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

ads_wz_txt;

書房裡靜悄悄的,兩道若現若隱的人影在昏黃燭光的映襯下顯得故外孤寂。空氣悶熱難當,從冰塊上散出來的絲絲涼意雖能給人一屢清明,卻不能讓煩躁不安的情緒平靜下來。

楊慶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汗水溼透了紫裳,汗珠沿着臉頰滾下,心中的痛苦和憤懣鬱積在身體中隨時都有爆炸之危,他感覺自己彷彿墜入了無邊的黑暗,彷彿被無數張獰猙的笑臉所包圍,彷彿被一隻只無形黑手扔進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他甚至感覺有一座重若千鈞的大山正從天而降,要把自己砸成一團齏粉

蔡王楊智積指望不上,觀國公楊恭仁又被“困”在了東都,剩下自己單槍匹馬又如何拯救齊王?楊慶忍不住就想縱聲長嚎,把心中無盡悲憤徹底吐出。皇族顯赫嗎?皇子皇孫金光燦燦嗎?根本不是,只有置身其中才知道,皇族顯赫身影的背後是恐怖的血雨腥風,皇子皇孫金光燦燦的袍服下都是刀光劍影斧鉞鉤叉,普羅大衆只看到皇族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權力和財富,卻看不到在這些權力和財富的陰影中,躺滿了皇子皇孫們鮮血淋漓的屍體。

今上只有兩個嫡子,說起來最幸運的就是元德太子楊昭,進了東宮就死了,早早擺脫苦海上了天堂,把所有的苦難都毫不留情地扔給了弟弟楊喃。這一代皇統之爭的核心本應該是兄弟兩人,現在只剩下齊王楊喃一個,理所當然的儲君,按道理也就不存在什麼皇統之爭了,但政治就是這樣的無情,不論是十個嫡皇子還是一個嫡子,都會產生皇統之爭。在政治這盤大旗上,皇子永遠都擺脫不了“棋子”的命運,永遠都是權力和財富鬥爭的犧牲品。

可憐的齊王,可憐的孩子,始終掙扎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在狂風暴雨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本性。今日的齊王,看上去是一隻自由飛翔的雄鷹,但實際上就是一頭禁錮在牢籠中的猛獸,只要不死,他就必然被趕進鬥獸場,與一羣又一批羣的獵獸者做殊死搏殺。

楊慶對皇帝暫不設立儲君的做法完全理解。先帝有五個嫡子,開國之初就設了儲君,但殘酷的皇統之爭就如惡魔一般,把好好的一家人全部拖進了地獄,全部變成了魔鬼。中土千千萬萬家庭,有多少家庭像他們一樣嚐盡人世悲苦?元德太子楊昭的薨亡給了皇帝一個保護自己家庭的機會,但對於一個皇帝、一個國祚來說,這種做法所蘊含的風險難以估量,皇帝和國祚都走在鋼絲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懸崖屍骨無存。

同一時間,這種做法雖然有效保護了皇帝的家庭,但皇統之爭始終存在,這個惡魔施始終徘徊在齊王楊喃的身邊,讓齊王楊喃年復一年的生活在恐怖的夢魘之中,惶惶不可終日。再堅強的人,也無法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長久生存,是人都會變成瘋子,都會在絕望中失去理智,當初太子楊勇就瘋了,被失去了理智,而楊喃沒有瘋狂依舊咬牙堅持已經難能可貴了,但他身上的傷口越來越多,心中的痛苦越來越劇烈,他迫切想衝破牢籠,迫切想擊碎夢魘,迫切想一飛沖天自由翱翔,於是,即便前方是一個必死的陷阱,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殊死一搏。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實際上他已沒有選擇,正因爲如此,皇帝和國祚都面臨巨大危機,一旦齊王楊喃敗死於陷阱,國內大亂,東征功虧一簣,皇帝和國祚必將爲自己冒險走鋼絲的做法付出慘重代價。

今日保護齊王楊喃,實際上就是保護皇帝和國祚。但是,一旦大家齊心協力保護齊王楊喃,那麼楊喃捨身跳陷阱的“豪賭”也就成功了,他不但再一次靠近儲君寶座,還得到了更多政治勢力的支持,如此一來,皇帝暫不設立儲君的目的就失敗了,今日保護齊王楊喃的政治勢力,都身不由己地走到了皇帝的對立面,這必將激怒皇帝,皇統之爭會掀起驚天狂瀾,朝堂上的政治矛盾會日趨激烈,而某些居心叵測者如果乘勢動軍事政變,那麼父子必然相殘,中土必然走向分裂和戰亂。

這一刻,對郇王楊慶來說,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明哲保身更是自掘墳墓。怪不得楊恭仁“躲”在東都做縮頭烏龜,僅僅派一個兒子來“聊表心意”,原因是他同樣找不到恰當的對策。

良久,昏黃燭光中傳出一聲沉重嘆息,“齊王那邊……”

“齊王正在爲出京戡亂而四處奔走。”楊潛神色平靜,語氣沉穩,不急不躁,“據某家大人推斷,齊王出京的阻力並不大,安昌公(元文都)阻止不了齊王出京的步伐,事情的真正關鍵是齊王何時出京。”

楊潛知道伯父的處境太過艱難,難免瞻前顧後躊躇不安,當初滕王楊倫、衛王楊集就因爲與漢王楊諒過從甚密,即便他們沒有參與兵變,也依舊被除名爲民流放邊疆。今日齊王遭人算計,不出手是等死,出手反而有一線生機,但這線生機就算被齊王抓住了,也不知道是禍還是福,但假如是禍,那便是死路一條,而當初幫助齊王抓住這一線的生機的人,不死也要脫層皮,諸如像郇王楊慶這等身份顯赫而敏感的人,十有**要步楊倫、楊集之後塵,去蠻荒之地茹毛飲血、牧馬放羊,生不如死。所以,若想說服楊慶率先出關剿賊,給齊王楊喃出京戡亂鋪平道路,難度不是一般得大。

楊慶輕輕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然後看了看端坐一側心氣平和的楊潛,暗自稱讚其沉穩的同時,也不禁冒出一個念頭,既然楊恭仁派一個兒子來滎陽幫助自己,那麼應該有幾分底氣,否則斷不敢插手此事。

不管怎麼說,楊恭仁身居東都,齊王要找皇族支持,先就要找他,而元氏、獨孤氏、鄭氏若想聯手反擊,也要找皇族幫忙,還是要找楊恭仁。如此推測,楊恭仁肯定有對策,只是實施起來難度較大,需要一個有能力又絕對信任的執行者,而自己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自己不是能力不夠,也不是與楊恭仁之間缺乏信任,而是自己和楊恭仁一樣身份過於敏感,不適合在第一線衝鋒陷陣,出頭的事還是讓其他人於比較好。那麼誰纔是合適的出頭鳥?眼前的楊潛就是一個標準的出頭鳥人選。

楊慶越想越篤定,覺得與楊恭仁的真實想法越來越近了。

“齊王打算何時出京?”楊慶問道。

“七月。”楊潛不假思索地回道。

楊慶微微眯了一下眼睛。楊潛對相關情況顯然很瞭解,據此推斷,齊王楊喃肯定向觀國公楊恭仁求助了,而楊恭仁願意派出楊潛趕赴滎陽,肯定是向齊王楊喃做出了什麼承諾。

“可有具體時間?”楊慶追問道。

“七月上,最遲不過七月中旬。”

楊慶眉頭微皺,“何解?”

“遠東的冬天來得早,深秋就有可能下雪,大雪一下,無論是攻擊還是糧草運輸都難以爲繼,這仗也就沒辦法打了,所以正常情況下,遠征軍會在七月進入高句麗腹地,包圍平壤,在大雪來臨之前也就是九月中旬前後結束戰事。如果戰事拖到冬天,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我遠征軍七月包圍平壤,那麼就有兩種可能,一是一鼓而下,平壤已經攻克,戰爭已經結束,通濟渠是否中斷已無關大局;一是正在圍攻平壤,糧草輜重正由水6兩道源源不斷運往平壤城下,通濟渠暫時中斷已經影響不了戰爭結果。反之,我遠征軍若未能於七月包圍平壤,戰爭進程嚴重延誤,那麼也有兩種結果,一是延長戰爭時間,暫停攻擊步伐,穩固已佔領區域,等待明年春天再打平壤;還有一種結果是就此結束戰爭,無功而返。這種情形下,通濟渠是否中斷,同樣不會危及到東征勝負。所以,齊王出京戡亂的最佳時間便是七月,早了不行,遲了也不行。”

楊慶稍加沉吟後,問道,“我幾十萬衛府軍殺進高句麗,水6夾攻,勢如破竹,哪裡要等到七月?”

現在通濟渠一線的局勢急劇惡化,通濟渠隨時都會中斷,齊王楊喃越快進入戡亂戰場,就能越早逆轉危局,這對東都政局和東征戰場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爲何非要等到七月?現在距離七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測的變化,一旦這些變化讓東都和地方官府徹底失去對通濟渠的控制,那麼就必然會對東都戰場造成嚴重危害。

楊潛苦笑搖頭,“六月,是遠東的雨季,高句麗境內的所有河流都會暴漲。戰爭期間,高句麗人會充分利用這種天然優勢,不惜決堤放水,以滔滔洪流來阻御我遠征軍的前進步伐。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把我遠征軍包圍平壤的時間拖到八月,那麼他們就有一線機會把戰爭拖到冬季。冬季來臨,大雪一下,我遠征軍如果還在平壤城下,必定敗亡。所以,我遠征軍如果未能在七月包圍平壤,那麼攻擊難度將成倍增加,停止攻擊是最理智的選擇。同理,我遠征軍如果未能在九月攻克平壤,就必須後撤,否則有全軍覆沒之危。”

楊潛說到這裡,再度搖頭,“遠東地形複雜,氣候惡劣,真正適合我遠征軍攻打高句麗的時間只有四個月,而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裡攻陷一個全民皆兵的蠻荒之國,難度實在太大。”

楊慶久久無語。很顯然,齊王楊喃非要等七月出兵,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元氏、獨孤氏和鄭氏要聯合自己現在出兵戡亂,則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也就是說,自己必須牢牢掌控通濟渠戰場上的主動權,東都方面才能幫助齊王楊喃實現其政治目標,而各政治勢力亦能在這一過程中追逐利益最大化。

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裡書籤

更多

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爲所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734章 一唱一和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799章 連夜雨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九百零五章 戰機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
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爲所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734章 一唱一和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六百三十七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799章 連夜雨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九百零五章 戰機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