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剷除

面對病毒,現今的醫療手段,無非是在體液裡投放各種化合物(譬如抗體),將病毒抓來揉碎;

或者更激進的,釋放具備識別功能的誘導物,直接讓被病毒浸染的體細胞凋亡。

面對如此雷霆手段,一個已經被病毒穿透細胞膜的人體細胞,是命中註定的沒救,至多也就是選擇退場的方式,僅此而已。

正因如此,病毒對人體的感染,往往更加隱匿、也更加的難以清除。

細菌,病毒,凡此種種的微生物,人類的降服手段如此窘迫,卻每一天、每一秒都要帶着億萬潛在殺手苟活,註定迎來一死的凡人或許可以不在乎,反正時候一到,就得下車,對渴望永生的方然來說,卻是莫大的折磨。

這種感覺,隨便身背一隻沒有數顯的定時炸彈,就不難體會得到。

生命,以聯邦公民的幾十年壽限,近三成概率因微生物而掉出時間的列車,這還只是眼前;倘若以無限長的生命來衡量,微生物導致惡疾的概率,也會持續上升,直到無限接近於概率意義上的1.0,成爲一種必然事件。

正彷彿身背炸彈,滴答不絕,只要觀察無限長的時間,這炸彈就一定會炸響。

且不說這炸彈還沒法拆掉;

令人抓狂。

藉由一項續命的新療法,驀然驚覺,微生物的威脅令方然不安。

憑藉過往的知識積累,稍加溫習,確信現階段沒可能逃避這樣的威脅,西曆1474年的前幾個月裡,度過二十歲的年輕人再度關注起生命科學領域。

他要尋找的,不是眼前的安慰劑,而是一勞永逸解決這種威脅的策略。

否則,拋開一切艱難險阻,單從無限長生命被疾患終止的概率上,“永不下車”也將變爲一紙空談。

那到底要怎樣解決呢;

答案,出奇的直白,只是他一開始還未能想到。

偌大蓋亞的表面有沒有微生物的禁區,有,當然有,IV級生化實驗室之類所在自不必說,即便在伯克利,生命科學部的無菌實驗室也不是什麼高度保密的場所。

藉助不設防的校內監控網,不必親臨,方然也能看到內部的情形。

無菌空間,憑藉現有的科技水平,只要出得起錢,規劃多大的覆蓋區域都不成問題,實踐上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不過,目前人類營造的所謂“無菌”空間都是不完備的,至多隻能做到空間本身的零微生物狀態(概率零),其中全套行頭的活動者,體內依然會充斥着無數的微生物。

所以進入III、IV級生化實驗室的操作員,都要配備專門的呼吸設備,這一規則不僅爲保障人員安全,也可以避免人體攜帶的微生物隨呼吸泄露,污染無菌環境。

如果有這種空間,再把自己體內的微生物一網打盡,入駐其中……

恩,看上去很完美,但在查閱了無菌實驗室的相關資料後,方然就從工程角度否定了這一腦洞大開的設想。

一言蔽之,隨着時間流逝完全無菌環境的維持代價,是成指數級的提升。

區區伯克利大學生命科學部,用於基礎研究的無菌實驗室,總面積不過一百二十平方米,等級也只是III級,運行規則和配套處理設施卻很龐大,即便如此,調取實驗室中央計算機的監控日誌,最近一年內的運行時警告也多達十七次。

雖然說,運行時警告未必會造成泄露,倘若III級實驗室的安全性如此不堪,聯邦環境安全機構也根本不會批准將其設立在人員密集的伯克利。

但如果改變測算條件,將防範有害物質泄露的BSL791安全標準替換爲防範有害物質侵入的BSL729N標準,十七次運行時警告,就會導致至少三次密閉失敗的嚴重事故。

簡單歸納結論,在充斥微生物的蓋亞表面,即便專門設計、運行的生化實驗室,都無法長時間安全穩定的隔絕一切外在威脅。

更不用說即便清除了體內所有的微生物,一個追尋永生的人,也沒辦法在實驗室內蝸居:

那樣什麼也做不了,完全就是在等死。

理性分析,確證了密閉無菌環境的不穩定性,方然就進退維谷。

體內的微生物,原則上,隨時有造成嚴重疾患、甚至死亡的風險,隨着時間的推移,對無限長的時間線,概率趨近於1.0;

無菌空間,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隨時間的推移,密閉失敗的概率亦趨近於1.0。

一旦考量到這種程度,方然就明白,在永生不死的無盡征途上,困難,又多出了一個:

解決之策,顯然並非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空間,而是要從蓋亞整體考慮,在條件一旦成熟時,就動用全部資源發動對微生物的徹底清剿,藉助蓋亞之外的宇宙空間,將其改造成規模空前的、獨一無二的永久性避難所;

在這樣的避難所裡,微生物,將徹底成爲一個歷史詞彙,從環境中徹底消失。

剷除微生物,將整個蓋亞變成“那個人”的無菌艙,想法乍一出現,就讓方然內心震撼。

他委實沒有想過,追尋永生,這多少年前篤定的信念,原本天真幼稚認爲是僅僅關乎自己一個人的選擇,竟不僅要犧牲所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同類,甚至會推而廣之,籍徹底剷除威脅的動機而犧牲掉蓋亞生物圈的全部。

一旦要對微生物動手,最保險的策略,就是滅絕蓋亞的一切生命。

生命,在蓋亞表面,原則上分爲兩類,微生物,和微生物的潛在宿主,人則不言自明的屬於第二類。

要徹底剷除第一類生命,或遲或早,總得殃及第二類生命;

然後蓋亞就會變成死寂的世界。

永生,放置於天平之上,另一端赫然是整個蓋亞生物圈,代價讓方然爲之驚訝。

腦海中摹想生命絕跡的蓋亞,行星表面死氣沉沉,除智能機器與它們建造的結構之外,再無一物,年輕人眼前彷彿出現了久遠的那一幕:

四十億年前的蓋亞,一座生命杳無蹤跡,暗紅岩漿在大地流淌,天空中閃電嘶鳴的煉獄……

這就是蓋亞的未來嗎。

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章 無限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五五八章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十七章 嬗變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二七二章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五二八章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十六章 概率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八〇六章 關聯
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章 無限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五五八章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十七章 嬗變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二七二章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六一四章 分離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五二八章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十六章 概率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八〇六章 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