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歪理

飭州。瀕長江撫運河。天下水路樞機之地。過了江。巡心,整個水面上的船隻有一半需要通過揚州。

大運河上的平底船一個比一個大,擠擠挨挨不可計數,漕運之利天下無雙。

因爲朝廷裡邊的文書早就下到了的方,林三洪還沒有到來之前,揚州各衙的官員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提前好幾天就碼頭上等了。

任的府臺大人雖不是什麼元老重臣。可名氣也大的很。尤其是官場當中,林三洪湖廣鬧的天翻地覆,以御史的身份把楚王逼的乖乖投降,可見其手段之一斑。

揚州一地,尤其是知府這樣的一把手,歷來就是朝廷是十分重視。現任的府臺秦大人是跟着當今皇帝十幾年的老人,一路從北地殺到江南,戰功赫赫,知府的職位也是皇帝位酬軍功纔給的。即將赴任的這個。林三洪也是硬生生爲朝廷闖出了削藩的局面,同樣是實打實的功勞。

只要能爬上揚州知府這個位子的。能力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有硬邦邦的後臺,否則也放不到揚州來。

林三洪的坐船剛一過來,立刻就有梭舟上前接洽,很快就有專用的引水船前邊開路,引導着林三洪的坐船停靠一個專用的小碼頭。

揚州內碼頭上袍服煌煌。七縣三州各司衙門都有人過來。

迎來送往是官場上很重要的一項,府臺大人第一天登上揚州地面,這個時亥很重要,一定要來迎一迎,就算套不到什麼交情,也可以先混個臉熟,對於以後的相處有百利而無一害。

船板網一搭上,各色地方官員紛紛涌上來,林三洪幾步下船,面帶笑容的大聲打着招呼。

林三洪回頭觀望,有心思乖巧的官吏上前:“貴眷隨從一應人等自有人安排,林上憲放心

因爲還是接官拜印,林三洪還不是正式的知揚州府事,城裡的衙門還坐着一個知府大人呢,自然不能用“府臺大人”這樣的稱呼,只好含含糊糊的以“上憲”相稱。

幾個官員亂哄哄的自報姓名。嘈雜紛亂之中,林三洪也難以一一記下,只好不住拱着哈哈兒。

如衆星捧月一般簇擁着林三洪進了驛館,驛館內早已備好了裡外兩席酒菜。幾個官員的憲夫人陪着杜月娘這個知府夫人裡邊用酒,而林三洪則被一衆揚州官吏陪着外間落座。官上任,驛館用第一頓飯,本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也可以藉着這個機會朱林一些當地的風俗,重要的是和地方官吏有個接觸,互相認識。

朝廷也承認官員之間的交往,所以這一頓飯是從地方府庫中開支,而不是官員自己掏腰包請客吃飯。

正因爲不是花自己的銀子,這一頓上任飯都很奢侈。猩脣、鹿尾、熊掌、豹胎、鴕峰、猴腦等等只要是能想得起來的,一併要這一頓當中吃出來。反正不花自己的銀子。不吃白不吃。爲了杜絕這種現象。下狠心用重手整頓吏治**的朱元障給天下的官員定下了規矩:這一頓上任的宴席可以吃,但是絕對要按照規矩來。要是吃超了吃冒了,誰吃的誰掏錢。

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各地生員的伙食供應標準是一張四兩的餅,三兩面醬一根大蔥。縣級官吏則是一冷一熱兩道菜餚,精米四兩。無酒。史實

隨着官吏級別的提高,驛館招待的水平也相應提高。到了知府這個級別,可以有四個菜,一斤酒,,

朱元障是窮苦出身,見不得官吏貪腐,對於天下官員的管制也爲嚴格。爲了防止官吏**,能想的法子都想了。能用的手段都用了。就是細緻到吃頓飯這種小事情上,也親自定下了嚴格的規矩:比如說林三洪可以用的四個,菜,分別是兩葷兩素,要是動用了三個葷菜,就算是超過了規定要自己花錢。

太祖洪武皇帝費心機的制定種種反腐倡廉的政策,連官員的衣食住行都考慮到個了,可他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有限。

既然能制定出這樣嚴格的政策。下邊的官吏就能想出相應的對策。

招待林三洪的這頓飯,確確實實只有四個菜,而且絕對是兩葷兩素。絕對沒有違反制度。十六寸內徑的特大號四鳳盤子,四個就佔滿了偌大的桌子。拆塗鮑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豬頭是揚州著名是三頭宴中的主打菜餚,到了這裡卻被裝一個特大號的盤子裡,算是一道菜。菊花蟹、溜桂魚、紅悶蝦這三個又裝到一個盤子裡”

八個冷菜被裝到一個上下八層的葫蘆形菜搭上,據說這就是全素的葫蘆菜酬

看着眼前的這一切,就連林三洪都不得不佩服這些官吏了。能夠挖空心思到這種地步,也算是一種“本事”了。要是朱元障能見到眼前的場面,估計都能氣的吐血不止順便把場的所有官吏打的同樣吐血

“揚件雖有富庶之名,其實只不過是週轉而已。錢糧賦稅數上繳朝廷,內裡剩不下幾個。錢。招待不週之處,還望上憲大人體諒,”

官場中不要臉的事情林三洪見的多了,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不耍

揚州官員要是還哭窮的話,天底下當官的還不都得把褲子賣了?先,是眼前這四個菜,都夠一個四口的中等民家幾年的衣食用度了,就是朱元璋和朱林父子二人的伙食加起來。也不如這一頓的規格高。

林三洪自認不是什麼清正廉潔的官員,可要是和這些揚州官吏比起來。簡直就是兩袖清風的清官廉吏了。大明朝的官員要都照着這麼個吃法,也不必等到外敵入侵,說不準哪天就會出現幾個,“張元璋李元璋”之列的豪傑”,

這種**一定要剎住,要不然這還了得?林三洪連筷子都沒有拿,不動聲色的說道:“來人!”

“上憲大人有何吩咐?”

林三洪努力做個笑容,指着桌子上的四個菜說道:“我來揚州上任是皇上欽點,不敢有日08姍旬書曬譏齊餘口恩六泣頓飯一一的銀午我出了,算是我請大家吃”

揚州有錢,可也不能這麼糟踐。明擺着是違反制度的事情,林三洪也不想一開始就和揚州本地官員把關係鬧的太僵,所以要自己掏腰包拿出這頓飯錢。這個意思明顯的不行:我上任了,就要聽我號令。就算是做不到清正廉潔,也不能這麼窮奢極欲的瞎胡鬧。

座的官員面面相覷,臉色頗爲尷尬。

這種事情明顯是理虧,可一直以來都這麼做的,這個來的府臺大人還沒有上任,就擺開了廉潔的架勢,以後恐怕不大好相處。

林三洪量讓氣氛顯得不那麼尷尬,放緩口氣說道:“列爲大人都是官場上的老人了,我也不想爲難諸位。官場上的事情我也明白。吃點喝點不算個。什麼,就是伸手撈銀子也不爲過

身爲還沒有上任的知府,能夠說出這些,絕對是掏心窩子的熱乎話了。官場上的這些事情從來就心照而不宣的,很多道理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不會說出來,尤其是這種場合之下。

放任何一個官員身上,都不可能說出“撈銀子”沒事這種混賬話來,可林三洪就這麼說了:“不管做什麼,都要有個度。一旦沒有了節制,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話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明白,明白,上憲大人清廉

“別,我也不敢說什麼清廉。只不過不敢做的太過而已看氣氛已有所緩和,林三洪笑了笑說道:“諸位都是地方父母,也知道百姓的生計如何。別的先不去管,就眼前的這一頓飯,足夠花光尋常的百姓之家幾年積蓄,”

衆人紛紛點頭稱是,大讚林三洪體恤百姓的月時,趕緊命人扯下酒席。

“既然都已經做好了,也就不必扯了吧?諸位管用,飯資我出了。算是不枉諸位之誼情

一衆官員雖然言語上熱情,其實肚子裡早把林三洪的祖宗十八帶都罵翻了:裝什麼清官?要不是爲了撈銀子,你來揚州做什麼?偏偏拿着我們的好心當歹意,,

“也不是我林三洪裝什麼大尾巴鷹。咱們當官的,要點體面要點享受。本不爲過。列位都是一地父母。兄弟我是個。做京官的出身,老百姓的日子過的如何,想來諸位比我清楚林三洪敲了敲桌子上大的嚇人的四鳳盤子:“等到揚州百姓要是能用這種盤子吃上米飯的時候,別說是這麼點東西,諸位就是想吃龍肝鳳髓。我林三洪就是自己掏腰包也要請各位好好的享受一番

這些人當然不把林三洪的話放心裡去,半真半假的裝模作樣一番也就是了。官場上就是這個樣子。估計這個還沒有上任的府臺大人也是逢場作戲說說也就罷了,官上任三把火嘛,高調是一定要唱一唱的。若是把這種話也當真,這官也就沒有辦法做了。

做官貪一點不算什麼,享樂一些也不要緊,關鍵是要有個度,絕對不能過分。林三洪也知道這些揚州官吏不會把自己的悄當真,只好說道:“心裡頭要裝着百姓啊”。

一片“上憲言之有理”的稱頌聲中,偏偏就有不服氣的傢伙。

就聽一個不冷不熱的聲音說道:“上憲大人說的大有道理,我等自是應該遵從,可要是完全照着上憲大人之言去爲官去做事情,也未必就是真的對百姓好了

聽到這種話,林三洪心裡的怒火騰的一下就燒起來了,立刻就紅嘟嘟的上了臉面,幾乎當場就要發作。要不是顧忌着自己還沒有接任,不管是誰說這樣的話都要把他拉下來狠狠的整治一番。

角落裡一個約莫五十多歲的老頭子,看服色應該是個從七品,也不曉得是哪個。衙門的,因爲官職太低。連同坐的資格都沒有,就站立坐席之外。

林三洪已經把話的說很明白了。自認不是什麼酷吏嚴官,可還是有人唱反調,林三洪已經感覺無容忍了。強壓着心中的火氣站起身來,拱手說道:“不知這個大人高姓大名?哪個衙門任職?”

“下官張國忠,府衙內務檢事。”

內務檢事一職負責府臺已經各個衙門的後勤工作,嚴格的來說,根本就不算是官而應該算是吏,他這樣的職務升到從七品已經是極限了。很難再有什麼提升。

林三洪微微示意,讓身邊正五品的府同知讓開,再次拱手爲禮:“林三洪自認學識淺薄,不知地方事務。還要請教張老大人,如果網,才我說言不是對百姓好,那麼如何纔算對百姓好了?”

林三洪身爲知府,對一個小小的檢事客氣成這個樣子,就是傻子也能看出這是說反話。座的每一個人都明白林三洪是憋着怒火,只要一上任就要狠狠整治這個張國忠一番。

五品的府同知趕緊起身,以一種同情的眼光看着這個從七品的傢伙: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道理你還不明白?這麼鳴鑼鳴鼓的和任的府臺大人唱反調,不是白癡還能是什麼?等着看好戲吧!張國忠似乎根本就沒有看到林三洪笑臉下壓抑着的怒火。反而是老實不客氣的坐林三洪身邊,笑呵呵的說道:“下官知道上憲心裡憋着火氣要整治我呢大可不必如此。下安雖然官職卑微,卻是現任府臺大人的親衛出身。從現任府臺大人年輕時候開始,我就是他的侍衛官了。現任的府臺大人眼看着就要走,我也會跟着府臺大人去軍中的。這一次來迎上憲,乃是現任張府臺的意思

張國忠和現任的府臺大人同姓,又都是軍中出身,而且曾是現任府臺的親衛,想來關係不淺,很有可能是同族同宗。而且有要跟着現任府臺一起調離揚州,根本就不怕林三洪以後給他穿鞋。“還未請教張老大人,如何纔算是對百姓好呢?”

“林上憲的事情我也聽過一些,殺死桌臺逼死藩臺,湖廣轟轟烈烈的大幹了一場,確刪下實吾要實事的架年紀也大了,看的車情也多,本多嘴這裡絮叨,可又恐林上憲上任的三把火燒錯了地方,所以就斗膽直言了。”

越是這種人,林三洪就反感。也不能說是反感,而是極其厭惡。天底下的貪官多如恆河沙數,只要沒有魚肉鄉里沒有壓榨百姓,自己享樂一點也不是不能接受。想大貪官包慕正那樣的就是貪官中的精明者。偷偷摸摸一點一點挖朝廷的牆角。妨礙並不是很大,要不是包慕正的運氣不好趕上政治整頓,永遠也不會查出來。

你要是花公家的錢,偷偷摸摸的花一點也就算了,還敢大張旗鼓的說出來。難道你當貪官還有理了不成?天底下的貪官要有一十是這個德性,老百姓乾脆造反算了。

林三洪把後槽牙都咬緊了,臉上卻是不動聲色,第三次拱手行禮:“還請張老大人指教!”

“指教不敢,見的多了想的也就多了,隨便說說,有什麼對於不對的。上憲大人是人中龍鳳,難得的大才。自然有個分曉。”張國忠嘿嘿一笑,隨手拿過林三洪面前的筷子撥拉着桌上特大號四鳳盤子的香辣豬頭,不緊不慢的說道:“聽說林上憲也是貧寒出身,老百姓養一口豬能賺多少想必大人也知道吧?。

關於這個問題,林三洪早就問過春桃。

春桃家裡可是專業殺豬的,很久以前囂,和林三洪說過:老百姓養豬。根本就賺不了錢。因爲豬肉的銷量並不大,賣的貴了買的人就會少。賣的賤了屠戶就賺不到錢,所以只能拼命壓低生豬行格,要不然屠戶就得喝西北風。

“養一口活豬,需要年對年,一年辛苦也賺不了幾個

“然,看來林上憲果然深知民間疾苦。

。張國忠放下筷子,起身對林三洪行了個禮:“下官是管內務的,府衙上下的採辦都要經手,無論柴米油鹽無論桌椅板凳,每一樣都裝心裡,一口豬三百二十個。錢沒有虧了老百姓吧?”

“沒有,百姓不虧

春桃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一口生豬的價錢絕對不能超過三百個錢。否則就屠戶就沒有賺頭。

府衙內外以及各個衙門,都是統一採購統一分配,要不然大明朝給官員的那點俸祿,根本就不管吃的。

這種形式有點像現代的政府採購。因爲中間少了很多環節,所以可以做到統一。

掌管內務的官員不可能像屠戶那樣走街串巷的收購生豬,只能給出比較給的價格來統一收購。要是和屠戶一樣的價格,老百姓自然會就近把活豬賣掉,誰會辛辛苦苦的走幾十里路賣到衙門裡?

所以掌管內務的衙門必須把價格提高,否則就收不上來。

“上憲大人。可知揚州各個衙門一天日要消耗多少生豬?”不等林三洪回答,張國忠就伸出兩個手指晃了晃:“兩百頭,至少也要兩百頭。若是到了年節。還要多的多

尋常的百姓家中,多是以務農爲主,雖然也有許多打短工的,可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於田地。家裡養一口豬,基本就是女人和娃娃的事情。每日割青草喂穀糠,本錢不算大,至少牛苦的很。可這種辛苦的是值得的,娃娃嘴裡的糖果、女人期盼已久的幾尺花布,都指望着一口大肥豬呢。

多賣出來的那幾十個銅錢,對於官宦之家來說。都不夠老爺喝一盞茶的,可對於老百姓而言,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稍微改善一下的機會。

就是爲了這幾十個銅錢,百姓們不辭辛勞大老遠把活豬送過來而不願意賣給屠戶,

“上憲大人,揚州一府素來富庶,消耗也大,所以收購的生豬越來越多,帶動生豬價格一路走高。現如今市井之間三百錢都收不到了,下官也準備把採辦生豬的價格再提一提,要是和民間的價格太過接近的話。恐怕就收不到了。”

如果官府採辦的價格和私人交易的價格差不多,老百姓就不會大老遠的送過來賣給官府,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

“老百姓也吃肉張國忠很無奈的笑了笑,繼續說道:“只不過是很少吃到罷了,大部分的肉食還是到官宦或者的豪富者口中,價格高一些也不是承受不起

一頭豬的價格高几十個錢,每斤豬肉都上漲不了一個銅板,能吃的起肉的不是富裕人家就是象做到這些人一樣的官宦,根本就不乎這點。甚至無法察覺,但是帶給老百姓的實惠卻是實實。

“還有上憲面前的這些蝦蟹雞鴨,也是同理。”張國忠說道:“大人提倡清廉,這絕對是不會有錯的。或許坐的諸位大人不意上限的話語

這些當官的當然不會因爲林三洪一句話就清廉起來,該吃的還是照樣吃,該喝的也一點不會減少。只不過官府的採購數量肯定要降下來。官府採辦的減少必然帶動價格的降低,當官的和有錢的不乎這點微不足道的小錢,可老百姓卻受損了!這不光是生豬的問題,推而廣之。牽扯麪大的無法想象!

安員是貪還是廉,根本就不這個方面上!

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很可能會引起莫大的關聯,

孃的,高人呀。這可不光是吃飯的問題。而是民生大計。

這個老傢伙說的道理雖然粗淺,可眼光看的遠,先想到的還是民生。要是放幾百年後,肯定是一個草根經濟學專家的料子。

老傢伙說的是豬肉,林三洪卻想的揚州知府,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林三洪伸手把張國忠按座椅上。微微後退半步,躬身行禮道:“張大人當頭棒喝,若不是老大人指點。險些成了大錯。聽君一席勝十年,林三洪受益匪淺,受我一禮。”

張國忠急忙起身閃一旁,還禮道:“下官也沒有過幾天書,能知道什麼大道理?只是深知愛民不是光憑嘴皮子上說就可以做到的。要事事都把老百姓裝

林三洪哈哈一笑,把袖子高高挽起。舉筷說道:“林三洪不知揚州地情,一上來就信口開河講大道理。實是孟浪了,列位大人不必意。該吃的咱們還得吃,該用的也還得用,大夥都別拿捏着,好好的吃喝一場”

原來拿着公家的錢享受果然是有道理的,這些個官員頓時以十分欽佩的目光投向張國忠:老傢伙行啊,幾句話就把上憲給忽悠住了,能耐!以後大家的日子可就過的舒坦了,哈哈“

這一席酒宴,真可以算是賓主共樂。大明朝的官員上下和氣,杯籌往來,十分開心。

用完了酒宴,又是細細的茶水點心。

正林三洪和揚州地方官員閒聊的時候,張國強靠上前來:“林上憲。張府臺那裡急着趕往軍前,還是衙門裡等着和上憲交割呢?”

現任的府臺張大人是要去軍中效力的,還有很正式的拜耳儀式和很多繁雜的交割卓宜沒有處理……

這種事情,是現任府臺和任府臺兩個人之間的事情。除非是兩個人交割過程中出現了什麼爭執,否則也不需要別的官吏。林三洪笑呵呵的起身,拱拱手說道:“如此就於諸位大人做別了,林三洪十分感激諸位大人的款待之誼。這就要去和府臺大人交割,以後咱們來日方纔,到時候還要拜託諸位多多關照,”

一上來就把大家教的象個孫子一樣,這樣的府臺自然不爲衆人所喜。好林三洪終於開了竅,所有人也樂得有個這樣的上司,紛紛行禮祝賀,連官號都提前喊出來了:“林府臺客氣了,協助府臺大人乃是我等分內之事,還要林府臺多多關照纔是!”

“這個,,內人

早有眼光乖巧的官吏站出來:“林府臺交割事大,貴眷安頓之事交給我等辦理,若是府臺大人感覺不夠安穩,可遣一長隨,”

“什麼話?”林三洪佯做生氣狀:“我的家眷交給諸位大人代爲安置。我還能有什麼不放心的?等我先去交割完了,回頭再和諸位大人絮誼”

如此這般,揚州官場和和氣氣其樂融融!且說林三洪隨着張國忠到了府臺衙門,現任的張府臺早就衙門裡頭等了。

張府臺是行伍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當初也是因爲軍功才臨時安置揚州,早就想着回到軍前了。眼看着朝廷已經有了用兵的架勢,軍前效力絕對比窩地方上有多立功的機會。何況這一次是還是升遷!

現任的張府臺人高馬大。足足比林三洪高出半個頭去。臉色黝黑言語粗俗,臉上還帶着一道從額至鬢的刀疤。雖然被頭髮遮掩住了一些。還是可以見到紫紅色的疤痕。

官印、文書、各色積壓下來的官文都擺放的整整齊齊,這些東西旁邊還擺放着一套黑黝黝的鐵甲。過不了多少時間。現任的府臺大人就要脫下官服穿上盔甲,從文轉武了。

很正式的按照規矩拜了官印。交割了文書和一應事宜,林三洪就已經集是正式的揚州知府了。

心急的張府臺就當着林三洪的面脫下官服,定盔貫甲穿戴整齊。故意把腰刀弄的當當作響,哈哈大笑着說道:“我說林老弟,本府,我早就盼着有人來換班了。你說我一個軍前廝殺慣了粗漢,做的哪門子知府?府臺衙門裡的事情多的數不清,我又不識字,忙的焦頭爛額也落不下好,憋都能憋個半死了。

如今好了,你來換班,我去廝殺,和軍中的孩兒們打交道可比整天見這個大人那個大人要爽快的多。管他這個那個,只管依照軍法形勢,誰要不聽話,老子一頓軍棍打出去,哈哈

這個張府臺”現應該說是張將軍了。張將軍看起來確實是形容醜陋樣貌兇頑,可人家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也不需要什麼好賣相。這個人看起來是不怎麼順眼,揚州的任務上也沒有做過什麼事情,有這個人基本等於沒有。

雖然如此,可張將軍爲人豪爽。說話直接,林三洪還是很喜歡的。

“林,府臺,咱們都交割完了,以後揚州再有什麼事情可就和我沒有干係了。做的好,是你林府臺的功勞,做的不好。朝廷處罰下來。也是你林府臺揹着,反正是於我無關,哈哈,”

林三洪笑道:“這是自然。”

“老弟,好歹我也揚州呆了兩年,有兩句話憋心裡不痛快,一定要給你說一說。”

“張將軍請講。”

“揚州這個地方吧,肥的流油,是個好地方。老子,兄弟我走南闖北,從來就沒有見過這麼富的地方。”張將軍毫不諱言的說道:“前幾年打仗,燕王”皇上那邊也賞賜了不少,再加上下邊的弟兄偷偷摸摸送上來的孝敬,也算是小有積蓄。可到了揚州才知道,老子,,兄弟我就是個,窮人!”

“咱就不說城裡城外那些個大鹽商大糧商,哪怕是幾個弄着幾條破船的船東,都比老子有錢。那穿的那戴的,,嘖嘖,了不得呀。”張將軍笑着說道:“揚州錢多,官兒肥,就連婆姨都水靈的好像妖怪一樣”

一提起揚州美女,張大將軍毫不掩飾自己的口水,哈哈大笑着說道:“這地方,就是個銷金真,看着都眼饞,心裡都癢癢,時不時的就想伸手撈錢

“老子”兄弟我是見過世面的。當初和蒙古人殺的屍山血海都沒有皺過眉頭,可到了這地方,好幾次都差一點就把持不住了。”

很多征戰出來的大人物,不能算是沒有見過世面,浴血廝殺的時候都沒有倒下,卻難以拒絕紙醉金迷的誘惑。終於到金錢和美女的腳下。這不稀罕!

“幸虧呀,幸虧我還有點小心眼,家裡的婆娘也管的嚴,好歹算是沒有犯大錯。”張將軍一點也不認爲他這樣的男子漢懼內是什麼醜事,直接就說了出來:“這兩年來,我揚州任上,吃過喝過享受過,下邊的孝敬也拿了不少;要說貪果撈錢的事情老子敢提着腦袋打包票,絕對毀一下我雖沒有念過書,也知道什麼錢可以拿什麼錢絕對動不得。老弟臺你要是不信,這幾年的賬本就你手裡頭。管查,什麼時候查出來我什麼認。若是扯皮推譚不認賬,老子就是大丫頭養的,”

作爲一個知府,無論年節還是常日。肯定少不了這樣那樣的孝敬,這已經是官場的生活方式,嚴格的來說。這麼幹不算是什麼清官。可大明朝這樣的大環境下,只收點下邊的孝敬和同僚之間的“禮尚往來。”還真不算什麼事兒。

完完全全的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這個世界的官員當中不敢說絕對沒有,可也絕對沒有幾個。真要是讓林三洪碰到了傳說中海瑞那樣的清官。給他提鞋都心甘情願。可這樣的清官真有嗎?就算是有,一輩子也難得遇到一個吧?

做官能做到張將軍這個程度。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林三洪很認真的給張將軍行了一禮:“張大人,將軍出身軍中,歷來知軍法之嚴,以軍法約束自身。林三洪佩服的很。”

“先別說這些抹了蜜糖的好聽話兒,我可要囑咐老弟臺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兒張將軍遙望外邊:“這揚州繁華,易消磨壯志雄心稍不留神就會成爲身敗名裂的大貪官。林府臺湖廣的事情我也聽說過。敢作敢爲有膽氣有魄力,算是一條響噹噹的漢子。要上能遣你來揚州,可見對你信賴之深吶”。

現的大明朝,尤其是地方上。知府這個級別的官員大多已經把持燕王系人馬手中。全天下一百五十多個知府裡頭,出了那些比較特殊的地域,不是燕王舊系人馬而爲知府的,絕對超不過二十個。林三洪一上來就是揚州知府,而且替換的還是燕王系的舊部,確實很不容易了。

“兩軍陣前那都是明刀明槍。看得見摸得到,就算死了也是自己記憶不如人。”張將軍深有感觸的說道:“可揚州,尤其是知府這個位子上,其兇險比陣前廝殺也絲毫不遜。老弟你也是個人才,又勝眷正隆,可別被揚州的金子銀子晃了眼珠子,也別給揚州的好看女人扯到水裡頭。啥時候心眼兒活動了。就多想想老哥哥的話兒。你還年輕,我怕你栽揚州,一輩子就完了”。

林三洪再次行禮:“多謝張大哥的金玉之言,林三洪萬不敢胡作非爲。哪天張老兄要是聽說我因爲當了貪官而被朝廷治罪,我希望張老哥你能回來吐我一臉吐沫,再親手砍下我的腦袋”

“好,就這麼說定了。”張將軍拍了拍案上的賬本和文書:“我的任上,一個銅錢的虧空我也沒有拉。現賬面上的這點虧空那是前任落下的,和我沒有相干,你若是想補就補上,不想補就留給你的下一任揚州知府,咱們做男人的,只要做到心中無愧就行。司獄訴訕那邊也有幾個案子還沒有結,就都留給你了。還有這個,”

張將軍接下佩刀,“啪。的一聲拍一層又一層的書文之上:“這把刀跟了我二十多年,和我一起的時間比我家裡的婆姨都多,今天也送給老弟你。就是希望你時時刻玄都記着,揚州就是戰場,看不見的刀子時時刻刻都你腦袋瓜子上懸着,切不要耽誤了自己。什麼時候動了歪念頭,就看看這把刀子。哪天你要是真的做了貪官。我還要拿這把刀砍你的腦袋呢!”

林三洪哈哈大笑:“好的很。我就收下張老兄這個警醒之刃,免得有一天真的死這把刀下!”

“衙門裡的兩個師爺心眼兒不少。亂七八糟的心思也有,被我狠狠的嚇唬了兩次,膽子小了很多。這倆傢伙對於官場上的事情熟門熟路。你若是願意留下就留下,若是不想用就一腳踢開,讓這倆老滑頭滾的遠遠”張將軍歪着腦袋想了想:“糧稅衙門裡的幾個傢伙都的猴精猴精的老東西,老弟你要照看着點。免得那幾個傢伙添亂。要緊的鹽道衙門裡頭,我估摸着整個衙門都不見得有一個。乾淨人兒,眼珠子都是綠的,睡覺都想着撈銀子

“我明白了,多謝張將聳提醒。”

“嗯,就這麼些了吧,老弟臺好好做你的官,我這就去了”。

“張將軍且慢,我帶着人去碼頭上送行!”

一般來說,舊官卸任的時候,人官吏都會帶着下屬去送行。一來是表示一下心意,再者就是因爲大家都是官場是混飯吃的,難免有用到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一定要表示表示的。

“老弟臺是怕我穿上裝了不該裝的東西?哈哈?”張將軍大笑着說道:“你也別送了,我煩見到那些大大小小這個那個的什麼狗屁大人。急着去軍中呢,說不定西北還能見到幾個老兄弟。走了,走了。你千萬別送”。

性情中人,自然不需要俗禮對待。林三洪也就沒有強要去送行。

出了衙門,跟着張將軍的車馬走了一段,算是送別。估井揚州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吏都碼頭上等着送行呢,要不然早就一窩蜂的跑到府臺衙門來道喜了。

和這些人打交道確實很煩,滿口都是空話套話加假話,誰都不會真心以對。開始的時候開能應付過去。說不了幾句連自己都煩了。

林三洪帶着幾個府臺衙門的舊吏剛一回來,這些個小吏、書辦就亂糟糟的涌上前來:

“恭喜府臺大人,賀喜府臺大人,以後揚州大人治理之下必然百業興盛!”

“揚州官民等盼大人如旱禾之盼雲霓”。

他孃的,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看着一張張諛意的笑臉,林三洪實打不起精神來,又不好說的太過,只要說道:“我的家眷怎麼樣了?你們趕緊幫着把後宅收拾收拾,我這個,夫人脾氣可不好,都小心伺候着

第8章 斷送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59章 禍根深埋第27章 肥美親事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105章 獨角戲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71章 深夜召見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132章 男兒身第23章 籌謀(2)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01章 清官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177章 結束就是開始第156章 三洪已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59章 激烈反應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3章 威福並重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25章 一旗迎風第124章 歪理第24章 保全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103章 長舌婦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70章 等人第36章 打的熱鬧第119章 國之大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9章 高聲叫好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60章 大亂鬥第103章 長舌婦第109章 上了賊船下不來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75章 妻不如妾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17章 牢獄之災第48章 奔走第97章 到底是誰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93章 夜襲第68章 有錢大家賺第59章 激烈反應第89章 別有用心第77章 站住,別動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18章 伴君如伴虎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98章 回答我吧第74章 背後的背後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86章 驚聞第133章 不到揚州不知道錢少第10章 原來如此第123章 都是爲了能生娃娃第44章 當頭棒喝第79章 夾住了第38章 官場瘟神第66章 小登科第101章 清官第30章 錢你出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37章 春桃完敗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8章 收在身邊第27章 肥美親事第28章 回來了第48章 奔走第101章 清官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03章 長舌婦第42章 意圖整人第38章 官場瘟神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156章 三洪已第72章 說重點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14章 觸怒第108章 發動
第8章 斷送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59章 禍根深埋第27章 肥美親事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105章 獨角戲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71章 深夜召見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132章 男兒身第23章 籌謀(2)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01章 清官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177章 結束就是開始第156章 三洪已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59章 激烈反應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3章 威福並重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25章 一旗迎風第124章 歪理第24章 保全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103章 長舌婦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70章 等人第36章 打的熱鬧第119章 國之大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61章 拋磚引玉第9章 高聲叫好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60章 大亂鬥第103章 長舌婦第109章 上了賊船下不來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75章 妻不如妾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17章 牢獄之災第48章 奔走第97章 到底是誰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93章 夜襲第68章 有錢大家賺第59章 激烈反應第89章 別有用心第77章 站住,別動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18章 伴君如伴虎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98章 回答我吧第74章 背後的背後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86章 驚聞第133章 不到揚州不知道錢少第10章 原來如此第123章 都是爲了能生娃娃第44章 當頭棒喝第79章 夾住了第38章 官場瘟神第66章 小登科第101章 清官第30章 錢你出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37章 春桃完敗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8章 收在身邊第27章 肥美親事第28章 回來了第48章 奔走第101章 清官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03章 長舌婦第42章 意圖整人第38章 官場瘟神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2章 這就是天意第156章 三洪已第72章 說重點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14章 觸怒第108章 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