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偶然

在追尋永生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會掉到車外,這是概率上極有可能發生的事。

一旦死亡,對當事人而言,就是完全而徹底的失敗。

但……

後果還不止於此。

在預測到永生的一個必要步驟:第五次蓋亞大戰之後,對這場碳基生命的內戰,方然着實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動機,則是內心深處的隱約不安。

但是和願望相反,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他並未找到能推翻這設想的證據。

要想永生,體內的微生物必須根除;

進而,蓋亞表面的一切微生物及宿主,也必須被徹底消滅。

倘若這就是永生的必經之路,那麼,某種意義上,“那個人”的永生,就不再是“人”這一範疇的永生,甚至,也不再是“人類”這一範疇的永生,而將會是“蓋亞生命”這一範疇的永生;

蓋亞的全部生命,除“那個人”以外,都將成爲永生的必然代價。

事情一旦進行到那種程度,“那個人”,不管他自己是否有意識到,都將成爲“蓋亞生命”這棵四十億年參天巨樹的唯一孑遺,以滅絕全部(生物意義上的)同類爲代價,才能獲得資格,獨自一人與死神相搏。

這種對抗,一旦失敗,就不再是他自己的失敗,也不再是全人類的失敗,而將變成蓋亞生命的失敗;

從那以後,偌大宇宙間,再有怎樣燦爛輝煌的文明,再有怎樣歎爲觀止的生命,銀河系的某個不起眼恆星系裡,死寂的蓋亞表面,將不再有任何一絲生命的殘留,繁衍生息四十億年的蓋亞生命演化奇蹟,將就此畫上休止符。

蓋亞生命的終結……

即便只是摹想,方然仍不禁心生畏懼。

這,並非是將對死亡的恐懼,一下子移情到了蓋亞的大千世界之上,而是他在思考,這一切,緣起於蓋亞某物種的某一個體,爲追尋無限長生命而催生出的這一切,究竟是偶然出現的情形,還是任何生命演化軌跡的必然結局。

生命演化,按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環境變遷對DNA複製錯誤的篩選所致。

這樣的過程,原則上,不應該、也不可能有特定的方向,一切完全是在碰運氣,這也可以粗略的解釋,爲什麼在蓋亞生物圈的四十億年長卷中,出現過那麼多構造千奇百怪的生物,然而具有智慧、能創造出文明的物種——人,卻直到這四十億年長卷的最後時刻,迄今不過數百萬年的恍若一瞬,才突然登上舞臺。

因爲演化本身,是無向的,智慧並不是演化的目標。

《進化論》,生命科學界的一塊基石,卻往往被誤解,即便接受過系統教育的人也未見得能理解透徹;最普遍的誤解,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歪曲歸納,彷彿四十億年的漫長演化,就像是在建造大廈那樣,一磚一瓦都是爲了實現既有的藍圖,說的再直白些,就是在爲演化出“萬物之靈”:人,而進行必要的鋪墊——

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蓋亞的生命演化,如果繪製成媒體上常見的一棵分支樹,樹幹底部是原始生命,枝杈頂端則是智人,很容易讓觀看者造成一種片面的既有認知,認爲“人”是演化樹的最終成果,是最複雜、最高級的生物。

加上人對其他一切物種的智商碾壓,優越感由此而生,難免會自擡身價。

然而演化的根本判據是什麼呢:

是“生存”。

如果以生存作爲判據,而非以智力的高下來考量,人在演化樹中的地位,就相當模糊。

當今世界,蓋亞表面的生物圈內,並非只有人這一種生存競爭的勝出者,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即使考慮到人這一物種的特殊性,擁有改變地表環境、甚至對某些物種趕盡殺絕的能力,事實上也的確造成了一大批物種的滅絕,環顧蓋亞生物圈,欣欣向榮的物種也遠非只有“人”這一種。

事實上,單以生存能力考量,“人”根本就不是迄今爲止最成功的物種。

和容易被滅絕的哺乳動物、鳥類甚至爬行動物不一樣,也和某些生存條件苛刻的物種迥異,蓋亞表面的頑強物種,數不勝數,從衆所周知的蟑螂,到漸爲人知的水熊,這些物種的生存能力都遠超人類。

更不用說種類繁多的微生物,本身脆弱,數量與分佈卻冠絕寰宇。

上述這些物種,生存能力遠非人類能夠比擬,即便環境劇變,對人類而言的滅頂之災,也無法將這些物種趕盡殺絕。

自然選擇的判據,是生存,而非智慧;

從這一角度,認爲人類是演化中偶然出現的“意外”,似乎也合情合理。

然而即便是意外,人,作爲一個物種,又的確與蓋亞迄今爲止的任何物種都截然不同。

這種區別,究竟是什麼呢,普通人大抵不屑於回答、也不屑於思考這種問題,畢竟自認“萬物之靈”,人與動物的差距之大,毋庸置疑,屠宰場與耕地裡每一天發生的事,都足以作爲鐵證。

但是在方然的視角,人,作爲物種,與其他任何物種的區別,卻很詭異:

蓋亞生命的四十億年演化,根本上講,劃時代的節點一共只有兩個,一次是從永生不死的原始生命、到註定衰亡的原始生命;

另一次,則是“意外”出現的智慧物種,而這物種的思維演進,必然的產物,就是意識到自身的必死宿命,進而(有意識的)着手反抗:這樣的行爲,在之前的四十億年演化中,從未出現過。

看似偶然,一旦意識到“人”與其他任何物種的本質區別,“人”的誕生,又是蓋亞生命演化、乃至廣袤宇宙中任何生命演化中的必然:

除非演化出智慧生命,否則,按環境的自然選擇,演化將會持續不斷的進行下去,永無休止。

而一旦演化出了智慧生命,譬如蓋亞之“人”,那麼,這物種不僅將阻斷其他任何物種的智慧演化,根本上,更遲早將走向追尋永生的必然之路:

繼而,在杜絕一切威脅的現實考量之下,同室操戈,反目成仇,將同類們徹底終結。

第三章 衰老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十四章 適者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十二章 壽限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四章 學習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七〇六章 全境
第三章 衰老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十四章 適者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十二章 壽限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十四章 適者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四章 學習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七〇六章 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