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殿其實算是**的一部分,遠比不上乾清、坤寧那麼顯赫,規模也要小很多。單純是因爲靠近御花園便於賞景,自太祖皇帝始,就已經成爲召見臣子的慣用之地。
殿前的耳房之外擺着一張小桌,桌子上是四樣糕品和幾卷書文,一對中年男女正坐在桌前小聲的說着什麼,桌後站立着的正是漢王朱高煦。
那中年男子面色黝黑,臉型狹長,一副長手長腳的模樣,穿件子無袖的單皮弁,若不是褐色的皮弁上滾着明黃的綾絛子,很容易讓人把他當成是販夫走卒之輩。
雖然沒有穿正式的冕服,也不是一身龍袍的帝王裝扮,林三洪也知道這個中年男子就是豪霸天下的永樂大帝。
朱高煦是宗室親王,能讓皇子親王站在身後的人還有哪個?衣衫上的明黃絛子可不是什麼人都敢用的。若是林三洪連這點差別也瞧不出來,就真的是笑話了。
也不用宮人提醒,林三洪撩衣跪倒:“小民林三洪拜見大明天子。”
除了在非常特殊的場合和戲文當中,三拜九叩山呼萬歲那一套很少使用,尤其是在滿清之前,除了祭祀之外,基本就是磕個頭了事。
永樂帝的目光始終提留在手中的奏摺上面,微微嗯了一聲就再沒有下文。旁邊的中年女子微笑着說道:“地上涼,起來吧,搬個座兒坐下……”
林三洪當然不會大大咧咧的在皇帝面前坐下,起身垂站在一旁。
朱高煦笑道:“林賢弟不必拘謹,又不是朝堂,母后讓你坐你就坐吧。”
林三洪這才知道中年女子就是朱高煦的生母,徐達的女兒,現在的大明皇后。
早有宮人搬來一個錦墩,鋪上厚厚的墊子,林三洪偷看了朱高煦一眼,見到朱高煦微微點頭,這才側着身子坐下。
剛纔進來之前,外面的太監已經教了一大套陛見皇帝的繁瑣禮節和許多宮裡的規矩,只是沒有想到這些辛苦學來的東西根本就沒有用上。
徐皇后爲人平和,雖貴爲國母,也沒有什麼架子,示意林三洪坐的更近一些,面帶微笑的說道:“你叫林三洪吧?我聽煦兒唸叨過幾次。家裡是以開店爲生?”
“是有一間小店。”
“可能賺出衣食?”
“家裡有兩攏薄田,再經營着小店,溫飽無虞。”
徐皇后隨口問着家長裡短的事情,忽然就說起三洪的婚事:“我曾聽煦兒說過,因爲你家貧寒,連婚事也解開了,可有此事?”
“回皇后的話,確有此事。”
徐皇后笑了笑:“愛富嫌貧也是人之常理,你也不必太往心裡去。好男兒何患無妻?我聽說你爲了煦兒的安危,連萬貫的賞資都舍了,也當得起忠義二字……”
一直在旁邊看奏摺的朱棣終於開口,卻是對皇后說的:“林三洪可不僅是忠義,當時當日,能夠看出天下大勢,也算是年輕一輩中少有的人才了。”
“草民愧不敢當。”
徐皇后站起身子,很好奇的問道:“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你能捨棄賞資護衛煦兒已是難能可貴,爲何就能斷言奉國靖難之師必獲全勝?”
朱棣似乎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笑眯眯的等着林三洪的回答。
林三洪急忙起身說道:“草民一介村氓,哪裡知道什麼天下大勢?不過事情是明擺着的,也不需要什麼眼光……”
“說說你的道理,朕很想聽。”
“我大明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日漸強盛,正是開拓進取之時,前革朝溫仁寬厚有餘而進取之心不足。萬歲久在北疆,數擊蒙古殘部,當是大略雄才之主。”林三洪說道:“靖難之師雖號稱奉國,其實確實錯了,應該是國奉纔對。非是萬歲要做我大明之主,乃是我大明選擇了萬歲,其中的因果誰還能看不出來?”
朱棣打着靖難的旗號,其實就是篡位,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無論用什麼樣冠冕堂皇的幌子做遮掩,也洗脫不去謀逆的嫌疑,這也是朱棣最心虛的地方。但是經過林三洪這麼一說,事情就全反過來了。
燕王開拓進取,正符合當前大明朝的需要,不是朱棣一定要做這個大明皇帝,而大明需要他這樣的人做皇帝。
寥寥數語,說的朱棣心花怒放,用手指敲打着桌子上奏摺,頗有氣勢的說道:“我大明日漸雄壯,然北敵依舊,紛爭尚存,自當開疆拓土銳意進取。這麼淺顯的道理連市井小民都看的清清楚楚,偏偏就有許多人行掩耳盜鈴之舉。哼……”
“好在我大明百姓通曉事理明辨是非,要不然百年之後,朕豈不就成了新莽之君?”終於爲自己的篡位找到了理論依據,朱棣很高興的說道:“林三洪說雖是粗淺,可道理不差,明日朕就把你的這番話明告天下,讓那些讀聖賢書的儒生看看我大明百姓的見識。”
江南百姓乃是建文皇帝的子民,連他們都認爲朱棣取代建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還有什麼好說的?
“你可有功名?”
聽到皇帝的問話,朱高煦心中暗暗歡喜,知道是要賞賜了。
林三洪老老實實的回答:“回稟萬歲,草民一介白丁,勉強認識幾個字而已,無有功名。”
“也不要緊,我大明朝的才子多如江中之鯽,一個個文章做的花團錦簇,見識卻沒有多少,更是鼠目寸光難及眼前三寸之遙。”因爲朱棣的皇位的來路不怎麼地道,讓很多讀書人爲之詬病,尤其是誅了輕文藝重教化、明王道致太平的讀書種子方孝孺十族之後,輿論爲之譁然。雖然懾於朱棣的殘暴不敢明說,暗地裡大罵朱棣的文章卻是洶涌成濤,所以朱棣對這些讀書人又惱又恨。
如今忽然就出了這麼一個林三洪,白丁布衣之身,卻能冒險救下漢王朱高煦,這就是給朱棣提供了一個現成的樣板:你們這些讀書人都好好看看,江南百姓都是說我好的,要不然怎麼會逆着前朝的旨意冒險幫助我?這就說明我朱棣做皇帝是順應天意民心的大好事,絕對不是什麼篡位。你們說我是用屠刀震懾天下,當時的燕軍並沒有佔據什麼優勢,可江南的百姓依然願意幫我,足以說明民心之所向了吧!
朱棣起身,來回走動了幾步說道:“林三洪雖是白身,無論眼光還是見識,遠勝那些迂腐冥頑的讀書人。太祖皇帝在的時候,就經常言及,說天下大才多隱身草莽蟄於鄉野,林三洪這樣的人才若是不用,未免有遺賢於野之嫌。如今天下初安百廢待興,正是大興人才之時,特簡命提拔爲督察院監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