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

中國的權貴雖然多,但是能夠決定國家戰略走向的人實際上只是極少的幾個人,政府體系中的是政務院院長馬寅初,其他的幾個實權總長比如財政部總長嚴傲雲、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外交部的顧維鈞,這些人都只能是國家戰略的執行者,而不是決定者。軍方中大佬雖然也多,但是真正能夠代表軍方的人並不多,陸軍的沈綱、空軍的伍世鍾、海軍的關時傑也就是這三個而已,其他的也都只是國家戰略的執行者。

因爲蘇德戰爭的爆發,俄羅斯共和國拋開了中國獨自進攻蘇俄,這給中國未來的戰略選擇方向帶來了極大的未知性,而每一步的選擇都可能會引起衆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有好的,有壞的,而陳敬雲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衆多的選擇中爲中國選擇一條受益最大,風險最小的道路。

嚴格上說起來,陳敬雲並不是一個激進的冒險者,他不會和希特勒那樣冒着和全世界開戰的風險擴充民族的生存空間,對於大是大非上,陳敬雲甚至可以說是保守而頑固的。

他始終認爲,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收益是次要的,重要的風險要小,能不打仗就收回龐大的利益就不打仗,一定要打的話最好也是控制規模。

說白了就是想獲得利益的同時又什麼都不想要付出!

如果說一個人的性格來形容的話,那麼就是好吃懶做!

他看重的是風險的控制,而不是收益的大小,可他不看重其他人看重啊,日本就是好幾次把國運壓在了對外戰爭上,希特勒也是再賭,賭他口中的日耳曼民族能夠對抗全世界。

而陳敬雲這種保守的態度並不說就不能獲得好處了,日`本冒着和英國以及美國開戰的危險才奪取了印尼,而中國則是通過了民族獨立以及外交上的手段就控制了東南亞六國,現在陳敬雲還想着用同樣的手段在緬甸也複製一次呢。

但是世界局勢的發展並不會一直都是陳敬雲的理想狀態,至少俄羅斯共和國出兵蘇俄就是就大的出乎了陳敬雲的掌控之外。

而俄羅斯共和國的這種行爲也是讓陳敬雲重新審視自己堅定了幾十年的分裂俄國的政策,在之前的陳敬雲所制定的北方戰略中,一直都是以分裂俄國爲最高準則,扶持俄羅斯共和國,插手俄國內戰都是這樣戰略下的產物。

但是他依舊小視了俄國人統一俄國的決心,不但蘇俄人一直沒有放棄統一俄羅斯,就連俄羅斯共和國也是一直沒有放棄這樣想法,而且這種想法也不是停留在幻想,他們還實實在在的在做,俄羅斯共和國現在進攻蘇俄的行爲就是充分體現了這一情況。

而這種情況就不得不讓陳敬雲選擇備用方案,既然無法分裂俄國來保障中國漫長北方邊境線的安全,那麼他就是準備換個方式來保障中國漫長北方邊境線的安全:直接吞併俄羅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繼續把安全防線維持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

他寧願在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部署數百萬大軍,也不願意在國內本土的上萬裡北方邊境線上部署數百萬大軍,而且還得隨時擔心着北方俄羅斯人大舉南下攻擊中國的東北和北方地區。

不過直接吞併俄羅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難度可是非常大的,這年頭除了德國外,其他國家已經很少會直接吞併這麼大片的領土,因爲吃相太難看容易引起世界各國的反感,一個搞不好就變成世界公敵了。

他要吞併俄羅斯共和國的領土,軍事上倒不是什麼問題,現在俄羅斯國防軍正在向着蘇俄縱深挺進,俄羅斯共和國留在國內的部隊也就幾十萬而已,只要陳敬雲願意,不用幾個月時間他就能夠徹底佔領俄羅斯共和國,但是問題的重點不在軍事,而在於外交政治。

中國要吞併俄羅斯共和國,其他國家會怎麼看?蘇俄是否會願意承認?英國和美國是否會坐視中國吞併這麼大片的領土,還有日本的態度,這些都是中國所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戰爭只是政治上的延續而已,如果政治上沒有解決妥當,就武斷的採用軍事力量,那麼很有可能會給中國帶來極大的危險,一個搞不好就變成世界公敵了。

而這些國家的態度,就需要中國進行巧妙的外交攻勢了。

七月十五號,中國外交部總長顧維鈞再一次進行全球訪問之旅,先是抵達了日`本會見了日`本首相,就亞洲局勢以及中日合作等進行了深入的交談,隨即橫跨太平洋抵達美國,並和美國的羅斯福會面,就當今世界局勢進行了深入而友好的交談,並轉交了陳敬雲親筆書寫的信給羅斯福,信中陳敬雲表示了中國和美國身爲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兩個國家,對全球的和平發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重申了中美兩國自古以來的友誼。

顧維鈞的訪美,基本可以算作是中國對如今世界局勢第一次正面表態,那就是中國並沒有和德國結盟大規模擴張的心思,當然這些表態別人信不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爲連顧維鈞自己都不信。而通過這些表態,也是表現出來了中國對俄羅斯共和國以及德國出兵蘇俄的嚴重不滿。顧維鈞的出國訪問不早不遲,就在俄羅斯共和國進攻蘇俄之後。

羅斯福隨後正式對陳敬雲發出了邀請,邀請陳敬雲參加中美英三國會談,屆時美國的羅斯福、英國的丘吉爾都會親自出席。

對於美國的邀請,陳敬雲卻是婉拒了,不是陳敬雲不敢去,而是陳敬雲實在走不開,自從陳敬雲下定了決心要吞併俄羅斯共和國以徹底解決北方戰略安全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了全面性質的戰爭動員,陳敬雲可不想打沒有準備的戰爭,他希望提前讓國內準備充分後再發動戰爭,爲此政務方面已經開始按照陳敬雲的指示開始逐步進入戰時經濟狀態。

一個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要轉入戰時經濟狀態,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有着大量工作要做,爲此陳敬雲成立了特別經濟委員會,成員除了政務方面的高層官員外,還有來自海陸空三軍的代表,這個經濟委員會將會規劃國內的所有戰略資源以及工業生產,以求最大程度上的發掘出中國的工業戰爭潛力來。

而這個特別經濟委員會的負責人並不是政府的一把手馬寅初,而是財政部總長嚴傲雲。陳敬雲當初把嚴傲雲提起來就是因爲他出色的戰時經濟規劃能力。

以中國的工業規模,一旦全面動員並用於戰爭的時候,那麼他的生產力將會是非常恐怖的,以坦克爲例子,目前以及之前中國坦克的生產還只侷限在蕪湖特種機械公司,而一旦轉入戰時經濟後,國內其他有能力生產的坦克的工廠也會加入這一範圍內,福杭汽車、福樂電氣、武漢重工等都會加入這一範圍內,到時候t15坦克的年產量就不是一千多輛,而是好幾萬輛了。

這些龐大的產能就需要海量的軍事訂單來消耗,1941年7月十八號,受到蘇德以及俄羅斯進攻蘇俄的影響,陳敬雲再一次撥付了高額臨時軍費,通過發行海量的特別國債籌集高達了兩百億華元的軍費。

而這兩百億的臨時軍費幾乎相當於原本1941年度的軍費總額,也就是說陳敬雲直接把1941年度的軍費翻了一倍。這筆臨時增加到軍費分別投入到海陸空三軍之中,而陸軍所獲得的軍費比例大大提高。

前後兩次軍費撥款加起來,已經讓中國1941年度的總軍費達到了四百億華元之巨,這個四百億是什麼概念呢,摺合美元約兩百億美元,而同樣1941年美國的軍費預算是將近一百四十億美元。哪怕是已經爆發全面戰爭的德國也不過三百億美元,蘇俄那邊也是三百多美元而中國和美國都是還沒有參戰的狀態,現在支出的這些軍費都是用來擴軍的,而蘇德英這三個國家的軍費支出絕大部分都是維持戰爭費用,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這計算的都是表面的貨幣,而實際上各國貨幣由於戰爭的原因,兌換比例已經沒有和以往一樣那麼固定了,而且在各自國內的購買力也不同,各國的人工成本可是不一樣的,最爲明顯的就是,美國的一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在1940時期的造價大約在七千三百萬美元左右,而在中國,同噸位的青山級航空母1941年造價爲一億兩千萬華元,摺合美元約六千萬,也就是說比美國的便宜了一千三百萬美元。這種差價還體現在其他軍事產品上,飛機,坦克,步槍甚至子彈和炮彈都大多如此,如果按照嚴格的匯率來換算的話,就會發現中國的各項軍工產品都比美國人的便宜不少。

所以比較各國的戰爭投入,單純比較軍費投入是不準確的。不過即便不準確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各國的戰爭開支。

陳敬雲直接增加了兩百億華元的軍費支出,讓中國1941年度的總軍費開支達到了四百億華元,並佔據了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可以簡單的認爲陳敬雲已經把整個中國生產的百分之二十五的物資都用於了擴軍備戰上。

從這一刻開始,中國雖然還沒有正式參戰,但是已經全面轉入了戰時狀態。

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5章 光復餉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1024章 忍讓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98章 陰謀(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35章 h1直升機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33章 籌餉處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9章 關餘貸款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17章 F5對P51(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586章 毒氣彈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
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5章 光復餉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1024章 忍讓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98章 陰謀(二)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835章 h1直升機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33章 籌餉處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9章 關餘貸款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17章 F5對P51(一)第143章 飛鴻號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586章 毒氣彈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