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二章 基地

不論怎樣精益求精,一旦從理論進入工程實踐層面,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不存在的。

發射後一小時內,“盤古”報告,112號火箭第一級出現故障、繼而凌空爆炸,123號火箭第二、三級分離失敗,“文昌”發射場立即補發了第212、223號火箭,將同樣的備份載荷送入太空。

人類,在結束內戰、否極泰來後,終於邁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在探索太陽系內層空間的基礎上,第一步,建立月球基地,並以此爲發射中心,才能向金星、水星乃至更接近太陽的軌道進發。

在建設近日軌道太空城的過程中,一切從蓋亞出發,代價太高,預計需要幾十萬枚N-5級別的運載火箭才能完成一期工程,這顯然超出了人類文明的承載能力,甚至超出蓋亞現階段的能源與資源上限。

火箭升空,進入第一中繼軌道,再進入週期48小時的第二中繼軌道。

幾天後進入月球引力圈內,逐步在控制中樞的指揮下,墜落到月面,開始建設人類的第一座月球防衛基地。

建立月球基地,一切考慮,必須以安全爲最優先。

到1518年6月,其間,陸續又進行過兩次火箭齊射,蓋亞淨土航天機構先後三次向月面投送物資,總重量超過一萬噸,並在當年7、8月間完成第一期施工,在月球“背”面部署第一批次三十枚“東風五庚”型攔截火箭。

在月球建設一座防禦墜落物的基地,考慮威脅等級,與實際的能源供應條件,部署攔截火箭遠比激光攔截炮更經濟。

不僅如此,在進一步提升規模後,該基地還可以部分替代蓋亞表面防衛設施的作用,使用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對抗直徑100~1000米級別的太空墜落物。

在建設防衛基地的同時,人類的第一座蓋亞外工程探索基地,也在月球“正”面開工。

月球,幾十年前造訪過一次,在那之後,人類直到舊時代完結也未能重返,今天的蓋亞淨土,原則上,完全有能力輕鬆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甚至建立永久性的月球科研基地,但是這樣做並無意義,只是在燒錢。

規劃中的工程探索基地,一句話,自始至終都沒有爲人類留出位置。

人的血肉之軀,不論在外太空、還是在月球表面的極端環境中,都根本無法生存,爲此而必須配置一整套龐大、複雜而容易出岔的支持系統。

如果建設有人常駐的月球基地,可想而知,單隻維持宇航員生存這一項,就會佔用大量寶貴空間,並消耗從氧氣到電力在內的大量資源,而所得的,又簡直寥寥,還要應付可能出現的個體心理問題。

一旦一切都無人化,需要關注的,就只有“保障通訊暢通”這類容易處理的技術細節。

西曆1518年冬,初具規模的月球工程基地,開始派出勘探車,配合衛星,在基地周邊開展資源偵測工作。

按蓋亞淨土的一攬子規劃,月球基地的建設,大概會花費十到二十年時間。

建設的目標,是能夠在沒有外來能源、資源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向太陽系內層空間投送載荷,進而支持近日軌道太空城的建造。

至於具體的投送策略,發射火箭,只是一種備選項,首選的則是電磁加速器。

電磁加速器,在航天領域並非什麼新概念,早在人類使用火箭探索太空之初,受制於火箭的載荷/燃料比,就有人提出過這樣一種設想。

化學火箭,利用自身所攜帶的燃料,向後噴射火焰,推動箭體向前運動,這樣一種推進方式,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加速燃料”上,道理十分淺顯,對火箭而言卻是必須承受的代價,效率自然不可能高。

而電磁加速器,則是用近似電磁炮的設施,“靜態”的加速載荷,讓載荷在具有一定初始速度後離開設施,直接飛向太空。

由於被加速的,只有載荷、沒有燃料,這一推進方式的理論效率更高。

雖然很早就有類似設想,在諸多科幻作品裡,也多見描寫,人類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甚至沒有展開實打實的探索。

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將電磁加速器想象成一門電磁炮,則載荷在脫離設施後,就必然會直面大氣阻礙與摩擦升溫的無法逾越之難題,輕則絕熱成本暴增,重則因“炮口激波”而直接讓載荷解體。

建設在蓋亞表面的加速器,“炮口”不可能在大氣層外(幾十公里高的加速器,簡直無法想象),相比於火箭發射的逐漸提速,一下子以峰值速度離開炮口的載荷,

其承受的瞬時壓力、與摩擦產熱的程度,將會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場噩夢。

出於這些原因,加速器,在現階段的蓋亞表面,還沒有建設並投入運行的可能。

但是在月球表面,一方面引力效應比地球弱得多,一方面,其表面並沒有大氣層,這就爲電磁加速器提供了理想的運行環境。

在月球表面建造巨型電磁加速器,相當於一門巨型電磁炮,可以將載荷直接“打”進太空,而無需擔心炮口激波、摩擦燒蝕等問題,唯一的門檻在於,月球表面現階段並無任何能源可以利用。

所以,在動工建設第一座電磁加速器前,人類仍需依賴化學火箭。

沒有能源,就用不了電磁加速器,沒有電磁加速器,就沒辦法建設近日軌道能源設施,而沒有近日軌道換能器,就沒辦法獲得廉價而充裕的能源,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

當然,在阿達民眼中,這倒根本不是什麼死結,蓋亞淨土研發機構的白大褂們也早有對策,在可控核聚變遙遙無期的現實下,人類,總歸需要從太陽獲得源源不竭的能量,爲此而建立近日軌道設施,也是必然的環節。

那麼結論就很簡單:

從蓋亞表面,向月球輸送能量這一條路。

月球,距離蓋亞三十八萬公里的衛星,自身能源基礎很淺薄,不僅沒有化石燃料,也沒有地熱、潮汐、水力與風這些能量來源。

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章 列車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八章 無限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三四章 無用
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章 列車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三十四章 種羣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八章 無限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三四章 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