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3)

桓衝臉色很難看,他實在是有點油盡燈枯的味道了,他輕輕對着項冒揮揮手,道:“放心吧,我沒事。”

“是!”項冒雖然還是憂心忡忡,但是還是一路小跑去了,桓衝的命令,他是不能違抗的。

不一會,荊江大小官員,文武佐吏齊聚桓府,桓衝擁着錦被,臥在竹榻上,臉色臘黃,雙目緊閉。

桓玄與桓衝諸子桓嗣、桓謙、桓修等侍立在側,桓石民、桓石虔與部將郭寶等人,因爲最近上庸一代,流民生亂,這些流民趁着上庸新城等地最近成爲三不管的權力真空地帶,居然一舉攻破了上庸郡,荊楚爲之震動,桓衝對此可不敢怠慢,因此派他們幾個前往征伐,如今他們攻伐上庸諸郡未還,其餘諸將皆至。

“叔父!”桓玄輕聲道,見桓衝沒有反應,上前一步,小心翼翼道:“叔父,荊江的文武都到齊了。”

桓衝勉強睜開眼,慢慢地環視左右,輕聲道:“靈寶!”他的語音裡,充滿了那種英雄將要落魄的蒼涼,再沒有過去萬馬叢中縱橫馳奔的豪邁。

桓玄忙小聲的應道:“叔父!”

桓衝吃力的擡起手臂,指着滿堂的官員,柔聲道:“此皆你府之故吏,你父親臨終之時,將你託付與我,你尚未成事,我卻要先去了!恨事,恨事呀!”

桓玄眼眶發紅,面對衆人,涕淚而下。

而其他人,雖然都聽說桓衝生病了,但是卻沒想到,這次召集他們前來,居然是要託付後事的!

雖然比起桓衝,他哥哥桓溫當年在位的時候,令行禁止,更加像天子的大氣,但是畢竟桓衝在嚴格要求的時候,也很注意靈活,也非常關心下屬,所以威望很高,如今大家聽着桓衝這樣,不少人接受不了,居然大哭了起來。

桓衝見大家哭泣,而且神情出自至誠,心中也好受了不少,看起來,這麼多年來,自己對他們推心置腹,終究是沒有白費啊!他強自坐直了身子,苦笑了下,道:“列位!桓衝不才,與衆位相處十年,雖無大功,也無大過,好歹是保住了咱們荊州一脈,如今天下將亂,時局微妙,正是咱們荊州面臨考驗的時候,可惜,天不假年,我可能要先走一步了。”

“大人!”

“使君!”

衆人一聽,更是不忍,紛紛出言相勸,可是桓衝卻很豁達,他坦然一笑,擺手道:“人生在世,誰能不死?我活了五十七歲,也夠本了!各位,以後叫靠你們了!還有,都不要哭!送雖然快要死了,可是還好,我沒有死在敵人的刀槍下,也沒有死在自己人的暗箭下,還能死在牀上,這豈不是上天待我之幸嗎?”

衆人聽了,緩緩止住了哭聲,唯有桓玄,還是啜泣不止。

桓衝緩緩對衆人道:“我一生忠於朝廷,雖不能爲國家立大功,然無愧於皇上。靈寶尚小,是你們故主所託,望諸君善遇之!我雖死無憾矣!”

衆人轟然應諾,都發誓一定拼死效忠桓玄,桓衝這才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三日後,桓衝在睡夢中安然去世,終年五十七歲,喪下江陵,士女老幼臨江瞻送,號哭盡哀。

桓衝的喪訊報於建康,天下爲之震動!

之前,建康的局勢,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了,雙方已經展開了總動員,反對勢力幾乎捐棄了過去所有的成見,拋開了門第,世仇等等所有問題,集結在了一起,組織了所謂反謝聯盟,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趁着這次機會,把謝安給拉下馬!

只要能夠拉下謝安,挫敗謝系勢力,不知道能夠空出多少位子,弄出多少利益來,餅大了,還不夠大家分的?至於會不會因爲分贓不均,造成其他的問題,那大家暫時根本沒功夫考慮。

只是就在這個當口,桓衝卻死了,這當然是一場巨大的衝擊,像桓衝這樣一方諸侯去世,當然會動搖國本,只是,對於現在正在政爭的雙方,是福是禍,就不好說了。

謝安當然也不敢怠慢,當得到消息後,他想都不想,除了馬上叫來女兒謝靈,做了一番部署之後,立即上車直趨太極殿。道理很簡單,如此非常時刻,必須首先和皇帝取得溝通,不然別的都是虛的。

建康的宮室是渡江以來草草創立,比起洛陽長安的宮殿比,自然遠遠不夠氣派,根本沒有天子之氣,所以好多人並不認爲建康的朝廷能夠光復中原,而且一直有說法,石頭城這個地方,虎踞龍盤,固然很好,但是終究天子格局不夠,能偏安,很難一統。

等到當今天子司馬曜統治時,宮室大多毀壞,謝安排除衆議,修繕殿宇,雖然花了很大一筆錢,但是現在看起來,倒也初具規模。司馬曜自己自然很是樂意,卻不知道謝安是一片苦心,還當是一片“孝心”呢。

來到宮城外,至止車門,謝安下了車,由東止車門進入宮院,穿端門而入,沿雲龍門進入皇宮。正中是太極殿,太極殿是晉宮最爲宏偉壯麗的宮殿,是正殿,左右是東西堂,合稱三大殿。太極殿,廟會之所,除國家每逢大典,接見外國使臣,各種節日朝禮、賜宴及重大軍國大事,平素並不啓用,只在東西二堂議事辦差。

太極殿頂中央高懸書有“太極殿”三個大字的金漆雕刻的泥金匾,字徑一米,筆勢雄健莊重。每次看到這三個字,謝安總是嘆息一聲,心有不甘。

新太極殿是謝安一手建造,建成後,想讓當時他的長史王獻之題寫“太極殿”三字。因爲在謝安看來,這個名字,建康不配有,唯有長安能有,唯有關中八百里秦川,能夠有太極殿這樣的宮殿!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的第七子,最小的兒子,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終日閒居,容止不怠,風流爲一時之冠。工草隸,善丹青。七八歲時學書法,王羲之偷偷的從他身後掣他握的筆,竟然拽不動,王羲之嘆道:“此兒當有大名。”大司馬桓溫使其在扇上提字,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犢牛,姿態甚妙。

像王獻之這樣的人,當然不可能一直窩在家裡,是一定得做官的。他是從州主簿開始做官的,依次做到秘書郎,轉秘書丞,後來,又娶了新安公主,成爲附馬。可是,雖然他是出自名門望族,後來又成了外戚,但是好在王獻之始終是雅量高致,謙虛謹慎,而且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卻是和他的父叔們不太一樣。

因此,雖然說和王家,謝安現在已經幾乎和他們“相敬如冰”,但是對王獻之,謝安很是喜愛,聘爲府中長史。從這裡,就能看出謝安任用人才的大氣了,要曉得,王獻之可是王家的嫡系子孫,長史卻是自己的核心幕僚,雙方又是處於敵對狀態,如果王獻之對自己有歹心,拿自己可是把脖子送上去讓人家砍呢!

但是謝安就是敢,這樣的豪氣,讓王獻之心悅誠服,誓死相從。

王獻之幼年跟王羲之學書法,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王獻之不爲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其字筆畫勁利,態致蕭辣,無一點塵土氣,無一分桎梏束縛。

太極殿建成,謝安給他送去牌匾,讓他題字,以爲萬代墨寶,王子敬很不情願,他對使者說:“你把它扔到門外去!”後來,謝安不甘心,一次對王獻之道:“魏朝時,陵雲殿榜尚未題字的時候,匠人誤把它釘在柱上,取不下來了,讓韋誕懸梯題字,寫完,須鬢盡白!”王獻之揣摩他的意思,知道又想讓自己題字,便答道:“ 這就是魏朝國運不能長久的原因。” 謝安遂不再逼。

謝安沿着太極殿光滑的石階徐步而上,進入大殿的時候,文武官員都已聚齊,幾個人一夥圍着說話。

不一會,天子司馬曜率幾個大臣直入大殿,官員們忙各歸其位,擡眼望去,只見司馬曜頭戴通天冠,十二旒白璇珠輕輕晃動,身穿絳紗袍,皁緣中衣,足踩黑履,越過衆人,拾階而上,在雕龍矮几之後坐定,身後跟隨的待中王雅、中書舍人徐邈、範寧卻步躬身退至一邊跪下去。丹陛之下,赤彤彤的文武官員依次跪倒,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司馬曜輕聲道:“衆卿平身。”

“謝陛下!”衆臣起身各回長跪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帝司馬曜已經二十三歲,自幼聰穎,素有雅量。十歲登基,已做了一十三年皇帝,生得身材適中,臉龐稍圓,面色紅潤,眉目疏朗。

謝安手持笏板,聲音略顯低沉,奏道:“啓奏陛下,使持節,都督荊江樑寧益交廣七州諸軍事,車騎將軍,荊州刺史桓衝於四月二十日卒於上明。”

大殿內雅雀無聲,孝武帝早已接到奏報,方纔正與親信侍中王雅等人議論此事,聞言嘆息一聲道:“桓車騎勤於王事,屢有勳勞,如今棄朕而去,深感痛惜!可有表章?”

有晉一朝,督州大員臨終皆有表章託付後事,樹置親戚。故而孝武帝有此一問,謝安緩緩答道:“桓幼子並無表章!”

孝武帝惋惜道:“天下再無此公忠體國之賢臣也!”

謝安聞言一怔,只聽孝武帝繼續道:“荊江不可無主,諸卿以爲誰人接替桓衝爲佳?”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7章 交鋒(3)第60章 頭回開房第162章 口舌之爭第311章 掀桌(7)第156章 聯絡(3)第57章 科舉(10)第25章 貨幣戰爭(1)第95章 婚姻(2)第25章 衆雌齊聚敦煌(2)第27章 酒泉之戰(1)第116章 龍困潛水第53章 訴情(3)第138章 身份曝露第200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0)第16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9)第104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6)第94章 終做抉擇第152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2)第253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5)第163章 旁敲側擊第298章 攤牌(6)第107章 洛澗之戰(1)第170章 決戰(10)第102章 交易(34)第104章 弔喪(2)第108章 洛澗之戰(2)第31章 宮變(6)第135章 螟蛉之子勝親生(2)第111章 格局(4)第21章 長安(21)第150章 力挽狂瀾(6)第98章 結心第61章 河湟草灘爭雌雄(2)第37章 草蛇灰線伏千里(3)第155章 得妻如此第230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4)第58章 科舉(11)第180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0)第232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第262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第158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8)第18章 長安(18)第281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3)第15章 長安(15)第11章 亂中才能得利(2)第20章 長安(20)第37章 突圍(2)第27章 酒泉之戰(1)第228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2)第99章 婚姻(6)第108章 婚姻(15)第101章 交易(33)第168章 借我鋒銳辭第112章 條件交換(上)第86章 突圍(46)第102章 起自微末第86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5)第42章 貨幣戰爭(18)第121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3)第129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4)第40章 貨幣戰爭(16)第14章 亂中才能得利(5)第92章 反間第123章 鋪牀疊被(上)第72章 千金難買君臣信(3)第153章 發現苗頭第81章 交易(15)第52章 科舉(5)第125章 樑上淑女第80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3)第119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1)第117章 巧妙脫困第262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第42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2)第158章 夾縫生存(2)第17章 風雲際會河西(3)第112章 條件交換(上)第16章 風雲際會河西(2)第17章 甕中捉鱉(3)第106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8)第38章 樂都城外鏖戰急(1)第103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5)第86章 連鎖反應第73章 盡皆成空第51章 訴情(1)第168章 決戰(8)第46章 突圍(6)第63章 壽陽第163章 決戰(1)第20章 究竟是誰泄密第113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5)第218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2)第110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2)第26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20)第15章 長安(15)第151章 力挽狂瀾(7)第56章 公報私仇第15章 風雲際會河西(1)第155章 得妻如此第11章 佈局(11)
第7章 交鋒(3)第60章 頭回開房第162章 口舌之爭第311章 掀桌(7)第156章 聯絡(3)第57章 科舉(10)第25章 貨幣戰爭(1)第95章 婚姻(2)第25章 衆雌齊聚敦煌(2)第27章 酒泉之戰(1)第116章 龍困潛水第53章 訴情(3)第138章 身份曝露第200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0)第16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9)第104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6)第94章 終做抉擇第152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2)第253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5)第163章 旁敲側擊第298章 攤牌(6)第107章 洛澗之戰(1)第170章 決戰(10)第102章 交易(34)第104章 弔喪(2)第108章 洛澗之戰(2)第31章 宮變(6)第135章 螟蛉之子勝親生(2)第111章 格局(4)第21章 長安(21)第150章 力挽狂瀾(6)第98章 結心第61章 河湟草灘爭雌雄(2)第37章 草蛇灰線伏千里(3)第155章 得妻如此第230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4)第58章 科舉(11)第180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0)第232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1)第262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第158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8)第18章 長安(18)第281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3)第15章 長安(15)第11章 亂中才能得利(2)第20章 長安(20)第37章 突圍(2)第27章 酒泉之戰(1)第228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12)第99章 婚姻(6)第108章 婚姻(15)第101章 交易(33)第168章 借我鋒銳辭第112章 條件交換(上)第86章 突圍(46)第102章 起自微末第86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5)第42章 貨幣戰爭(18)第121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3)第129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4)第40章 貨幣戰爭(16)第14章 亂中才能得利(5)第92章 反間第123章 鋪牀疊被(上)第72章 千金難買君臣信(3)第153章 發現苗頭第81章 交易(15)第52章 科舉(5)第125章 樑上淑女第80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3)第119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1)第117章 巧妙脫困第262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第42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2)第158章 夾縫生存(2)第17章 風雲際會河西(3)第112章 條件交換(上)第16章 風雲際會河西(2)第17章 甕中捉鱉(3)第106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8)第38章 樂都城外鏖戰急(1)第103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5)第86章 連鎖反應第73章 盡皆成空第51章 訴情(1)第168章 決戰(8)第46章 突圍(6)第63章 壽陽第163章 決戰(1)第20章 究竟是誰泄密第113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5)第218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2)第110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2)第268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20)第15章 長安(15)第151章 力挽狂瀾(7)第56章 公報私仇第15章 風雲際會河西(1)第155章 得妻如此第11章 佈局(11)