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

李密在軍帳裡負手徘徊,情緒惡劣,彷徨不安。

韓相國把韓家長者的話代傳給李密後就走了,但李密從韓相國的言辭中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變化,韓相國對李風雲的態度似乎發生了轉變,而這個轉變顯然與韓家長者有關。

對韓相國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生存,是找一個可以庇護他並且有發展前途的“靠山”,本來楊玄感就是他的“靠山”,但現在他距離楊玄感太遠,中間隔着一個李風雲,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所以當下擺在韓相國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越過李風雲這個“障礙”獲得楊玄感的庇護,一個是投奔李風雲,與聯盟合二爲一,化險爲夷。韓相國如果選擇越過“障礙”,與李風雲爲“敵”,李風雲肯定要吃了他,原因很簡單,誰也不知道兵變能否成功,爲確保退路,李風雲必須壯大自己,他絕無可能把韓相國這塊“肥肉”送給楊玄感。

爲此韓相國進退兩難,一籌莫展,關鍵時刻韓家長者看透了東都政局背後的玄機,幫助韓相國做出了選擇,那就是追隨李風雲。李風雲藏在韓相國的大旗下,操控韓相國來指揮大軍參加兵變,攻打東都,韓相國此舉實際上等於背棄了楊玄感,只是從表面上看,韓相國尊奉的還是楊玄感,根本就沒有背棄楊玄感,唯有等到兵變失敗,韓相國纔會“原形畢露”,但到了那個時候,楊玄感衆叛親離,自顧不暇,哪裡還顧得上韓相國?

韓家長者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爲東都政局的變化已經不利於楊玄感的兵變,兵變的未來很不樂觀,他也是別無選擇,只能把韓相國這個賭注押在李風雲身上,把希望寄託在李風雲背後那股龐大力量上,這就是一個老政客的睿智。

李風雲預測準確,隴西戰事再起,突然爆發的危機激化了西北內部的矛盾,元弘嗣出事了,而這直接影響到了兩京政局,影響到了謀劃以久的兵變大計。

牆倒衆人推,元弘嗣成衆矢之的乃必然之事。關隴本土貴族對西北疆和西北軍的控制權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放鬆,而聖主因爲與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對西京越來越憎恨和戒備,所以在東征期間,對西北疆軍政大員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其中倍受關注和飽受詬病的便是任命元弘嗣出任弘化留守,主掌隴右十三郡軍事,爲西北最高軍政長官。

自關隴人崛起以來,西北疆和西北軍便是關隴人的“勢力範圍”,是關隴人的核心利益所在,但中土一統後,這種地方獨大的做法就成了變相的“割據”,與中央集權的改革主旨背道而馳,然而關隴貴族集團畢竟是統一後的中土王朝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團,若想維持長久的統一和實現中央集權,皇帝和中央就必須贏得關隴人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先帝朝的改革溫和漸進,雙方的矛盾和衝突並不嚴重,聖主登基後採取了激進的改革方式,結果雙方的矛盾和衝突迅速白熱化。聖主西征,有利於關隴人,關隴人積極配合,西北軍政兩界傾力支持,戰果累累,等到了東征,情況就不一樣了,關隴人不但無利可圖,還有潛在的可預見的巨大利益損失,關隴人當然“扯後腿”了,結果聖主一怒之下就對關隴人的“自留地”下手了。

這下好了,元弘嗣出事了,聖主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扇了自己一個大巴掌,被關隴人所恥笑,未來雙方的仇怨必然越結越深,聖主逮到機會就會報復,而以楊玄感爲首的保守勢力所發動的兵變,一旦失敗進行政治清算,關隴人必然受累,想躲都躲不掉。

既然躲不掉,關隴人如何應對?兩個選擇,要麼與楊玄感合作,一起發動兵變,要麼利用楊玄感的兵變要挾聖主,迫使聖主向關隴人做出政治妥協,讓度政治利益,比如拿到弘化留守這個關鍵位置,完全控制西北軍,先把自己“武裝”起來,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兵平叛,摧毀楊玄感,拿到平叛功勞,如此“雙管齊下”,聖主將來即便有報復關隴人的心思,但面對“武裝”到牙齒的關隴人,也唯有忍氣吞聲,先忍了。

第一個選擇風險太大,有可能葬送統一大業,如果王朝崩潰,對關隴人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不符合關隴人的核心利益,另外與楊玄感合作有太多的變數,如果關隴人不能掌控皇統的選擇權,也就無法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失,但楊玄感發動兵變的目的正是要更迭皇統,如果他拿不到皇統的選擇權,他還會發動兵變?所以關隴人在解決了元弘嗣這個潛在隱患,並利用西北危機再一次牢牢掌控西北軍後,必然要重新權衡利益得失,而此刻楊玄感已經失去了元弘嗣這個強有力的盟友,隨之失去的還有要挾關隴人的“武器”,還有與聖主正面抗衡的“資本”,如此劣勢下,已經不可能贏得關隴人的合作,關隴人只會落井下石,也就是做出第二個選擇,先誘騙和逼迫楊玄感發動兵變,然後以此爲“籌碼”,與聖主討價還價,關隴人“心滿意足”了,大獲其利,楊玄感的末日也就到了。

李密越想越是惶恐,他萬萬沒想到形勢突然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之前所有對兵變有利的舉措,比如李風雲劫掠通濟渠,混亂豫州,以即將開始攻打東都,等等,現在都變成了“自殺”行爲,都在把楊玄感和他的兵變同謀們以更快的速度推向“斷頭臺”,而這一切都是因爲楊玄感和他的同盟者們對未來形勢做出了錯誤的預測,對關隴人和聖主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做出了錯誤的評估,結果把自己葬送了。

現在再談是否發動兵變已毫無意義,目前形勢下不兵變必死,而發動兵變尚有一線生機,所以唯有兵變,殊死一搏。

既然再無退路了,那就要不惜代價奪取一線生機,就要竭盡全力做好兵變的前期準備工作,尤其舉兵時間更是重中之重,直接關係到了兵變成敗,然而從目前危局來推測,若想七月舉兵已絕無可能。

關隴人若決心置楊玄感於死地,決心洗劫以楊玄感爲首的政治集團的龐大利益,決心打擊以聖主爲核心的改革勢力,就必然要把這場兵變對中土的傷害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就必然要最大程度的遏制這場兵變的規模,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逼着楊玄感在遠征軍尚未渡過鴨綠水之前發動兵變,如此既能破壞聖主的二次東征,沉重打擊聖主和中樞的權威,又能確保己方在最短時間內摧毀楊玄感結束兵變,同時還能憑藉從聖主手中搶來的政治利益和從楊玄感那裡奪來的政治“戰果”壯大自身,以便贏得皇統繼承上的更多話語權,爲未來政治利益的攫取做好前期準備。這是一箭多雕之策,若關隴人成功了,利益之大難以估算。

所以對楊玄感來說,既然七月兵變已絕無可能,那倒不如化被動爲主動,提前兵變,提前的越早就越能掌握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元弘嗣還在西北軍統帥的位置上,聖主還沒有下旨免去他的官職,另外遼東到西北的距離太遠,即便聖主罷免了元弘嗣,聖旨傳遞也需要時間,而新的西北軍統帥上任同樣需要時間,所以在新統帥沒有上任之前,元弘嗣依舊大權在握,依舊對西京構成了重大威脅,依舊能給楊玄感以巨大幫助,這種情況下,如果楊玄感馬上在黎陽舉兵,而元弘嗣很快在西北響應,那麼元弘嗣這顆舉足輕重的“棋子”就能發揮作用,元弘嗣和那些前期部署在西北軍裡忠誠於楊素、楊玄感父子的軍官們還是能拉出一支隊伍殺進關中,威脅西京,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兵變的勝算。

然而,此刻李密在潁川,楊玄感在黎陽,相距上千裡,李密無從知道楊玄感是否做出了新決策,即便他憂心如焚,也是徒呼奈何,不過李密手中還有一張可以影響甚至是決定兵變成敗的王“牌”,那就是李風雲。

李密斷然決定,即刻追趕李風雲,看看李風雲在形勢突變後有何新的對策。至於潁川戰場,李密根本不關心,這從李風雲把潁川戰場交給韓相國,自己帶着主力急速北上襄城就能看得出來,打潁川實際上根本不需要軍隊,只需要韓相國一個人就足夠了。

當夜李密在汝水東岸追上了李風雲,詳細告之最新消息,而這些消息充分證實了李風雲對近期東都局勢的分析和推演十分準確。聯盟高層們雖然早已接受了李風雲這一近乎妖孽般的“天賦”,但事實沒有出現之前,總還是有些懷疑,如今親耳聆聽到李密通報的消息,他們對即將開始的東都大戰更有信心了,因爲李風雲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神不會敗。

“越國公肯定要提前舉兵,攻擊目標也唯有東都。”李密神色凝重,擔憂地說道,“但事出倉促,他能徵召的軍隊十分有限,所以他能否以最快速度兵臨東都,攻陷東都,還要看我們在伊闕方向能否成功牽制住東都衛戍軍的主力

李風雲看了一眼李密,笑道,“蒲山公有何妙計?”

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二十六章 應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力至上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戰正酣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惡狼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七章 自曝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十八章 瓦亭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頭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
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二十六章 應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力至上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戰正酣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惡狼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七章 自曝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十八章 瓦亭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山頭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七百三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七十一章 韋福嗣來訪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