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〇章 命運

“不過,現在蓋亞淨土的太空監測能力,已今非昔比,直徑大於五百米的墜落物,早在接近地球之前就應該被監控體系發現,並持續跟蹤,而就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未來幾十年內,蓋亞都不會遭遇直徑五百米以上天體的撞擊。

所以我們還有時間,慢慢提升激光炮功率,或者,去改進洲際導彈,不是嗎?”

“您說的基本正確,阿達民先生。

但,以我們這些研究者,能夠接觸到的公共訊息,如果一切所言非虛,”

“當然所言非虛,時代變了,蓋亞淨土的任何訊息都完全公開,這一點你們儘可放心。”

“好的,那麼您應該意識到,對‘淨土中樞’這樣的關鍵設施,防衛級別有必要提升至最高,否則大家恐怕沒法安心。”

“明白了。”

計算機,強人工智能,思維與人終究不太一樣,方然這樣想着。

根據“盤古”的全盤規劃,統籌蓋亞淨土的全部資源,在防衛這一塊,每年投入的資源量佔比有限,按強人工智能的邏輯,這是在各項事務間取得平衡。

但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呢;

安全,或者說“活下去”,則是一至高無上的需求。

想到這裡,方然斟酌片刻,便通過GMC、蓋亞管理委員會下達指示,儘快補齊“攔截彈”這塊短板。

遠離自然災害,防範天體墜落,目前,人類對極端重要目標的防衛水平,大致如此,至於“太陽黑子活動”、“射線暴”乃至“外星文明入侵”之類威脅,身爲管理員,方然只能勸自己不要太焦慮。

風險,無非兩類,一類在自己努力的範圍內,一類則只能聽天由命。

從這種角度,似乎也可以認爲,“永不下車”只是一種概率上的或然,不論自己、與全人類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也沒辦法將永生的概率提升到百分之百。

但現在想這些,又有什麼意義;

自己,早已過了一味懼怕死亡的階段,現在的所思所爲,完全圍繞“共生共存”的信念,相比之下,永生,無限長的生命,似乎反而退居其次,完全融入到人類文明的前途命運之中,再不會讓他焦慮。

當一個人的命運,與全體同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死亡,一切的終結,

似乎都變得不再那樣猙獰。

一邊冥想,一邊在“替身機器”裡,看着道路兩旁後退的施工機械、建造現場,方然確乎有些感慨。

眼前的這一切,倘若完全是爲了永生,最終,恐仍難免失敗,至少在1516年的時間節點上,他和所有人都明白,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怎樣的顛撲不破,

其預示的未來,又將是怎樣的萬劫不復。

在直面熱力學第二定律,或者說,被其逼到牆角,無力反抗時,一切的一切都將結束,生而爲人,返單對客觀規律稍有些正確認識,也不難提前預測到這結局,而無需真熬到那一天的到來。

從這種本質的角度,眼前的一切,從人類大同,到意識遷移,是否全都是鏡花水月,是費盡心機而無所得的徒勞。

萬幸,即便面對這樣的鐵律,

人類總還有時間。

竭力掙扎,讓文明跨越奇點、進入嶄新的時代,這一切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曾生活在這世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答案,便是“希望”,是竭盡所能延續文明,直到久遠未來,終有一天能打破這鐵律的希望。

這種希望,即便再怎樣渺茫,方然也相信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

都有這樣的內心期盼。

捫心自問,“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這種事,哪怕只想一想,都是在開客觀規律的玩笑。

方然有這種自覺,但,也同樣明白,迄今爲止人類總結、歸納的客觀規律,仍然是基於既有觀察和認知,因而,也必然是不完備的。

科學,不同於主觀事物,其表觀規則可以一直被修正,甚至於被顛覆,這在科學發展史上是司空見慣的事。

但,在這些表觀規則下的實質,卻永遠不會過時,永遠不會被判錯。

在這方面,例證信手拈來,譬如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人類早期的認識基於亞里士多德,認爲“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後來的牛頓力學,則將其修正(或者說顛覆)爲“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認識得以進步,但牛頓力學也被後來者愛因斯坦所修正,繼而被確認爲一種只在低速、宏觀情況下的近似。

今天,關於物體的運動,則基於場論、物質與空間作用等方面。

這樣看起來,科學,似乎也不是什麼一定之規,自古至今的定律,前後更迭許多次,其實卻是一脈相承的某種迭代。

舊時代的學生,上過幾次物理課之後,往往將明顯與現實不符的亞里士多德之理論,認爲是謬誤,其實這種看法是比較片面,倘若粗糙的觀察物質運動,其表觀規律,的確與亞里士多德總結的相去不遠。

現代社會中廣泛應用的牛頓力學,一旦提高精度,又何嘗不是某種謬誤呢。

至於相對論,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總結的規律,迄今爲止與現實高度相符,但這種相符,仍然不是百分之一百。

已有的科學規律,總歸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現實,原則上,卻永遠不可能完全與客觀現實相契合,在某些科研工作者看來,這似乎很麻煩,方然卻不這樣認爲,反而敏銳的意識到,正是這種不符,

才蘊含着科學進步的無限可能。

今天人類的一切科技成就,總結的科學規律,原則上,永遠也不會成爲謬誤,這是基於其來源——客觀現實的自信。

但這並不意味着,一切人類總結的科學規律,都永遠是真理,

永遠不會被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所顛覆。

這一點,並無須洋洋灑灑、費盡萬言,生與死的拷問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生命終有一死”,曾幾何時,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確確實實來自於客觀現實的規律總結,但是在今天的蓋亞淨土,卻已岌岌可危,很快就會被現實所否決。

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十八章 社工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七十章 遷徙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八四一章 婚姻
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一九三章 開銷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十八章 社工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七十章 遷徙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八四一章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