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晚風靜靜的從岸邊吹到高處,去卑眼望着蘆葦中隱隱約約露出的水窪,閃耀着璀璨的金光。他看到幾名羽林郎在蘆葦叢裡手持弓箭,四處搜尋着那匹野鹿的蹤跡。

去卑看着下方這一切,平靜的說道:“眼下要做的就是保持恭順,至少要漢家天子和那些大臣們知道我們匈奴尊奉上國,永無叛意,這樣纔能有機會回王庭修養,坐觀天下成敗。在此之前,你——”

突然間,一陣大風吹過,人高的蘆葦陡然伏下,一根白翎箭羽突兀的出現在衆人眼前。

“在那裡!”

猛孫怪叫一聲,把馬一抽,如旋風般衝了下去。

“快停下!不準射殺!”去卑在身後用匈奴語焦急的吼道。

此時猛孫的眼裡只有那匹負傷的野鹿,要是這鹿死在他的手下,別說漢家天子手中那把紋飾精美的雕弓、就說他射死了漢家天子都沒能射死的鹿這一點,就足以讓他誇耀一輩子了。

猛孫伏在馬背上,昔日草原的霸主、匈奴人的血統在他體內沸騰,他神情無比狂熱的衝向那匹驚慌遁逃的鹿,展現出他與生俱來的騎射天賦——在高速馳騁的馬背上挺起了腰桿,奮力拉開了強弓。

只聽——

‘嗖、嗖、嗖。’

破空聲幾乎同時從三個方向傳來,其中一道尖嘯最爲獨特,那是去卑的祖先匈奴單于冒頓親自制作、並流傳下來的鳴鏑所發出的聲音。

它比漢軍的響箭還要尖唳,在此時非常容易辨認。

那匹鹿在草叢裡騰空跳了起來,三根箭矢輕捷地穿過陽光形成的燦爛金幕、穿過了風,沉悶有力的刺進野鹿的身體裡。一支射中了頭部,兩支射中了腹部。

鹿哀嚎一聲,立時栽倒在金黃的草地上,殷紅的鮮血從傷口裡汩汩的流出,染紅了草地、流進了水窪。

猛孫策馬率先趕至,他看到鹿首的一側射穿出來的是自己匈奴人獨有的骨鏃時,不由‘哈哈’一笑。很顯然是他給了這匹鹿致命一擊,是匈奴右賢王的兒子猛孫殺的鹿!

這時周圍傳來一陣巨大的喧囂,馬蹄聲從蘆葦蕩中踏過,水花四濺,數不盡的鳥禽飛上天空。

左邊趕來一名羽林郎,手中擎着把空弓,鼓脹的胸膛撐得戎服微微起伏,他額頭髮汗,輕輕的喘着氣。

“是你?”那羽林郎看了眼鹿腹的一支屬於自己的箭羽,又看了眼鹿首,無不遺憾的收回了目光。

“你個庸狗!”去卑怒氣衝衝的趕了過來,對着猛孫,擡手就是一鞭子:“連我的話也不聽了,誰許你射殺的!”

猛孫躲也不躲,任憑鞭子抽在身上,好似沒有感覺似得。他猶自不服,強辯道:“漢天子既已許我們射,憑什麼射不得!”

“蠢貨,你還不明白,這鹿他們射得,偏就咱們射不得!”去卑用匈奴語罵了幾句,復又變了一張笑臉,對那羽林郎極盡熱情的奉承道:“這位郎君騎射當真了得,一箭便射殺此鹿,不知該如何稱呼?”

那羽林郎看向這兩個匈奴人,剋制着心底厭恨的情緒,簡單的答道:“侯折。”

“喔,幸會幸會。”去卑笑着說道:“這鹿當爲侯郎所有!”

“阿爺,這憑什麼!”猛孫頓時不滿道。

去卑轉頭看向猛孫,頓時變了臉色:“你給我閉嘴!”

“致命的那一箭不是我射的。”侯折再次看了眼箭矢的位置,淡然的說道:“按道理,這鹿應該歸你們。”

且不說以侯折的性格斷然不會做出貪功的舉動,就說是要貪功,他也不會接受一個匈奴人的謙讓。

去卑心裡忍不住罵道‘這人好不識擡舉’,他尷尬的笑着,繼續慫恿侯折昧下此功,哪知侯折軟硬不吃,說什麼也不要。

正在爲難之際,另一名羽林郎從最遠的地方騎馬跑了過來,這人正是張繡。

張繡看了眼鹿屍上的箭創,同樣嘆了口氣:“可惜了。”

猛孫聽懂了這句漢話,得意的哼笑一聲,像是對方在誇他似得。他對去卑說道:“既然他不要,那這鹿就是我的了。”

去卑沒搭理這個愚鈍的兒子,他對張繡重複了一遍同樣的說辭,使得站在一旁的侯折大爲皺眉。

張繡聽罷,眼前頓時一亮,但卻不動神色的說道:“可這鹿確實死於頭上那一箭。”

“不、不。”去卑連忙解釋道:“這三支箭矢同時射中此鹿,不分先後,只是吾兒離鹿最近、這位侯郎次之、唯獨張郎你離此鹿最遠。這正說明張郎最先發現此鹿,也是第一個射箭,所以這鹿自當歸你所有。”

“哼!”猛孫在一旁聽了,氣得臉色發青,他終不敢違背父親,用匈奴話低聲咒罵了幾句後,撥馬便走。

“你去哪!”去卑在後面叫道。

“去射兔子!”猛孫說完,氣呼呼的策馬沿着岸邊跑了。

去卑無奈,只得回頭繼續收拾殘局,他看向張繡,說道:“郎君且放寬心,老夫代吾兒替你擔保,這鹿,就是你射死的!”

侯折在一旁什麼話也沒有說,這次可不是通過道聽途說,才得知王昌貪功邀賞的事;而是又一場私下昧功的行跡,就在發生在自己眼前。最重要的是,他面對着這一切,無能爲力,這給他心裡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他感覺自己多年堅守的底線正在動搖。

張繡不知道侯折是什麼想法,見侯折沉默不語,他不禁問道:“侯郎以爲如何?”

侯折還能如何?目擊者四個人,其中一個人跑了,兩個人私下串供。就他一個人,空口無憑,誰會信他?更何況,別看彼此都是羽林郎,張繡是安集將軍張濟的侄兒,同時也相當於是平準令賈詡的半個學生,而他算什麼?拿什麼跟張繡作對?

面對着張繡自信滿滿的表情,以及故意作此一問的態度,侯折心裡十分屈辱。

他長期壓抑在心裡的怨憤突然就發作了,侯折伸手從鹿屍身上拔出了屬於自己的箭矢——他的箭矢很好辨認,侯折幾乎每天睡前都會細心保養自己的兵器甲冑,時間一長,他甚至連每支箭羽的羽毛來自哪種鳥類都一清二楚。

侯折一直在以最好的狀態等待着立功時機的到來,可惜上天早已給過他許多機會了。

對王昌來說,世道早就變了;而對侯折來說,世道從未變過。

看着侯折牽馬離開時倔強的背影,並試圖以沉默來表示不滿,張繡的臉色頓時變了變,他對有些猶豫的去卑說道:“不必管他!像他這樣的羽林孤兒,這輩子都別想着有出路!”

王昌的記載來自於《三國志·董卓傳》:“酈裁出營門,傕遣虎賁王昌呼之。昌知酈忠直,縱令去,還答傕,言追之不及。”侯折的記載就更少了,只知道他一開始隨漢獻帝逃難:“帝乃御船,同舟渡者……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數十人。”然後被曹操殺了“誅議郎侯折……討有罪也。”兩相比較起來,侯折似乎對漢室更爲忠誠,而王昌善於投機鑽營,但仍有一絲良知。他們二人沒有任何交集,我個人將他們寫在一起,並賦予不同的性格,主要想試圖通過這兩個極端折射出那個時代的小人物,在面臨世道大亂的不同選擇,但是很可惜,個人的奮鬥還是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推了一下眼鏡)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