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亂點桃蹊(三)

李威哈哈一笑。

鄭家這位老者與自己說話看似火藥味越來越重,然而卻正合了他的心意。

自己有多少事務,朝中政權的爭執,突厥人,興修水利,倭國與新羅,這是擺在手頭眼下就必須要做的四件大事。還有武承嗣那個管事,與母親如何合作,以及鄭家這些小事務。

這一行,也許很重要,但對眼下自己來說,絕對是小事一樁,對鄭家卻是頭等的大事。與眼前這個睿智的老者,如果兜圈子交談,三天也談不出所以然來,所以不如真接一點。

笑完後道:“鄭翁,你當真會那樣做?”

鄭父語塞,世家最重的是名聲,鄭家這幾十年不管朝堂上的事務,只着重於家族本身的發展,投入朝堂上的朝爭,本身就不對了,再倒向後黨,家族中的各個長者也不會同意。

李威又道:“今天我與你交談,就是會對你們家族有利,我都沒有指望過你們對我支特。就算你們對我支持,朝堂上你們鄭家有多少重臣,軍中又有多少將領?”

這不算全對的,若是鄭家支持,還有一定影響力的,但因爲鄭家遠離了朝堂,影響力也不能太過樂觀。

鄭父又是語塞。

繼續道:“我之所以來,還是方纔那番話語,是大家共贏。朝廷不會容允象你們這幾支強大的力量,遊離於朝廷之外,不受朝廷控制。除非這個國家吏治腐敗,對地方上的力量失去了控制。但作爲你們幾大家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如你所說,這些年你們家族人口在膨脹,爲什麼?是國家安定發展。享受國家的榮光,卻不盡義務,世上有沒有這樣的好事?”

站了起來,說道:“滎陽我是第一次來明天我還巡視滎陽一天後天就要離開。鄭翁請三思。”

這是委婉的說法,有沒有結果只有明天一天,明天晚上不給答覆,我就要走了。以後再想找我,也沒有可能。

然後告辭。

鄭家這座府邸很大李威這一行,就安頓在鄭家的後花園裡。

八月到來夜晚不算冷,略略有些清涼之意,花園裡有許多高大的樹木,還有一些花卉一條小溪潺潺流過。幾個女子在花園的涼亭裡面談心。對鄭家,皆抱着好奇的想法。然而來到後,都有些失望。

李令月不服氣地踢着小腳:“也不過如此爲什麼他們能藐視我們皇家?大哥,你回來啦能不能告訴我原因?”

“小妹,不是如此,這幾個家族家風嚴謹,剛纔我到過他家的書房,裡面的藏書不亞於崇文館的書籍,嚴謹的家風,使他們在民間影響很大。這種家風,以及資源,還有藏書,以及衆多的弟子,使這些家族代代都會涌現出許多的人才。看一看弘文館、崇文館與國子監請了多少這些世家的大儒做爲學士,在教命……”說到這裡,他又想起了一件事。科舉!

唐朝初期的科舉制度師承隋代,有許多地方狠不完善。

最大的弊端是兩監製,錄取的人才以兩監爲主,地方上的人才卻是很少。但兩監多招對朝廷友善的名門家族子弟與功勳後代,特別是關隴貴族。這一條科舉制度,無疑限制了山東這些頂尖的門閥發展。

另外這些頂尖的門閥有自身的優越性,這幾百年享受着九品中正制度,給他們家族帶來的榮光。唐朝卻是以門蔭制與科舉制度用人,本身這些家族又不屑與普通的老百姓一道參加科舉。

如果自己將科舉普及到全國各地,這些大家族又放下身架,那會是什麼局面,無疑是一頭頭睡醒的雄獅。

想到這裡,喃喃道:“要普及啊。”

“普及什麼?”

“沒什麼”,李威沒有回答。活字與竹紙出現,使百姓讀書的成本下降,正是普及的機會。搶在這些世家門閥崛起之前,使全國有各多的人讀書,這纔是惠及萬民的政策。但朝廷的制度,又讓李威感到頭痛,不準百姓私自設學館,只有州學。這一個政策成了橫在平民百姓面前的天塹。

是不是回去後與母親提出來。

武承嗣莊園的醜聞,原來是準備調魏元忠以及其他數人回京的,但若提出來普及學館,必須要母親支持。

魏元忠回京的大好機會就錯過了。

皺眉思索,婉兒不知,問道:“陛下,你與鄭家談得如何?”

“大家亮了一下底牌,如何,要到明天晚上才決定下來。”但他又婉道:“婉兒,當年你們母子得以入掖庭宮,是沾了鄭家的榮光,可你在鄭家心中,卻不算什麼,他們考慮的是家族長久的利益。不說你是外子,就是家族中的至親弟子,也不會考慮你的安全榮辱。”

“是,臣妾永遠是站在陛下這一邊的。”

“來我吟一首詩餘給你們聽……”,看着天上的月亮,四周花樹婆娑的身影,聽着蟲兒在吟唱,今天晚上與鄭家這個老祖宗交談,自己一直佔據上風,李威心情大好,說道。

“好啊,好啊。”幾個女子皆高興地跳起來。

“要不要臣妾拿筆墨來?”碧兒說道。

“隨你。”拿筆墨過來,不是吟,是寫了。一會兒將筆墨拿過來,聽說陛下要作詩餘,連同附近的一此鄭家子弟都好奇地走過來觀看。李威沒有管,提起筆寫道: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這首詩餘雄放姿肆,非陛下不能作。”看到寫到最後一句,云何漸漸如鉤,鄭家的一個弟子忽然說道。

李威笑笑不答。

非是他的功勞,雖然知道因爲自己出現,歷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後世出現的名詩名詞在這世界多半不會出現了,但不會自居其功。其實這些年唱和之作,多是自己真正的作品,當然時好時壞,不過事務繁多,也沒有人以爲意。

今天只是高興起來,順便剽竊了這一首。

婉兒也說道:“好象《天問》。”

李威心情好,低聲說道:“想不想知道原因?”

“想”

“再拿顏料過來。”

拿來了顏料,畫了幾幅圖畫,是太陽與地球、月亮的軌道圖,幾幅畫一出,立即解釋了原詞中大部分的疑問。不過畫完了,恐惹非議,立即拿來火舌,將它燒掉了。

“陛下,大地是圓的?”婉兒與一干人人驚奇地問。

“我什麼也沒有說。”李威不答,但附在婉兒的耳朵邊,低聲說道:“你看過我那幅世界大地圖,我告訴你,過了那個美洲大陸,與一片大海……就是法蘭克王國。”

婉兒捂住了小嘴巴。

很聰明的一咋)小人兒,從西邊可以到法蘭克王國,已經證明,那麼從東面也可以到法蘭克王國,那麼不是圓的……還是方的麼?

李令月要問更多答案,李威死活不回答。

鬧了一會兒,道:“睡覺,睡覺。”

今夜鄭家卻是無眠。

李威走後,鄭家幾個長者,以及重要的子弟都齊聚一堂。鄭父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皇帝怎麼會如此強硬?”一個子弟不服氣地說道,這也太囂張了吧。

“非是,稍安務躁,你沒有聽懂他話中的意思。對我們幾大家族,高祖是招納,但爲什麼招納,那時候天下沒有平定。到了太宗與太上皇手中,天下平定,我們幾大家族如鯁在喉,因此一直在打壓。當今這個新皇帝,文治武功,頗得大略,想他對我們幾大家族態度妥協,那是不可能的。”

“那又如何?”一個弟子再次不服氣地道:“別忘記了,他這個皇帝的位置還沒有坐穩。”

“十七郎,你說錯了。不是不穩是皇帝不想有玄武門之變……”,鄭連叔道:“這一路同行,皇帝有多少才幹,與謀略,我是親眼目睹。”

言下之意,太后是定下來爭不過皇帝的。至於李治,鄭家很明智地將他排除在外。

鄭父拍了拍桌子,讓大家安靜下來道:“你們還沒有聽出來,皇帝對我們幾大家族態度必然強硬,然而卻再三提醒,只要協助朝廷,受朝廷管轄,他就不會有敵意,相反地,似乎與我們尋找一條共贏的舉措。這是有別於太宗與高宗的。”

李世民與李治是吃不到葡萄,於是喊酸,包括李世民在內,態度都極其的不健康,因此這些家族互相聯親,又沒有過錯,不敢用強行的措施打壓,於是只好在《氏族志》與不準聯親上動手。這與李威性質截然不同的,李威雖然態度似乎比李世民與李治更強硬,但說得很清楚,你們依附朝廷,受朝廷管轄,我會給你們家族尋找好處,但你們作爲唐朝的子民,享受唐朝帶來的榮光,卻不爲國家着想,雖然無過錯,我可以用其他的手段,變相地打壓與削弱你們。

並且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辦法。

又明確地說了,我不需要你們對我支持,與你們談,共贏,是爲了你們好,爲了國家好。

大義抓在手中。

因此,手中的底牌強硬,多次讓鄭父語塞。

雙方將底牌亮出,李威的牌硬,鄭家的牌軟,就是鄭家有意想聯親,皇帝的態度都曖昧不明,大廳裡鄭家衆人不由陷入沉思。

忽然鄭家的晚輩鄭清跑了進來,就是誇讚李威“寫”的那首《木蘭花慢》雄放肆姿的鄭家弟子。道:“祖父大人,各位祖伯父,孫兒剛纔在花園裡看到陛下作了一首詩餘。”

記性好,唸了出來。

幾十個鄭家的長輩無動於衷,新皇帝詩寫得好,很早就有了名氣,寫一首好詩餘,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但鄭清重點不是這個,又說道:“他說大地是圓的。”

記性好嘛,居然將剛纔李威畫的那幾幅畫重新畫了出來。原本這幾大家族歷史悠久,也是書香門第,自古以來,都是地方天圓的說法,因此,李威的說法,才使鄭清感到離經叛道。但細想一下,又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急匆匆地稟報。

“怎麼可能?”幾個白髮蒼蒼的老者齊聲說道。

這不是地方天圓或者地圓天方,雖不及中世紀歐洲宗教那麼恐怕,對現在的唐朝來說,一旦這個說法傳出去,引起的爭議也不會

鄭父想了想,道:“我去問問。”(

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61章 啓航(七)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66章 甜(下)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444章 簾影動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279章 分相權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250章 巧匠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215章 烏龜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60章 風向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88章 聖戰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174章 合(二)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64章 曲江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266章 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12章 一去無跡(三)第249章 亮劍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01章 會戰(二)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62章 啓航(八)第444章 簾影動第170章 探(八)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69章 竹籠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9章 她是誰?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
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61章 啓航(七)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4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二)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66章 甜(下)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07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二)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444章 簾影動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279章 分相權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250章 巧匠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215章 烏龜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60章 風向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88章 聖戰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174章 合(二)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64章 曲江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266章 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12章 一去無跡(三)第249章 亮劍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01章 會戰(二)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62章 啓航(八)第444章 簾影動第170章 探(八)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269章 竹籠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9章 她是誰?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