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越來越少

二爲老郭身卜的光草太討幹耀眼,掩羔了郭四妹衆個八,允協大程度上。郭四妹的存在只是作爲他父親的影子而已。

經過半咋,晚上的長談,林三洪才現郭四妹固執的可怕,這還是那個一向對父親唯唯諾諾沒有任何主見的郭四妹嗎?

偌大的帳篷裡,只有郭四妹和林三洪二人,而郭四妹的聲音大的出奇:“林大人,我父親在世的時候,就一直盛讚你的眼光,可是空有眼光又有什麼用?這些年來,林大人在官場上浮浮沉沉,到如今已經到了空無一物的地步。也不知林大人如何才能做出大事?”

“大事?”林三洪感覺很無奈,不是對於局勢的無奈,而是對於郭四妹的無奈:“大事是什麼?就是王霸天下?”

“大丈夫立於天地間,當聲名顯赫,當爲萬人敵

這是那個懦弱的京四妹說出的話?林三洪清清楚楚的看到郭四妹的內心:“你父親保管腰帶這麼多年,從來也不肯輕易傳給你,現在想起來。天底下最瞭解你的人還是老郭。想來老郭已經看到了今日之局,可你在瓦圖又能做什麼?”

林三洪猛然撩起厚厚的氈簾子,讓清冽的夜風猛然灌進沉悶的帳篷裡:“我可以斷言,你的身上肯定還有老郭留下的別的什麼東西,可以讓你找到某個人。

這真的有用?不是我小看你小就算你能整合這片草原,就算你能接收整個蒙古汗國的遺產,就算你能成爲事實上蒙古之王,就能夠以武力改變什麼?四妹呀,局勢已經變了,現在的這個世道,別說是你,就算是鐵木真重生也改變不了什麼

“林大人,”郭四妹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以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死死盯着林三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我無法改變太多,窮十年之力,耗畢生之功,再來一次靖難應該有可能吧?”

從郭四妹的語氣和目光之中小林三洪看到了對於理想的執着 這種執着絕對不是爲了老郭的那條腰帶,而是強烈希望證明自己的那種渴望:“二十年三十年之後,或許你真的有機會動一場戰爭,成敗姑且不論,你的極限也就是做第二個姚廣孝罷了。我承認老郭給你的留下來的戰略目標十分精準,現在的大明皇帝最怕的就是第二次第三次靖難”

通過靖難的朱林最怕的就是再次出現靖難的局面。

既然朱林可以通過靖難執掌江山,別人同樣可以有樣學樣再來一次或者是幾次。削藩,是爲撫殺藩王靖難的可能,集權就是爲了撫殺權臣和地方靖難的可能,現在的局面更是爲了避免皇家內部的這種苗頭。不論郭四妹在外圍做的如何出色。哪怕他真的有百年不遇的絕好時機,哪怕他真的有通天徹地的手段,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他真的擊敗了朱豬建立的體系,以建文的名號再造一個王朝,現在的局面也不會有多大的不同。而唯一的作用就是證明了他自己的能力,證明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幃烈是壓在郭四妹心頭的一座高山。從心理上永遠無法越,所以他要不擇手段的證明一點給自己看,也是準備用活生生的事實告訴九泉之下的父親:我比你強!“四妹,沒有甩,你不可能成功。就算真的成功了,也改變不了什麼,”林三洪意識到自己在和一個心理已經變態的人在講話,所以開門見山的說道:“建文皇帝在哪裡?告訴我吧”

“林叔叔,你很聰明。我確實已經找到了皇上,皇上已經封爲我蒙古汗王,我已經是復國兵馬大元帥了。二十年。三十年,我有的是時間。總有一天”郭四妹幾乎是在咆哮一般對着林三洪大喊大叫:“終究會有那麼一天,我會讓世人知道我的堅強和強大,我要讓人們都知道我郭家兒男是何等的英雄好漢!”

無論是郭四妹還是林三洪,都很清楚的知道兩手空空連自保都很困難的建文的冊封根本就沒有意義,別說是封個兵馬大元帥,就是封做皇帝也沒有用了。

“林叔叔,來我這裡吧小你我聯手,可以做很多事情,”郭四妹毫不掩飾的說道:“你所做的那些事情根本就改變不了什麼,”

“我希望可以改變,十年播種,十年耕耘,最後能不能收穫,能收穫多少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我已經播下了種子,至於最後收穫的是龍種還是跳蚤,我並不是很在意。”林三洪以同樣兇狠的目光死死,盯着郭四妹:“因爲我沒有瘋,而你,已經瘋了!”

郭四妹瘋狂的哈哈大笑,在他身上再也找不到半點昔日那個怯怯少年的影子:“林叔叔,我真的瘋了,哈哈。我知道,既然如此,我希望林叔叔你能多多保重,最好能活的長久一點。看着我如何建立英雄偉業。”

“好吐,我希望你也同樣保重,也且看着,”林三洪根本刻沒有郭四妹那種咄咄逼人的架勢。而是低頭良久。才緩緩的說道:“其其格真可恰,真是咋。可憐的女子,”

“老郭留給你的還有什麼?能不能給我看看?”

“林叔叔,你都已經猜到了。又何必再問?其實不論林叔叔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其實都算是在幫我,因爲我們有共同的對手”“你錯了。我們的對手不一樣!”林三洪撩開簾子,大踏步的出了帳篷。只甩給郭四妹一句冷冰冰的話語:“老郭若還活着,一定會很後悔!”

一句話,把郭四妹激的滿面通紅,氣急敗壞的追到帳篷口,把手裡的牛角大杯狠狠的砸向林三洪:“我父親就在天堂看着,他很高興郭家能有我這樣的兒孫

冷風之中,就聽到林三洪的一聲冷笑:“我看未必”

而郭四妹還在大聲咆哮着:“一定的。一定的”

第二日清晨。林三洪等人滿面笑容的和瓦圖部人拱手作別,而瓦圖人

”;兇英雄、長生天恩賜給飛圖人的領郭四妹則擺出很…裡馴隊伍歡送衆人。臨別還贈送了大量的財物,”

林三洪回頭看了看郭四妹。笑呵呵的說道:“尊敬的領,好自珍重!”

郭四妹也是同樣面帶微笑。用漢人的禮節拱手爲禮:“林大人。林叔叔。你也好好保重!”

一行人在林三洪的帶領下出了瓦圖部落。帶着豐厚的“收穫”踏上歸途!一羣武家營的年輕人雖不可待的翻開包裹,得意的取出瓦圖王郭四妹贈送的禮物:“嘖嘖,郭兄弟真夠意思,送的都是好東西,看看這把金壺,”

金光閃閃的扁腹長頸壺上雕刻着常青藤的圖案,一看就知道不是蒙古人的東西。

英子也很歡喜的擺弄着郭四妹贈送的大量金銀飾,不住的對林三洪說道:“大人。你看看這咋”真是稀罕物件,居然雕刻着怪獸”

“那不是戈獸,是巨幕…”

英子手裡捧着的飾和中原的樣式絕不相同,金銀飾上面鑲嵌寶石美玉本也常見。但是這種既不穿掛也不嵌扣的手法根本就不是蒙古工匠的手法,在飾上格外有一個小小凸起,用硬挑出來的環形金圈釦住寶石的做工,分明就是西方人的手法。

郭四妹贈送這些東西,其實是在像林三洪表明一種心意。

這些東西都不是蒙古人生產出來,而是郭四妹從帖木兒殘軍搶過來的。

“也不知道帖木兒從哪裡搶來的東西,又被郭四妹搶走了,上面肯定帶着很多人的血。”

英子心思醇厚,不明白林三洪冷冰冰的說話語氣背後隱藏着上面含義。笑嘻嘻的說道:“金子銀子。哪個是不帶血的?管他呢,有了錢咱們就回家好好過日子唄。”

是啊,金子銀子哪介。不是血淋淋的?每一次社會變革不是血淋淋的?要想以不流血的方式改變點什麼,遠比血淋淋的改動要艱難的多。

對於這次草原之行,新隊員們無不歡欣鼓舞,一邊大讚着郭四妹的慷慨義氣,一邊勾畫着未來的好日子。

“郭四妹這小子還這的達了,等啥時候咱們的日子不好過了。再來打這小子的秋風。”

“有生之年,我希望不會再到草原上來了,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林三洪的語氣之中帶着冷冰冰的寒霜:“我希望永遠也不會再見到郭四妹。”

下一次見面,必然是局勢已經到了分出勝負的時候,絕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爭!林三洪不願意看到這一天,雖然這一天遲早會出現,但是希望是在自己死去之後吧,”武奉孝很明顯的感覺到了林三洪的心緒和來時有很大的改變心的問道:“林大人,郭四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是不是言語上對大人有什麼不敬?”

畢竟現在的郭四妹是瓦圖王了,是經過大明皇帝冊封的蒙古王爺,對林三洪這嚇,老上級有點不敬也在情理之中。

林三洪微微搖頭。無奈的說道:“若是這樣就好了,哎,”

若僅僅是因爲現在的郭四妹對自己不夠禮貌。林三洪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正因爲這小子太過“禮貌”了,臨行之時的這些饋贈也有一種“示威”的含義,而現在的郭四妹已經沒有人可以改變他,所以林三洪感覺很無奈。

尤其是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當中,必然會在無意中給郭四妹提供機會,這讓林三洪感覺到很不安。利益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可以把敵人化爲朋友,可以讓朋友反目成爲敵人,但是絕對無法改變一個瘋子。

因爲瘋子是不會考慮利益的。

一直以來,林三洪都無法徹底掌握局勢,只能在局勢的夾縫中艱難的前進。一個又一咋,時代的英雄會倒下去。緊接着就會有更年輕的英雄成長起來,只不過這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英雄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時代本身會淘汰很多人,也會把很多人推到風口浪尖。

時代的潮流可以營造出治天巨浪,翻身潮流本身就是由無數微不足道的小水滴構成。這咋,道理。恐怕郭四妹這一輩子都不會明白了。

郭四妹會有一輩子的心血和時光去營造一個大的浪潮,而林三洪則是用同樣的代價積累起儘可能多的小水滴,兩種手法對於時代的改變會漸漸顯露出來。

不管如何驚天動地的巨浪。終究會被堅硬的礁石撞的粉身碎骨。而只要擁有儘可能多的水滴,就可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直到有一天衝破堤防,,

等到走貨的隊伍回到江南。已經到歲尾年關。

“衆恩義學堂”裡讀書聲朗朗,聽着悅耳的誦讀之聲,看着一張張還略顯稚嫩的臉龐,林三洪知道這纔是未來的種子。

因爲江南的冬天素來陰冷。而“衆恩義學堂”裡的老先生們又極力反對在學堂之內升起炭火取暖,所以很多師生已經生了凍瘡。

黃真素和其他的老先生衆口一詞,認爲讀書求學本身就是一件艱苦之事。於苦於難中學書作文才是真正的書生本色。擁着厚厚的棉被捧着清香的茶水,那是紈絝子弟的做派”,

這些老頑固們近乎於自虐的教授方式居然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認同。不得不說是思想觀和價值觀的傳承在作祟了,,

因爲“衆恩義學堂”是大明朝最大的義學堂,也聘請了當世名儒爲師,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飯後談》居然撰文盛讚“衆恩義學堂”的治學風氣,對於這些在寒冷的學堂裡懂得臉色青的學生們哆哆嗦嗦的捧着書本讀書的現象大加褒揚……

這樣的狗屁文章其中的含義和清楚,彷彿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學到學問一樣,這絕對不是出出自林三洪的手筆”

不得不說《飯後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整個江南和淮揚一帶都可以見到這份類似於報紙的東西。一些有眼光的商戶甚至想引 !上衆咋小玩意兒,開始出錢請人捉刀代筆,爲自只的商曰傳

在這咋。時代,當然不會出現**裸的廣告,而是以一種軟廣告的形勢出現。捐贈一點東西給《飯後談》,讓人在上面給自己的商號說點好話上面的,這種現象越來越多。

但是這些曾經對《飯後談》很慷慨的商賈很快就現,《飯後談》不僅給他們說好話,同樣也訓登一些臭罵他們的文章,在這之後 商人們對《飯後談》的慷慨就變得很謹慎了。

從一開始一直到現如今,對於《飯後談》最大的支持始終是揚州本地的煙花行業,所以《飯後談》一直保持着娛樂八卦的性質,對於時政和國家大事的評論一直不及對於娛樂八卦的關注之高。

或許這也是《飯後談》一直能夠生存到今天而沒有被官府一紙文書給取飾掉的根本原因吧。

而醞釀良久的鄭和寶船船隊終於在歲尾年關再次揚帆出海。

這一次下西洋的規模空前。整個船隊的人數達到了三萬三千多人,因爲朝廷允了太子朱高煦的建議,允許民間力量參與下西洋的壯舉。所以很快就籌集到了足夠的資材。有了資材的支撐,鄭和第四次帶着他的船隊開始遠航。

只不過這一次出海和前三次有略微的不同,因爲很多商業力量的參與。這一次下西洋帶着很明顯的商業性質,除了宣示大明國威之外,很多商人帶着他們的貨物和對海外市場的期待上了寶船,,

聽說鄭和本人很反對這麼做,因爲這些商人肯定會給整個船隊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會嚴重妨礙整個船隊的航行日程。但是金錢足以掩蓋鄭和本身的聲音,因爲沒有錢的話,他那龐大的船隊就無法出海。就只能窩在港口之中沒完沒了的“休整”他本人對於航海的熱誠使得這個大航海家不得不和他很看不起的商人在一起,,

讓林三洪始料不及的是,江南的商業力量似乎對於航海沒有很大的信心。也不大願意資助鄭和的遠航,不願意拿大把的銀子去填這嚇,無底洞,反而是淅東和福建的商人們熱情更高一點,也正是他們出錢資助了鄭和。

雖然全天下都知道淅東和福建的商人不是正經人,這些商人有很多本身就兼着海盜的身份,或者是和海賊有這樣那樣的聯繫,他們的所謂“生意。有很多都帶着盜匪的性質,局勢比較“好”的時候,這些傢伙也經常兼職做一些“盜賊”的勾當,現在反而堂而皇之的攪和進了寶船船隊之中,想來鄭和心裡肯定不怎麼痛快,,

年關越老越近了”

和江南的陰寒不一樣,北平的冬天冷的徹底冷的乾脆,被塞外吹來的寒風肆無忌憚的傾瀉着威力。在北平寬敞的街道上嗚嗚吼叫”

街上的小販豎起了皮領子。把帽子上的護耳拉下來遮擋住大半咋臉面。在寒風中有氣無力的叫賣着,,

這已經是年關了,如果不能在過年之前多賺幾個銅板,娃娃口裡的糖果,女人身上的花衣裳,還有要繳的房租和購買年貨的用資,都還沒有着落吧,

老百姓不大關心那些遙遠的國家大事。他們更在意的是身上衣裳口中吃食,還有能不能過一個肥美一點的新年。

慶壽寺的僧房當中,乾冷的站不住人,窗外的寒風嗚嗚的拍打着門窗。晃動着風鈴響做一團。

永樂皇帝朱林穿着厚厚的敞襟皮袍子。帶着“包裹了一層銀毫的常冠,旁邊的宮人正那暖手爐子提到朱林身邊,,接連四嚇,獸爐子擡了進來,上好的精炭燒的正旺,僧房中頓時暖和了許多。

“皇上比以前胖了。黑衣病虎姚屍孝眯縫着昏黃的眼珠子。面無表情的說道:“也比以前虛了

“自文皇后歿去之後。聯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做些噩夢,也時常盜汗。太醫院的院判說聯是操勞所至,要多靜養

姚廣孝輕輕的咳嗽了兩聲。也不起身。就那麼平坐着和大明永樂皇帝對話:“皇上不要相信那些不疼不癢的話語,皇上老了。”

“是啊,聯也知道老了小歲月不饒人啊”朱林伸手在獸爐子上取暖。輕輕的搓着雙手說道:“當年就燕藩之時,那一年比現在耍冷的多,也是沒有生火,聯於姚師傅經談半宿。也不覺得如何。現在立足未久。就已經感覺寒冷難耐,看來真的是老了”。

“若有空閒,皇上可以多看看經書”小

朱豬哈哈一笑,站起身來走到姚廣孝身邊,坐在塌上很隨意的說道:“姚師傅當年不也說過的麼,經書佛寶不過是閒物,怡情可而信不可”

姚廣孝頌一聲佛號,很認真的說道:“當年貪心癡念太重,未能領會經,可以領會禪中奧妙了。

當年的姚廣孝只不過的披着僧衣而已。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真的把他當做是一個和尚。

當初力勸燕王起兵,於談笑中而論天下大事,坐看風生水起 朱林能夠成爲永樂皇帝,能開永樂新朝,姚廣孝是當之無愧的功。

正是因爲姚廣孝不肯做官。不肯脫下僧衣,不肯接受朱林的封賞。所以一直到現在,他依然是僧人而不是官吏,所以纔可以保持然的身份和朱豬說很多朝臣無法說出口的話語。

無論南京還是北平,所有的臣子都說朱林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只有姚廣孝可以很直白的對着皇帝說出“你已經老了”這樣的話語。

因爲姚廣孝始終刻意的和朱豬保持一種近乎於朋友和知己的關係,始終避免自己成爲朱林的臣子。所以纔不會被朱林所猜忌,可見姚廣孝深知如何自保。

“姚師傅也老了”。朱林拉起姚廣孝瘦骨嚎響的手掌,遙憶當年情形:“當初前革朝起兵,聯領軍在外,正是姚師傅力排衆議一舉格殺北窪,爲聯保住了根本芒地,衆份功勞,聯不會點“時也,勢也,皇上也不必記掛心頭。小姚廣孝似乎不願意提起當年的功勞,而是很直白的說道:“如今太子留守江南,做事也算穩妥。太子爲人過於暴烈。只不過是因爲有皇上在上邊壓服着。所以纔沒有表現出來

也只有在姚廣孝面前,朱豬纔會直抒胸腿:“煦兒是有點過於急功近利,多磨礪幾年會有所長進”

姚廣孝於朱林二人相知相識幾十年,心裡有什麼樣的想法不必說的很透就已經心知肚明瞭。既然朱豬已經肯定了朱高煦,姚廣孝也就不再多言,轉過話題說道:“皇上當年的手段太烈,兩個皇子又受皇上影響太深。一力用心做實事,這本是好的。可也不能一貫務實,當收讀書人之心,以防將來那些讀四”小

“手段太烈”這四個字其實牽扯到了永樂初年的很多血腥之事。

當初朱林剛剛繼承大統,很多讀書人對朱林稱帝的行爲大家鞭撻,以激烈言行反對,只承認朱豬是太祖冊封的藩王而不承認他是大明的皇帝。很多讀書種子甚至不惜以血抗爭小”

朱豬從採就不是一介,心慈面軟之人,對於抗爭的讀書人更加不會手軟。以雷霆手段大加殺戮,製造出了一樁又一樁駭人聽聞的“株連。大案。當初誅殺方孝孺的時候,姚廣孝是極力反對。力勸朱林至少留下方孝孺的性命,並且說出“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的警句。

當時的朱林剛剛登基,在用盡了威逼利誘等等手段之後,方孝孺依然不肯就範,終於鬧出了“誅十族”的慘劇。然後一不可收拾。屠戮之風愈演愈烈”

市井民間有很多傳聞,說是姚廣孿攛掇着朱林殺死了方孝孺,是怕方孝孺擠了他的權個,雖然姚廣孝從來也不做澄清,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朱林自己心中清清楚楚。

朱林本人太過於務實,並且把這種作風影響到了兩個皇子,一再的強調要踏踏實實的做事情,終究是忽略了務虛這個方面。後來爲了爭取士林之心,雖然做出幾件諸如編撰《永樂大典》這樣的舉動,可終究無法真正收拾讀書人之心。當年的建文皇帝很的讀書人稱頌,可他丟了天下,所以朱林很注意吸取建文的教,並沒有真正把讀書人當一回事。

國富民強,兵馬雄壯,即可得天下,這是朱林的想法。

即便是現在姚廣孝把務虛這個話題說的很直接了,朱豬依然認爲這是姚廣孝的“仁慈”之心作怪。並沒有想的很多。

黑衣病虎已經沒有了當年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這些年來,姚廣孝“衰老”的很快,連朱林都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的這種變化。一再勸告朱林那些宏圖偉業可以先放一放,要先收拾人心。

朱豬認爲姚廣孝真的老了,老的已經丟掉了當年的雄壯之心。收拾人心有用的話,建文還會丟了江山麼?天下者,富強也。至於民心,從來就是可以操控的,一棒子打下去再懸一點好處出來,自然會有許多讀書人會爭搶着歌功頌德左右輿論,這本身就是帝王心術的一部分。

姚廣孝似乎已經沒有當年的心力,也不再試圖一定要影響到朱豬,見朱豬對這些並不是這的熱心。也就不再多說什麼:“皇上能來寺中探望,我心已足。自古君臣善始者衆善終者寡。我於皇上能夠善始善終。也算佳話了

“哈哈,這還是姚師傅麼?聯的姚師傅可是平吞江河的豪邁之人,今日爲何如此?”

姚廣孝微笑着合什:“生死有年,我也到了捨棄皮囊明心見性的時候

朱豬其實早就看出姚廣孝已經病入膏盲。要不是因爲有“神仙粉”這種藥物支撐着,姚廣孝連坐都做不起來。正是因爲聽聞黑衣病虎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最後關頭,所以才親自到僧房之中探望。

“佛家不是不講究什麼生死的麼?,小

“皇上,是人都會死,只不過我佛家中人對生死有別的理解罷了。”姚廣孝的眼神有點迷離了:“我雖算不上什麼有道的僧人。可也能看破自己的生死。再過不了一時三複,也刻該去了,”

“劉熊培死了,張鈺去了”我聽說劉成也病的厲害”姚廣孝唸叨着一個又一個靖難功臣的名字,每說起一個人,都讓朱林心中微微一震。

當年跟隨着燕王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的老人們已經越來越少了。當年跟隨着朱林一起北上就藩的舊部已經不剩下幾個了。

一想起這些,再看看因爲吞噬過量神仙粉而勉強支撐着的黑衣病虎,朱林就變得多愁善感起來:“劉成也是咳的厲害,太醫說他肺經已經枯了。恐怕撐不過今年。哎,聯的腦骨之臣一個接一個的去了

“自古人才如潮水,總有新人換舊人,皇上也該多用一些年輕人了

朱豬說道:“年輕一輩當中小也有幾個出類拔萃的,只不過這些人多有這樣那樣的缺陷,都察院的張青也算是有點想法的,可終究去不了志大才疏的狂生嘴臉。新近提到兵部的易書傑多有韜略聯卻怕他是咋,紙上談兵的趙括。還有江南的林三洪,本事和眼光都不錯。卻不肯拿出十成十的忠誠之心,,

“年輕人嘛,可以多磨礪幾年。姚廣孝劇烈的咳嗽起來,好不容易纔平息下來:“志大才疏的可以用在細微處,紙上談兵的可以用在閣院中。至於不是很忠誠的林三洪麼,只要真有本事,自然有利驅之。天下人。少有真正忠誠者,皇上也不必太在意這些。還有永樂二年抓捕起來的那些建文舊臣。那個反書案是我提起的,是怎麼回事想來皇上也清楚,我也就要去了。懇請皇上一個人情,放他們出來吧

“聯允之。

“還有前革朝的主錄僧浮洽

“聯負,之。”

姚廣孝一連說了好幾叮,名字小都是當年新舊朝交替之際被抓捕起來的一些臣子,這些人本身並沒有什麼大錯。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對錯本身已不重要,關鍵是站隊。所以很多人吃了掛落。現在還關在大牢裡黴。或許是有感於當年的殺戮之氣太重,這幾年來姚廣孝一直在彌補這些,所以朱林時常認爲姚廣孝已經有了太多不必要的“寬仁之 心”

姚廣孝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或許是朱林爲了最後的“善終”所以姚廣孝每說一嚇,名字,朱林都會應允。

“懇請皇上待之以僧禮。”

“聯允之。”

姚廣孝盤膝而坐,雙手橫放膝前,緩緩閉上雙眼”

朱豬就那麼站立着。一動不動的看着姚廣孝。

僧房中靜寂無聲,獸爐子裡的炭火漸漸弱了下來,旁邊伺候的宮人卻不敢上前填炭。這些日子以來。皇上的脾氣越來越難以琢磨了。經常以爲一些不算事情的事情打殺宮人,搞的身邊伺候的宮女太監無不戰戰兢掛畏之如虎。

皇上就那麼站在榻前,弓腰的宮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姚廣孝的腦袋猛然往下一垂。永樂皇帝嘆息一聲“又走了一咋。”旋即大步出了僧房。面無表情的說道:“擺駕,回宮。”

臘月十五,大明主錄僧姚廣孝坐寂於寺中,按照姚廣孝遺言。永樂皇帝以僧禮相葬,”

母親歡喜的唸叨着在佛前點燃了香燭。喃喃的祈禱着:“過往的神仙佛爺,林家的列祖列宗,保估我林家子嗣興旺門第蓬勃”

正念叨着,春桃就已經風風火火的跳了進來,扯着大嗓門高喊:“阿孃。阿孃,小香生了,生了…”

林老夫人一把攥住春桃。彷彿是遇到什麼重大的考驗一般,以一種很古怪的腔調問道:“是男孩還是女娃?”

“是男娃娃哩,送子菩薩果然靈驗,不虧阿孃送了那麼多香火錢”聽到“男娃娃”這一句,母親頓時歡喜的什麼似地,以一種和她年紀絕不相稱的敏捷從箱子裡取出早就準備的紅紙“包裹,一邊遞給春桃一邊嗔怪的說道:“你個死丫頭。送子娘娘的話你也敢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今天網好十五,生個孫子以後肯定是要做大官的呢,我先去看看我的寶貝孫子

因爲三奶奶生了個兒子。侯爵府中歡天喜地的忙碌開來,就連夫人杜月娘也跑到小香屋裡去探望。而四夫人春桃則在忙着給下人分喜錢……

“老爺萬千大喜。”

林三洪笑呵呵的把春桃準備好的紅包派下去。

老實說小香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林三洪並不是很在意。只不過小香本人十分在意這些。經常爲了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而忐忑不安。畢竟她是偏房,若能生個兒子下來。也會揚眉吐氣很多”

生子之後的瑣碎事宜自然會由府中的僕役去打理,會有春桃和老夫人照看。也不怎麼需要林三洪這個侯爵操持什麼。所以越是在這種時候。林三洪反而愈清閒了。

書房之中,儀態萬方的杜念昔微微蹲身。行了個禮節,笑盈盈的對林三洪說道:“恭賀老爺添丁之喜。”

林三洪笑道:“算了,柳”念昔呀。我就不打賞了,一會你到夫人那裡去取紅包喜錢吧,稿子呢小給我看看。”

這些年來,執掌《飯後談》的杜念昔很少和林三洪見面,這次來網好趕上了林家填人進口的喜事。

取出一大摞手稿,交給林三洪:“這就是那份《西洋記事》的手稿,是船隊中一嚇,司索丁留下來的,希望能象老爺的說西北的文章一樣在《飯後談》上刊行。我看過了。這個文字還算不錯,就是不大符合老爺的風格,”

“嗯。我先看看”林三洪有點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手稿。

這是跟隨鄭和下過幾次西洋的一個司索丁記錄的文字,其中有很多類似於航海日誌之列的東西。更多的則是記錄西洋沿途各國家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風民俗。

粗粗的閱讀了幾嚇。片段之後小這個文字確實很真實,能夠反應出西洋那些土著民族的生活狀態,對於內地百姓瞭解外部世界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這篇東西描述和記錄的性質過於濃烈,娛樂性先就打了折扣。對於讀者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小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象林三洪描述西北那樣帶出評論的功能,也就是沒有什麼思想。只是單純的描述。所以杜念昔得到手稿之後親自帶過來了,一來是因爲到了年關歲尾,少不了要給侯爵和夫人請安問吉,再就是希望藉着這個機會讓林三洪潤一潤這篇稿子,按照《飯後談》的風格弄出一篇文字。

“馬喇甲,水道狹長,蓋南北東西海路之必經,若能在此駐點。可提供過往船隻補給。可縮短航程”

從書稿中所描述的情形來看小馬喇甲刻馬六甲海峽了,書稿中雖然同樣提到了這叮,海峽的重要。顯然描述的不夠充分。

對於這種戰略意義十分重大的地區,有必要可起足夠的重視。以現在大明朝內部的形勢,不大可能一下子就派出一些軍事上的力量駐守這個地方,不過即便是出於純粹的商業考慮,也應該做出前期的引導和暗示了。

“好,宛若,算了。念昔你的文字也不弱,我琢磨着編個故事”算了,還是說咋,事故吧。這個馬喇甲爲叫交通重地,一定弄出天下必爭的氣氛來,先從這裡潤起吧。”

“是。”杜念昔還是和當年一樣,一笑之間便是風情萬種,捻起筆來淺聲說道:“老爺請講,念昔來錄”

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175章 越來越少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18章 伴君如伴虎第56章 事出有因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9章 高聲叫好第98章 回答我吧第46章 爲了烏紗第40章 深意無人知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100章 我說你寫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62章 根基之地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71章 深夜召見第99章 道友,現原形吧第69章 剛剛開始第108章 發動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75章 妻不如妾第95章 麻桿打狼第23章 籌謀(2)第8章 斷送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128章 真假不自知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47章 官場如戰場第66章 小登科第101章 清官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93章 夜襲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30章 捉狐狸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91章 別尿,有人在看第27章 肥美親事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99章 道友,現原形吧第124章 歪理第98章 回答我吧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58章 合縱連橫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72章 說重點第29章 再聚首第25章 一旗迎風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103章 長舌婦第30章 錢你出第60章 大亂鬥第56章 事出有因第12章 除夕夜(1)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13章 暴風中心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119章 國之大第84章 好處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94章 真的打不過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28章 回來了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29章 再聚首第38章 官場瘟神第134章 改變從這裡開始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68章 有錢大家賺第14章 鬧新春(1)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84章 好處第88章 殃及無辜第130章 捉狐狸第104章 鬥智鬥勇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23章 籌謀(2)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59章 激烈反應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54章 誰不想賺錢?
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175章 越來越少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18章 伴君如伴虎第56章 事出有因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9章 高聲叫好第98章 回答我吧第46章 爲了烏紗第40章 深意無人知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100章 我說你寫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62章 根基之地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71章 深夜召見第99章 道友,現原形吧第69章 剛剛開始第108章 發動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75章 妻不如妾第95章 麻桿打狼第23章 籌謀(2)第8章 斷送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128章 真假不自知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47章 官場如戰場第66章 小登科第101章 清官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93章 夜襲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30章 捉狐狸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91章 別尿,有人在看第27章 肥美親事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99章 道友,現原形吧第124章 歪理第98章 回答我吧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58章 合縱連橫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72章 說重點第29章 再聚首第25章 一旗迎風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103章 長舌婦第30章 錢你出第60章 大亂鬥第56章 事出有因第12章 除夕夜(1)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13章 暴風中心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119章 國之大第84章 好處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94章 真的打不過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28章 回來了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29章 再聚首第38章 官場瘟神第134章 改變從這裡開始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68章 有錢大家賺第14章 鬧新春(1)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84章 好處第88章 殃及無辜第130章 捉狐狸第104章 鬥智鬥勇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23章 籌謀(2)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59章 激烈反應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54章 誰不想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