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七章 意義

科學探索,這種事,顯然無法在虛擬世界之中“模擬”。

道理很簡單,虛擬世界,不論怎樣龐大而精密,畢竟是人類、與人類創造的強人工智能合作之產物。

基於邏輯上的判斷,在這一虛擬世界中,就只可能包含人類已知、或應當已知的客觀現實與客觀規律,尤其是後者,決定了虛擬世界中的一切,遵循的都是人類的既有認知,從而在原則上就沒辦法蘊含未知,

更談不上任何嚴肅的科學探究。

或者,換一種淺顯的表述,在虛擬世界裡搞科研,

就彷彿一個人在自己獨力撰寫的備忘錄裡,尋找自己都不知道的事物那樣,註定徒勞。

這一點,區別於虛擬世界的日常生活,是蓋亞淨土的所有研究者,乃至於民衆,都必須正視的現實,那便是在這世界裡,起居,生活,消遣,乃至自由創作,都完全可以,唯獨無法進行探索式的科學技術活動。

這樣一來,對整體遷移到“混沌”的人類而言,便會浪費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科技遲滯,至少是在探索發現的停滯,幾十年、乃至幾百年,對今天的人類文明而言,並不是一個無法忍受的期限。

阿達民的決策動機,也不在此,他有更深層的考慮。

畢竟,與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的舊時代相比,今天的蓋亞淨土,今天的人類,有足夠的耐心與底氣,考慮到蓋亞之外的威脅近乎於零,爲實現建立一個嶄新世界的目標,而等待幾十年、幾百年,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當一個人的生命,接近於無限長,隨之極大增長的除了信心,自然也有耐心。

那爲什麼還要配置“橋”這一連接渠道呢,主要動機,還是爲了給蓋亞淨土的全體民衆,尤其科研人員,避免這些人無事可做。

這一點,在舊時代的任何時期,都是杞人憂天,今天卻真切的存在着。

回望漫長的人類歷史,不曾有任何一個時期,民衆只需自我實現、而無須爲生計奔波,科學家也是如此,在短暫人生中,需要面對的挑戰與困難,皆聚焦於馬克,大多數人都自願、或被迫的爲賺取馬克而運動,這是舊時代的常態。

正因如此,在舊時代的聯邦,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之外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曾有過“無所事事”的煩惱。

即便申領救濟、混吃等死,到了舊時代末期,一切社會保障體系都被廢棄,

也只能使出渾身解數,爲活下去而掙扎。

在這種氛圍中,可想而知,社會中的普通一員會對外界漠不關心,只顧眼前的苟且,那是再尋常不過的現象。

多少民衆,都如磨盤邊的驢仔那樣,一邊走,一邊盯着胡蘿蔔,

不知不覺就走完了一生。

這樣的人生,意義,究竟是有、還是沒有,委實難說的很,當事者自己甚至都未曾想過。

出於同情與憐憫,而認爲民衆的平凡一生有意義,這,當然可以,但這意義卻又是什麼呢,思慮再三,阿達民卻說不上來,只能認爲這一切都是歷史的必然。

的確,到了舊時代末期,被資產主義折磨至奄奄一息的民衆,甚至連繁衍的天性都已泯滅。

一旦身死下車,身後,也沒有任何後代,世界本來就絲毫不屬於自己,這一下子就連未來也一併放棄,直面列車外的暗淡虛無,

這簡直是何等的恐怖。

但凡生而爲人,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絕望沉淪的地步,又有誰會甘於如此,

空來這世上走一遭呢。

舊時代的見聞,往事,歷歷在目,想起來讓阿達民心生一陣感慨,他當然不允許這種事在新時代繼續存在。

然而世易時移,現如今,即將跨越奇點的人類文明,

面臨的挑戰也迥然不同。

今天的人類,在科技極大發達、無限長之生命的大環境下,即將擺脫一切煩惱,規避一切痛苦,那麼是否從此便可以衣食無憂、開心愉悅的永遠生活下去呢,當然不,這是任何人置身其中後很快就會意識到的現實。

生而爲人,目標,是一定要有的,否則生活便會渾渾噩噩,惶惑不知盡頭。

坐在餐桌旁,與慢條斯理咀嚼的理查德*費曼交談,阿達民與教授很容易在這方面達成一些共識,認爲新時代人類的總體目標,必然是“探尋未知”。

當眼前的生活,不再需要竭盡全力;

一個人無須低頭拉車,而可以擡頭看路,仰望星空;

迴歸人類最本真的行爲動機,好奇,憧憬,渴望,便會發揮強大的作用,驅策其不斷前進。

這一點,絕非侷限於科學工作者,而是文明2.0時代的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之外,都必然會踐行的自我之實現。

從爲生存而掙扎,到爲生活而奔波,千萬年來,人類一直在這條路上艱難前行。

直到今天,依託極大發達的生產力,將全人類從生存的重壓下拯救出來,蓋亞淨土的民衆,才逐漸接近了“徹底解放”;

一個直觀的數字,是從事科學研究、探索的人口數,通俗地講就是科學工作者的數量,從西曆1509年的兩萬出頭,提升到西曆1529年的一百七十一萬,不僅如此,這一數據還在持續攀升,最終有望達到略微超過一千萬的理論峰值。

未來,在文明2.0時代,每一個成年人都將投身到科學研究之中。

全民鑽研科學,這種事,放在舊時代就是一不可思議、甚而荒唐可笑的設想,即便有人提出、也有人去踐行,最終也必然會成爲鬧劇。

聯邦民衆中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的人口比例,始終低於百分之七,這一數字,方然固記憶猶新,在如此孱弱的基礎上,顯然沒可能搞什麼“全民科研”,即便勉強去做,也只會平添無數造假、摻水等惡劣情形。

在舊時代,不論客觀條件、還是社會體系,都只允許、且只需要一小撮人去從事科技研發,這是資產意志的體現。

而在今天的蓋亞淨土,情形,則完全不一樣。

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四二九章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章 生命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十九章 起源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二〇二章 職責
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四二九章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三九八章 加劇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章 生命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十九章 起源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二〇二章 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