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羅大綱的建議

馮雲山不由感慨道:“大綱兄弟,多謝你的提醒!雲山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最近也一直在想,天地會的事情,如何解決纔好。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麼?”

此刻,兩人全都放下了聖王與屬下的身份,好像又回到了太平天國剛剛起事,馮雲山孤身一人,前往江上尋訪羅大綱,勸說他率部投奔太平天國的那段時光,坦誠相對,一起爲明天的大事奔波。

羅大綱陷入沉思中半響才道:“依羅某看,如今我聖國的討虜軍,有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是天地會衆,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情,如今之計,一是隻有繼續擴新兵,從聖國治下的百姓中選撥窮苦子弟,稀釋討虜軍中天地會中的比例;二是重點清理下類似邱昌道這種天地會頭領,務必確保這些討虜軍師團長,必須完全忠心聖王和聖國,不能再出現像邱昌道這種叛徒。”

羅大綱的提議,馮雲山倒是覺得有幾分道理,不過,他此刻想的卻是更多。

天地會的問題,他一直拖着,其實早就應該着手處理的,只不過,一直以來,無論是以前的聖軍,還是現在的討虜軍,天地會衆佔據主要力量,並且,佔據主要將領的,卻不是他們,而是一干跟隨他的廣西老兄弟們。因此,可以想象,作爲原本的天地會衆,肯定有幾分不滿,加上他們加入聖軍後,還是在原來的頭目手下,沒有打散編制,便造成軍中有軍,容易形成獨立的王國,獨立的小團體。

邱昌道叛亂後,馮雲山便仔細分析了他叛亂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邱昌道失敗了,怕自己追究他的責任,加上滿清官府的一番高官厚祿的許諾,便叛變出去。但從根子裡分析,卻是因爲缺乏根本的監督,缺乏統一的思想認識,缺乏了信仰。

馮雲山在設立這個軍制的時候,除了師長這個第一長官外,還配備了師執委,可如今,這個師執委和師副執委,卻因爲人手不夠,要麼便是師長兼任,要麼,便是從下面的團長拔高了兼任,至於副師長和參謀長等,也大多是由團長兼任,這樣一來,便違背了這個編制的初衷,特別是這個能監督整個師部將士,統一全師將士的思想的靈魂人物---師執委,全部失職,造成如今這種局面。

幸好,通過邱昌道的這件事情,還算髮現得早。

除此之外,從乙四師逃回的少數幾名討虜軍將士透露,邱昌道的一干部下早就有慫恿邱昌道背叛聖國之心,但一直無人舉報和告密。馮雲山清楚,這便是軍中監督系統的缺失。

他猜測,這次邱昌道率部叛變,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因素。怪只怪自己,過於自信,太過於相信那些原本是幫會出身,要論到後世,便是一幫黑社會流氓分子,自己又沒有給他們多少好處,難怪會慫恿邱昌道叛亂。

如此說來,還必須要建立一個監察討虜軍軍官和將領的一套機構才行,並且,對於這些原本是天地會的大頭目,更是要慎重對待,不被其察覺地嚴密監視。

另外,類似於像這個乙四師這樣,一個地方的天地會衆,還是要打散打亂才行。

想到這裡,馮雲山點點頭,對羅大綱道:“大綱兄弟說的很有道理。如今我聖國地盤已經擴大一倍有餘,而討虜軍將士的數目,還停留在原本佔領湘南和兩廣的基礎上。的確,有些不足,只不過,一旦擴兵,不但軍隊的戰力要下降,而且,聖國的財政負擔也會更重。因此,還是要慎重一些,量力而行。”

“至於清理討虜軍中的天地會頭目出身的將領,這卻是非常棘手。搞不好,反而引起一幫終於聖國的好兄弟的反感,影其軍中大規模的動盪不安。這點,我再考慮考慮。”馮雲山謹慎地嘆道:“不太容易啊。”

羅大綱道:“聖王,就先從羅某開始,給軍中做個樣來!聖國上下,誰不知道,我羅大綱原本就是天地會水寇出身,而且手下有一幫弟兄。就從羅某開始,我就不信,誰還能有話說。至於如何清理,羅某是個粗人,卻想不上來,反正聖王你吩咐便是,羅某堅決服從。”

羅大綱一席話,讓馮雲山異常感動,這就是當初追隨自己的一干老兄弟啊。他唯有點點頭,緊緊窩着羅大綱的手,搖晃着。

當夜,兩人在聖王王府的後花園內,喝的大醉,有幾分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在裡面,而兩人,似乎又回到了在紫荊山區太平團營時候的時光。

第二天,馮雲山讓王闓運草擬了一份聖王詔令,規定每年,無論甲等乙等,各師師長、旅長,都必須在年底至聖王王府,向聖王和總參謀部進行述職,並且進行一次思想培訓。

同時,宣佈調集甲五師師長羅大綱、乙一師師長何祿、乙二師師長黃鼎鳳、乙六師師長何賤苟、乙七師師長蔣天益,以及旅長王大才、黃中環、陳水太、鄭元伯、張拔山、李石保、陳義和等人,回廣州述職。

與此同時,總參謀部下達了調令,將各師旅中的一些主要由天地會衆構成的團營,予以打散重新分配兵力,並將團、營長進行隨機互調。當然,這些調動,儘量避開了出征在外的甲等師。

與此同時,馮雲山親自發布另一條聖王令,規定所有討虜軍實行無酬義務兵役制與有酬志願兵役制相結合。

聖王令中規定,新徵入伍的討虜軍爲義務兵,無酬勞,但在入伍時,其家庭享受一次性三兩白銀的補貼,並且,原來規定的田稅減半、田畝多分一人等優惠政策仍然照舊,但必須在討虜軍中服役四年,是爲義務。四年以後,根據討虜軍中的選拔和篩選,合格者,可繼續在軍中服役,是爲志願。

而這志願兵,便可根據軍銜等級,享受聖國支付的相應酬勞,而且,這酬勞還不低,一般成爲志願兵,至少也是個士官了,一名下士,每月有兵餉一兩銀子,不過,按照馮雲山的打算,全部用聖國自己發行的銅錢支付,合計一千四百文銅錢。到少將一級,每月已經可以獲得二十兩白銀了。

對於這個兵餉,雖然不是很多,但對比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完全無任何兵餉,卻是一大進步。相比較清朝綠營兵,最基層的士兵,綠營兵雖然表面上是每月一兩二錢,但由於經常被剋扣軍餉,只能拿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因此,討虜軍的兵餉拿到手的反而要多。

912章 最危險的是東方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802章 佔領古晉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517章 俘虜都去修鐵路(感謝蔣夢林萬賞加更)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316章 普魯士陷入困境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四十三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下)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1309章 紡織業超過英國891章 出兵東洋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697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1015章 哪怕變成一撮黃土也只能呆在釣魚島上第606章 答應稱帝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963章 說服麥喀士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第422章 收回上嗨海關第699 章 昌隆繅絲廠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161章 薩多瓦戰役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二十五章 連克兩縣(上)第九十九章 尤浪漫參軍(中)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877章 鐵路建設第184章 和英國公使的協議(第五更)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60章 鋼鐵行業要兩化和五定第406 章 潘起亮和劉麗川817章 西馬的擔憂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第三十二章 傷亡撫卹制度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第571章 汽油火燒滅敵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736 章 購買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200章 作戰計劃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82章 這不是誤會,這是侵略915章 檳城襲擾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980章 同一天赴任的兩個總統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1016章 特務司的算盤888章 天皇駕崩941章? 印度轟動756章 貪官768章征討朝鮮(三)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1326章 歐洲北面戰事(感謝燈泡和寶慶兩位老大打賞!)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766章 征討朝鮮(一)804章 討好洋人的漢奸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943章 轟動英國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174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1273章 交流發電機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1238章 貪婪的本性第121章 攻奪廣州城(四)
912章 最危險的是東方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802章 佔領古晉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517章 俘虜都去修鐵路(感謝蔣夢林萬賞加更)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316章 普魯士陷入困境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四十三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下)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1309章 紡織業超過英國891章 出兵東洋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697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1015章 哪怕變成一撮黃土也只能呆在釣魚島上第606章 答應稱帝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963章 說服麥喀士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第422章 收回上嗨海關第699 章 昌隆繅絲廠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161章 薩多瓦戰役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二十五章 連克兩縣(上)第九十九章 尤浪漫參軍(中)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877章 鐵路建設第184章 和英國公使的協議(第五更)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60章 鋼鐵行業要兩化和五定第406 章 潘起亮和劉麗川817章 西馬的擔憂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第三十二章 傷亡撫卹制度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第571章 汽油火燒滅敵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736 章 購買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200章 作戰計劃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82章 這不是誤會,這是侵略915章 檳城襲擾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980章 同一天赴任的兩個總統第1267章 理論家羅澤南的反對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1016章 特務司的算盤888章 天皇駕崩941章? 印度轟動756章 貪官768章征討朝鮮(三)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1326章 歐洲北面戰事(感謝燈泡和寶慶兩位老大打賞!)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766章 征討朝鮮(一)804章 討好洋人的漢奸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943章 轟動英國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174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1273章 交流發電機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1238章 貪婪的本性第121章 攻奪廣州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