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

ads_wz_txt;

特殊時期行特殊制度,留守東都的宰執以禮部尚書楊玄感爲首,緊急召集五省、三臺、九寺和十二衛的留守長官們,齊聚尚書都省,商討解決通濟渠危機之策。

河南賊勢猖獗,而通濟渠沿岸戍衛力量嚴重不足,導致通濟渠陷入斷絕危機。之前濟陰太守韋保巒曾奏報東都,說齊魯叛賊一窩蜂殺進中原,勢不可擋,之後樑郡太守李丹又報,說叛賊大肆劫掠通濟渠,但東都均不相信。東都的判斷是小股災民南下逃荒,對地方治安造成了一定的衝擊,而地方官府則在持續繳納東征軍需和地方賦稅銳減的雙重矛盾夾擊下不堪重負,於是便乘機編造謊言,蓄意誇大事實,欺上瞞下,意圖逃脫罪責。現在,御史臺副長官治書侍御史韋雲起親自巡查了通濟渠一線,以濟水慘敗這一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通濟渠危機的存在,所以,東都不得不接受事實,出兵戡亂已勢在必行。

尚書都省再無不同聲音,所有與會者一致同意,即刻出兵戡亂,確保通濟渠安全,確保東征勝利。

本來大家都以爲戡亂時間應該在七月,以爲韋雲起巡查通濟渠的目的是要把出兵時間拖到七月,以爲齊王楊喃及其支持他的政治勢力意圖藉助戡亂之功捲土重來,再一次衝擊儲君寶座,但濟水大敗之後,真相大白,大家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野心,才知道東都政局實際上遠比自己想像的要複雜,皇統之爭也遠比自己想像的要殘酷和血腥。

與韋氏暫時結盟的元氏、獨孤氏、皇族楊氏和滎陽鄭氏也是在濟水大敗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韋氏騙了,被韋氏擺了一道,而結果尤其讓他們憤懣和鬱悶。

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們好心好意贊助支持的濟水大戰,根本就是一個騙局,是騙東都的局,而東都不得不因此決策出兵戡亂,不得不爲此承擔因戡亂而帶來的全部責任,而更糟糕的是,他們就這樣被動的、百口莫辯地被韋氏強行拉上了齊王楊喃這條船,想下都下不來了。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沒有參與謀劃濟水大敗這場騙局?既然你沒有證據,那就是理所當然的同謀。

接下來的戡亂,如果贏了,齊王楊喃立功了,再一次衝擊儲君寶座了,那麼他們便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反之,如果輸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通濟渠就會斷絕,而東征即便沒有因此失敗,但不論是拖延到明年還是功虧一簣撤軍而回,他們都是皇帝拉出來頂罪的替罪羊,頭顱不保。

爲此,他們只能選擇幫助齊王楊喃打贏這一仗,但濟水大敗卻暴露出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野心。

他們在六月出兵戡亂,實際上就等於宣佈了通濟渠的中斷,等於宣告了東征不可能像皇帝和中樞所預計的那樣在今年冬天來臨前結束。但東征不會失敗,皇帝也不會撤軍,所以東征肯定要拖延到明年。東征一旦要拖延到明年,那麼就需要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如此一來,齊王楊喃便卡住了皇帝和中樞的脖子。你若想贏得東征的勝利,就要向我妥協,向我讓步,否則,僅僅是東都政治風暴和混亂的國內局勢,就足以⊥皇帝和中樞倒在東征戰場上。

可以預見,皇帝和中樞迫於惡劣的政治局勢,不得不向齊王楊喃做出妥協和讓步,但這顯然不是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的終極目標。

皇帝和中央一旦贏得了東征的勝利,權威大增,衛府軍勝利歸來,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必會遭到皇帝和中樞的報復,所以挾通濟渠之利脅迫皇帝和中樞妥協不過是齊王楊喃的第一個目標,而第二個目標亦呼之欲出。

齊王楊喃在東都鞏固了自己的實力,贏得了更多政治集團的支持後,必然要摧毀東征,要置皇帝和中樞於死地,直接問鼎皇帝寶座。當然,皇帝和中樞不會束手就縛,任由宰割,雙方肯定要大打出手,父子相殘,結果便給了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謀取更大權力和更多財富的機遇。

東都的政治風向一夜間就變了,政治局面一夜間就產生了難以計數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在迅速推進尚書都省做出出兵戡亂決策的同時,也迅速激化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而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尚書都省在做出出兵戡亂的決策之後,立即陷入了各種矛盾和衝突之中,爭論空前激烈。

出兵戡亂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決策問題,它牽扯到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的切身利益,比如戡亂的軍隊從哪裡調出?戡亂的軍資又從哪裡調撥?軍隊作戰所需要的民夫從哪裡徵調?戡亂剿賊過程中,地方安撫、平民救助、城池修繕、軍隊鎮戍等軍政事務又如何及時妥善的處置?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關係到了此次戡亂能否順利實現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地方局勢的目的,若未能實現這一目的,即便剿賊成功了,殺得血流成河了,地方局勢卻因此而進一步惡化了,那戡亂就失敗了,罪責就大了。剿賊是戡亂的手段,穩定纔是戡亂的目的,若本末倒置,必然得不償失,危害更大。

尚書都省的刻意“刁難”,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推卸責任,給齊王楊喃上一道緊箍咒。我允許你戡亂剿賊,並不是讓你去大開殺戒,去壯大實力,去搞陰謀詭計,而是穩定局勢,保證通濟渠的暢通,若通濟渠中斷,若地方局勢依舊緊張,那罪責就是你的,是你執行不利,而不是我決策錯誤。

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已經預料到了重重阻力。沒有阻力是不可能的,在政治局勢沒有明朗之前,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都是首鼠兩端,左右逢源,腳踩兩條船,他們對皇帝如此,對齊王楊喃亦是如此。但齊王楊喃有信心逆轉乾坤,因爲皇帝的激進改革已經觸犯了整個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已經激怒了大部分貴族官僚,而皇帝的東征大計不但把自己陷進了深重危機,也激化了國內外和朝野上下的重重矛盾。未來,只要政治局面對齊王楊喃有利,東都的大部分政治勢力都會支持他,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事,所以,眼前的阻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氣。

兵從哪裡出?

留守禁衛軍不可能出京,東都衛戍軍不可能出京,京畿衛戍軍要鎮戍京畿衆多險關要隘,要鎮戍長達數千裡的天塹關防,也不可能參與戡亂,如此一來,十二衛府等於堅決拒絕了齊王楊喃,一兵一卒都不給。

齊王楊喃沒有據理力爭,他手上有兩萬軍隊,憑藉這兩萬精銳之師,到通濟渠戰場上戡亂剿賊遊刃有餘。

然而,尚書都省卻把“手”伸向了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

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原本是東宮禁衛軍。元德太子薨亡,東宮沒了主人,東宮禁衛軍沒了統帥,但東宮始終存在,東宮禁衛軍也不可能取消,只是沒有統帥,軍隊的軍心就不穩了,這是個重大隱患,於是皇帝想了個變通的辦法,讓齊王楊喃出任這支軍隊統帥。齊王楊喃不是儲君,卻統領東宮禁衛軍,不但不合法度,還會在政治上傳遞出錯誤的訊息,於是皇帝又想了個辦法,保留東宮禁衛軍這支軍隊的“殼”,卻把這支軍隊的“核”即兩萬將士全部送給齊王楊喃充當親衛軍。

一個親王,擁有兩萬親衛軍,其武力之強悍可想而知,但外表的風光,卻無法掩飾其在政治上的所遭受的圍追堵截,槍打出頭鳥,衆矢之的啊,內心之痛苦,唯有齊王自己知道。這兩萬軍隊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皇帝給你了,你還不能不接,接下了你也就遭罪了,如果皇帝說你要造反,你連辯解的理由都沒有,誰讓你有造反的實力?

這兩萬軍隊如果待在東都,就如關在牢籠裡,一舉一動都在京畿衛戍軍的監控之下,想造反都找不到機會,但一旦出了京畿,出了牢籠,那就不一樣了,可以爲所欲爲。本來齊王楊喃還不敢明目張膽地把這支軍隊全部帶出京城,畢竟現在他的政敵很多,對手環伺,想打倒他甚至想弄死他的人太多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現在衛府軍堅決拒絕參與戡亂,那等於拱手送給他一個帶走全部軍隊的機會。

然而,尚書都省可不想承擔因此而導致的一切後果,假如齊王楊喃在戡亂過程中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或者膽大包天真的造反了,他們就慘了,所以尚書都省明確告訴齊王楊喃,現在國庫能夠給予的戡亂軍資非常有限,最多支持五千軍隊一個月的作戰用度。

齊王楊喃忍無可忍了,你要我戡亂剿賊,卻又不給我足夠的軍隊和充足的錢糧武器,你什麼意思?你想置我於死地啊?

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一百七十五章 衝突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八百一十五章 正相反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兩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九百四十三章 許公巡邊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
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一百七十五章 衝突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八百一十五章 正相反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兩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九百四十三章 許公巡邊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三百一十一章 沙溝之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