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

“自天地權輿,民生攸始,遐哉眇邈,無得而言焉。”————————【均聖論】

董承帶衆人起身相迎,說道:“馬公的氣色不錯,可是病好了?”

“多勞費心,好的差不多了。”看着把自己‘氣病’的罪魁禍首,馬日磾面色不善。

馬日磾與董承雖是並錄尚書事,一來要講究本職輕重、二來要講究先來後到、三來要講究聲名德望,是故馬日磾當仁不讓的坐在主座,董承則坐在原本士孫瑞的位置上。

見馬日磾來了,士孫瑞如釋重負,雖然他是尚書檯名義上的長官,但論及權勢,還真比不上錄尚書事的馬日磾、董承他們。

如果說尚書令是代表內朝官對代表外朝官的三公權力的侵奪,那麼三公錄尚書事,就是外朝官對內朝官權力的侵奪。當然也可以這麼認爲,外朝官錄尚書事其實是內朝臺閣逐步轉到外朝機構,兩者合流的開始。

從理論上來說,錄尚書事的外朝官與尚書令共掌尚書檯的權力,彼此權力無大小之分。

但尚書檯的權勢與至高無上,體現在它控制了外朝官向皇帝上奏的渠道,就是這種壟斷,纔給尚書檯帶來事無不統的權勢。

而‘錄尚書事’卻保證了外朝官可以繞過尚書令獨自行使上述權力,‘錄尚書事’的外朝官擁有了完整的上行下達的權力鏈之後,上能接天卻下不着地的尚書令便無事可做,相當於是被架空。

所以話說回來,士孫瑞其實根本無法阻攔董承提出的決議,除非二者在皇帝面前對辯。只是這麼一來,以皇帝的性格,難免不會支持董承,對這些西遷來的戶口下手。

清丈上林苑已經讓許多豪強宛如割肉削骨、更有甚者還被抄沒家資。如今再來清查戶口,豈不是要關中所有豪強的命麼!

幸而這時候馬日磾來了,有他在,至少不會讓士孫瑞一個人上前頂着。

衆人排位坐好,只見馬日磾說道:“尚書令剛纔說的在理,若是激起民怨,豈不違背了陛下安民的心意?”

“我聽說陛下有意調整算賦,清查戶數,這些都是有益社稷的好事。”董承說道:“西遷百姓既已來到關中,自當按時繳納賦稅,若不清查出一個戶數來,又如何催徵?”

“彼等百姓好不容易安定,朝廷又興清查,如此擾民,難道就不怕引起民怨麼?”

董承斜睨了馬日磾一眼,似笑非笑:“恕我愚昧,不知是怕違背了陛下安民的心意,還是有人怕無法庇護那些大族?”

“將軍,你這是什麼意思!”馬日磾勃然怒道。

董承立即變了臉色,拍桌站起,冷哼一聲,道:“這事不用查我也知道,當初雒陽附近數百萬人隨駕西入關中,即便是在路上死了一些,也不該是十不存一這般酷烈!如今關中所存的西遷民戶到底有多少,怕是隻有那些幫着隱匿戶口的豪強冠姓們知道了!”

“將軍應當慎言,若是無有憑據,我便要參劾你污衊之罪!”這時候就連楊瓚也站在馬日磾一邊,爲其伸張。

董承心裡十分惱火,他想不到自己如今已是國舅,參錄尚書事的外戚,這些人不折身侍奉他倒也罷了,居然還敢和他頂缸。看來不給這些士族一點顏色瞧瞧,他們還真當自己好欺負了。

“是不是如此,查了就知道。”

“要查,也得是陛下允准。”馬日磾說完,看向楊瓚。

董承在清丈上林的事上嚐到了甜頭,這次打定主意要進一步鞏固權勢,打擊這幫清高的士族。他知道皇帝看重屯田,眼下有能將十幾萬戶納入屯田的機會,如何會不答允?聽到馬日磾有意找皇帝,董承自命得計,當即答道:“這事自然要請陛下裁奪。”

盛夏的光景,陽光熾烈無比,馬日磾與董承。連帶着代表尚書檯的僕射楊瓚在宮道里還沒走幾步就冒出一身熱汗。衆人心裡本就不悅,此時被這驕陽烤的愈加煩躁,一個個沉着臉,好不容易來到前殿。

一名年輕健壯的羽林郎執戟在殿前駐守,見他們一行過來,遠遠的迎上前,還未來得及說話,便被董承搶了先:“張繡!勞你進入稟告陛下,就說太尉與我等有事求見。”

安集將軍張濟月初奉詔,領兵一萬,與護羌校尉楊儒駐紮安定,防備羌胡。出於其他的原因,張濟的侄子張繡未能隨行,反倒是被皇帝拜爲羽林郎,一來以示籠絡、二來則有充作質子的意思。

張繡相貌英武,弓馬嫺熟,爲人豪爽大方,很快就跟羽林郎們打成一片。再有尚書賈詡的暗中幫襯,就連皇帝都很賞識他,不僅讓他侍衛御前,就連去上林騎馬都讓他跟在身邊,再過幾年儼然是又一個如蓋順那般冉冉升起的將星。

此時的張繡被董承無禮的呼喝着,面色不改的走了回去,不多時便有小黃門穆順出來通傳引見。

馬日磾等人在外面各拿出手絹抹了把汗,整理了衣冠鬢角,方纔魚貫而入。

甫進宣室,便是一陣溼氣襲來,原來是皇帝爲防酷暑,特意囑咐人在地上灑了井水,又在牆角擺了幾個盛裝井水的大銅壺。衆人留神看時,只見桌案上摞着一堆簡牘,右下方坐着侍中荀攸,在他對面則是尚書賈詡。

難怪剛纔沒在尚書檯見着他,原來是到這來了,賈詡此人立場捉摸不清,跟我不是一路人,得小心應付了。董承首先便看見賈詡,眸色一沉,心裡如是想到。

皇帝身着寬鬆的燕居服飾,白淨清秀的臉上,有一雙漆黑深邃的眼睛,像一泓深不可測的潭水。平靜閒散的姿態,卻無時不散發出上位者的氣勢,任誰都會自覺忽視掉他的年齡。

就連董承都忍不住心裡一顫,對皇權那與生俱來的敬畏此時油然而生,他與馬日磾等人一起下拜稽首:“太尉臣日磾、車騎將軍臣承、尚書僕射臣瓚叩見陛下!”

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
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