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

ads_wz_txt;

李密回到自己的帳篷裡,輾轉難眠。

從今夜李風雲提供的訊息裡,可以看出他正在把局勢向有利於齊王楊喃的方向發展,但就此推測李風雲的背後就是齊王楊喃和以韋氏爲首的關隴本土貴族,似乎又過於簡單草率了。

李密反覆思考後,對自己的推測產生了懷疑。

如果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聽到李風雲的那番話後,理所當然會把李風雲歸結爲對手陣營中的一員,但假如從齊王楊喃的立場出發,那麼同樣一番話,則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李風雲也有可能是楊玄感的人,因爲李風雲在芒碭山舉旗就是由宋州豪望韓相國一手策劃,爾後李風雲不論是千里躍進蒙山還是調頭攻打中原,目標都是針對以齊王楊喃爲首的政治勢力,事實也的確如此,而把這些事實歸結爲齊王楊喃的“苦肉計”似乎有些勉強。

李風雲肯定不是楊玄感的人,如果他也不是齊王楊喃的人,那麼他是誰的人?追溯其經歷,他之所以出現在白馬城,源自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的命令,是宇文述下令將其從東北押解到東都,且其途中遭到了包括突厥人在內衆多身份不明者的劫殺。楊玄感爲此調查了很久,有各種猜測,最後還是沒有結論。難道李風雲是宇文述的人?宇文述是皇帝的絕對親信,由此推測,李風雲也可能是皇帝的人,但這怎麼解釋他大張旗鼓地舉旗造反?

最後還剩下一個可能,那便是李風雲是山東人,李風雲的背後是某個山東豪門或者某個山東政治勢力。

今夜李風雲透露了兩個重要訊息可以佐證這一推測。一個訊息是他認爲中土危機源自北虜威脅,外患大於內憂,聯想到他曾是北疆馬賊,遼東大盜,既熟悉大漠北虜,又瞭解中土邊陲,得出這個結論理所當然,由此倒是可以推斷出他對外患之苦有切膚之痛,即便不是北疆人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生活在北疆的人。還有一個訊息便是他支持以軍事政變手段更迭皇統,聯想到他不計後果地舉旗造反和這次近乎瘋狂地攻打中原威脅京畿之舉,可以推斷出他仇恨皇帝和中央,對現行國策極度不滿,也就是說他反對變革和朝堂上的改革勢力。如果李風雲是北疆人,且又堅決反對變革,那麼他的背後當然有可能是山東貴族。

山東貴族之所以支持皇帝改革是出於“東山再起”的政治目的,山東人不甘於被關隴人壓制,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以支持“改革”爲手段來贏得皇帝和改革勢力的支持,向關隴人展開反攻,一旦山東人擊敗關隴人控制了朝政,必然會“背信棄義”反對改革,畢竟他們也是改革的受害者。而皇帝和改革派心知肚明,利用山東人的這種“癡心妄想”,一邊支持山東人與關隴人打個你死我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貴族實力越弱,對改革就越有利,而另一方面則毫不留情地繼續打擊、遏制和削弱山東人,比如這次東征就把大河兩岸千千萬萬的無辜生靈推進了死亡深淵,因此受累的山東貴族官僚當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苦不堪言。這種被動局面下,山東人另闢蹊徑,以“終止改革”爲手段來聯合關隴保守勢力,以更迭皇統來逆轉頹勢,不是沒有可能。

李密越想越是擔心。他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楊玄感確保通濟渠的暢通,還要幫助楊玄感徹底擊敗齊王楊喃,讓他徹底失去儲君候選人的資格。

楊玄感的確有以軍事政變來更迭皇統的謀劃,但到目前爲止,他的主要目標還是終止改革,推翻中央集權,而不是篡國。弘農楊氏房系分支很多,但唯有先帝一房是皇族,唯有皇族子孫纔有皇統繼承權,而老越國公楊素這一支若想做皇帝,那只有篡奪。當初先帝受禪於北周宇文氏,而所謂的禪讓,實際上就是篡奪,換一個好聽的說法而已。

楊玄感不是沒有野心,也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要一步步來,欲速則不達,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如果野心過早暴露,必成衆矢之的,所以先要發動軍事政變更迭皇統,先要總揆朝政獨攬大權,等到擊敗了皇帝和改革勢力,穩定政局之後,再考慮做皇帝的事。而要想總揆朝政獨攬大權,就必須找一個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小皇帝。當年先帝奪取北周宇文氏的國祚,採取的就是這個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辦法,楊玄感不過步其後塵,效仿一下而已。而要想新建一個自己中意的小皇帝,就必須剷除其他不合心意的皇統繼承人,所以距離儲君位置最近的齊王楊喃首當其衝,成爲楊玄感必須剷除的目標。

當前局勢下,若想把齊王楊喃誘到通濟渠戰場上,並給其以致命一擊,就必須控制李風雲和他的義軍聯盟。李密之前信心滿滿,以爲憑藉自己的驚豔才華可以輕而易舉“俘獲”李風雲,哪料到李風雲比他更“驚豔”,一出手就把李密“俘獲”了,這讓李密信心大挫,而且感覺危機重重。

李密思前想後,毅然決定留下來。

沒辦法,現在他的身份暴露了,很被動,而籠罩在李風雲身上的迷霧卻依舊濃密,有關李風雲的所有訊息都沒有確切證據予以佐證,都是推測,因此現在主動權都在李風雲手上。李密若想實現此行之目標,幫助楊玄感摧毀齊王楊喃,就必須逆轉被動局面,必須留下來與李風雲一邊妥協一邊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想方設法探查到李風雲的秘密,找到確實證據來證明他的推測是正確的,唯有如此,他才能拿出正確的對策,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否則,兩眼一抹黑,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李密拿定主意後,伏案疾書,給禮部尚書楊玄感、叔父李丹和韓相國各寫了一份密信,交由親信衛士連夜送出。

李風雲一宿未睡。送走李密後,他馬上把袁安、蕭逸和幾位尚滯留營中的豪帥請到了帥帳,詳細告之自己與官方特使之間的約定。還是那句話,切切不可斷絕通濟渠,現在形勢不一樣了,接下來各路義軍要與樑郡境內的官府、鷹揚府和地方鄉團宗團武裝形成“默契”,不要再去攻打城鎮塢堡、劫掠貴族富豪了,而是要把全部力量放在劫掠通濟渠上。另外就是切切不可過度貪婪,不要竭澤而漁,要“細水長流”,要儘可能延長劫掠時間,同時密切關注東都和京畿衛戍軍的動向,以確保自身之安全。

李風雲這種“與虎謀皮”的做法引起了豪帥們的極大擔憂。

“大總管,這可能是東都的陰謀,是官府和鷹揚府設下的陷阱。”霍小漢第一個提出了質疑。天上不會掉餡餅,官府更不會這樣懦弱,假如官僚們都有這樣的“好心腸”,又怎會拒不賑災,以致於餓殍遍野,天怒人怨?

“東都肯定在調遣軍隊圍剿我們,這是官府的緩兵之計。”帥仁泰憂心忡忡地說道,“雖然我們無心斷絕通濟渠,但東都戡亂的決心不容置疑。”

李風雲猶豫了片刻,覺得有必要向大家更爲詳細和具體的分析推衍一下東都政局,雖然之前類似的闡述和分析已經很多了,比如齊王楊喃要利用這次機會再次衝擊儲君寶座的緣由,但緣由背後所涉及到的具體的人和政治勢力,以及它們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和利益關係,一直以來都說得很籠統,這使得大家猶如霧裡看花,總是看不真切,心裡難免憂懼不安,畢竟對手太過強大,不怕是假的,任你吹得天花亂墜,都改變不了實力懸殊這一事實。

“東都現在有三個重要人物決定了我們在通濟渠戰場上的命運。”

李風雲的話頓時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帳內即刻安靜下來。

“禮部尚書楊玄感,太府卿元文都和河南內史齊王楊喃。”

李風雲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簡單到複雜,詳盡分析當今東都政局中的深層次矛盾,並由這些矛盾推衍出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一句話,狂風暴雨即將來臨,目前通濟渠一線短暫的寧靜給義軍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而有了這段時間的緩衝,義軍必能蓄積起足夠的力量抵擋狂風暴雨的侵襲。

“齊王楊喃佔據了絕對優勢,我們的勝算微乎其微。”孟海公在李風雲說完之後,依舊信心不足,“雖然東都有各種各樣的勢力會掣肘齊王楊喃,但到了戰場上,還是靠實力說話,而以我們的實力,根本沒有與其正面決戰之可能

“某當然不會與其正面決戰。”李風雲笑道,“某隻要把齊王楊喃誘到通濟渠戰場,這一仗就再無懸念,我們贏定了。”

帳內衆人疑惑不解,齊齊望着李風雲,而李風雲卻笑而不語,不作解釋。他沒辦法解釋,李密就是他的秘密武器,而他堅信李密會留下來,他不相信自己在說出“支持齊王楊喃做皇帝”後,李密還有信心掌控局勢。只要李密留下來,那麼以李密手上的豐富“資源”,擊敗齊王楊喃易如反掌。

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一百章 但是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七百一十四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
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七百零一章 陰世師的“陰”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兩百二十三章 變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一百章 但是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四百章 不作爲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七百一十四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闕口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