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一章 驅使

與人的決策相比,強人工智能的分析決策過程,必定會更加縝密。

疏忽,意氣用事,是不會存在的,一切只因“盤古”的思維方式,與人不同,全局性的決策難以爲人類所理解。

對這一舉措感到迷惑,自然,阿達民要求其作出解釋,經過解析,方然瀏覽報告書,才意識到“太平洋海盜”對蓋亞淨土大區而言,不僅僅只是一種威脅,還可以設法驅策,在某種程度上加以利用。

首先,不論水雷的實戰效果怎樣,大規模佈雷確乎可以減輕GPL的海防壓力。

海岸防禦帶,在西曆1502年,原NEP大區內的幾千公里早已建成,原PSK大區的幾千公里仍在施工中,預計要到1504~1505年才能完全就緒。

這段時間窗口內,原PSK大區海岸線的防禦,仍然需要大量的岸基兵力。

從岸艦導彈,無人殲擊機,到機動式國土防空系統,這些作戰單位一樣要消耗資源,始終在西伯利亞東海岸維持約六十萬編制。

動用水雷封鎖海域,一旦實施,海防壓力將大大降低,可以節省岸防部隊的資源消耗。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盤古”結合已有資料,與放飛偵查氣球、偵察機與低軌道偵察衛星的方式,判斷“太平洋海盜”的活動規律與維持方式,認爲其十分依賴北太平洋地區的洋底礦牀,以及近海海域的大陸架石油。

這些東西,在廣袤的南太平洋,一樣取之不竭,在強AI看來似爲某種歷史慣性。

回顧並不久遠的歷史,西曆1489年,全面核戰爆發日,也是第三次蓋亞大戰各交戰國被內噬、管理員登上歷史舞臺之時,彼時的聯邦海軍,在東半球的絕大部分作戰力量,都被部署在北太平洋。

正因如此,一旦海軍蛻變爲“海盜”,自然會以北太平洋爲根據地。

“太平洋海盜”,乃至大陸另一邊的“大西洋海盜”,相較於大地上的割據勢力,是很突兀的存在。

但,不論怎樣在大洋遊蕩,艦隊與人員都無法完全脫離陸地,“盤古”推測太平洋海盜的陸上大本營,要麼位於島嶼衆多的西大陸南部,要麼就在南、北太平洋交界附近的唯一大陸——凹斯垂利亞。

不管怎樣,對這樣一支機動作戰力量,都很難將其完全剿滅。

“盤古”的戰略規劃,是“驅虎吞狼”,用一大片水雷將海盜驅離重要的北太平洋,繼而,迫使其向南太平洋移動。

這樣一來,站在對手的立場上,“太平洋海盜”將對北大陸南部、與南方大陸海岸線,發動更頻繁的襲擾,即便在實力強大的“伊甸軍”面前,討不到便宜,也必然會牽制、消耗AMA大區的作戰力量。

這一戰法,經由“盤古”全面細緻的闡述,方然的確大開眼界。

只不過,付出的代價則是:

遍佈水雷的北太平洋,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不適合任何艦艇出沒。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用在這裡並不太妥當,但意義的確相近,一旦發動水雷攻勢,向廣闊無垠的大洋中拋擲、釋放、漂流幾十萬枚各型水雷,要將所有這些水雷掃除乾淨,簡直就難如登天。

以自動化、智能化時代的GPL,這樣一項工作,也會耗費天文數字般的資源。

在海洋中佈雷,後患無窮,這一點與陸地佈雷並不相同,方然稍加學習,便意識到這其中的區別何在。

陸地佈雷,在今天這時代,仍是一種廉價的戰術、戰役阻滯手段,但效果並不理想。

關鍵在於進攻一方,完全無人化、智能化的機器大軍,儘可以用“炮灰”強行開闢通路,或者實施掘地三尺的火力準備,至多扔一枚戰術核彈,便能突破雷場,什麼樣的地雷都會在覈爆中灰飛煙滅。

但是在海洋中,哪怕投擲一枚核彈,也無法清除附近所有的水雷。

更不用說這些水雷,除坐底型外,大多數都會隨洋流、海浪等因素而四處漂流,不論對行經者、還是掃雷者,都是噩夢。

總而言之,一旦將北太平洋變爲雷區,便無法再涉足。

除此之外的後果,譬如,這樣做會對大洋生物圈,尤其大型海洋動物造成什麼樣的影響,NEP相關研發機構的報告,內容也不甚樂觀。

戰局緊迫,阿達民無暇顧及,一切只能讓生物圈聽天由命。

方然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吩咐研究機構的白大褂們,制定方案,迅速實施,儘可能留存太平洋生物圈中的物種樣本,並在若干近海地帶設置保護區。

秋季,隨着“紅軍”的大舉行動,無數各種型號的水雷陸續被投放,漂流型直接在近海拋擲,遠程無人機攜帶水雷掠過海面,另有一大批水雷裝上了低成本緩速推進器,從原PSK大區的各水下基地秘密放出,消失在大洋深處。

與佈雷行動相呼應,一連很多天,“紅軍”的安防部隊都向北太平洋大肆開火。

從遠程巡航反艦導彈,到中近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再到反艦型TBM,這些改裝、設定爲自主尋的之武器,在太平洋上疾飛亂舞,所到之處,一片狼煙。

不管打出去的導彈有沒有找到目標,總之,一直以每小時300~500枚的速度傾瀉彈藥,巡航導彈射程最遠可達六千至七千公里,“紅軍”的作戰意圖十分明確,等“太平洋海盜”反應過來,便會發現自己已置身於水雷包圍,別無他法只有後撤一途。

以北太平洋變爲禁區爲代價,暫時徹底驅離“海盜”,這種戰術,在舊時代的人類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但現在,後果,卻是管理員最漠視的東西,爲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纔是常規操作。

被導彈與水雷驅趕,逐漸退出北太平洋,接下來,如果不想實力受損,“太平洋海盜”就得另尋他路,進而與盤踞南方大陸與北大陸南部的“伊甸軍”爆發衝突,這則是阿達民樂於見到的結果。

效果如何,一時半刻還無從反映,方然只放手讓“盤古”去做。

他的關注焦點,仍然在西線,一千多萬“紅軍”與“十字軍”較量的最前沿,雙方較量的形勢究竟如何。

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一章 列車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五九六章 關鍵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十四章 適者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四三四章 庫房
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一章 列車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十九章 錢財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五九六章 關鍵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十四章 適者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四三四章 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