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

曾觀瀾介紹完帝國國庫的財力,又介紹其帝國的農業,特別是糧食產量和儲備上來。

“陛下,農業方面,原來的劉長佑劉大人統計得很仔細,吳大人接任之後,又將新佔的越南、盛京和吉林等都加派人手進行統計,儘管具體數據還未完全清理完成,但大致結果已經梳理出來了。”

馮雲山回過神來,仔細傾聽曾觀瀾的稟報。以他對清代歷史地理的熟知,對於原本滿清的人口和田地數,大致情況還是瞭解的,人口有4億,人均耕地數好像不到兩畝,當然,這是後世對於當年滿清戶部的賬目得出的結果。實際上,肯定比這個要多,畢竟民間還是有些農田沒有登記進官府裡去,而地方鄉紳也會瞞報一些田畝面積。但總體上來說,與戶部的差不了多少。

不過,如今的中華帝國仍舊沒有將滿清的領土全部佔據下來,西北的新疆和西藏、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還有很大地方沒有佔據,西藏,以及還沒有開發的黑龍江和吉林,都基本上可以忽略,但新疆的伊犁和古城一帶還是有不少田地的。而且,帝國又比原本的滿清多了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地方,可都是不少已經開發或是很容易開發的良田。

曾觀瀾將農業部和內閣一道統計的數據報了出來:“陛下,截止太聖三年底,全國一共有人口4.247億人,已丈量的可耕種田地共計10.15億畝,人均有田地2.39畝。若是算上新佔領的東北,還有交趾和日南、南北朝鮮四省的話,預計全國人口會達到預計人口會增加到4.36億,總田地也會增加到12.46億畝,人均佔有田地提高到2.85畝。”

說完,曾觀瀾朝下首的農業部副部長吳棠點點頭,繼續說道:“陛下,至於糧食方面,特別是畝產的統計,很難一下子拿出數據,還是讓這方面的行家,農業部吳大人來跟您奏報。”

吳棠頓時一臉的激動,他明白曾觀瀾的意思,這是給自己機會在陛下面前表現呢,不由深吸一口氣,恭敬地奏道:“稟陛下,微臣先從畝產說起。按照當初微臣還在滿清戶部任職的時候瞭解,滿清的僞咸豐元年,戶部進行了全國清查,南北田地總計11.28億畝,平均起來,旱地折算成麥子每畝產量爲1.2石左右,還有麥收後的紅薯玉米等,算下來每年畝產糧食能到250斤;而水田折算成稻穀每畝單季產量2.4石左右,南方水田可以雙季甚至三季,北方水田雖然一季,但也可以種一季小麥或是油菜,總體合計起來,折算爲稻穀的話,水田每年畝產達到580斤稻穀。道光末年,滿清戶部的記載是平均是每年畝產糧食325市斤,合計3665億斤。”

“而根據前任劉長佑劉大人的統計,太聖二年我中華帝國統計的南方水稻產區,平均畝產是單季2.6石每畝,太聖三年因爲南方較多地方開始投用磷肥,南方水稻單季每畝產量3.4石,北方的麥子因也開始使用磷肥,但不是很多,畝產爲1.5石。總的算下來,比滿清時期的產量大爲增長。”

馮雲山聽到這個數字,與他了解的差不多,他更關心的是糧食,便問道:“吳愛卿,去年的糧食產量怎麼樣啊,百姓的口糧可足?”

吳棠連忙應道:“稟陛下,根據財稅部收繳的糧稅和田租,全國一共收繳稻穀124億斤,小麥76億斤,玉米和紅薯各5億斤,銀稅4800餘萬聖元入庫。可以反過來推測出,全國的糧食產量,折算起來一共計約小麥13.6億石,稻穀24.2億石,算下來,每年畝產糧食達到365市斤,去年共產糧食摺合稻穀達4548億斤。算下來,全國人均糧食產出達到1043市斤,比道光末年的816斤提高了不少。若是能一直保持這麼高的產量,我中華帝國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了。”

聽到這個數據,馮雲山鬆了一大口氣,不過,他對這個數字卻還是不大滿意。比滿清也沒高出多少來。他可知道,道光末年因爲天災和四處叛亂的原因,不管是人均產出還是人均耕地面積,可是比所謂的康乾盛世低了太多,最輝煌的雍正年間,清朝的人均糧食產出可是曾經達到過接近2000市斤的程度,誠然,那時主要還是因爲人口沒現在多,人均佔有耕地多的原因,但馮雲山不想日後被人說自己治下,百姓的日子過得連滿清的康乾年間都不如。

但如今客觀條件存在的就是人口衆多,耕地沒有多少增加,哪怕是自己發展磷肥,但畢竟沒有後世的氮肥尿素鉀肥等各類化肥齊全的效果好,產量增加還是有限。那些化肥目前的技術暫時還無法開發,如今想要再大爲提高人均糧食擁有量,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只有增加人均耕地比例。這最爲根本的,自然是大大增加耕地面積。其次,便是從農業人口中脫離出來,效仿英國這樣進行工業化,以工業產品賺取利潤再到落後的農業國去交換農產品。

想到這裡,馮雲山想起後世的東北開發,將鬆嫩平原和北大荒開墾出來,那裡可是上億畝的最爲肥沃的耕地,而後世的整個東北,耕地便達3億畝。按如今中華帝國的總量,已可佔到四分之一的比例了。更爲關鍵的是外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北部沿岸一直到海參崴一帶,還有2到3億的耕地可以開發,至於其他更高緯度的外東北地區,哪怕暫時開發困難,不能種植作物,作爲森林資源儲備也是極好的。

除此以外,還有新佔的南北朝鮮兩省,以及交趾省和日南省,特別是後者,那裡有世界著名的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再加上柬埔寨,耕地面積也可超過一億畝,最關鍵的是,這個地方一年都可以三熟,種植水稻產量很高,後世中這麼小的地方便養活數千萬的人口。

關鍵還是耕地的開發。可那些地方,都是相對偏遠惡劣之地,馮雲山不由暗自內心感嘆:還是得移民,鼓勵他們開發才行!

於是,馮雲山朝曾觀瀾和左宗棠兩人問道:“東北和朝鮮兩地,遷入內地的百姓,進行得如何了?”

曾觀瀾回道:“陛下,前段時間因山東等地黃河改道的水災,已經完成了120萬中原百姓前往盛京和哲裡木盟的遷移,一部分安置在繳獲的滿清皇莊和獵場內,一部分新開墾荒地。如今按照陛下和內閣早就制定的計劃,準備今年再遷移100萬百姓前往已經佔領的吉林和黑龍江兩地。”

左宗棠補充道:“討虜軍方面,已經從廣東廣西西江兩岸遷移了5萬水民到琉球,部分開荒種地,部分打漁跑海運爲生。又將原廣東天地會衆流民5萬遷移到瓊州府,加上潮州和嘉應等地的客家人10萬,移居瓊州府開發。”

馮雲山點點頭,朗聲道:“很好,但還遠遠不夠!今日召集愛卿等前來,朕便是要宣佈一項政策:移民!不是這樣小小的移民,而是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朕要把將士們佔領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中華帝國的百姓在上面繁衍、生活,徹底佔領下來!”

732 章 來自北極熊的威脅第1334章 巴黎公社第305章 聖王賑糧救大家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九十一章 永州土改試點(四)第710章 開發新疆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123章 攻奪廣州城(六)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945章 抱大腿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406 章 潘起亮和劉麗川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636 章 天京城內現狀第六十七章 硫酸工場(上)907章 工人領袖麥喀士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270章 皇家科學院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620 章 對待恭親王和衍聖公的方法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813章 巴達維亞733 章 四面出擊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625 章 捻衆歸順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第153章 招標(上)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769章征討朝鮮(四)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912章 最危險的是東方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1026章 下議院竟似要與愛爾蘭妥協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979章 東方人也想來分杯羹814章 佔領巴達維亞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466章 昆明清軍全部歸降第394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上)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第292章 兵工廠第251章 金門鎮總兵的投靠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693 章 議策(四)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457章 破江南大營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1010章 中華帝國的六大野戰兵團795章 我是來表達法蘭西皇帝的問候與友誼的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第190章 烈士紀念碑
732 章 來自北極熊的威脅第1334章 巴黎公社第305章 聖王賑糧救大家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九十一章 永州土改試點(四)第710章 開發新疆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123章 攻奪廣州城(六)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945章 抱大腿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406 章 潘起亮和劉麗川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636 章 天京城內現狀第六十七章 硫酸工場(上)907章 工人領袖麥喀士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第1270章 皇家科學院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620 章 對待恭親王和衍聖公的方法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813章 巴達維亞733 章 四面出擊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625 章 捻衆歸順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第153章 招標(上)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769章征討朝鮮(四)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912章 最危險的是東方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1026章 下議院竟似要與愛爾蘭妥協第1192章 四面開花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979章 東方人也想來分杯羹814章 佔領巴達維亞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466章 昆明清軍全部歸降第394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上)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第292章 兵工廠第251章 金門鎮總兵的投靠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830章 菲律賓總督的秘密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693 章 議策(四)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457章 破江南大營983章 我們是來發戰爭財的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566章 炮擊大沽口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1010章 中華帝國的六大野戰兵團795章 我是來表達法蘭西皇帝的問候與友誼的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第190章 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