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衝突

ads_wz_txt;

蒼頭軍紮營於定陶城下,與此同時,北路軍的韓進洛亦抵達乘氏城下,南路軍的孟海公也已進逼濟陰城,魯西南義軍聯盟對濟陰郡的攻擊即將進入決戰時刻,菏水兩岸的氣氛空前緊張。

時值酷暑,大平原上久旱無雨,在似火驕陽的烤炙下,空氣彷彿變成了烈焰,讓人痛苦難當,而死亡陰雲的臨近,殺戮氣息的瀰漫,更是讓人窒息,讓人絕望。濟陰人在絕望中試圖抓住救命稻草,但魯西南義軍聯盟殺了進來,一個驚濤駭浪之後,救命稻草杳無蹤跡,只剩下死神的獰笑。

徐世鼽悲天憫人,表現得很激憤,尤其在喝了幾杯酒之後,熱血上涌,不管不顧,直述來意。天災人禍已經讓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好在東都就在附近,大河和通濟渠兩條黃金水道就在眼前,救命稻草伸手可得,但李風雲此刻攻打中原,卻正好幫了倒忙,讓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失去了救命稻草,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未來可謂一片黑暗。

“阿兄,你在魯郡已經擊敗了段文操,已經在魯西南立足了,生存危機已經不復存在,但爲何突然調轉方向,西進中原?你早已估猜到大河兩岸要爆發旱災,而餓殍遍野之後,還會爆發瘟疫,如此生靈塗炭之刻,你來於什麼?你此刻跑來燒殺擄掠,不但救不了人,反而會把更多的無辜者推進深淵。”徐世鼽痛心疾首,“阿兄,你是大仁大義之人,爲何一反常態,竟行此暴戾之事?

李風雲面無表情,冷聲質問,“去年大河南北爲什麼義旗紛起?”

徐世鼽知道李風雲的意思,沒有說話。

去年大河南北爆發水災,官府本該賑濟,退一步說,就算官府不願開官倉放糧,最起碼也要開義倉放糧。

當初先帝在各郡縣建立義倉的目的,就是爲了防災救災,而倉內的糧食都是平民百姓從自家嘴巴里省出來的,是爲了關鍵時刻救命用的,然而義倉的利益被貴族官僚看上了,最終藉助“改革”之便,把義倉的管理權收歸官府。義倉被官府收入囊中,官府說了算,那還叫義倉嗎?所以從那一刻起,義倉實際上變成了官府的“小金庫”。

大災來了,用於民間自救的義倉卻不開,爲什麼?倉內到底還有沒有糧食?還有多少糧食?官府和貴族官僚們到底從義倉了攫取了多少利益?義倉的秘密一定要掩蓋,雖然從上到下對義倉的秘密心照不宣,但一旦皇帝下旨追究起來,受累者就太多了,所以這個“蓋子”一定不能揭。東征恰好給了繼續“捂蓋子”的最佳理由,東征不但需要糧食等戰爭物資,更需要政局的穩定,於是從上到下層層欺瞞,誰都不去“揭蓋子”,誰都不去探究災患的真相,最後便演變爲“官逼民反”。

李風雲的質問正中徐世鼽的要害。去年水災那麼嚴重,受災人口多達百萬之巨,但有幾個地方官府開倉放糧了?有幾個貴族官僚積極賑災了?東都的中央官員、豪門世家當真不知道大河南北的嚴重災情?但他們可曾爲民請命?可曾爲拯救災民而奔走吶喊,出錢出力?答案是否定的。

答案爲什麼是否定的?爲什麼有那麼多的貴族官僚都置仁義道德於不顧,漠視生命,任由無辜生靈死於非命?答案很簡單,政治鬥爭的需要,爲了政治鬥爭,他們需要人死亡,需要人造反,需要藉助叛亂者的力量實現他們的政治利益。

如此簡單的事情,翟讓、徐世鼽等地方貴族富豪爲什麼就看不到?爲什麼還寄希望於東都?寄希望於貴族官僚?寄希望於地方官府?去年水災,貴族官僚們就置之不理,今年旱災,難道他們就會良心發現出手救援?去年東征還沒有開始,政治鬥爭還沒有白熱化,貴族官僚們就已經拿災患和無辜生命做“武器”了,而今年遠征軍正在戰場上激戰正酣,蓋世武功正在向皇帝和改革派招手,激進改革策略正在威脅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政治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試問,這一刻,貴族官僚們反而會改弦易轍,大發善心,積極賑災?

李風雲望着徐世鼽,目露不屑之色,繼續質問,“今年大河南北再次受災,難道形勢反而會逆轉,起義浪潮會煙消雲散?”

徐世鼽無力辯駁,但他內心深處依舊頑固堅持着。

“去年局勢的變化,是因東征而起,而今年局勢的走向,關鍵還是東征。”李風雲厲聲質問道,“難道你對東征還心存幻想?難道你至今還看不到,不論東征勝負,受苦受難的都是黎民百姓?”

東征正進入關鍵時刻,東征戰場上不但有幾十萬衛府軍,還有一百多萬隨軍民夫,隨着衛府軍的長驅直入,隨着東征戰線的拉長,戰爭物資的消耗越來越多,這時候,誰敢對皇帝和前線將軍們說,糧草輜重不足了,要撤軍了?東都對東征的預測是樂觀的,保守派如果在糧草輜重上動手腳,破壞東征,是極度不明智和不理智的愚蠢行爲,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東征的勝利對保守派來說是一個噩耗,爲此,他們必須窮盡一切手段,激化國內矛盾,讓皇帝和改革派在贏得東征軍事上的勝利後,不得不面對國內政治上的失敗,而保守派也唯有如此,才能繼續維持與皇帝和改革派們的抗衡局面,繼續阻礙改革的推進

在這種政治大背景下,把生存的希望,把賑災救人的希望寄託於東都,純粹是癡心妄想,但問題是,李風雲的分析和預測,能否說服徐世鼽,說服翟讓和瓦崗諸雄?

李風雲說服不了,不論他拿出多少理由,其論據又如何豐富,但屁股決定腦袋,翟讓和徐世鼽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們對當前中土政治的理解高度,即便他們認同李風雲對當前政治局勢的更深層次的分析,但認同歸認同,心悅誠服又如何?現實擺在這裡,利益至上,自己的利益都保不住,性命都岌岌可危了,高談闊論坐而論道又有什麼意義?能改變什麼?是能改變自身的命運還是能力挽狂瀾?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好高騖遠紙上談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對翟讓和徐世鼽來說,現實問題就是如何救人,不是他們道德高尚,而是他們的利益和災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都生在這個地方長在這個地方,混白道也好,做黑道也好,當官也好,耕田也好,都希望自己的家園更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沒有人會瘋狂到要親手摧毀自己的家園,摧毀自己的生活。如今東都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是現實存在的希望,他們豈能放過這根救命稻草?

李風雲卻對東都,對東都的豪門世家、貴族官僚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他的態度很堅決,進攻,攻城拔寨,搶糧食,自己救自己,反正都是死,爲何不殊死一搏?

徐世鼽不能再沉默了,李風雲的話是自相矛盾的,嘴裡說要救人,事實卻是殺人,嘴裡說爲普羅大衆謀利益,實際上卻爲他自己、爲他所領導的魯西南義軍聯盟謀利益。

“既然阿兄知道受苦受難的永遠都是黎民百姓,爲何還要殺進中原,置奄奄一息的無辜生靈於死地?難道阿兄殺進中原,攻城拔寨,燒殺擄掠,不是殺人,而是救人嗎?”徐世鼽憤然反駁,“阿兄殺進中原,不但摧毀了我們最後一絲希望,也把我們徹底推進了死亡深淵。”

李風雲勃然變色,心中的陰霾霎時化作了烏雲,對翟讓、徐世鼽的頑冥不化惱怒不已,對攻擊中原的策略亦產生了一絲動搖。

理解力的不同,觀念上的差距,地域利益的爭奪,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因素,讓李風雲和翟讓、徐世鼽之間的矛盾、隔閡終於化作了一道深深的裂痕。這是李風雲之前沒有想到的,他以爲當形勢發展到無可挽救之時,翟讓就不得不造反,中原義軍和魯西南義軍就不得不結盟,不得不攜手作戰,共謀發展,然而,現實給了李風雲迎頭一擊。

李風雲強忍怒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事已至此,翟讓和徐世鼽等瓦崗人已沒有退路。正如他們所說,這裡即將成爲修羅戰場,無數生靈將在這場戰爭中灰飛煙滅,而爲了活下去,唯有浴血奮戰,唯有成爲戰場上的強者,但瓦崗人現在實力很弱,他們賴以成長壯大的家園正在遭到毀滅性破壞,一旦家園沒有了,變成了廢墟,一旦鄉親父老沒有了,變成了累累白骨,他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水份,等待他們的同樣是死亡。

或許,這纔是徐世鼽出現在定陶城下,並向自己發難,不惜翻臉成仇的原因所在。

這裡是我的地盤,這裡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我發展壯大的基礎,如果這一切都被你搶去了,我怎麼辦?

這個理由是成立的,但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雖然你翟讓、徐世鼽在這一塊是地頭蛇,可以橫着走,但我這條過江龍既然來了,那就對不起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既然來了,那就不可能半途而廢,無功而返。”

李風雲說到了“我們”,說到了魯西南義軍聯盟,暗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實力決定一切。

徐世鼽的眼裡同樣掠過一絲怒色,如果你非要把我們的家園變成廢墟,那不死不休的仇怨就算結下了,“阿兄,殺人殺得太多,天怒人怨,會有報應的

李風雲笑了起來,“未來不可預測,所以有些事不能妄下結論,等到有一天,你再回頭看看,結論肯定不一樣。”

“人已經化作了白骨,家園亦化作廢墟,就算結論不一樣了,又能如何?難道時光還能倒流,死去的人還能復活,毀去的家園還能重現?”

徐世鼽語氣決絕,李風雲的心亦漸漸冷卻。

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線是不能破的,如果做了,破了,一切也就不可挽回。立場不同,想法也就南轅北轍,矛盾和衝突也就不可避免。李風雲和魯西南義軍聯盟進軍中原,在齊人看來,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而在中原人看來,這是乘火打劫,是落井下石,是置人於死地,是不可原諒的暴行。

“阿兄,止步於此,一切都好商量。”

徐世鼽終於表明來意。

李風雲冷笑,“大郎,明日,某將攻打定陶。”

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帥的憤怒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崔孝仁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關中韋氏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
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帥的憤怒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崔孝仁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關中韋氏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