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我很大,但很輕

儘管迪迪埃·卡索雷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可能存在的問題。

但幾乎是與此同時,他就已經在心裡主動開始找補——

預警機對於飛行品質的要求是沒有公務機那麼高的。

軍用產品嘛,很多地方都可以讓步。

速度慢點?

問題不大,反正預警機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戰場邊緣徘徊,只有趕到任務區域這個過程需要速度。

而且獵鷹8Z作爲一種巡航速度接近馬赫數0.9的飛機,結合這個阻力一看就很小的一字型天線,再怎麼樣也比螺旋槳,或者是ERJ145這樣的平臺要快,走夠了。

氣動噪音大點……問題也不大。

打仗呢,又不是度假,忍忍就過去了。

實在不行操作員人手發個降噪耳機就行。

操縱性和勤務性不太好……

沒事,軍機飛行員和地勤,都可以練!

至於什麼運營成本之類,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思路,倒也不完全是因爲他本人一開始就主張和華夏合作,現在要是無功而返面子上會掛不住。

僅從技術上講,獵鷹8Z的機體結構設計和生產完全由達索負責完成,屬於可以100%掌控的部分。

相比於在氣動和操作層面會帶來巨大額外風險的愛立眼平衡木或者費爾康共形陣方案,劉永全現在提出的設計雖然同樣存在風險,但如果真想簡單粗暴的解決,也能以損失微小的飛行品質爲代價,只從結構補強的層面下手。

裡裡外外算下來,達索方面能控制在自己手裡的部分反而還能增加不少。

卡索雷本人雖然是空氣動力學部門的負責人,但畢竟也是負責獵鷹8Z項目的高級領導,因此,這會已經開始盤算着,該怎麼以儘可能小的代價來給機體提供足夠的補強程度了。

當然,這種工程上的事情,光是定性思考肯定不夠。

要補強,至少得有個具體的補強目標才行。

因此,在劉永全簡單介紹了這個被稱爲“highlight”的系統之後,卡索雷便趁着一個空當直接問道:

“劉博士,請問貴方提供的整個天線組系統,重量大致在什麼範圍內?”

設備的具體質量分佈,肯定是在完成詳細設計之後才能算出來的。

但一個單純的系統總重指標,倒不是什麼重要數據。

卡索雷問這個,也只是準備初步判斷一下後續工作的難度而已。

所以才說的是範圍。

不過,這個叫做“高明”的雷達系統完成度遠超卡索雷的想象。

因此,劉永全當即給出了一個具體數字:

“大約1.2噸,當然,還需要根據載機平臺的特徵進行調整,但上下浮動不會超過5%。”

面對這個答案,卡索雷的第一反應是……

懵了一下。

實際上,對於預警機來說,雷達天線本身只佔機外載荷中的一小部分。

比如E2C預警機的整個天線組重量達到兩噸,但其中AN/ASP145雷達的八木天線只有770公斤左右。

剩下的都是雷達罩、雷達支撐架、旋轉機構、當然還有數據傳輸系統這些。

一般來說,有源相控陣雷達因爲有大量T/R組件,因此天線本身的重量還要超過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

比如愛立眼系統的PS890雷達,天線重量就達到了900公斤。

儘管沒有了複雜的旋轉系統,但相比機械掃描天線更復雜的的冷卻系統和信號、供電線纜又反過來補上了不少重量。

導致整個機外載荷還是達到了1.3噸左右。

而擺在他面前的這個一字型天線,雖然進一步縮減了支撐系統的重量,但畢竟尺寸幾乎比PS890提高了三分之一,。

這樣算起來,天線本身就得有1.2噸左右的重量。

整個系統在1.8噸上下才是比較符合常態的結果。

因此,卡索雷一開始還以爲是自己沒問明白。

於是又重新補充了一句:

“我指的不是單獨天線的重量,而是整個外置的雷達組,包括天線罩和其他伺服機構在內……”

沒想到劉永全直接點頭:

“我說的就是整個外置載荷的重量,1.2噸上下,最多不會超過1.3噸。”

“另外,現在圖上的這個尺寸,是我們一系列方案當中性能最好的一種,如果用戶對於探測距離沒有特別高的追求,那麼還可以進一步把外置載荷降低到900kg附近,當然天線的尺寸也會相應降低到8米左右。”

“……”

這個好到有些不真實的結果,讓會場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只剩下十幾個人的呼吸,以及投影設備散熱時發出的嗚嗚聲。

至於卡索雷本人,更是腦子一片混亂,甚至有點不知道該想些什麼了。

獵鷹8Z在設計時的最大商載是1850kg,如果全部機外設備加在一起只有1.2噸的話,那麼只要再稍微控制一下操作員和機內設備的數量,就可以把全部任務載荷限制在商載重量以內。

壓根沒必要再折騰什麼結構補強。

至於900公斤……那都差不多能直接安裝到小兩號的獵鷹6Z上面了。

不僅如此,甚至還能讓預警機和公務機實現絕大部分共線生產,只需要在總裝過程中多幾個步驟就行,無需出廠之後再費二遍事。

別看這些細節不起眼,對於性能似乎也沒有甚至介影響,但卻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並縮短交付週期。

對於急求現貨的用戶來說,吸引力無疑是極高的。

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非技術層面的優勢——

短時間內,能和獵鷹8Z平臺預警機競爭的,應該只有埃爾塔電子工業公司和通用動力聯合研發的灣流G550+費爾康。

找大衛國買預警機。

而且還是買期貨……

要是沒有競爭對手,可能也就這樣了。

畢竟圓環工程的情況比較特殊,大家難免會有些僥倖心理。

但如果擺着一個明面上是法國的、性能差不多甚至更好的、而且還能給幾乎是現貨的競品。

那多數用戶可能都得掂量掂量。

唯一的問題是……

這是怎麼做到的啊?

總不能這一根杆子就是個外置天線,連天線罩和冷卻系統也都給省了吧?

好在卡索雷這功夫最基本的理智尚在,倒是沒問出這樣離大譜的問題。

但恍惚之下,還是脫口而出道:

“貴方提供的雷達方案……確實是有源相控陣麼?”

相比於每個輻射器都需要配裝一個單獨T/R組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僅有一箇中央發射機和一個接收機,因此單就天線本身的重量而言,一般遠小於同尺寸……嚴格來說是同面積的AESA。

而雙方在此前的溝通中,使用的名詞一直是稍有些模棱兩可的“電子掃描雷達”。

因此,卡索雷冒出這種想法,也不能說完全不合理。

但卻把對面的劉永全給整笑了。

不過,他並非電子技術領域的專家,而郭林此時仍然人在金陵走不開,因此還是把解釋權放給了旁邊一名來自電子科技集團的項目副手,範濟民。

後者這會也有點繃不住,但畢竟是外方合作伙伴正經提出來的問題,還是鄭重地回答道:

“關於這一點,我們的雷達體制確實是有源相控陣,而且這一點會在我們的合作協議中有所體現。”

說到這裡,或許是擔心說服力不夠,他稍作停頓之後又補充道:

“實際上,我方並沒有系統性進行過無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請卡索雷先生放心……”

AESA雖然毫無疑問比PESA更加先進,但在科技樹上面,二者其實是有共同前置技術的並列關係,而非先後關係。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卡索雷也只好當做是華夏人在AESA領域有什麼特別的奇技淫巧。

低頭在筆記本上記錄了幾個要點之後,自認爲已經冷靜下來的他便示意劉永全,可以繼續進行會議的下一階段。

然而,卡索雷很快就會發現。

輕,只是這個雷達最微不足道的優點……

第112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181章 縮比風洞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1294章 少俠,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32章 出結果了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996章 決賽,開始!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1152章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936章 鋌而走險!215.第215章 在適航壁壘上開一個口子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06章 浮動裝夾方法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417章 忠誠僚機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958章 如何識別航母?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199章 驅離F22第1319章 也輪到我們自由航行了!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73章 特別優待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第123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777章 種瓜得豆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040章 數學,只是興趣(本章免費)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098章 全球鷹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第1140章 形勢逆轉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298章 等離子體,出現了!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27章 你就是姚夢娜的學長?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667章 常浩南的進部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強!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65章 上架感言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1382章 奇對稱位形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094章 不間斷艙內直播!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
第112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181章 縮比風洞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1294章 少俠,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718章 新裝備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第779章 先把華夏航發的名聲給打出去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32章 出結果了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996章 決賽,開始!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1152章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936章 鋌而走險!215.第215章 在適航壁壘上開一個口子第880章 不一樣的運9第817章 資源二號,高光譜遙感衛星第1048章 這就想要A射B導了?第1301章 常院士夫人要生了?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106章 浮動裝夾方法第787章 搞個大新聞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1034章 英國人解決問題的四階段策略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417章 忠誠僚機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958章 如何識別航母?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1199章 驅離F22第1319章 也輪到我們自由航行了!336.第336章 電磁干擾,噩夢重演第73章 特別優待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第123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第777章 種瓜得豆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1040章 數學,只是興趣(本章免費)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1098章 全球鷹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219.第219章 怎麼又是我?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1280章 空間移民試驗基地?第1140章 形勢逆轉第1438章 這下只能返航了第1298章 等離子體,出現了!第956章 樣品由我們來提供第27章 你就是姚夢娜的學長?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第869章 野獸掛載殲11B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667章 常浩南的進部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強!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1462章 來自北方的代表團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792章 需要預警機第1036章 來自華夏的警告第65章 上架感言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1289章 等離子體隱身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1382章 奇對稱位形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094章 不間斷艙內直播!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