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丨青牛先生

“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論】

這倒把楊奉嚇得夠嗆,連忙催促道:“先生,你不是有良計要獻予將軍麼?煩請直言!”

青牛角顧自在一邊榻上落座,雖然裝的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其實心裡還是極爲忐忑。他沒有再過於激怒董承,而是平靜的說道:“敢問董公,這坊市流言可是真的?”

董承就任司隸校尉、被皇帝認回董氏外戚以來,風光一時無兩。平日最愛擺架子,不喜歡聽別人喚他的官職,而是喜歡別人喚他‘董公’,因爲這樣會讓他認爲自己是繼承了董卓的權勢,從而沾沾自喜。

青牛角從楊奉處得知這一事情後,此時投其所好,也言稱‘董公’。

果然,董承面色稍稍緩和些許,猶豫了會,跟着坐回主座,目光不善的看着青牛角:“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

“若是假的,在下能讓它變成真的。若是真的……”青牛角自信的說道:“鄙人敢斷定,這話絕不是親自出於國家之口、更無明詔可爲憑據,這樣的話,還不如說是假的。”

董承突然想了起來,當日王斌的原話是‘以後擇立中宮,老夫當盡力相助。’這裡說的是盡力,而不是說一定會讓董氏成爲皇后。想到這裡,董承已明白自己失了算計,他不願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含糊道:“我豈會妄言,這自然是有憑據的。”

青牛角不信,但也沒有追問有何憑據,給了董承一個面子。心說‘董承爲人急功近利、狂妄自大,跟董卓一樣,都是不能長久之輩。自己雖是暫且依附,但不可牽涉過深’。

他擡手說道:“董公可知彼一時,此一時也。當初朝廷有求於你,自然滿口諾言,便如同民家男子向女子求親,起初無不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既而成婚,便‘三歲爲婦,靡室勞矣’,縱使女有不滿、心懷悔恨,可情勢更易,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董承不甚明白青牛角借鑑《詩經》裡的句子,但這不妨礙他理解對方舉的例子,他知道自己此時就是那個被男方用‘愛情’迷了心竅的女子。皇帝起初‘信誓旦旦’,在獲取他的信任與幫助、得到了他想要的之後,便將事先的承諾一概不認賬了!

“真是可惡至極!”董承恨聲埋怨道:“早知今日,當初就該勸李傕繼續打下去!自己求來的怎麼也不如自己打來的踏實!”

青牛角忍不住鄙夷道:“皇甫嵩用兵之能天下皆知,當日城中上下一心、軍旅振奮,就憑爾等烏合之衆,當真以爲能拿下長安?”

“哼!你少說多話!”董承頓時作色,怒斥道:“我還道你有幾分辯才,沒想到只會亂放厥詞,其實也是個沒主意的。若是技止於此,莫以爲我劍不利!”

青牛角把袖一展,攤出雙手,道:“誰說沒有主意?我今日來正是要救董公於險地的。”

董承已漸沒了耐性,直瞪着他,沉默不語。

“董公初登朝堂,有所不知。在朝廷之中,爲官者無不是簪纓世家,務求體面,除了生死之鬥,其餘因利益而起的紛爭,向來是以妥協爲主,講究的是各取所需。”青牛角雖然不曾爲官,但當年也曾在張角座下聽其分析過朝堂規矩,加之他天生是搞計謀的料,自然要比董承更爲熟悉這其中的勾當。

董承這才舒緩了臉色,他當時與王斌等人的密謀,確實算得上是一場利益交換。

可爲什麼最後皇帝得到了‘所需’的一切,而自己的‘所需’卻沒能被全部滿足呢?

董承看向青牛角,礙於顏面,他不肯低頭去問。一旁的楊奉見機得快,主動替董承請教道:“可如今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先生,這是爲什麼?”

曾經迫於生計,爲了給手下黃巾找條活路,青牛角不得不屈身於田景幕中,爲其呼來喝去。後來董卓伏誅,他又遊歷閭里,窮困潦倒,幾次死裡逃生、朝不保夕。

如今見到楊奉殷勤的神色,以及董承狀若無意般投來探詢的目光,青牛角彷彿又找回了當初遊走黑山、白波之間,爲黃巾渠帥座上賓指點形勢的感覺。

他朗聲道:“這都是因爲董公你能力不濟的緣故。”

董承當即譏笑道:“我能力不濟?須知我司隸手下就有一千二百名徒兵,又有揚威將軍樊稠等涼州將校,盡皆信服於我,兵馬數萬,哪裡能力不濟!”

“董公誤會了,我所言並不是這個。”青牛角說道:“這就好比二人合謀一虎,本來說好平分虎皮。結果事成之後,一人沒那個氣力去保有虎皮,試問董公,若你是另一人,又該何爲?在朝堂也是如此,別看今日有人許下承諾,可能明日事遂,他見你沒能力保有權勢,又會食言反口。”

董承現如今已經明白,當初的聯合都是虛的,他看上去坐擁數萬兵馬,其實不過是抱成一團虛張聲勢,根本不敢再興反抗。

這樣的實力,不被順帶消滅就是好事了,還妄圖讓皇帝兌現諾言?

“沒想到朝中也跟軍中一樣,不過是吃相斯文了些。”他到底是能屈能伸,很快緩和了語氣:“適才多有得罪,還望先生勿怪。”

青牛角很滿意董承的態度,點頭說道:“董公須知在朝堂之上,不可以真誠待人。只有你算計我,我算計你,你我對等,那便講究妥協合作,如若不然,也莫怪別人不守道義。在這件事上,若是董公沒這個能力,也別怪國家食言。”

“那、”多日疑惑、惱恨皆因青牛角幾句話便予以解決,董承無不佩服,此時已將對方視爲謀主,言語愈加敬重:“先生所言雖然在理,但我心中實在不服,不知道先生可有教我?”

“董公欲爲大將軍輔政,就不得不展示自己具備相應的能力,只要董公有足夠的能力,國家見了,自然會樂於扶植。”

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
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