請命,豈不是顯得自己能力不足?

一時他又猶豫了。

王脩見狀,連忙說道:“論公,大公子爲袁公所遣派治理青州,凡遇大事,理應上報知聞,若是自行處置,豈非違逆之舉?論私,大公子身爲長子,朝夕問省,也能增進父子之情。屬下以爲,此事可先由我等議定對策,再請示袁公判其可否,如此方可稱呼萬全。”

“這個法子好!”袁譚拊掌說道,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先把應對的法子想好,再一五一十的告訴給袁紹,既能讓袁紹知道大兒子的能耐;又不會覺得大兒子在外歷練後就學會不聽指示、先斬後奏了。

這本來是個很容易想到的應對方式,袁譚卻還要王脩幾番勸說才明白過來,其人心智遲鈍,讓王脩心裡不免有些失望。他當初是看在袁氏幾世三公的威名,這才應了袁譚的徵辟,沒想到纔來沒多久,便見識到袁譚雖然像他父親袁紹那般慕名敬士,但卻喜歡聽信華彥、孔順這些羣小之言,疏遠真正賢能的士人,而且才智、遠見都不足以作爲一方之主。

而且袁譚任人唯親,使妻弟領兵在內,四處虜掠資財,強徵黎庶入伍,弄得青州天怒人怨,使其本來尚好的聲名蕩然無存,這一切袁譚卻無動於衷。

王脩心裡越發失望,暗恨自己當初如何就被袁譚初來乍到時做出的親賢納諫的形象給矇蔽了,甚至沒有進一步的接觸就受了徵辟。如今與袁譚既已結成了‘君臣之義’,他就是想借故離去,光是在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了。

“只是,我軍休整未畢、東萊尚有海寇作亂,眼下還有什麼法子能制服曹操呢?”袁譚心裡沒有主意,又想借此在袁紹面前長長臉,故而將這個難題拋了出來。

華彥爲難的看向身旁的孔順,孔順是魯國人,與華彥俱爲狼狽,都是袁譚所親信的奸佞。他們二人平日只知如何進讒言、排除異己,哪裡明白運籌這些大事?當下兩人無奈的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看向王脩與劉獻。

王脩欲言又止,目光中流露出一絲遲疑,像是有什麼顧忌。

劉獻輕笑一聲,他知道王脩是考慮到自己身份尷尬,怕說出來之後會惹來猜嫌。他與王脩曾有過舊怨,此時巴不得見到對方難堪,又如何會主動替對方把話說出來?

這樣在場的四個人都呆愣在原地,彼此你不言我不語,似乎在看誰沉默的久。

袁譚心裡有些惱火,正欲發作,剛從平原回來的隨軍主簿辛評恰好在這時請見。袁譚像是見到救星似得急忙喚人進來,待聽了一番衆人議論的結果以後,辛評想也不想,暢所欲言道:“如今呂布、昌豨、孫觀,各在平昌、東莞、莒縣。其兵力微弱,正是落魄之時,大公子何不趁此機會將彼等收入帳下?如此能平添數員虎將,又能借此進討曹操,而況在袁公正式議定決策之前,也不用直面與曹操爲敵。”

“昌豨經過董公仁早已與我聯繫,外間雖不知曉,但私底下,我早已使其爲我袁家之將,收服他倒也不難。”袁譚摸着下頜蓄留的長鬚,一邊思慮着一邊說道:“只是呂奉先新敗於我手,再使其投誠……我怕猛虎不屈。”

“呂奉先之勇力,遠勝麴義、高覽等將。要將其收服,譬如養犬飼虎,先施以鞭撻,使其心生畏懼;後施以骨肉,使其知曉恩惠。”辛評一直主張袁譚用各種方式收服麴義、呂布這般桀驁卻有能力的武將以壯大實力,所以像麴義、呂布這般的猛將,能收爲己用最好,趕盡殺絕、將對方逼上死路,則是最下乘的一招:“呂布屢敗於我手,便是知曉我軍之威,其新敗於曹操,士氣正喪,身旁又有董公仁代爲勸服,大公子當可無慮……即便是猛虎也該知曉林中局勢,能爲猛虎者,又豈會不知變通?”

袁譚深以爲然,他心裡也在想,呂布的勇名幾乎天下皆知,自己若是能將他收入麾下,不僅是對自身勢力的提升,就是父親袁紹那邊也定會對自己另眼相看。何況呂布又爲袁氏殺了董卓、有報仇之恩,自己一開始爲了軍功與利益將其逐出北海已經略有不妥,此時理應緩和關係,共抗曹操,不可以將其逼成死敵。

當然,收服呂布這種驍將,袁譚是贊成的,但辛評潛臺詞中想讓袁譚一併收服麴義的建議,袁譚仍是置若罔聞。如今麴義所部元氣大傷,袁譚已經藉故將其調至下密縣休整,至今都未給對方補充過一兵一卒和糧草軍械,寧肯閒置也不願啓用。辛評看到袁譚這副油鹽不進的態度,心裡默嘆了口氣。

劉獻見突然出現的辛評搶走了進言的機會,心中既懊惱又悔恨,於是近前說道:“大公子,既然要收服呂布,與其聯合,我等便應儘早遣派能人前去遊說。”

“說的是,此事耽誤不得。”袁譚點了點頭,卻又問道:“不知何人敢往?”

劉獻爲的就是引出這句問話,他不待他人有所欲言,徑直說道:“王叔治爲人強辯,又曾與呂布有舊,最適合不過。”

王脩愣怔了一下,沒想到劉獻在這時候還想算計他。他是北海人,在鄉里頗有聲名,孔融爲北海相時對他屢有恩遇,又是召爲主簿、功曹,又是舉爲孝廉。等到呂布做北海相時,幾乎全面接手了孔融留下的班底,也曾在一段時間內傾心接納過本地士人,將王脩任命爲劇縣令。劉獻說他與呂布有舊,確是事實,這也是爲什麼一開始他不願意由自己向袁譚提議聯合呂布的原因。

一來是爲了避嫌,以免讓袁譚多想,給劉獻攻訐的機會;二來也是感念呂布對他的照顧,特意保持沉默。

如今劉獻將王脩推倒風口上,王脩迎上袁譚探詢的目光,知道躲不過這一趟,便只好硬着頭皮應承下來:“若是大公子不嫌屬下鄙陋,屬下願往平昌一趟。”

“善。”袁譚的目光在王脩身上打量了許久,見他一副坦然自若,心裡的疑竇也跟着消了幾分:“王君之才,我自然是信服的。這趟你儘管前去,呂布想要糧草、軍械,我都可以給他。但他必須拿東西來換,比如他的家眷,不然我可不信他。”

王脩一一答應了下來。

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
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