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軍驛

(232)軍驛

斗室之中,張華軒暗自發笑。北方大局簡直是一點變化沒有,除了咸豐一夥狗急跳牆,簡直是把八旗全部武裝起來了。除此之外,殊無變化可言。

他倒知道,咸豐現在手裡有幾個旗人中的人才,在當時的八旗來說,也算不錯。

首推肅順。

雖然在懿貴妃葉赫拉拉氏蘭兒眼裡,肅順實在不成話,驕橫跋扈,簡直不把咸豐之外的任何人看在眼裡。不過公允來說,肅順是旗人中難得的人才。

他自己也看不起其它的旗人。總是嚷嚷:咱們旗人裡頭,有能用的人才?那些大爺,除了唱戲溜狗吃火鍋,還有別的能耐不成?

這麼一嚷,總歸會得罪人。不過漢人之中,他籠絡的極好。曾國藩的湘軍能起來,得益於肅順支持良多,若不是肅順破除滿漢之見,着意培養漢人督撫,南方還不知道要糜爛成什麼模樣。

這一點度量,就極是難得。清季末年,親貴掌權,排斥漢人,所有重要權柄都操持在親貴手中,連旗人也不信任,更不必說漢員。肅順與咸豐當着此時,一時間天下皆反,有此度量,怪不得延續了清朝幾十年的統治。

除了度量之外,也頗有治政才幹。聯軍上岸通州一戰破僧王勝保,肅順護駕送咸豐逃往熱河,秩序井然,大駕絲毫不亂,從駕官員儀衛森嚴,這些皆是肅順操持,大亂之時有此成績,足見平時馭下之嚴,威望極高。

到了熱河。肅順掌管大權,后妃用度都敢百般裁撤,根本不懼得罪任何人。這樣一個的大員,在清季實屬難得。

除了肅順之外,當有恭親王奕、文祥等輩。亦屬難得的親貴八旗人才。敢做事,也很精明,清朝氣運當時不絕,從親貴人才很多這一點來說,也並不算是僥倖了。

“俱往矣啊!”

在默想品評當時北京人才的時候,張華軒居然頗有感慨。北京剩下的幾個王公旗人地人才。頂不得用了。

漢人的名督撫纔是中流砥柱,可惜,曾文正公已經死難殉節,據說北京給他一個文襄的諡號,在曾某人大功未顯之時,諡爲文襄,算是褒獎他死於君難地忠節,也算是難得的美諡了。

曾左李胡四人。曾死。李鴻章與左宗棠兩人現在都在淮軍之內,都任副總鎮的要職,胡林翼在湘軍集團中,原本也不是什麼忠心耿耿地人物,常有人言,胡不死,湘軍可能不會解散。進則謀取天下。退也是各保富貴,形同藩鎮。今曾死。胡的威望雖高,卻不足成爲湘軍新首領,跟隨曾國藩的幕客大將們,星散有之,投淮軍有之,各自爲戰有之,胡林翼,不足爲圖了。

當時人才,不外京中一脈,湘軍一脈,李鴻章的淮軍皖系是一派,現在張華軒已經吃下整個皖系中的人才,湘軍一脈中也有不少人歸順,幾派之外的人才,也着實招納了不少。這樣,放眼天下,淮軍已經幾乎盡得當世人才,而求是學堂地儲備,又是其餘各處不能比的。歷朝各代建國之初總會人才興盛,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淮軍確實具備了得天下的一切要素了。

“不知道李少荃得信之後,會如何做?而淮軍第九第九兩鎮已經合駐一處,左季高和李少荃見了面,不知道是如何模樣?”

張華軒做如此的悠然是想,也實在是因爲大事已了,放眼國內沒有敵手是意料中事,這幾年來處處佈局,好似國手下棋,布子在先,其餘的事就不必提了。倒是最近與英軍一戰,檢驗了淮軍戰力,打壓了英人氣勢,短期之內,居然不敢來封鎖海州,這樣,等英法調集好大兵再來,總得大半年功夫,那時候大局定了,可以從容應付,不再是壓在他心頭的難以排解的大事了。

海州一戰,淮軍雖然以多擊少,不過總歸看起來,淮軍的戰鬥力是與英軍在一條水平線上地。因爲海州一戰地步卒,原本就是二級防備軍隊,能打成那樣殊爲不易,要知內鎮兵丁,上過戰場的百中無一,而淮軍精銳,這幾年哪一天不在打仗?

真打起來,淮軍精銳對着英軍,勝負參半,雙方的訓練與經驗都差不多,武器相同,所看的不過是人數、火力輸出幾樣,淮軍樣樣都不吃虧!而且,國內做戰對着外夷,士氣之高不必說了,補給起來,英軍豈能是對手?

所以不要看英法兩國氣勢洶洶,集結了五萬人馬意欲來圖,張華軒心中清楚,等他們五萬人到了,淮軍的中軍鎮能擴編成一萬人的大軍鎮,其餘淮軍主力能有二十萬人,內鎮也有十萬人以上,五萬英法聯軍,在海上儘可耀武揚威,不過除非他們不登陸做戰,不然,非得吃大虧不可。

這樣一來,張華軒還有什麼可操心害怕的?現在在徐州,過幾天再到濟南,然後北京一下,就大搖大擺到京城,入紫禁城一掃妖氛,這是何等地丈夫偉業,幾年時間,他做到了!

大丈夫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淮軍舉事並不容易,南有太平,北有清廷,而還有英法外侮,由此幾條,張華軒相信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傳奇。

大帥地軍令與私信,當然都當着緊要公文一體傳送。清朝的驛站系統較爲發達,明發上諭和廷寄等都由兵部發往全國各地,計明裡數,每天固定要走多少,都有詳細規定。比如咸豐帝逃難到熱河,由熱河至京師三百一十九里,朝由軍機明發上諭,晚間即到,這還是慢地。最快的,當屬八百里加急。

地方督撫往京師呈送消息,也可以用加急,不過督撫一般只能用四百里加急,遇着大員出缺,或是緊急戰事,可以用九百里加急。最快的八百里加急,非得極爲重大的事情纔可使用,不然,就會受到斥責。

淮軍的驛站系統已經全部改爲郵傳,政改之後,已經正名爲內閣郵傳部。分爲官用與民用兩種,凡淮安與各地官府聯絡政令,就算是公文,郵傳部會根據公文的緩急程度,是與民間的信件物品和人員一起上路,又或是單獨急車發送。民用就簡單又複雜,林林總總,可以說,除了屍體無所不運。

據說年前郵傳部有意推出一種長途靈車,專門接受運屍的業務,後來考慮到害怕影響到普通,這才做罷。要不然,倒是一筆財源。當時人最終落葉歸根,死在外頭魂魄不得返鄉,最是悽慘不過,所以全國各地,都有義莊,專門接收那些一時不能返鄉歸葬的屍首。而運屍回鄉費用極大,不是豪富官宦之家不能爲,郵傳部也是急着開源,連這種主意也打上了。

淮安各部商業化的程度極高,各部大佬當然是以當時的士紳讀書人來做,司官中卻是有不少商人出身的,頭腦靈活,用士紳的話說是見利忘義,不過張華軒倒是覺得,這未免有些雞蛋裡挑骨頭。他可是真正見過見利忘義的商人,毒奶粉毒大米毒油,什麼不做?現在的商人,賺錢不忘回報鄉里,修橋補路,遇着災年要做善事,不然鐵定被人指着脊樑骨罵,與後世商人比起來,一個個是不折不扣的大善人才是。

民用和官用郵傳是這樣,不過帥府所發給淮軍的,便是軍用。軍用系統與民用不同,雖然驛站地點也是一樣,驛站驛卒也是同在一起,不過軍用的驛馬和驛卒是從屬於淮軍系統內部的,民用和官用再急,也不能借用,而所發急件,也是與清廷的加急系統一樣,分門別類,按着等級往外發送。

發到河南的急信,從徐州到歸德用的九百里加急,兩天不到的功夫,就可以送到無疑。在張華軒寫好信後,他的軍事參議也幫着擬好了給各鎮長官的公文,一併發送。

淮軍的中央系統,自然各有部屬,分工詳細,並不衝突。不過張華軒身邊的幕僚,卻是門類不同,原本淮軍幕僚是學的湘軍,一招幾十人,各自負責。後來閻敬銘與丁寶楨等人分了出來,成立衝門,各自管事。張華軒的幕僚隊伍卻一直在漲,現在幾近百人。這其中不乏左宗棠與張之洞這樣的名人。

不過在讓他們分別管事,顯然不妥。淮軍的糧臺就是總後勤部,軍事管理有軍令部,還有軍法、軍情各部,軍事計劃擬定,有總參。幕僚們不管事,就浪費了這些人才,放下去,一時半會還不能融入淮軍與文官系統之中,於是藉着政改,索性就把幕僚也系統化了。分爲文官參議幕僚與軍事兩種,文官參議長官是薛福保,薛家一門三人現在都在淮軍內,長兄現爲洪澤縣,在地方上政聲很好,二弟福成,則爲張華軒的文參議首領,總責其成。其部下也是分別對口,負責和內閣的各部門合作,一起對大帥負責。至於軍事參議,首領則打算將來由淮軍老人中挑一個來做,現在給了名議,也是分別對軍中各部門負責。

專責與淮軍內傳驛系統負責的參議把張華軒的私信與文書一併封漆弄好,交待下去,兩信就由中軍交給軍驛的負責人,再分發下去,兩人四馬即刻起身,趕往河南。

245 秉燭夜讀185 爭論164 北王145 三河大勝243 三軍喪氣240 涮新政治107 內衛營245 秉燭夜讀第一 卷嶄露頭角96 升官52 先聲奪人第一 卷嶄露頭角6190 立規矩223 典範94 李中堂第一 卷嶄露頭角22227 旗鼓相當147 軍人榮譽第一 卷嶄露頭角13224 苦鬥猛虎出柙1563 新火槍98 恭王府156 聖庫第一 卷嶄露頭角159 封賞部下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8 希望之光103 挖坑埋人199 對峙53 減租大會第一 卷嶄露頭角1178 往海州47 工地156 聖庫109 新軍制212 艦隊39 品評第一 卷嶄露頭角2785 儀仗隊239 說服95 安撫人心126 翁家兄弟72 會黨79 江寧佈政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6 先打再拉10 發財大計180 軍政改革第一 卷嶄露頭角1522 紫繮加雙眼花翎猛虎出柙15218 禍福難料48 大事業243 三軍喪氣8 人才63 新火槍122 向南向北127 剪辮245 秉燭夜讀20 夜行軍193 出巡176 大帥52 先聲奪人73 成親66 坐而論商173 中軍鎮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61 突變162 鞭辟入裡217 鎮之以靜81 測港第一 卷嶄露頭角4205 英姿196 發展138 鼓惑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69 北伐231 瘋狂第一 卷嶄露頭角9190 立規矩142 交手91 遭遇第一 卷嶄露頭角2558 提親84 港口防禦91 遭遇19 親民大運動197 土勝洋142 交手137 麻煩151 大麻煩80 進城94 李中堂189 削權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猛虎出柙679 江寧佈政猛虎出柙1
245 秉燭夜讀185 爭論164 北王145 三河大勝243 三軍喪氣240 涮新政治107 內衛營245 秉燭夜讀第一 卷嶄露頭角96 升官52 先聲奪人第一 卷嶄露頭角6190 立規矩223 典範94 李中堂第一 卷嶄露頭角22227 旗鼓相當147 軍人榮譽第一 卷嶄露頭角13224 苦鬥猛虎出柙1563 新火槍98 恭王府156 聖庫第一 卷嶄露頭角159 封賞部下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8 希望之光103 挖坑埋人199 對峙53 減租大會第一 卷嶄露頭角1178 往海州47 工地156 聖庫109 新軍制212 艦隊39 品評第一 卷嶄露頭角2785 儀仗隊239 說服95 安撫人心126 翁家兄弟72 會黨79 江寧佈政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6 先打再拉10 發財大計180 軍政改革第一 卷嶄露頭角1522 紫繮加雙眼花翎猛虎出柙15218 禍福難料48 大事業243 三軍喪氣8 人才63 新火槍122 向南向北127 剪辮245 秉燭夜讀20 夜行軍193 出巡176 大帥52 先聲奪人73 成親66 坐而論商173 中軍鎮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61 突變162 鞭辟入裡217 鎮之以靜81 測港第一 卷嶄露頭角4205 英姿196 發展138 鼓惑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69 北伐231 瘋狂第一 卷嶄露頭角9190 立規矩142 交手91 遭遇第一 卷嶄露頭角2558 提親84 港口防禦91 遭遇19 親民大運動197 土勝洋142 交手137 麻煩151 大麻煩80 進城94 李中堂189 削權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猛虎出柙679 江寧佈政猛虎出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