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

難道大唐的未來,就在這頂帳蓬裡定下來了?

不知道有成就感,還是哭笑不得。

李威許久沒有說話,李首成並不急,如果太子立即接話,他反而不會相信。就象他自己一樣,數天過去,也沒有提,得首先觀察。看太子對他的態度,不是說自己有多重要,自己是皇后的心腹,如何對自己,也從某些方面,能看出他內心深處如何對皇后的。

或者就象雍王一樣,對自己可是很不尊敬的。

結果不算太壞,太子對自己很是熱情,熱情到他十分感動的程度。畢竟不是後來的唐朝,這時候宦官地位還是很低的,就象裴行儉、黑齒常之、李謹行他們,對李首成也算客氣,可李首成同樣不敢傲慢。

於是藉機再試探一下。

李威停了一下,一邊心中細想,一邊答道:“是啊,不但是國家,就是孤,也非常感謝母后對兒臣的袒護。以前孤年幼無知,不明白母后的苦心,多有得罪,現在回想起來,很是慚愧。”

“殿下後來做得很好了,”實際後來也做得不好,許敬宗因李威而死,一點後手也沒有給武則天留下來。又因爲李顯王妃之死,向武則天發難。不過這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不象原來,放在暗處使着傷心小箭,那樣武則天才會真正的寒心。

再說,太子大多數時候對皇后還是低眉順眼的。

因此,李首成對李威一直不惡,反感的就是李威向武則天使的那些小親熱,隱隱地讓他感到非正常母子的那種親熱。

“那敢,不過,李內侍,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殿下,請說。”

什麼當說不當說,最好不當說的話一起說出來。

“孤一生最敬佩的人,不是父皇,父皇很了不起,世人皆說他今不如昔,此話有失偏頗,這數年來,國家發生了多少災難?剛剛勉強算是風調雨順了兩年,今年河北河南河東又有了旱災。治理何其不易?不過孤不佩服,作爲一個皇帝,等於是千萬百姓的父母,父母不爲兒女着想,何爲父母?這是應當做的。真正佩服的是母后。”

“殿下……”

“李內侍,莫要不相信,母后是何等形勢,得主後宮的?對父皇服侍殷勤,這不算,這近十年,替父皇分解了多少重擔?若是沒有母后協助,國家多災多難,孤不堪想像啊。”

佩服倒是真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權謀,以及一些手段。

看一看老二,具體的不知,可他隱隱感到若是自己不及時回來,老二這一次就徹底完蛋了。

當時老二真的一無是處,否!雖然自己身陷重圍,讓父親惱羞成怒,可老二卻成了帝國最佳的繼承人,衆多大臣前來投奔,風頭一時無兩。可結果呢?

李首成不會知道李威這個內心的想法,沒有作聲,在回味李威這一句話,有幾分是真心的,幾分是虛情假意的。

“孤有一句更悖逆的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殿下請說,奴婢絕不泄露半句。”

得,你一回長安,什麼都泄露給母親了。

“若是他日孤僥倖繼承唐朝基業,一定會請母后繼續輔佐。昔日,漢高祖一統天下,曾說過,朕之所以擁有天下,非朕之力,而是朕用好了三個人,蕭何、張良、韓信。蕭何能與母后相比?遠矣!”

“是啊,可惜天后只是一個女子,否則朝堂所有大臣將會羞愧而死,”李首成嘆然道。

足夠了,這大約就是太子開的底限。還給皇后放權,與現在的權利差不多,將來是以太子爲首,皇后爲輔的政局。若想比太子權利更多,太子也不會答應。但不會上臺後,打壓皇后。

話說到這份上,算是掏了心窩,自己只要將話帶回去,讓皇后自己選擇。

“那我就不打擾殿下休息了,”笑咪咪地離開。

“孤來送你一送,”將李首成送出帳蓬外面,李首成也不敢裝大的,讓他留步。

李威站了下來,擡頭看着天空,天空中月明星稀,一片暈白。東風吹來,不象是長安的五月,還有些清涼,夾雜着野花的清香,氣息薰人。

可是胸中波濤洶涌澎湃,翻騰不定。

自己開出的條件已經很高了,不知道母親會不會同意?

只要讓母親繼續入主朝政,母親的能力,還能翻雲覆雨,諸武入京,數名宰相被其拉攏,使將來充滿了無數的未知數。這還不算最糟糕的,就怕母親這樣還不滿意。

當然,也會有好的方向發生。若是母親這時沒有做女皇帝的想法,滿足了,協助自己,作用是不亞於一名宰相的作用。自己欠缺的地方,母親正好能替自己補充過來。

裴行儉走了過來,問道:“殿下,剛纔李內侍說了什麼?”

“談了一下。”

“殿下,虛與委蛇,臣說一句話,殿下銘記,天后非是你能所掌控。”

作爲心腹說的話。

李威不語,對武則天,裴行儉一直就沒有好感。結果也不大好,因爲此點,一直被打壓,做了吏部的千年老二。

“孤心中有數,”這使李威想到了兩個人,狄仁傑與魏元忠,他們與母親恩怨不深,因此想法更爲公正。是不是與論欽陵會晤後,要着手將來了?在青海只是以退爲進,不是袖手旁觀。可以不爭,但不可不準備。

又如何去做,千頭萬緒涌來,覺得比對付論欽陵,還讓他感到茫然……

……

從積石軍到洪濟城,是兩國必爭之地,沒有牧民前來放牧,草長得便好。風一拂,便成了綠色的海洋。

大軍滾滾而來,兩國主帥萬衆矚目的會晤開始了。

各率三千軍隊,不過不在嶺上,而是各自駐紮在這一嶺的東西兩側。然後又是一百侍衛,又退後一百步外。不然這個會晤也沒有辦法舉行了。遠處還有許多人便裝,在騎馬奔跑。那全是斥候,不僅唐朝一方擔心,吐蕃一方同樣也在擔心。

一個穿着大紅吐蕃袍的中年人走了上來,李首成低聲說道:“那個就是吐蕃的論欽陵?”

“正是。”

“殿下,也不高大魁梧。”

“他用的是萬人敵,不是百人敵,魁不魁梧,並沒有關係。論力量,我朝大軍中勝過孤的將士,何其之多?”

“倒也是。”李首成說完,好奇地看着論欽陵走了過來。

京城中對此人終於認識了,也有許多傳言,與吐谷渾的李威傳言一樣,亂七八糟,有的居然說此人長着三頭六臂。

但一見面,也不過如此,相反的,一臉儒雅之氣,若不是長着一副吐蕃人的面容,比唐朝的儒臣們更有書卷氣質。這倒是出忽他想像的。

人沒有過來,論欽陵大聲說道:“殿下,何想起來在此與我一晤?難道這裡就是你們唐朝,與我們吐蕃分割的疆界?”

“大論,你想得太美好了。豈止是青海,就是你們吐蕃,早遲勢必爲我大唐所有。若說此地,有何意義,你倒提醒了孤,將來我朝將你擊斃時,將你頭顱埋於此地,你看如何?山清水秀,倒也是一處絕佳的埋頭之地。”

“哈哈,殿下,你想得太美好了,想我吐蕃臣服,你們唐朝沒有那能耐。我這個頭顱嘛,雖然美好,可你得到它,也是萬萬不能的。”

“未必見得。”說完一拍手。

侍衛從後方擡來一張桌子,兩張胡牀,桌子上放着一個大盆子,裡面烤着一隻熱氣騰騰的羔羊,邊上還有幾壇酒,與兩隻精美的酒觚。

“大論,坐。”

袒然坐下。

“大論,上次承蒙你招待,孤一直念念不忘,可惜堂堂的一個大論,招待本太子,居然那樣寒酸,不該啊,不該。”

“倒是我疏忽了,太子,莫要見怪,”說完了,也不讓侍衛試一下,抓起羔羊,用手撕開,咬了一大口,說道:“好味道,烤得很不錯。上次我替殿下斟酒,殿下這一次不替我斟酒嗎?”

站在後面的李首成與一羣侍衛想要着惱,可是李威擺了一下手。

何必在意這些虛名?

況且拋開敵我立場,此人當值自己替他斟酒。捧起酒罈,替他將酒觚滿上,說道:“大論,嘗一嘗,這是父皇賞給我的佳釀。”

一口喝下,道:“好酒。”

李首成雖不滿太子替他倒酒,可也十分欣賞此人的氣度。

李威又替他斟上一杯,說道:“大論,酒是好酒,羊是好羊,只不過大論此時心中,是何等滋味?”

“後悔啊,我貪心不足,否則河西就將殿下擊斃,我吐蕃將來會少了一個最大的禍害。不過,與殿下交手,也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心中又悔又喜啊。”

說得很袒誠。

“大論亦是英雄,”李威默默道:“只不知當年你父親是何等人物,孤沒有見過,難怪祖皇太宗對他也萬分欣賞。從你身上,可以略見一斑。”

“能得殿下誇獎,我想父親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來,來,太子不但了不起,做人也很坦蕩,我敬你一杯。”

兩隻酒觚碰在一起。

喝下去後,論欽陵說道:“你們大唐與我們吐蕃兩戰,死傷慘重,我吐蕃奈何不了你們大唐。可太子也去過多彌與蘇毗部,哪裡還不算高,過了當拉山,你們中原人更難生存。不若我替我們家贊普作一個主,青海九曲之地,全部交與貴國,連同西域,同樣奉還。兩國繼續象以前那麼和好如何?”

這是論欽陵苦思冥想之下的計策。

回去後,會有許多大臣貴族反對自己這一戰,甚至大多數人眼光疏淺地認爲自己這一戰十分荒唐。明明可以將唐軍大部殲滅,不顧這實際的利益,去圍困一唐朝的太子。結果人財兩空。

所以得找一個藉口,讓他們閉嘴。這就是其中的一條。

讓出了這麼大的利益,唐朝都不滿意,那麼要不要將整個表海都讓出來?然後將東女羌,白蘭部再讓出來?這是吐蕃人不能接受的。

可唐朝會不會答應?即使答應,戰線拉得越長,唐軍兵力不充足,自己可以隨時反攻回來。只要青海攏在手中,西域早晚還是能收回來的。反觀唐朝,他們的所謂仁愛治理,得不到實惠,反而又要增兵駐守,兵力越顯不足。

這只是假設,其實不用想,唐朝對整個青海誓在必得,怎麼可能答應?

李威先是一愣,忽然大笑:“好主意,大論這樣一做,你們吐蕃反對聲音必然小下去。”

“我們吐蕃總有一些人鼠目寸光,你們唐朝亦是如此。使一些小手段罷了,不過太子若是同意,我還敢作主。”

“大論是英雄,可你們吐蕃人信用太差了,就包括你們父子,英雄是英雄,信用同樣不可信。國與國之間,那有友誼可談,繼續打吧,看你們吐蕃人拳頭硬,還是我們唐朝拳頭硬。只有一方真正打倒下去,再來談和。”

“哈哈哈,好,那就繼續打,”論欽陵大笑,可心中卻是很苦,這個太子一眼看出了國家之間所謂和平的真味。也更後悔自己在河西的貪心,喝了一觚酒,撕了一塊羊肉吃下,說道:“可我就想不明白,青海你國尚可以一戰,可出了烏海,你們唐朝用什麼來與我們吐蕃作戰?”

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44章 問罪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166章 探(四)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146章 定(八)第54章 進宮(上)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251章 砥柱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87章 西風烈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63章 和親(下)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70章 探(八)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250章 巧匠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39章 定(一)第191章 節奏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44章 定(六)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253章 背水第134章 春雷(六)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140章 定(二)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238章 滅口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58章 啓航(四)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189章 一年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47章 親事(上)第177章 合(五)第211章 渡(上)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
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44章 問罪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166章 探(四)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146章 定(八)第54章 進宮(上)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251章 砥柱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287章 西風烈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63章 和親(下)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170章 探(八)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250章 巧匠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39章 定(一)第191章 節奏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44章 定(六)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253章 背水第134章 春雷(六)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140章 定(二)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238章 滅口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58章 啓航(四)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189章 一年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217章 姚州之戰(二)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47章 親事(上)第177章 合(五)第211章 渡(上)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