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不作爲

五月下,東都政局陷入一種矛盾和焦灼之態。

矛盾是因爲東都各方勢力對紛繁複雜的中土局勢有不同的關注和解讀,有的認爲解決隴西危機乃當務之急,有的認爲戡亂剿賊已迫在眉睫,有的則堅持認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南北運輸大動脈上,以確保二次東征的勝利。大家各執一詞,爭執不下,導致意見不能統一,決策拿不出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各地局勢持續惡化卻一籌莫展,這讓越王楊侗、東都留守樊子蓋以及衆多中央留守大臣們焦慮不安,心急如焚,只能日復一日的奏報遠在遼東的聖主,甚至一日數奏,但寄希望於聖主決策不過是自欺欺人。當前形勢瞬息萬變,即便是東都,也是應接不暇,焦頭爛額,窮於應付,更不要說遠在數千裡之外的聖主了,所以東都奏報越勤,越是表現出東都留守權貴們的不作爲和不擔當,根本於事無補。

就在這時,樑郡賊帥韓相國禍亂豫州之後,突然像瘋了般不知死活的越過京畿天塹防線,開始猛攻伊闕口,威脅東都,給了京師以空前震動。

反賊竟然猖獗到攻打東都了,這還了得?這根本就是對東都的侮辱,對十二衛府的侮辱,對中土權貴的侮辱,於是朝堂上的爭執突然停了下來,此刻還爭什麼爭?反賊都殺到東都南大門了,輕重緩急一目瞭然,還用得着爭嗎?於是意見統一了,決策也出來了,馬上調集大軍南下,剿殺反賊,砍下韓相國的頭顱,以儆效尤。

決策有了,並不代表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問題更復雜了。

軍方認爲,東都衛戍軍的職責是保護聖主,保護東都,保護京畿,所以東都衛戍軍不能離開京畿,不能越過天塹防線,更不可能長時間遠離自己的防區,去通濟渠兩岸戡亂剿賊。留守東都的右驍衛將軍李渾、右候衛將軍鄭元壽爲此回覆越王楊侗和東都留守樊子蓋,軍方即刻抽調兵力增援伊闕口,以確保京畿和東都安全,但拒絕去通濟渠兩岸戡亂剿賊,換句話說,軍方對局勢的發展並不樂觀,對越王和留守府做出的決策並不認同,對當前局勢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爲消極防禦就足以保證京畿安全,反對以攻代守。

軍方有軍方的職責和立場,他們堅持原則乃理所當然,無可指責,也指責不了,所以越王楊侗和東都留守樊子蓋馬上約見河南郡的贊務裴弘策。

聖主遷都洛陽,改洛陽爲東都,而洛陽所在的河南郡便成爲京畿所在。河南郡的北面是大河,東面是滎陽郡,南面是襄城郡,西面是弘農郡,這三郡就是京畿外圍,其中滎陽曆來爲兵家必爭之地,位置最重要,處在京畿天塹關防以內,所以名義上滎陽郡也算京畿重鎮,其太守一職一般由親王出任,視東都政局情況,或虛領,或實職。而真正意義上的京畿河南郡的太守卻絕對是個虛職,是個象徵着權力和榮譽的官職,過去由儲君元德太子虛領,元德太子薨亡後,則有距離儲君位置最近的齊王楊喃虛領。既然是虛領,那就沒有實權,而掌握實權的便是河南郡的行政副長官,一郡之贊務。

京畿有衛戍軍鎮戍,京畿行政長官當然沒有統兵權,但聖主遠征期間,考慮到東都和京畿之安全,考慮到特殊情況下不但要徵召京畿鄉團宗團地方武裝,可能還要緊急徵募地方青壯爲兵,所以聖主特意授予河南郡贊務裴弘策臨時統兵權,允許他在危急時刻調集京畿所有人力物力財力,力保東都不失。

裴弘策出自河東。河東與東都、西京隔大河相望,人傑地靈,豪門世家衆多,其中以裴氏、柳氏和薛氏爲最。因爲地域、歷史、利益等等複雜關係,河東與以長安爲核心的關隴地區、以洛陽爲核心的河洛地區的聯繫都很密切,但自關隴興起,中土進入三足鼎立時期後,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集團,開始向以山東五大豪門和鮮卑八姓勳貴爲首的漢虜兩大老貴族集團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在激烈的衝突中,新興貴族集團中的關隴人、河東人、河洛人自然抱成了一團。然而,隨着中土一統,政治格局也就變了,新興貴族集團爲維護既得利益,與老貴族集團聯手阻撓大一統改革,但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中央集權必將摧毀門閥士族的特權,所有很多有識之士銳意改革,支持聖主加快改革步伐,於是不論是新興貴族集團還是老貴族集團,其內部都陷入了分裂和爭鬥。在這一政治背景下,關隴人、河東人、河洛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對立,而河東人因爲在政治上更偏重於改革,其中河東裴氏更是成爲聖主激進改革的有力支持者,使得河東人成爲改革勢力中的重要力量。

聖主遠征期間,當然要安排自己的親信留守東都和京畿,樊子蓋守內,裴弘策御外,可謂萬無一失。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越王和樊子蓋都無法說服和調度軍方的不利局面下,軍事上的一些行動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裴弘策了。

裴弘策一口答應,馬上召集郡府官僚,緊急部署徵召鄉團宗團地方武裝以及徵募大量青壯組建軍隊,他給出的期限是,五天內,必須建立一支萬人大軍。

裴弘策一聲令下,京畿所有縣鎮立即忙了起來,一支支全副武裝的地方部隊緊急趕赴集結地,東都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樊子蓋稍稍鬆了一口氣。雖然軍方不配合,但裴弘策還是顧大局,五天內組建一支萬人大軍,這給了越王楊侗和留守府以很大底氣,有了這樣一支軍隊,他們在當前危局下就不會倍受軍方掣肘了。然而,局勢變化太快,快得讓樊子蓋頭暈眼花,幾欲窒息。

滎陽、東郡和濟陰三郡先後奏報,近期河南局勢驟然惡化,不但濟水以北的封丘、匡城、濟陽等衆多城池遭到叛軍圍攻,就連東都首府白馬城都被叛軍包圍了,而白馬城的對面就是黎陽倉,就是永濟渠,如果叛軍乘機渡河,蜂擁北上,必然危及到南北運輸大動脈,可見當前形勢已萬分危急,爲此他們懇請東都火速出兵,以最快速度剿殺叛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樊子蓋疑惑了,不知道賊帥李風雲禍亂河南兵臨大河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要渡河北上打黎陽倉,還是配合豫州方向的賊帥韓相國,聲東擊西?

賊帥李風雲的叛逆聯盟在大肆擄掠通濟渠的同時,或許是因爲懼怕東都出兵,也或許是擔心竭澤而漁傷及自身,始終沒有斷絕通濟渠,但叛賊太多了,裹挾的難民亦是不計其數,有限劫掠通濟渠肯定解決不了糧食短缺危機,所以他們盯上黎陽倉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此刻賊帥韓相國已經打到東都的南大門,兩股反賊東西夾擊,已經對京畿形成了鉗形攻勢,這種局面下李風雲突然以主力北上兵臨大河,做出渡河進入河北,威脅黎陽倉和永濟渠之態勢,就讓人難以理解了。難道他要吸引東都的注意力,以酎合賊帥韓相國突破伊闕口?但以賊帥韓相國的實力,怎麼可能主動招惹東都,自尋死路?難道是聲西擊東?賊帥韓相國不知死活的攻打伊闕威脅東都,是爲了吸引東都的注意力,以幫助賊帥李風雲渡河北上攻打黎陽倉?

樊子蓋越想越覺得賊人可能是“聲西擊東”,正想急書黎陽警告楊玄感,不料楊玄感的求援書信先到了。

楊玄感書告樊子蓋,考慮到當前通濟渠兩岸局勢日益惡化,賊人越來越猖獗,賊帥李風雲極有可能渡河北上攻打黎陽倉,所以他打算徵召汲郡及其周邊郡縣的鄉團宗團地方武裝,以加強黎陽倉和永濟渠的防守力量。當然,如果越王楊侗和樊子蓋能夠說服軍方,派遣一支數千人的衛戍軍增援黎陽,那就更好了。

樊子蓋苦笑無語。楊玄感求援是假,徵求意見也是假,以他的權勢和威望,徵召汲郡及其周邊郡縣的地方武裝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之所以告之東都,一則是出於禮節,二則是警告東都,不要讓賊人渡河,假若永濟渠因此中斷,東征因此失敗,責任就大了,是要掉腦袋的。

樊子蓋馬上趕赴越王府,把這一最新形勢稟報越王楊侗和王府長史崔賾,共商對策。

樊子蓋怒火中燒,懇請越王出面向軍方施壓,向滎陽施壓。

現在武賁郎將費曜就在浚儀城,滎陽都尉崔寶德也在浚儀城,而滎陽太守郇王楊慶也帶着一支由地方鄉團宗團組成的三千多人的軍隊陳兵於浚儀和封丘一線,也就是說,當前在滎陽、樑郡和東郡交界之處,至少部署有上萬官軍。然而,令人憤怒的是,不論是軍方還是地方官府,均以各種藉口按兵不動,任由賊人劫掠通濟渠,任由賊人禍亂河南,任由賊人攻打東郡首府白馬城。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楊慶、費曜和崔寶德繼續這樣不作爲,讓賊帥李風雲渡河殺進黎陽,斷絕永濟渠,導致東征失敗,那事情就嚴重了,他們三個固然要掉腦袋,我們三個也完蛋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力至上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九章 劫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九百章 到位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一百一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九百章 到位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
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力至上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九章 劫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兩百八十一章 孤落魄如斯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九百章 到位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一百一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九百章 到位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