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

宇文述毅然做出決策,力挺齊王北上戍邊。

第三次東征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就此放棄東征,中土要承擔東征失敗所帶來的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大漠北虜卻從中看到了中土的“虛弱”,爲了贏得更好的展空間,爲了報仇雪恨和擄掠財富,大北虜極有可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迅動南北戰爭,給中土以重創。中土連遭重創,傷上加傷,內憂外患一起爆,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後果可想而知,國祚極有可能動搖,統一大業極有可能崩潰。

反之,若繼續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高句麗,雖然獲得的勝利果實已無法彌補之前的巨大損失,但最起碼能減少一部分損失,能提振中土的士氣和信心,而更重要的是,東征的最終勝利可以向大漠北虜展示中土雄厚國力,還是能起到一些威懾作用,再輔以外交手段,還是有可能延緩南北戰爭的爆,如此便能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只待國內政局穩定了,國力開始恢復了,軍隊得到了補充和休整,那時即便南北戰爭爆,中土也有能力禦敵於國門之外,甚至,因爲南北實力的此消彼長,籠罩在長城一線的戰爭陰雲都有可能緩緩散去。

這樣一比較,利弊一目瞭然,只要條件許可,中土還是以動第三次東征爲上策。

而在諸多條件中,除了在最短時間內擊殺楊玄感,迅平息這場風暴,迅穩定東都政局乃重中之重外,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能否有效遏制甚至剷除齊王這個潛在隱患。第二次東征失利是個慘痛教訓,如果第三次東征期間,齊王再在背後捅上一刀,導致第三次東征再次失利,那個後果就嚴重了,中土只能以傷痕累累的“身軀”迎戰兇狠的大漠北虜了。

好在齊王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危在旦夕了,遂以北上戍邊來求得生存機會。此策從長遠來看對齊王有利,從短期來看卻正好可以救聖主和中樞之急,雙方是各取所需,各取其利,可以有效緩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暫時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至於未來的事,雙方現在考慮太多意義不大。從齊王角度來說這場危機太過險惡,置之死地而後生,即便僥倖度過了這場危機,也未必如願以償稱霸北疆,畢竟稱霸北疆需要實力,一旦他的實力在南北大戰中損失殆盡,他拿什麼抗衡聖主?再說了北疆貧瘠,又有北虜侵擾,若沒有東都錢糧支持,齊王不要說稱霸了,就連軍隊都養不活,所以據北疆而稱霸也要看形勢,若形勢不好,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沾不上,據北疆最多也就是做個土霸王而已,在東都和北虜的前後夾擊下,不堪一擊。從東都的角度來說,控制了大運河,控制了錢糧,也就卡住了齊王的“脖子”,齊王始終跳不出聖主的手掌心,不足爲慮。當初漢王楊諒之所以成爲北方王,那是因爲先帝的支持,先帝駕崩,漢武楊諒失去了支持,即便不造反,即便向聖主拱手稱臣,也不會有什麼未來,十有**都要葬身於政治風暴。所以在未來形勢依舊對聖主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此刻只要聖主不痛下殺手,父子還是有和平相處的“和諧期”。

宇文述非常謹慎,沒有馬上做出承諾。事關重大,當務之急是平息東都風暴,若東都風暴可以迅平定,第三次東征纔有可能,而第三次東征一旦變成現實,聖主纔有可能向齊王讓步,讓齊王北上戍邊,否則聖主絕無可能放過齊王,養虎爲患。但現在東都戰場上楊玄感佔有很大優勢,衛府軍很被動,即便齊王把麾下軍隊全部投入戰場,也未必能阻止楊玄感西進關中,畢竟關中大門是否打開,不是取決於雙方軍隊的數量,而是取決於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態度和立場,宇文述尚需代表聖主和中樞向他們做出妥協和讓步,確保關中大門不會打開,然後才能集中兵力圍殺楊玄感。

只是到了那時,齊王看到大局已定,還會投入全部兵力嗎?顯然不可能,齊王的目標是北上戍邊,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是實力,堅守長城防線更需要實力,他豈會把自己有限的實力消耗在東都戰場上?齊王肯定會以衛戍大運河爲藉口,按兵不動,而大運河也的確需要軍隊衛戍,宇文述不可能顧此失彼,置大運河的安危於不顧,所以齊王給宇文述的第一個承諾實際上毫無意義,純屬敷衍。宇文述心知肚明,逼着齊?給出了第二個承諾。

另外宇文述還有一個顧慮,他擔心自己一個人說服不了聖主,畢竟齊王是個事實存在的隱患,而齊王北上戍邊的諸多利好都是推演出來的,最終效果如何,是否會達到預期目標,有待驗證,也就是說這中間存有不確定風險,事實或許會與預期的不一樣,甚至背道而馳,而這個責任他一個人承擔不起,他需要找幾個深得聖主信任的大臣一起上奏,比如東都留守樊子蓋,西京留守衛文升,如此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宇文述考慮再三,給了齊王一個期待,只要能在最短時間內平定楊玄感的叛亂,只要具備了第三次東征的條件,他就堅決支持齊王北上戍邊。

當天下午,宇文述離開了黎陽,風馳電摯趕赴河陽會合行省。

同一時間,齊王急書彭城留守董純,馬上會合郇王楊慶和武賁郎將劉長恭,三軍聯手,火拿下扳渚和滎澤一線,完全控制通濟渠,恢復通濟渠的暢通。

九月初九晚上,李風雲率聯盟主力悄然越過白馬,趕赴衛南、濮陽一線,尋機渡河。

袁安做爲李風雲的秘使,連夜由白馬津渡河趕至黎陽,秘密拜會李百藥。李風雲不敢輕信齊王,對韋福嗣亦抱有戒備之心,但他相信李百藥,北上在即,他需要通過李百藥具體瞭解黎陽形勢,以防不測。

九月初十凌晨,李風雲率軍抵達衛涼津口,與提前趕到這裡的翟讓、徐世勣會合。

李風雲殺出天塹防線後,便與先期潛伏在防線外的瓦崗信使取得了聯繫。李風雲親筆寫了兩份信,一份給結拜兄弟單雄信,請他幫忙打着韓相國的旗號,佯作逃奔樑郡,一份給結拜兄弟徐世勣,請他帶着船隻趕赴衛涼津口,幫助聯盟大軍渡河北上。實際上這些部署早有安排,瓦崗兄弟兵分兩路蓄勢待,只待李風雲撤離京畿後瓦崗軍就給予支援,所需要最後確定的就是具體實施的時間而已。

好在一切順利,李風雲在預定時間內趕到了會合地點,這讓焦慮不安的翟讓和徐世勣心花怒放。

見面稍事寒暄後,李風雲就急切詢問徐世勣,“三弟,可曾在下游現水師蹤跡?”

李風雲依據記憶中的歷史,知道來護兒肯定會率水師支援東都,只是不知道具體時間,不過推算起來,來護兒應該在七月中左右抵達東都戰場,也就是說水師早已進入大河水道,即便逆流而行,度不是很快,距離東都也不會很遠了,所以李風雲特意在信中囑咐徐世勣,務必派人順水而下尋找水師主力。

徐世勣搖頭,“阿兄不要擔心,水6兩道都有某的眼線,只要水師距離此處兩百里,消息便會傳過來,阿兄有足夠時間渡河北上。”

李風雲聞言頓時鬆了口氣,他最擔心自己與來護兒的水師主力迎頭相撞,那運氣就太差了,雖然聯盟大軍可以迅撤離,但會延誤渡河北上的時間,這是李風雲所不願看到的。

“對面情況如何?”李風雲手指對岸問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翟讓撫須笑道,“某已安排數百人潛伏於對岸,只待鳴鏑響起,便可拿下津口。”

李風雲躬身致謝,“黎陽那邊可有異常?”

“如果阿兄再打黎陽倉,黎陽形勢必然緊張。”徐世勣語含雙關地說道。

李風雲心知肚明,衝着翟讓笑道,“這次東都之行收穫頗多,某將留下一部分,以感謝瓦崗兄弟危難時刻鼎力相助。”

翟讓大喜,連聲道謝。

李風雲果斷下令,呂明星、徐十三各帶驃騎、風雲兩軍精銳,即刻渡河,以最快度在對岸建立防禦戰陣,確保主力大軍安全渡河。

九月初十,清晨,袁安在位於黎陽城外的衛府軍大營裡見到了李百藥。

李百藥又驚又喜,看到袁安也就意味着李風雲帶着聯盟大軍順利撤出了京畿,安全抵達了大河岸?,即將渡河北上,聯盟轉戰河北的謀劃已勝利在望。

“一切順利?”李百藥不待袁安坐下,便急切問道。

“明公莫要擔心,一切順利。”袁安笑道,“此刻大總管已率軍抵達衛津口,在瓦崗兄弟的幫助下,正在急渡河,但因爲攜帶了大量糧草輜重,又增加了近萬兵力,渡河時間大大延長。”說到這裡袁安表情漸漸凝重,“據大總管推測,來護兒正率水師主力馳援東都,隨時都有可能與我聯盟大軍迎頭相撞,所以形勢還是比較緊張。不知明公可有來護兒的消息?”

“來護兒馳援東都?”李百藥頗感驚訝,“某沒有聽說此事。昨日下午宇文述才離開黎陽,昨日晚上某還與齊王、當陽公(韋福嗣)、文城公(李善衡)一起議事,未曾聽說此事。”

袁安當即追問,“齊王能否鎮戍北疆?宇文述可曾做出承諾?”

李百藥搖搖頭,“宇文述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但他留了一句話,他說如果明年聖主動第三次東征,他會支持齊王北上戍邊。”

=--9157+d8z1w+1999462-->

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七百零七章 一棵大樹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決非易與之輩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日東進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
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七百零七章 一棵大樹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決非易與之輩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日東進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第798章 又驚又喜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