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朝官變動

馮雲山暗自誇讚着李鴻章這個主意的高明,一眼便看見了當今內閣不足的核心所在。想想還真有些錯怪住曾觀瀾,他本就能力有限,又有些性格木訥,一直作爲自己的貼身幕僚,替自己打理帝國政務,卻一直沒有提出多擴充幾名副手,導致內閣在這幾年的地位日漸衰減,反倒讓各部出了頭,直接代替內閣向自己稟報各項事務,這出了曾觀瀾自己沒能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外,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有些政治小白了。

不過,就算李鴻章沒主動提起這匝,很可能自己也會在不久之後便啓動這個程序,效仿後世的政務院體系或是某常委會執政體系,給民主之光打開一絲縫隙。

“微臣謝過陛下!既如此,微臣敢不肝腦塗地,捨身事主?”李鴻章重新跪倒,恭恭謹謹地重新磕頭謝恩。

馮雲山揮揮手:“平身吧。日後愛卿與朕要經常相對,就不要老是來這些繁文縟節的磕頭謝恩了,做好內閣事務,替朕治理好帝國,讓帝國強盛,讓華夏億萬百姓安居樂業,纔是最好的謝恩。”

李鴻章臉色微紅,點頭稱是。

馮雲山又道:“既然角色要轉換,愛卿就需儘快做好準備。另外,愛卿對西洋國家的方方面面要多瞭解,如今時代和世事在飛速發展變化,稍有懈怠,便要被其他國家超越。中華帝國如今看似強大,卻是朕一手推動,再加上帝國幅員遼闊,人口世界第一,這才堪堪在列強之中站穩腳跟。我們本就起步晚,若是再不摸透那些西洋國家的底子,一不小心就要被洋人反超甚至又騎在頭上。

因此,你趁這段時間多瞭解下西方國家的人文經濟和社會狀況。我中華帝國與那新建不久的美利堅聯邦有些類似,那美利堅以工商立國,又從一成立開始變是個純粹的民權國家,與我們中華帝國政體不一樣,雖不能強求相同,但我們可以稍稍改變,比如內閣制,其實也是相差不多了。他們是內閣對選舉他們的議會負責,而議會又對選舉他們的民衆負責,而我們帝國則是內閣制對朕負責,朕其實也是對整個國家,對所有的百姓負責,實際是一樣的。

多學習下那美利堅的一些具體政務方法。比如,他們有極致周詳的規劃,有條不紊的秩序,工業和商業的標準,甚至設備機器的零部件的標準化和工人技術等級以及工資的標準化,實業興國,預算制度,等等都值得你多瞭解效仿。”

李鴻章連連點頭應允,心中一陣敞亮,他有些明白皇帝的思路了。

自從面前的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開創了中華帝國之後,就一直進行改革嘗試,不斷推進西方的先進理念,教育、醫護、殖產興業、商貿流通、軍事訓練乃至武器裝備等等,各方面進行改革。皇帝一方面不想親自過多的理會政事,一方面又想讓中華帝國進行改革,讓帝國富強。這麼說來,除了經濟社會變革之外,其實際,莫非皇帝是想通過先行經濟改革,最終行使社會變革乃至政治,或是說國體的改革?

想到這裡,李鴻章嚇了一大跳,胸口猛地發緊。

儘管這個念頭無比的荒謬,他卻不知爲何,感覺這似乎就是事情的本來面目。皇帝從頭到尾,都好像跟滿清的皇帝不同,從來沒有想過要大權獨攬,像滿清皇帝那樣事事過問,將一切大權抓在手中還時刻提防着被推翻皇位,整天風聲鶴唳,將謀反叛逆作爲嚴密監控的重罪時刻盯牢。

而當今的天子,好像並不怎麼在意這些,反而主動推出內閣制,將手中的所有權利都摔給內閣總理一人,巴不得他自己不沾政務,安享天下太平。

當然,李鴻章也明白,當今天子是開國之君,整個帝國和百萬討虜軍都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的重臣和將領也都是他一手提起來的,威望和權勢已經到達頂峰得無以復加,因此,不必像滿清皇帝那般,因爲是繼承祖上的江山,得來太易且沒有基礎根基而憂心皇位不穩。

但從平時的各種政務和跡象都表面,皇帝是個明君,不是放縱聲色的吃喝玩樂的昏君,而是真的不太想理繁雜的政務。就比如說臣子向天子所行的跪拜之禮,太過平常了,但皇帝卻三番四次地勸朝中大臣不要動不動就跪拜,還規定除正式大朝會之外,都不得跪拜,下級官員向上級官員也不得跪拜,這樣的平等思想,不正是西方的奇怪思想麼?

李鴻章雖然也不大理解這種奇怪的思想,但也清楚,這些足以表明皇帝的改革方向是走向何方的。而且,正因爲皇帝口口聲聲效仿西方先進制度,學習西方強國富民之法,李鴻章纔會大膽猜測,皇帝很可能也有效仿西方那些小國的君主立憲制或是共和制,有改革政體的心思。

馮雲山又盤問了李鴻章一些江蘇地方上的政務,從興修工廠到培育產業,從興辦學堂到發展教育,提倡士農工商四民平等,規勸地方鄉紳和望族進城,開始實業,流通工商貿易,繁殖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放鬆路引和保甲戶籍管理,推動就業自由,提高生產力。

李鴻章更爲明白,向馮雲山道:“陛下教誨,微臣醒悟了。國之強弱繫於百姓之貧富,而百姓之貧富繫於物產之多寡。以往的包括滿清在內的歷代王朝,物產皆是田間土地所出,餘者少量礦產與手工藝作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是陛下所說的農耕之國。而今西方諸國,大興殖產興業,都是走工業道路。

微臣也明白了,帝國的物產之多寡,便主要靠的是工業發達程度!這主要依賴於百姓致力於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內閣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中華帝國地大物博,必定能超過英洋這種工業立國的典範,走出一條更爲寬闊的發展工商業致富強國富民的道路!”

馮雲山嘆道:“妙哉!內閣經營天下,安撫黎民億兆,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使朕之天下如崑崙山之安,如太平洋之深。

二十天後,中華帝國開始了一場巨大的人事變動。

皇帝馮雲山親自下旨,說內閣總理曾觀瀾勞苦功高,封其爲婆羅門王,西行印度迎娶莫臥兒王朝的唯一一名公主,就任國王,世襲罔替。而內閣總理之位,改由五名內閣成員組成的團體接替,處理日常內閣事務。調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羅澤南、廣東巡撫伍崇耀、湖北巡撫劉長佑、直隸巡撫周勝坤五人回聖京,入內閣駐值,全部轉爲內閣委員,由李鴻章暫列第一委員,主持內閣政務。

因爲是內閣委員的調動,由皇帝親自下旨。而五名內閣委員調動之後留下的巡撫空缺,則由內務部提報人選,報5名內閣委員覈准後,由皇帝親筆御批後生效。

因爲早有準備,接任者的名單很快便公佈了出來:江蘇巡撫,由松江知府劉坤一接任;浙江巡撫,由寧波知府王有齡接任;廣東巡撫,由廣東布政使兼廣州知府雷學海接任;湖北巡撫和直隸巡撫空缺,分別由湖北布政使張維翰和直隸布政使兼北京知府譚廷襄接任。

PS:感謝kankan2015大大的打賞!

第309章 清廷官場的黑暗第四章 宿命之地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779章 尊王攘夷956章 說服馬沙利第643章 投不投降第1313章 歐戰爆發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第428章 失去上嗨,朕只能吃鹹菜了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1132章 慘敗造成內閣紛爭第692 章 問策(三)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第663 章 遠東傳來的消息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1302章 進軍南美銅礦業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523章 洪仁軒自薦去勸降天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222章 內閣定製727 章 帝國兵力和家底887章 京都城破(感謝諸神兄的打賞!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35章 逼降第320章 出兵琉球第1037章 韋俊和楊載福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39章 再見“周彗敏”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250章 佔領廈門733 章 四面出擊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1145章 兄弟相煎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1241章 俄國形勢第249章 小刀會起義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289章 訂單到貨(下)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第1287章 組建自己的財團(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392章 民間投資客蔣明試第十一章 毒煙反擊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587章 俘虜滿清皇后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767章 征討朝鮮(二)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497章 想招攬本王,做夢去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140章 三個條件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二十四章 聖軍整編(下)第六十四章 礦產資源799章 南洋艦隊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859章 進軍浩罕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八十三章 正和鋼鐵廠(上)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296章 進攻南昌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624 章 震驚於討虜軍的火力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118章 印度再次變天第358章 意見分歧
第309章 清廷官場的黑暗第四章 宿命之地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779章 尊王攘夷956章 說服馬沙利第643章 投不投降第1313章 歐戰爆發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第428章 失去上嗨,朕只能吃鹹菜了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1132章 慘敗造成內閣紛爭第692 章 問策(三)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第663 章 遠東傳來的消息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1302章 進軍南美銅礦業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523章 洪仁軒自薦去勸降天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222章 內閣定製727 章 帝國兵力和家底887章 京都城破(感謝諸神兄的打賞!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35章 逼降第320章 出兵琉球第1037章 韋俊和楊載福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39章 再見“周彗敏”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250章 佔領廈門733 章 四面出擊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730 章 派攪屎棍去攪亂阿三們起義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1145章 兄弟相煎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1241章 俄國形勢第249章 小刀會起義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289章 訂單到貨(下)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第1287章 組建自己的財團(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392章 民間投資客蔣明試第十一章 毒煙反擊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587章 俘虜滿清皇后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767章 征討朝鮮(二)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497章 想招攬本王,做夢去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140章 三個條件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二十四章 聖軍整編(下)第六十四章 礦產資源799章 南洋艦隊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859章 進軍浩罕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八十三章 正和鋼鐵廠(上)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296章 進攻南昌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624 章 震驚於討虜軍的火力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597章 僧格林沁的末路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118章 印度再次變天第358章 意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